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诗青帮张来福指点阳绝活:“做骨架的力道足了,筋劲儿也能找得对,就是不够熟练,要是再熟练一些……”
话说一半,竹诗青欲言又止。
张来福无论再怎么熟练,灯笼都不可能做得更快了。
现在能做的是学习一些点蜡穿杆的小技巧,尽可能提升绝活的成功率。
本以为张来福万念俱灰,已经不可能在纸灯匠这行上下功夫了,没想到他学得非常认真。
竹诗青也肯教,把自己一些小诀窍都告诉给了张来福:“你看这根竹条,上面还带个小枝杈,要是用机器,这就算不合格的材料,可要是用手艺,这个就好用了。
把这竹条做成骨架,等于带个天然的蜡烛支座,穿铁丝的时候就能省去一道工序。”
这些窍门都非常实用,张来福也不好意思白学人家的:“你还是开个价吧,要不我心里不踏实。”
竹诗青摇头道:“虽说我不学阴绝活,可我从你这知道了阴绝活的要领,这也是相当值钱的知识,以后见了会阴绝活的同行,我也能知道怎么应对。”
张来福在院子里学绝活,李运生在屋子里研究碗。
王挑灯的碗是一盏油灯,油灯做的碗应该配什么样的土?
灯油行不行?
李运生试了灯油,有点感应,不明显,还远远达不到开碗的条件。
烛油呢?
他点了一根蜡烛,收集了一些烛油,试了一下,还是有感应,但更不明显。
不要把思路局限在油灯原本的功能上,得换个角度想一想。
李运生把油灯颠倒过来,看到油灯底座上印着三个字,德明坊。
这是黑沙口一家油灯坊,经营范围和老亮灯铺差不多,做的都是廉价货。
再看这盏油灯,粗陶做的,黑不溜秋,连点好陶土都没舍得用,材质上非常糙劣,但灯身很结实,外观很平整。李运生仔细检查了半天,没有疤,没有纹,没有疙瘩,表面上看不出半点瑕疵,手艺上是有功夫的。
可既然有功夫,为什么这只碗上只有店铺的名字,没有留下匠人的名字?
“来福兄,你说这是为什么?”
张来福擦了擦汗水,拿着油灯想了一会:“有没有可能,这个匠人在做灯的时候,没想把它做成好东西,只是当时灵光一现,意外成了个好东西。”
竹诗青有过类似经历:“有这种可能,我平时练手艺,都是随手做灯笼,不求精致,只求快。
可就有那种特殊的时候,手上做东西特别的顺,灯笼出来的也特别的漂亮,事后认真花了心思,反倒做不出那么好的灯笼。”
李运生觉得这个推断合理:“这个油灯刚被做出来的时候,可能灵性并不明显,甚至完全没有感应,被德明坊当普通油灯给卖了。
等过了一段时间,油灯自己把灵性理顺了,能够做出感应了,这才被王挑灯给淘换到了。
碗的性情很可能随主人,德明坊有一位当家的师傅,这只碗很可能出自他手,可我对这位师傅不熟,也不知道他有什么性情。”
张来福道:“那咱们就回黑沙口看一看?”
回黑沙口?
李运生有点为难,他会被行帮追杀,张来福会被行帮和土匪一起追杀。
竹诗青觉得没必要:“做碗的人若是无心,碗的性情也未必和他一样,这油灯刚成型的时候还未必是碗,它也未必记得住那工匠的性情。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没准碗的性情和发现碗的人更加相似。”
张来福觉得有道理:“我把王师傅找来问问。”
李运生更觉得为难了,王师傅走得那么干净,还能上哪问去?
况且这碗虽然是王挑灯送给来福的,但也未必就是王挑灯亲手淘换来的。
竹诗青觉得找王挑灯也不一定有用:“碗的性情因为未必和挑中碗的人一样,有些碗就不愿意和人亲近,有些碗的喜好甚至完全和周围人相反。”
李运生看向了竹诗青:“你对灵性研究的挺透彻,为什么还要执着于建工厂?”
竹诗青白了李运生一眼:“你话说反了,是我执着于建工厂,才对灵性研究的这么透彻。”
李运生把对油灯的种种推断全都写在了纸上,三个人一起分析,竹诗青觉得光靠分析没什么用处:“这个碗的灵性很不好判断,你们还是别瞎猜了,相碗是硬功夫,找个能人帮你们看看吧。”
“上哪找能人去?”李运生犯难了,会相碗的人确实不好找。
张来福还不太明白相碗的概念:“相碗到底是挑碗,还是给碗找土?”
竹诗青道:“挑碗和找土是相碗的两门本事,如果一个人既会相碗也会找土,那他就是一等一的相碗行家。”
张来福一想,老舵子能认出来好碗,还能找到好土,真可惜了这个人才。
李运生叹道:“我没有这方面的天分,我也看过不少相碗的书,却始终掌握不了这里的诀窍,书中曾写过,灵性极强的好碗,自己会找土,甚至有自己开碗的先例,要是遇到那样的碗,事情就好办多了。”
竹诗青看了看油灯,又看了看李运生:“你想什么呢?那种好碗是上等中的上等,都是上等物料、上等手艺、上等机缘做出来的,万里无一。
这只油灯的材质就是普通的陶土,是手艺人偶然做出来的,要是出自人间匠神之手,或许还有机会勉强成为上品,要是定邦豪杰做出来的,估计也就能算得上中等或是中上。
可这是当家师傅做出来的,当家师傅有做碗的手艺吗?说白了就是蒙出来的,这明显属于下等,这能有多大灵性?它种出来的手艺灵都未必能吃!”
一听这话,油灯不动了,张来福不高兴了。
竹诗青是真为张来福担心:“转行就是非常危险的事,手艺灵的品相只要稍差一点,铁定没命的,这个下等碗,我是信不过。”
“谁说下等?我这碗很好的,找到合适的土,肯定能种出来好果子。”张来福两手捧着油灯,语气之中带着安慰,眼神之中带着心疼。
竹诗青小声问李运生:“给他这个碗的人,和他的情谊一定很深吧?”
李运生想了想,点点头:“很深,深可见骨!”
竹诗青想到了一个人:“前两天我到县城做生意,听手下人说,蔑刀林来了个天师会相碗,这人姓黄,我没记住他叫什么名字,只听说他住在青叶村,你们可以去问问。”
姓黄的天师?
这不就是黄招财吗?
“熟人,我们去找他!”
张来福和李运生离开了南竹岗,去了青叶村,到村子里一打听,黄招财搬家了,他在青叶村住了不到两个月,从姚家回来之后,就立刻搬家了。
张来福有些担忧:“会不会是姚家来找麻烦了?”
“按理说不能,黄招财根本没出手,应该没和他们家产生什么瓜葛。”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姚家做事讲道理吗?”
李运生思索了片刻:“先看看情况,实在不行,咱们也搬。”
……
“你们不用搬!”听说了姚家的事情,房东柴大哥一点都不在乎,“姚仁怀那个老王八蛋不敢找到这来,当初他还是知事的时候,就要带人把北竹里铲平,结果被一群竹妖围了三天三夜,差点吓尿了他裤子。”
李运生也听说过这事儿,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乔大帅在蔑刀林,姚知事和乔大帅的关系不错,我怕他仗势欺人。”
柴大哥觉得李运生想多了:“你们别管大帅的事儿,蔑刀林有蔑刀林的规矩,明天有小集,我带你们去转转。”
张来福还真想去集市看看,集市东西多,没准就能遇到开碗的好土。
李运生也想去集市看看,集市人多,或许能打探到黄招财的下落。
呜!
一声长鸣传来,好像是大象在叫,又好像警报器在响。
张来福感觉脚下一阵阵颤动,周围的竹叶不停往下落。
李运生往远处张望,隐约看到了一些尘土和浓烟:“大帅这是要去哪?”
声音迅速消失了,应该是走远了。
张来福问:“这是大帅?他这么大动静?”
柴大哥抽着水烟筒子:“大帅的事情不要猜,大帅肯定要办大事,都歇着去吧。”
话说一半,竹诗青欲言又止。
张来福无论再怎么熟练,灯笼都不可能做得更快了。
现在能做的是学习一些点蜡穿杆的小技巧,尽可能提升绝活的成功率。
本以为张来福万念俱灰,已经不可能在纸灯匠这行上下功夫了,没想到他学得非常认真。
竹诗青也肯教,把自己一些小诀窍都告诉给了张来福:“你看这根竹条,上面还带个小枝杈,要是用机器,这就算不合格的材料,可要是用手艺,这个就好用了。
把这竹条做成骨架,等于带个天然的蜡烛支座,穿铁丝的时候就能省去一道工序。”
这些窍门都非常实用,张来福也不好意思白学人家的:“你还是开个价吧,要不我心里不踏实。”
竹诗青摇头道:“虽说我不学阴绝活,可我从你这知道了阴绝活的要领,这也是相当值钱的知识,以后见了会阴绝活的同行,我也能知道怎么应对。”
张来福在院子里学绝活,李运生在屋子里研究碗。
王挑灯的碗是一盏油灯,油灯做的碗应该配什么样的土?
灯油行不行?
李运生试了灯油,有点感应,不明显,还远远达不到开碗的条件。
烛油呢?
他点了一根蜡烛,收集了一些烛油,试了一下,还是有感应,但更不明显。
不要把思路局限在油灯原本的功能上,得换个角度想一想。
李运生把油灯颠倒过来,看到油灯底座上印着三个字,德明坊。
这是黑沙口一家油灯坊,经营范围和老亮灯铺差不多,做的都是廉价货。
再看这盏油灯,粗陶做的,黑不溜秋,连点好陶土都没舍得用,材质上非常糙劣,但灯身很结实,外观很平整。李运生仔细检查了半天,没有疤,没有纹,没有疙瘩,表面上看不出半点瑕疵,手艺上是有功夫的。
可既然有功夫,为什么这只碗上只有店铺的名字,没有留下匠人的名字?
“来福兄,你说这是为什么?”
张来福擦了擦汗水,拿着油灯想了一会:“有没有可能,这个匠人在做灯的时候,没想把它做成好东西,只是当时灵光一现,意外成了个好东西。”
竹诗青有过类似经历:“有这种可能,我平时练手艺,都是随手做灯笼,不求精致,只求快。
可就有那种特殊的时候,手上做东西特别的顺,灯笼出来的也特别的漂亮,事后认真花了心思,反倒做不出那么好的灯笼。”
李运生觉得这个推断合理:“这个油灯刚被做出来的时候,可能灵性并不明显,甚至完全没有感应,被德明坊当普通油灯给卖了。
等过了一段时间,油灯自己把灵性理顺了,能够做出感应了,这才被王挑灯给淘换到了。
碗的性情很可能随主人,德明坊有一位当家的师傅,这只碗很可能出自他手,可我对这位师傅不熟,也不知道他有什么性情。”
张来福道:“那咱们就回黑沙口看一看?”
回黑沙口?
李运生有点为难,他会被行帮追杀,张来福会被行帮和土匪一起追杀。
竹诗青觉得没必要:“做碗的人若是无心,碗的性情也未必和他一样,这油灯刚成型的时候还未必是碗,它也未必记得住那工匠的性情。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没准碗的性情和发现碗的人更加相似。”
张来福觉得有道理:“我把王师傅找来问问。”
李运生更觉得为难了,王师傅走得那么干净,还能上哪问去?
况且这碗虽然是王挑灯送给来福的,但也未必就是王挑灯亲手淘换来的。
竹诗青觉得找王挑灯也不一定有用:“碗的性情因为未必和挑中碗的人一样,有些碗就不愿意和人亲近,有些碗的喜好甚至完全和周围人相反。”
李运生看向了竹诗青:“你对灵性研究的挺透彻,为什么还要执着于建工厂?”
竹诗青白了李运生一眼:“你话说反了,是我执着于建工厂,才对灵性研究的这么透彻。”
李运生把对油灯的种种推断全都写在了纸上,三个人一起分析,竹诗青觉得光靠分析没什么用处:“这个碗的灵性很不好判断,你们还是别瞎猜了,相碗是硬功夫,找个能人帮你们看看吧。”
“上哪找能人去?”李运生犯难了,会相碗的人确实不好找。
张来福还不太明白相碗的概念:“相碗到底是挑碗,还是给碗找土?”
竹诗青道:“挑碗和找土是相碗的两门本事,如果一个人既会相碗也会找土,那他就是一等一的相碗行家。”
张来福一想,老舵子能认出来好碗,还能找到好土,真可惜了这个人才。
李运生叹道:“我没有这方面的天分,我也看过不少相碗的书,却始终掌握不了这里的诀窍,书中曾写过,灵性极强的好碗,自己会找土,甚至有自己开碗的先例,要是遇到那样的碗,事情就好办多了。”
竹诗青看了看油灯,又看了看李运生:“你想什么呢?那种好碗是上等中的上等,都是上等物料、上等手艺、上等机缘做出来的,万里无一。
这只油灯的材质就是普通的陶土,是手艺人偶然做出来的,要是出自人间匠神之手,或许还有机会勉强成为上品,要是定邦豪杰做出来的,估计也就能算得上中等或是中上。
可这是当家师傅做出来的,当家师傅有做碗的手艺吗?说白了就是蒙出来的,这明显属于下等,这能有多大灵性?它种出来的手艺灵都未必能吃!”
一听这话,油灯不动了,张来福不高兴了。
竹诗青是真为张来福担心:“转行就是非常危险的事,手艺灵的品相只要稍差一点,铁定没命的,这个下等碗,我是信不过。”
“谁说下等?我这碗很好的,找到合适的土,肯定能种出来好果子。”张来福两手捧着油灯,语气之中带着安慰,眼神之中带着心疼。
竹诗青小声问李运生:“给他这个碗的人,和他的情谊一定很深吧?”
李运生想了想,点点头:“很深,深可见骨!”
竹诗青想到了一个人:“前两天我到县城做生意,听手下人说,蔑刀林来了个天师会相碗,这人姓黄,我没记住他叫什么名字,只听说他住在青叶村,你们可以去问问。”
姓黄的天师?
这不就是黄招财吗?
“熟人,我们去找他!”
张来福和李运生离开了南竹岗,去了青叶村,到村子里一打听,黄招财搬家了,他在青叶村住了不到两个月,从姚家回来之后,就立刻搬家了。
张来福有些担忧:“会不会是姚家来找麻烦了?”
“按理说不能,黄招财根本没出手,应该没和他们家产生什么瓜葛。”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姚家做事讲道理吗?”
李运生思索了片刻:“先看看情况,实在不行,咱们也搬。”
……
“你们不用搬!”听说了姚家的事情,房东柴大哥一点都不在乎,“姚仁怀那个老王八蛋不敢找到这来,当初他还是知事的时候,就要带人把北竹里铲平,结果被一群竹妖围了三天三夜,差点吓尿了他裤子。”
李运生也听说过这事儿,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乔大帅在蔑刀林,姚知事和乔大帅的关系不错,我怕他仗势欺人。”
柴大哥觉得李运生想多了:“你们别管大帅的事儿,蔑刀林有蔑刀林的规矩,明天有小集,我带你们去转转。”
张来福还真想去集市看看,集市东西多,没准就能遇到开碗的好土。
李运生也想去集市看看,集市人多,或许能打探到黄招财的下落。
呜!
一声长鸣传来,好像是大象在叫,又好像警报器在响。
张来福感觉脚下一阵阵颤动,周围的竹叶不停往下落。
李运生往远处张望,隐约看到了一些尘土和浓烟:“大帅这是要去哪?”
声音迅速消失了,应该是走远了。
张来福问:“这是大帅?他这么大动静?”
柴大哥抽着水烟筒子:“大帅的事情不要猜,大帅肯定要办大事,都歇着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