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驾驶员,陈瑜的核心原则十分明确:无需进行侵入性的神经接口手术改造。

  取而代之的关键,在于驾驶员需要与动力甲内置的“机魂”建立有效的同步协调关系。

  “同步过程的设计必须足够‘温和’,老伙计。”在最终确定神经接口协议时,陈瑜特别对伺服颅骨强调,“我们需要营造一种类似骑士机甲传承仪式的沉浸感与连接感,让驾驶员感受到机魂的脉动并与之协力同心。

  但整个过程必须远没有那么暴力和危险,我们不需要驾驶员去承受历代意识碎片的精神冲击,那只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和毫无意义的非战斗减员。”

  尽管如此,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人机结合的潜力,陈瑜还是准备了一套渐进式的驾驶员增强方案。

  他转向伺服颅骨,解释道:“老伙计,我们需要区分对待。对于普通凡人驾驶员,采用非侵入式方案——运动神经反射辅助和增强现实界面植入就足够了。

  但对于我们那些已经接受过系统化改造的护教军……”

  陈瑜调出了护教军的标准义体化改造清单。

  “他们的身体本就配备了完善的机械接口,这些现成的神经端口和数据传导系统如果不充分利用,反而是一种浪费。”

  他为护教军驾驶员设计了一套深度神经直连接口协议。

  这不仅能将动力甲的传感器数据流直接输入他们的处理中枢,还能让护教军战士经过强化的神经信号更快速、更精确地操控机体,实现接近本能的反应速度。

  “这套深度连接方案,“陈瑜在内部指令中明确标注,“将优先配备给我的直属护教军部队。这不仅是对他们战斗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更是基于他们现有改造基础的合理升级。

  更好的装备意味着更高的生存率和更强的战斗力,这对我们所有人都有利。”

  ——

  整体设计完成后,陈瑜开始着手制造原型机。

  “老伙计,该干活了。”他对着伺服颅骨说道,同时将设计图纸进行分解。“陶钢装甲、主结构框架、等离子反应堆、液压传动系统和电子肌肉束……

  这些核心部件,这个世界生产不了,还是发回战锤世界,让我的那群学徒有点事做吧。”

  他随即将这些关键部分的设计图通过数据接口,发送至死亡世界基地的主控系统,并附上清晰的指令:“致遗迹基地学徒组:依照附呈技术图纸及规范,优先级生产所列零部件。

  检验标准需严格符合数据清单要求,此为实践考核。”

  他几乎能想象出那二十三名“学徒组”的年轻调整者,在接到这个来自“贤者大人”的直接命令时,会是何等的手忙脚乱又充满干劲。

  让他们从日常维护和理论学习中解脱出来,亲手制造如此复杂的装置,是宝贵的机会,也是严峻的考验。

  随后,他才将目光投向本地生产资源。

  “至于一些非核心的辅助零件,”陈瑜对伺服颅骨指示道,“把内部线束、标准接口、外部装甲的非承重覆板这些图纸,打包发送给军用科技。

  告诉他们,我们需要一套样品,用他们能提供的上好工艺和材料即可。”

  “指令确认。筛选非核心部件图纸,数据打包加密。建立与军用科技后勤频道的安全链路。传输开始。”伺服颅骨回应道,眼部光束投射出新的数据传输进度条。

  陈瑜最后转向工坊深处那稳定运行的维度传送仪。“而护盾发生器核心,以及最重要的‘机魂’载体……”他猩红的光学镜头望向那扭曲的幽蓝光芒,声音中带着审慎的考量,“这些知识对于当前这个世界而言,其力量恐怕还为时过早。”

  ——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陈瑜同时推进着几项工作:他一边关注着前线的战况,分析“獠犬”套件和“撕裂者”链锯剑传回的实战数据,一边等待着两批零部件的到位。

  军用科技方面表现出了他们高效的工业能力。

  虽然他们的工程师对某些设计标准,特别是那种不刻意追求轻量化,反而注重结构强度和环境适应性的设计思路不太理解,但他们还是在一周内就完成了所有外包零件的制作,并通过秘密渠道送到了废镇工坊。

  这些零件做工精良,完全符合要求。

  另一边,死亡世界基地的学徒们则花了更多时间。

  期间陈瑜收到了好几次技术咨询,都是关于材料处理和能量回路稳定的问题。

  他没有直接告诉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查技术手册和标准流程。

  最后,当那些带着哑光的陶钢装甲、运行平稳的等离子反应堆和精巧的护盾组件通过传送仪送达后,陈瑜检查发现,学徒们做的东西虽然还能看出些生疏的痕迹,但完全符合标准。

  甚至在一些不重要的细节上,还多了点他们自己的小心思。

  所有零件到齐后,陈瑜开始了原型机的总装工作。

  他庞大的身躯立在宽敞的工作区内,数根灵巧的机械触手从他背后和袍袖下精准地伸出,如同拥有独立意志的精密工具。

  组装严格遵循逻辑顺序。

  首先,来自死亡世界的坚固线性框架被吊装到位,作为整台机体的骨骼。

  接着,复杂的液压传动系统和成束的电子肌肉被逐一嵌入框架的预留槽位并完成固定。

  随后,来自军用科技的辅助零件被高效地集成进去,用于连接和包裹这些核心部件。

  最关键的动力与防护系统被留在了最后。

  那台哨兵级别的等离子反应堆被小心地嵌入躯干核心位置,多层陶钢装甲板随后被铆接在关键部位。

  最后,结构精密的护盾发生器被安装在反应堆上方,并与主能源完成对接。

  整个过程中,陈瑜的猩红光学镜头稳定地扫过每一个部件,传感器实时监测着扭矩、密封性和电路连通状态。

  没有多余的动作,只有机械触手稳定运作的嗡鸣、金属构件结合时沉闷的撞击声以及工具发出的规律声响。

  数个小时的连续工作后,所有系统初步整合完毕。

  几天后,一台四米高的动力甲静静地立在工坊中央。

  被特意漆成暗红色的陶钢外壳包裹着它结实的躯体,线条简洁而有力。

  在其头部的监视器上,陈瑜还恶趣味的加了一根独角,尽管那是通讯天线。

  背部的等离子反应堆发出低沉的嗡鸣,显示着充足的动力储备,手臂末端的武器接口空着,随时准备安装各种武器。

  虽然它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但那份沉静中却透出一种令人屏息的压迫感。

  (动力甲与驾驶员的尺寸对比,我按土星型写的,但别当它真是土星,只是尺寸差不多)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战锤:机油佬穿越纪,战锤:机油佬穿越纪最新章节,战锤:机油佬穿越纪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