砯崖2 第二十六章 民惟邦本

小说:砯崖2 作者:元迪 更新时间:2025-10-31 23:24:29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一缕清甜浮满室。捧盏人闲,声暂听君说细故。

  茶里甘辛各趁人多舌,凉温难惬千人靥。谁料棚新伤庶计?

  昔年民本箴言在。路闲堪济,民生事。

  棚改偏伤檐下辈:半载营生偿伞费,哪堪风动巢将坠!

  彭炳坤把一杯罗汉果茶递到宁德益手里,开口便带着疑惑:“师傅,您说在这马路上扩建 150 个摊位,到底有啥不好?上周一碰头会前,我碰巧看到了图纸,拟建摊位是 3 米乘 3 米的,跟现在个体户用的帐篷伞面积一模一样;高度是 2 米 5,比帐篷伞还高 50 公分,天热的时候更利于散热,人因为高大而魁梧,屋因为高大就敞亮,而且四根立柱是用钢管扎在地上,不但结实还安全。”

  他说着,伸手挠了挠后脑勺,又翻开随身带的笔记本,:“我也知道现在个体户用的是最厚的那种帐篷伞,帆布看着结实,可终究是临时搭的,上个月刮大风,口口的那把伞顶布被掀起来,风过就开了天窗,这条路上刮小龙卷风的次数要多余县城的三倍。建铁皮棚子有效减少这种风险,把安全攥紧点嘛。可我刚才绕市场走了一圈,瞅着那些在帐篷伞里守摊的个体户,谈起摊位改建都不乐观,这到底是为什么啊?”

  宁德益接过茶杯,指尖轻轻摩挲着杯沿,待彭炳坤说完,才缓缓揭开杯盖 ,一缕浅白的蒸汽袅袅升起,清甜的罗汉果香瞬间浓了几分,漫过鼻尖。他望着杯底沉浮的罗汉果片,眼神里添了些阅历沉淀的温和:“这罗汉果啊,是你们桂林的宝贝,永福那边漫山遍野都是,论品质,全国都数得着。搁在我老家湖南,这东西金贵着呢,逢年过节去看长辈,拎上两盒真空包装的罗汉果,那是极高的规格,长辈得笑着把你往屋里让。”

  他顿了顿,呷了一口热茶,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淌,语气里多了些感慨:“可到了广西,到了桂林,再到永福本地,这罗汉果反倒成了寻常物,农户家里随便晒一晒,集市上几块钱就能买一把,赶上丰收年,供大于求,有时候连成本价都卖不上,哪还有半分‘贵重’的样子?” 说这话时,他指尖轻轻点了点杯壁,像是在暗示什么,“就像你觉得好的事,到了个体户那儿,未必跟你想的一样。”

  一旁的宁小红正站在煤炉边,手里端着个白瓷碗,碗里盛着琥珀色的蜂蜜。她捏着汤勺挑了一勺,缓缓放进沸腾的罗汉果茶里,手腕轻轻转动,蜂蜜顺着勺沿慢慢化开,在茶汤里漾开一圈圈甜纹,偶尔有细小的气泡从锅底冒上来,“咕嘟” 一声破在水面。听见两人的对话,她回过头,嘴角带着温和的笑意:“您这话太实在了。就像这蜂蜜,在我老家湖南,家家户户都养着一两箱蜂,冬上取的槐花蜜、枣花蜜,九龙藤蜜装在玻璃罐里,早饭就着馒头吃,寻常得很。可到了桂林,反倒成了稀罕物件,超市里一小瓶就得二三十块。罗汉果论斤卖,蜂蜜论克算,说起来,罗汉果还没蜂蜜值钱呢。可要是回我老家走亲戚,你拎两袋好罗汉果,比拎蜂蜜还招人待见,毕竟罗汉果是外地的特产,稀罕劲儿不一样。”

  宁德益听着,深吸了一口杯里飘出的香气,目光扫过围过来的几人,笑着抬了抬杯子:“既然说到这罗汉果和蜂蜜,那我倒要问问,要是把选择权给你们,你们选罗汉果还是蜂蜜?”

  刘威斌端着个大搪瓷茶壶,他先给李小山、李小峰各递了一杯,闻言转头看向彭炳坤,脸上挂着爽朗的笑:“这儿正好有两种大锅里的加了蜜,甜得润口;小锅里的是纯罗汉果,清清爽爽。您想喝哪种?”

  彭炳坤愣了一下,低头看了看手里刚接的茶,又笑着合上笔记本:“都行,我不挑这个。” 说着,憨笑着接过刘威斌递来的茶杯,指尖碰了碰杯壁,温度正好。

  刘威斌给自己也倒了一杯,刚端起杯子要喝,就听宁德益笑着开口:“既然都端着茶了,不如都说说,喝着这茶,心里是啥感受?”

  最先开口的是刚从外面办事回来的李小山,蓝色工装还带着户外的凉意,后背衣领处印着一圈汗湿后又晒干的浅痕,贴在身上有些发僵。他双手捧着茶杯,指尖轻轻搓了搓,喝了一口热茶,眉头瞬间舒展开来,声音轻轻的,还带着点暖意:“对我来说,这会儿啥都比不上一杯热茶,在外面跑了大一天,风刮得人骨头缝都凉,衣服湿了又干,贴在身上难受得很。喝了这茶,暖流从喉咙一直淌到肚子里,身子一下子就暖过来了。我也没细分辨是蜂蜜还是罗汉果,只要是茶、是热的,就够了。”

  李小峰坐在旁边,闻言皱了皱眉,又抿了一口杯里的茶,语气里带了点直白:“我跟小山不一样,我觉得这罗汉果的味有点重,甜得发沉,倒是蜂蜜更清淡,咽下去的时候嗓子里润润的,爽口多了。虽说两者加一起也不难喝,各有各的好,但要说多余,我觉得还是罗汉果,论口感舒服,蜂蜜的好处可比它多些。”

  彭炳坤喝了一口茶,又点了点头,语气平和得很:“我倒没那么多讲究。罗汉果是甜,蜂蜜也是甜,加在一块儿还是甜,喝着顺口就行,没差别。”

  “我这杯是纯罗汉果,没加蜜。” 刘威斌说着,闭上眼睛抿了一口,又缓缓睁开眼,脸上带着点回味的笑意,“蜂蜜那股粘稠劲儿,我从小就熟,我妈家是养蜜蜂的,那味甜得糊嗓子。倒是这罗汉果,甜得清透,咽下去之后,嗓子里还留着点凉丝丝的劲儿,比蜂蜜喝着更沁心。”

  最后开口的是一直没怎么说话的杨建华。他坐在角落,慢慢从摊板上拿起自己的杯子,那个旧搪瓷杯。他指尖轻轻摸了摸嘴角,又碰了碰杯壁,确认温度刚好,才小口抿了一下,声音轻得像怕碰疼了什么:“我这杯是凉白开,刚才师娘烧开水的时候,我就先盛出来晾着了,现在温度正好,不烫也不凉。这两天口腔里长了溃疡,喝热的疼,罗汉果水甜得发齁,碰着溃疡的地方更疼;蜂蜜水粘粘的,也磨得慌,喝着也疼,所以就选了凉白开,清淡,不刺激。”

  罗汉果的清甜香气还在空气中轻轻飘着,众人捧着手里的茶,都没再说话,只静静听着宁德益的话。他轻轻啜了一口热茶,暖意漫过心口,眼底慢慢浮起一丝了然的笑意,语气沉稳又带着几分通透:“其实这扩建摊位的事,哪有绝对的‘好’与‘不好’?就像咱手里这杯茶,有人爱加蜜的润,有人喜纯罗汉果的清,还有人得喝凉白开避疼,各人有各人的偏好,也各人有各人的难处。不是咱站在自己的角度觉得‘好’,就一定合老百姓的心意。”

  他说着,将茶杯轻轻放在桌上,杯底与木桌接触时发出一声轻响,目光也沉了几分:“温总理当年常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还把这话实实在在落到了民生工程里,他总说,‘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这话到现在都在理。你看咱这事儿:把闲置的公路利用起来,给群众摆摊谋生,这是真真切切的民生工程;就算把公路重新搭起铁皮棚子,给承包的老板生一条财路,也算兼顾了一部分人的需求;政府呢,也能借此推进‘菜篮子’工程,算一份民生政绩。可偏偏在这中间,最受影响的,是现在守着帐篷伞摆摊的个体户们。”

  宁德益顿了顿,指尖轻轻点了点桌沿,像是在算一笔关乎生计的细账:“新政策说要新增 150 个岗位,这对还在找门路的人来说,是个盼头;可去年刚被安置在这 150 个帐篷伞下的个体户,他们要面对的,却是即将失去眼前的安稳。哪怕说有‘重新分流’,可对现在还守着这些帐篷伞的人来讲,他们眼下的‘饭碗’就要被端走了,不管用什么方式,本质上都是把最底层这些人的切身利益给剥走了。”

  “你们算算这笔账就知道了。” 他声音压得更低,语气里满是对个体户的体谅,“他们去年买那顶帐篷伞,花掉的钱要占半年收入的两成, 这半年收入里,三成是家庭日常,两成是固定的孩子教育费,剩下三成还得挤着用在防病、赡养老人上。日子本就紧巴巴的,半点结余没有,根本扛不住半点风险。要是买帐篷伞、缴半年摊位费的钱,还是跟亲戚朋友借的,这政策一动,他们的日子就更不堪一击了。”

  说着,他语气里添了几分沉重的不满:“最不该的是,政策实施方不往下沉听意见、不跟个体户唠唠心里话摸清实情,反倒搞些虚假的各行业代表发言,关起门来拍板决策。这哪是为民生着想?这才是真的可耻!”

  空气里的罗汉果香气似乎淡了些。众人捧着手里的茶,没了声息。方才还觉得 “铁皮棚子更结实” 的彭炳坤,此刻和众人一样,都被个体户的生计账压得心里沉甸甸的。他终于懂了,“民为邦本” 四个字从来不是嘴上的口号,而是要拴着老百姓的柴米油盐、冷暖安危。

  “还有,” 宁德益拿起一个个头极小的罗汉果,在两手间小心翼翼地倒腾着,指尖轻轻摩挲,“他实在太弱……” 他摊开手掌,那枚罗汉果已经裂开,露出细密的淡黄果肉。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砯崖2,砯崖2最新章节,砯崖2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