许都城南,伏氏府邸。
与皇宫里的压抑沉闷不同,国丈伏完的府邸,最近笼罩在一股深深的无力感之中。官渡之战曹操大胜,权势滔天,女儿和天子被困于“黄金牢笼”之中,生死荣辱皆在人手。伏完虽有忠心,却无良策,只能遵从女儿之前的密信指示,闭门谢客,不问政事,像一头被拔了牙齿的老虎,在府中焦躁地踱步。
这日深夜,他正准备就寝,心腹老管家却神色紧张地敲开了他的房门。
“老爷,大通杂货铺那边,来人了。说……‘货’到了。”
伏完心中一凛。大通杂货铺,是女儿之前在密信中唯一留下的、可供联络的暗线。他立刻披上外衣,来到府中最偏僻的一间耳房。
房内,一个穿着粗布短衫的汉子,早已等候在此。他身后,是七八个沉甸甸的麻袋。
“小人奉东家之命,将东西送来。请国丈大人验看。”汉子瓮声瓮气地说道。
伏完挥了挥手,老管家上前,解开其中一个麻袋。没有金光闪闪,里面装的,竟是一些锈迹斑斑、奇形怪状的金属疙瘩,还有几个笨重的粗陶罐。
伏完皱起了眉头,这是什么意思?
汉子似乎看出了他的疑惑,从怀里取出一柄小锤,拿起一个金属疙瘩,在上面轻轻一敲。外层的“铜锈”应声脱落,露出了里面那令人心跳加速的纯正金色。他又拿起一个陶罐,在底部某个记号处用力一砸,陶罐裂开,中空的夹层里,滚出了数十颗豆子大小的金珠。
伏完和老管家倒吸一口凉气。他们看着这满地的“废品”,仿佛看到了一座金山。
“这……这都是皇后娘娘……”伏完的声音都在颤抖。
“东家只让小人送货,别的,一概不知。”汉子从怀中,又取出一封蜡丸封口的密信,“这是东家让一并带来的。小人任务已了,告辞。”
说完,汉子躬身一揖,便迅速退入夜色之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伏完颤抖着手,捏碎蜡丸,展开了那张薄薄的,却重**钧的信纸。信上的字迹,正是他女儿伏寿的笔迹,清秀而有力。
信很长,伏完掌着烛灯,逐字逐句地读着,脸上的神情,从最初的震惊,到中途的困惑,再到最后的恍然大悟与深深的敬畏。
这封信,不是一封家书,而是一份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眼光毒辣的“创业计划书”。
信的开篇,伏寿便明确了核心战略:“欲与虎谋皮,必先有利爪坚甲。钱,是吾等之甲;业,是吾等之爪。父亲大人当以伏氏百年清誉为基,行商贾之事,建‘皇商’之业,为汉室铸造钱袋,以固根本。”
她将那千两黄金,定义为“启动之资”,并对其用途,做出了详尽的规划。
计划的核心,是一个伏完闻所未闻的名词——“雪盐”。
伏寿在信中写道:“夫盐,国之大本,民生所系。曹氏虽控盐铁,然其所产,不过粗鄙卤盐,苦涩难咽。我有一法,可将此粗盐,提纯为雪花之状,洁白无瑕,味纯而鲜,可名之为‘雪盐’。”
接下来,她用简洁的图文,描述了“精盐提纯法”的详细步骤:将粗盐溶于清水,加入豆浆或蛋清(利用蛋白质吸附杂质),沉淀过滤,再将澄清的盐水置于浅盘之中,于通风处晾晒,或以文火炙烤,便可得到白色的结晶细盐。
这个在伏寿看来不过是初中化学常识的“溶解、过滤、结晶”法,在伏完眼中,简直如神授之术!他立刻明白,这种“雪盐”一旦问世,必将成为豪门贵族追捧的奢侈品,其利润,将是粗盐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最妙的是,这个方法,并不需要自己去开采盐矿,完美地规避了与曹操盐铁专营政策的直接冲突。他们只是原料的“加工商”,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攫取最高额利润的人。
信的后半部分,则是具体的执行策略:
以伏氏本家为核心,吸纳几个家世清白、忠于汉室的没落士族或可靠商户,成立一个名为“汉兴商社”的商业联盟,以“伏氏米行”或“伏氏布庄”为掩护,由父亲大人您担任“社长”。
不在许都,而在城外百里,一处属于伏氏产业的、不起眼的农庄内,建立制盐作坊,招募亲信家奴,严格保密生产流程。
首批“雪盐”制成后,不急于售卖。先以“西域名产”或“方士秘制”为噱头,通过父亲大人的人脉,少量赠送给许都城内的公卿大臣、世家大族。待口碑发酵,吊足市场胃口后,再于“汉兴商社”旗下的店铺,高价限量发售。
雪盐的利润,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另一部分,则要悄悄地、持续地在许都及周边州郡,收购那些因战乱而荒芜的无主田地,建立庄园,安置流民,屯聚钱粮。“地,是根;民,是本。有地有民,方有未来。”信的末尾,这样写道。
读完信,烛火已燃尽了半截。伏完只觉得手脚冰凉,后背却全是热汗。他抬头看着窗外深沉的夜色,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女儿,正站在那黑暗的皇宫之中,冷静地,为这倾颓的大汉天下,画下了一张关乎生死的蓝图。
她不再是他那个只需要相夫教子、温婉贤淑的女儿了。她是一位运筹帷幄的统帅,一位眼光穿越百年的战略家。她交到他手上的,不只是一袋袋黄金,而是一个足以撬动曹氏根基的杠杆。
“老爷……”老管家看着伏完变幻的神色,担忧地问道。
伏完长长地吐出一口气,那口气中,带着压抑许久的憋闷,也带着一股重燃的豪情。他将那封信,小心翼翼地凑到烛火上,看着它化为灰烬。
信虽毁,但每一个字,都已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里。
“传我的话。”伏完的声音,前所未有的坚定有力,“明日起,关闭城南农庄,遣散所有外姓佃户。另,将我书房里那几位‘清客’,都请过来。就说,我伏家,要开米行了。”
他知道,从接过这笔黄金和这份计划开始,他伏完,以及整个伏氏家族的命运,就彻底改变了。他不再是那个空有忠心、无处施展的国丈,他是女儿手中最锋利的剑,是汉室复兴大业在宫外的,第一执行官。
夜色中,伏府的灯火,一盏接一盏地亮了起来。
而在千里之外的长秋宫里,伏寿收到了绿珠从宫外带回的,只有一个字的口信——“诺”。
她微微一笑,将目光投向窗外那片被三分的天下版图。
经济战争的第一个棋子,已然落下。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与皇宫里的压抑沉闷不同,国丈伏完的府邸,最近笼罩在一股深深的无力感之中。官渡之战曹操大胜,权势滔天,女儿和天子被困于“黄金牢笼”之中,生死荣辱皆在人手。伏完虽有忠心,却无良策,只能遵从女儿之前的密信指示,闭门谢客,不问政事,像一头被拔了牙齿的老虎,在府中焦躁地踱步。
这日深夜,他正准备就寝,心腹老管家却神色紧张地敲开了他的房门。
“老爷,大通杂货铺那边,来人了。说……‘货’到了。”
伏完心中一凛。大通杂货铺,是女儿之前在密信中唯一留下的、可供联络的暗线。他立刻披上外衣,来到府中最偏僻的一间耳房。
房内,一个穿着粗布短衫的汉子,早已等候在此。他身后,是七八个沉甸甸的麻袋。
“小人奉东家之命,将东西送来。请国丈大人验看。”汉子瓮声瓮气地说道。
伏完挥了挥手,老管家上前,解开其中一个麻袋。没有金光闪闪,里面装的,竟是一些锈迹斑斑、奇形怪状的金属疙瘩,还有几个笨重的粗陶罐。
伏完皱起了眉头,这是什么意思?
汉子似乎看出了他的疑惑,从怀里取出一柄小锤,拿起一个金属疙瘩,在上面轻轻一敲。外层的“铜锈”应声脱落,露出了里面那令人心跳加速的纯正金色。他又拿起一个陶罐,在底部某个记号处用力一砸,陶罐裂开,中空的夹层里,滚出了数十颗豆子大小的金珠。
伏完和老管家倒吸一口凉气。他们看着这满地的“废品”,仿佛看到了一座金山。
“这……这都是皇后娘娘……”伏完的声音都在颤抖。
“东家只让小人送货,别的,一概不知。”汉子从怀中,又取出一封蜡丸封口的密信,“这是东家让一并带来的。小人任务已了,告辞。”
说完,汉子躬身一揖,便迅速退入夜色之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伏完颤抖着手,捏碎蜡丸,展开了那张薄薄的,却重**钧的信纸。信上的字迹,正是他女儿伏寿的笔迹,清秀而有力。
信很长,伏完掌着烛灯,逐字逐句地读着,脸上的神情,从最初的震惊,到中途的困惑,再到最后的恍然大悟与深深的敬畏。
这封信,不是一封家书,而是一份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眼光毒辣的“创业计划书”。
信的开篇,伏寿便明确了核心战略:“欲与虎谋皮,必先有利爪坚甲。钱,是吾等之甲;业,是吾等之爪。父亲大人当以伏氏百年清誉为基,行商贾之事,建‘皇商’之业,为汉室铸造钱袋,以固根本。”
她将那千两黄金,定义为“启动之资”,并对其用途,做出了详尽的规划。
计划的核心,是一个伏完闻所未闻的名词——“雪盐”。
伏寿在信中写道:“夫盐,国之大本,民生所系。曹氏虽控盐铁,然其所产,不过粗鄙卤盐,苦涩难咽。我有一法,可将此粗盐,提纯为雪花之状,洁白无瑕,味纯而鲜,可名之为‘雪盐’。”
接下来,她用简洁的图文,描述了“精盐提纯法”的详细步骤:将粗盐溶于清水,加入豆浆或蛋清(利用蛋白质吸附杂质),沉淀过滤,再将澄清的盐水置于浅盘之中,于通风处晾晒,或以文火炙烤,便可得到白色的结晶细盐。
这个在伏寿看来不过是初中化学常识的“溶解、过滤、结晶”法,在伏完眼中,简直如神授之术!他立刻明白,这种“雪盐”一旦问世,必将成为豪门贵族追捧的奢侈品,其利润,将是粗盐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最妙的是,这个方法,并不需要自己去开采盐矿,完美地规避了与曹操盐铁专营政策的直接冲突。他们只是原料的“加工商”,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攫取最高额利润的人。
信的后半部分,则是具体的执行策略:
以伏氏本家为核心,吸纳几个家世清白、忠于汉室的没落士族或可靠商户,成立一个名为“汉兴商社”的商业联盟,以“伏氏米行”或“伏氏布庄”为掩护,由父亲大人您担任“社长”。
不在许都,而在城外百里,一处属于伏氏产业的、不起眼的农庄内,建立制盐作坊,招募亲信家奴,严格保密生产流程。
首批“雪盐”制成后,不急于售卖。先以“西域名产”或“方士秘制”为噱头,通过父亲大人的人脉,少量赠送给许都城内的公卿大臣、世家大族。待口碑发酵,吊足市场胃口后,再于“汉兴商社”旗下的店铺,高价限量发售。
雪盐的利润,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另一部分,则要悄悄地、持续地在许都及周边州郡,收购那些因战乱而荒芜的无主田地,建立庄园,安置流民,屯聚钱粮。“地,是根;民,是本。有地有民,方有未来。”信的末尾,这样写道。
读完信,烛火已燃尽了半截。伏完只觉得手脚冰凉,后背却全是热汗。他抬头看着窗外深沉的夜色,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女儿,正站在那黑暗的皇宫之中,冷静地,为这倾颓的大汉天下,画下了一张关乎生死的蓝图。
她不再是他那个只需要相夫教子、温婉贤淑的女儿了。她是一位运筹帷幄的统帅,一位眼光穿越百年的战略家。她交到他手上的,不只是一袋袋黄金,而是一个足以撬动曹氏根基的杠杆。
“老爷……”老管家看着伏完变幻的神色,担忧地问道。
伏完长长地吐出一口气,那口气中,带着压抑许久的憋闷,也带着一股重燃的豪情。他将那封信,小心翼翼地凑到烛火上,看着它化为灰烬。
信虽毁,但每一个字,都已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里。
“传我的话。”伏完的声音,前所未有的坚定有力,“明日起,关闭城南农庄,遣散所有外姓佃户。另,将我书房里那几位‘清客’,都请过来。就说,我伏家,要开米行了。”
他知道,从接过这笔黄金和这份计划开始,他伏完,以及整个伏氏家族的命运,就彻底改变了。他不再是那个空有忠心、无处施展的国丈,他是女儿手中最锋利的剑,是汉室复兴大业在宫外的,第一执行官。
夜色中,伏府的灯火,一盏接一盏地亮了起来。
而在千里之外的长秋宫里,伏寿收到了绿珠从宫外带回的,只有一个字的口信——“诺”。
她微微一笑,将目光投向窗外那片被三分的天下版图。
经济战争的第一个棋子,已然落下。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曹贼,还我大汉江山,曹贼,还我大汉江山最新章节,曹贼,还我大汉江山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曹贼,还我大汉江山,曹贼,还我大汉江山最新章节,曹贼,还我大汉江山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