惦记着家里怀孕的媳妇,曹德婉言拒绝了庆功宴的邀请。
无他,不习惯和府城名流打交代。
一旦参加了庆功宴,说不得就会出现遭人奚落的场景。
闷声发大财,苟且发展才是王道。
其他都是扯淡。
至于奖励,根本指望不上官府。
只等下次哥舒泰商队过来,再和他们更进一步的交易。
带着一身疲惫回到青石村,刚踏进村口就听见一阵激烈的争吵声。
只见老村长带着几十个村民,与另外一群人吵吵嚷嚷。
为首之人穿着裘皮,看着像是大富大贵之人。
“这是我们青石村自己烧的木炭,凭什么要卖给你们七成?”
老村长气得胡子直抖,数落商贾之辈就知道趁火打劫。
为首富商陪着笑脸道:“老丈息怒,城里炭价飞涨,岂能有钱不赚,你们村里能烧炭,大不了再多烧些便是。”
“放屁!”
一个年轻村民忍不住骂道:“天寒地冻,上哪去找那么多木料,村里现有一千二百多口人,这些炭是要留着过冬的。”
“你们的命金贵,我们村里人的命就不是命了?”
正说着,众人见曹德回来,顿时安静下来。
老村长抢先道:“大朗,你来得正好,商贾要买村里七成的存炭,这怎么行,村里这么多人,卖给他们七成,咱们拿什么过冬啊。”
商人苦哈哈地说道:“曹员外,您可算回来了,我跟他们真的是说不通,铺子等着炭周转,前几天就付了订金,总不能让我折本吧。”
“这几日突然降温,府城和县城的炭价已经翻了三倍,知府大人特意吩咐要多备炭火以防民变。”
担心曹德也是个死心眼,商人刻意在知府命令几个字上加重语气。
曹德扫过村民们焦急的面容,沉声道:“给你两成,价格按市价算。”
商人还要争辩,曹德摆手道:“青石村要保证自己人不冻死,有的事情不能用钱来计算,村里人口众多,炭窑产量有限,能给你两成已经是极限,你若不要,自有别人要。”
“要要要,我要。”
商人见曹德态度坚决,只得无奈应下。
只是两成实在太少,委婉提及可否再加一些。
“不行。”
曹德斩钉截铁:“就两成,要就要,不要就请回。”
打发走众人,曹德立刻召集村里骨干,村长,村老和各户代表在祠堂开会。
祠堂里挤满了人,靠墙摆着几个炭火盆。
勉强保证室内温度。
最近实在太忙,还真不清楚青石村炭窑存货有多少。
不问不知道。
一共才三千斤。
今年属于寒冬,众人所讲,据木炭消耗比往年多出两成。
即便全留在村里,也顶多撑到腊月中旬。
开始的时候,青石村存了一万斤炭。
无奈曹德收留了大量流民充当劳动力,导致青石村人口暴增。
炭窑产量逐渐跟不上内部消耗。
黄铁柱提议道:“大朗,要不咱们抽签断炭,每户每日限量供应?”
“绝对不行!”
曹德不假思索地立即反对。
“这么做会寒了大家的心,青石村能有今天,靠的是团结一心,遇到困难就搞区别对待,以后还怎么服众?”
“那您说怎么办,总不能眼睁睁看着炭火烧完,大家一起冻死吧?”
众人争执不下,最后又把目光投向曹德。
曹德说道:“每户每日限供八两炭,优先保证老人和孩子,派人去周边村子收购木炭,价格可以比市价高一成。”
“可是……”
李皮匠欲言又止。
“有什么话直说。”
“纵然高价收炭,怕是也撑不了几天,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曹德揉了揉太阳穴,他又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
过年如同过关。
说的不只是年底各路债主会上门讨债。
冬季寒冷的气候,对于穷苦百姓相当于鬼门关。
情况众人都清楚,炭不够用是眼下最大的麻烦。
现有木炭就算省着用也撑不了多久。
后续炭窑的产量还得看天气,雪要是一直下,根本跟不上消耗。
“大朗,实在不行,就按之前说的抽签断炭吧!”
石木匠表情愁苦地说道:“抽到的人家先停炭,优先保障老人和孩子,虽然狠了点,但总比大家一起冻死强。”
此话一出,祠堂里顿时安静下来。
随即就有人反对。
“抽到的人家怎么办,我家有三个闺女,要是断炭,难道让她们硬扛?这么冷的天,断炭跟送命有啥区别”
“要我说还是按人头分,每人每天就那么点炭,谁也别多占。”
“按人头分也行,老人孩子火力弱,需要的炭多,青壮年抗冻少点也没事。”
“你家有老人,我家全是壮年,凭什么我家就得少分,这不公平!”
争论声越来越大,甚至有人摆出一副准备动手的架势。
“闭嘴!”
曹德脸色一沉,屋内再次鸦雀无声。
“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这么办,组织人去山里砍柴,优先保证炭窑的柴火供应,还有,大家平时多注意省炭,白天尽量集中在祠堂,晒谷场这些地方取暖,减少自家炭火消耗。”
一名村老叹了口气,摇头道:“这办法也只能解燃眉之急啊,定量供应,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尤其是那些家里人口多的,怕还是不够用。”
“总比抽签断炭强。”
曹德一言独断,就按这些方案执行。
各户回去后把规矩跟家人说清楚。
不服气地让他们来找曹德。
众人陆续散去,祠堂里只剩下曹德一个人。
不到一年时间。
青石村从一个小村落,逐渐变成了拥有坞堡的大型村落。
靠着吸纳流民干活,人口增加到了一千多人。
日子本该越来越好。
可没想到人多了,麻烦也跟着多起来。
之前担心粮食不够。
现在又闹起了炭荒。
曹德正发愁,外面传来激烈的争吵声,还夹杂着摔东西的动静。
皱起眉头起身走出去,想要看看是谁不长眼,跑到祠堂门口打仗。
祠堂院子里,鲁源手里拿着一根木棍,指着地面比比画画。
柳书明则是气得浑身发抖,指着鲁源叫嚷道:“墨家那套歪理邪说只会误国误民!”
“墨家……”
曹德哭笑不得。
咋的,鲁源又“改换门庭”了?
不装鲁班后人,改称墨家子弟。
无他,不习惯和府城名流打交代。
一旦参加了庆功宴,说不得就会出现遭人奚落的场景。
闷声发大财,苟且发展才是王道。
其他都是扯淡。
至于奖励,根本指望不上官府。
只等下次哥舒泰商队过来,再和他们更进一步的交易。
带着一身疲惫回到青石村,刚踏进村口就听见一阵激烈的争吵声。
只见老村长带着几十个村民,与另外一群人吵吵嚷嚷。
为首之人穿着裘皮,看着像是大富大贵之人。
“这是我们青石村自己烧的木炭,凭什么要卖给你们七成?”
老村长气得胡子直抖,数落商贾之辈就知道趁火打劫。
为首富商陪着笑脸道:“老丈息怒,城里炭价飞涨,岂能有钱不赚,你们村里能烧炭,大不了再多烧些便是。”
“放屁!”
一个年轻村民忍不住骂道:“天寒地冻,上哪去找那么多木料,村里现有一千二百多口人,这些炭是要留着过冬的。”
“你们的命金贵,我们村里人的命就不是命了?”
正说着,众人见曹德回来,顿时安静下来。
老村长抢先道:“大朗,你来得正好,商贾要买村里七成的存炭,这怎么行,村里这么多人,卖给他们七成,咱们拿什么过冬啊。”
商人苦哈哈地说道:“曹员外,您可算回来了,我跟他们真的是说不通,铺子等着炭周转,前几天就付了订金,总不能让我折本吧。”
“这几日突然降温,府城和县城的炭价已经翻了三倍,知府大人特意吩咐要多备炭火以防民变。”
担心曹德也是个死心眼,商人刻意在知府命令几个字上加重语气。
曹德扫过村民们焦急的面容,沉声道:“给你两成,价格按市价算。”
商人还要争辩,曹德摆手道:“青石村要保证自己人不冻死,有的事情不能用钱来计算,村里人口众多,炭窑产量有限,能给你两成已经是极限,你若不要,自有别人要。”
“要要要,我要。”
商人见曹德态度坚决,只得无奈应下。
只是两成实在太少,委婉提及可否再加一些。
“不行。”
曹德斩钉截铁:“就两成,要就要,不要就请回。”
打发走众人,曹德立刻召集村里骨干,村长,村老和各户代表在祠堂开会。
祠堂里挤满了人,靠墙摆着几个炭火盆。
勉强保证室内温度。
最近实在太忙,还真不清楚青石村炭窑存货有多少。
不问不知道。
一共才三千斤。
今年属于寒冬,众人所讲,据木炭消耗比往年多出两成。
即便全留在村里,也顶多撑到腊月中旬。
开始的时候,青石村存了一万斤炭。
无奈曹德收留了大量流民充当劳动力,导致青石村人口暴增。
炭窑产量逐渐跟不上内部消耗。
黄铁柱提议道:“大朗,要不咱们抽签断炭,每户每日限量供应?”
“绝对不行!”
曹德不假思索地立即反对。
“这么做会寒了大家的心,青石村能有今天,靠的是团结一心,遇到困难就搞区别对待,以后还怎么服众?”
“那您说怎么办,总不能眼睁睁看着炭火烧完,大家一起冻死吧?”
众人争执不下,最后又把目光投向曹德。
曹德说道:“每户每日限供八两炭,优先保证老人和孩子,派人去周边村子收购木炭,价格可以比市价高一成。”
“可是……”
李皮匠欲言又止。
“有什么话直说。”
“纵然高价收炭,怕是也撑不了几天,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曹德揉了揉太阳穴,他又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
过年如同过关。
说的不只是年底各路债主会上门讨债。
冬季寒冷的气候,对于穷苦百姓相当于鬼门关。
情况众人都清楚,炭不够用是眼下最大的麻烦。
现有木炭就算省着用也撑不了多久。
后续炭窑的产量还得看天气,雪要是一直下,根本跟不上消耗。
“大朗,实在不行,就按之前说的抽签断炭吧!”
石木匠表情愁苦地说道:“抽到的人家先停炭,优先保障老人和孩子,虽然狠了点,但总比大家一起冻死强。”
此话一出,祠堂里顿时安静下来。
随即就有人反对。
“抽到的人家怎么办,我家有三个闺女,要是断炭,难道让她们硬扛?这么冷的天,断炭跟送命有啥区别”
“要我说还是按人头分,每人每天就那么点炭,谁也别多占。”
“按人头分也行,老人孩子火力弱,需要的炭多,青壮年抗冻少点也没事。”
“你家有老人,我家全是壮年,凭什么我家就得少分,这不公平!”
争论声越来越大,甚至有人摆出一副准备动手的架势。
“闭嘴!”
曹德脸色一沉,屋内再次鸦雀无声。
“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这么办,组织人去山里砍柴,优先保证炭窑的柴火供应,还有,大家平时多注意省炭,白天尽量集中在祠堂,晒谷场这些地方取暖,减少自家炭火消耗。”
一名村老叹了口气,摇头道:“这办法也只能解燃眉之急啊,定量供应,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尤其是那些家里人口多的,怕还是不够用。”
“总比抽签断炭强。”
曹德一言独断,就按这些方案执行。
各户回去后把规矩跟家人说清楚。
不服气地让他们来找曹德。
众人陆续散去,祠堂里只剩下曹德一个人。
不到一年时间。
青石村从一个小村落,逐渐变成了拥有坞堡的大型村落。
靠着吸纳流民干活,人口增加到了一千多人。
日子本该越来越好。
可没想到人多了,麻烦也跟着多起来。
之前担心粮食不够。
现在又闹起了炭荒。
曹德正发愁,外面传来激烈的争吵声,还夹杂着摔东西的动静。
皱起眉头起身走出去,想要看看是谁不长眼,跑到祠堂门口打仗。
祠堂院子里,鲁源手里拿着一根木棍,指着地面比比画画。
柳书明则是气得浑身发抖,指着鲁源叫嚷道:“墨家那套歪理邪说只会误国误民!”
“墨家……”
曹德哭笑不得。
咋的,鲁源又“改换门庭”了?
不装鲁班后人,改称墨家子弟。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乱世悍匪,先娶个老婆再说!,乱世悍匪,先娶个老婆再说!最新章节,乱世悍匪,先娶个老婆再说!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乱世悍匪,先娶个老婆再说!,乱世悍匪,先娶个老婆再说!最新章节,乱世悍匪,先娶个老婆再说!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