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乐的在眼神在这漂亮女人脸上扫视了两个来回。

  记者?

  看着像。

  没带证。

  那就是微服私访的记者。

  这两年填海造城的事正热闹着,经常有外地的记者来。

  上次有个京州的报社来采风,来的时候也不给镇里打招呼。

  车子路过东港时爆胎了,在国道边的汽修店补了个胎,莫名其妙的轮毂被修了,滤清器被换了,花了五千多块。

  那帮记者回去就把这事写了出来,结果东港镇成了市里的反面典型。狠是扬了回黑名。

  市里骂到县里,县里骂到镇里,他叔叔差点气炸了,找了好几拨记者来写好人好事,也没翻起什么浪花。

  这帮掌握喉舌的人不好对付。

  这娘儿们看着不像好人呐。

  一个普通的面包车,却贴个黑乎乎的防窥车膜,还是个京州的牌照,一看就是不是普通的面包车。

  不是钓鱼就是私访的。

  只是,这妞儿怎么就落了单呐?

  他爽朗一笑:

  “妹妹,这都小事,我这车有保险。吃饭了没呀,我们东港人热情好客……”

  说着,伸手来揽陆小夏的肩。

  陆小夏躲开:

  “不麻烦了。”

  陆小夏哪知道他在想什么,她刚才看到小姑娘被缠着,又没人出面,情急之下,跳出来让小姑娘先脱身。

  还以为要恶战一番,没想到这人的态度倒挺让人意外的。

  “要不……去我们镇政府喝杯茶?您还可以带团队在东港小住两天,我们镇长明天在,您还可以对他进行专访,润笔费招待费什么的都好说。”

  朱小乐热情灿烂的笑着,脸都快笑烂了。

  陆小夏恍然大悟,这是把把她当媒体了,刚刚那句“做新闻”起了作用。

  “改天吧,今天有别的任务。”

  她淡淡的回了一句。

  很高冷。

  朱小乐又自动开启了阅读理解模式。

  今天有别的任务,意思是,这娘儿们要去跟团队汇合。

  没拒绝,说的是改天。说明她们团队真的有采访任务。

  “那咱到底是哪家媒体?”朱小乐语气越发恭敬。

  “这个需要保密。”

  陆小夏说着,又戴上了墨镜,去看了一眼车子相撞的地方:

  “这个我们还是找交警处理一下吧。”

  “不用不用!这都是小事。还有刚才……那个小姑娘,您别误会,我们镇政府有扶贫任务,那个小姑娘是留守儿童,我们定期会对她进行帮扶,这不给她买了双运动鞋吗,孩子懂事,不想要。”

  陆小夏点点头,笑得意味深长。

  “是吗?那我正好考察一下,我们也有帮扶项目。”

  她突然有了想法。

  朱小乐却愣了一下:

  “哎呀,不必不必,这是我们镇政府该做的事。”

  “没事,我先打个电话。”

  陆小夏说着已经上了车。

  朱小乐立即对这句话又做了个阅读理解,对陆小夏仅有的那点怀疑也消散了。

  “我先打个电话”,这果然是微服私访的语气啊,她开始摇人了。

  陆小夏立即打了两个电话。

  一个打给妇联的熟人,另一个打给日报的相熟的记者。

  为了在金州市场进行布局,她去年底就开始做准备。

  军马未动,宣传先行。

  在金州日报打了一个月的广告。

  还给金州妇联下属的一个叫“她世界”的公益项目捐了一大笔款,成了那个项目捐资额度最大的企业。

  这钱也不白花,做慈善既可以抵税,又能为品牌挣来名声。

  更重要的是,她总觉得自己这一世拥有的财富,是带着使命的,做点慈善是份内事。

  在捐助名单上加一个海鹃,她还是有点话语权的。

  这样就可以变相的把海鹃先保护起来,乔英秋的压力也能缓解一点。

  她不是没想过直接给钱,以前的诸多事,总觉得直接给钱不妥。

  直到不久前看了一本书,才明白那种不妥是怎么回事。

  书里提到了一个名词,叫"礼物债务论",直接赠与会建立不对等的关系,受助者会产生"低人一等"的自我认知,甚至会有"报恩压力",只有将援助转化为"社会帮扶权益",而非个人恩惠,才能避免这种债务感。

  同时,书里还提到,人性是复杂的,直接给钱可能让受助者形成路径依赖,不劳而获的金钱会削弱人的主观能动性。

  两个小时后,妇联公益项目的负责人和记者到了东港。

  现在,海鹃是市妇联帮扶的对象了。

  希望能对小姑娘起到一点保护作用。

  陆小夏没有跟着妇联的人去海鹃的家里,她继续保持隐身,在街口候着。

  还特意嘱咐了负责人,不要暴露她的身份。

  这导致朱小乐对她的仰视又高了许多,不仅能摇人,还摇的是市妇联的人,这人的能量神秘莫测啊。

  海鹃姐弟俩周日下午要返校,直到看着姐弟俩骑车去了学校。

  陆小夏才放心返回。

  接下来的蹲守,需要换辆车了。

  这辆车已经暴露。

  离开东港镇的时候,朱小乐一直目送到看不见那辆面包,才收回视线。

  ……

  车子驶出东港镇中心区,她又饿了。

  上一世每次怀孕都是这种反应,明明饿,又吃不下。

  她把车停在路边,车里有牛肉干,拿出几根来,逼自己嚼嚼咽下去。

  突然,有人敲车窗。

  是个年轻姑娘。

  她降下车窗,姑娘二十一二岁左右,露出一个俏皮的笑:

  “姐姐,去市里吗,10块钱走不走?”

  陆小夏摆了摆手。

  刚要把车窗摇上去,姑娘扒住窗户:

  “姐姐,天快黑了,15行不行?”

  陆小夏明白了,这是把她的车当黑车了。

  她这两天在东港转悠,已经发现了,镇上的人都喜欢拼黑车去市里。

  街边只要停着车,就有人上去问价。

  她忽然心念一动,问了句:

  “我去市里,你几个人?”

  “就我自己,这个点你也拼不到人了,能拉一个是一个。”

  陆小夏开了车锁,示意她上车。

  正好,路上聊聊,了解点情况。

  姑娘小麦色皮肤,说话脆生生的,很善谈。

  “哎哟,敢情我还坐了个专列。”

  说着,把10块钱拍到她方向盘上。

  陆小夏把钱又递回去,问道:

  “不用,我不是黑车,但我去市里,顺道捎你一程吧。你怎么在这儿拦车?”

  姑娘瞪着一双溜圆的眼睛:

  “你不是东港的吧,你不知道我上车的地方是哪儿啊?这是我们镇上的广播电视站。姐姐,你不是人贩子吧!你也不像啊!”

  陆小夏看看车窗外,国道一侧是有一条挺宽的路,似乎是通到山上的,姑娘刚才就是从那条山路上下来。

  广播电视站一般都建在地势高的位置。

  “你在东港镇广播电视站上班?”

  “对,啥都干,播音员,放映员,信号员,背锅员,服务员,我十项全能。”

  陆小夏被逗笑了。

  “背锅员是干嘛呢?”她问。

  “就是给我们站花背锅啊,站花念错稿子了,开错频道了,都赖我身上。不过没关系,我在这儿再熬一年,我姨夫就把我调市里了。”

  “站花?”陆小夏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坐了10年牢的陆家大姑娘回来了,坐了10年牢的陆家大姑娘回来了最新章节,坐了10年牢的陆家大姑娘回来了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