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呼啸,卷起漫天黄沙,拍打在将士的甲胄上,发出“沙沙”声。

  “诸位将士们!”

  木正居缓步上前,目视着方阵前的数万大军。虽已百岁高龄,但那股威严气度,仍能令全场肃然。

  “今日,我们将与那支曾横行西方藩国的敌军,在这里决一死战!”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前排将领。

  “在我们脚下,是自太祖皇帝开疆拓土时,五代先辈们用鲜血浇灌的土地!他们的英魂,此刻就在天上注视着我们!”

  “敌人手持弯刀,妄想吞噬我大明江山!一百年前,他们就曾在中原为祸一方。今日,他们再次东来!”

  木正居缓缓拔出佩剑,剑尖直指城外骑兵大军。

  “我明白,你们内心或有恐惧。但我们决不能退缩!一旦败退,家园将被蹂躏,妻儿将沦为奴隶,生不如死!”

  “我知道,今日黄昏之前,我们中必有许多人就此长眠!”

  “我的最后一道军令:倘若你们看到我阵亡,不必哀悼!只需死死跟随军旗,紧握手中兵刃!”

  “让我们一同——马踏联营!”

  “让我们一同——破敌阵斩将!”

  “日月山河永在!为了子孙后代不再受战火蹂躏!为了大明江山永世长存!”

  木正居的铿锵有力的嗓音回荡在大营之中。每一个将士无不热血沸腾,他们高高举起手中兵刃,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

  “明军威武!”

  “杀!杀!杀!”

  风沙卷起残破的军旗,猎猎作响。

  百岁高龄的木正居,独自骑在马上,身形在数十万大军投来的目光中,显得无比渺小,却又如同一座无法撼动的丰碑。

  他没有再言语,那双浑浊却依旧锐利的眼睛,静静地凝视着北方。

  那里是瓦剌人的方向,也是他为自己选定最后一场谢幕的舞台。

  【这是一位百岁老人的最后一战。】

  【他曾为永乐大帝执掌天下之笔,也曾为宣德皇帝镇压四海之乱。他见证了五代君王的更迭,也亲手将大明推向了前所未有的盛世。】

  【如今,他已油尽灯枯,生命走到了尽头。】

  【以衰朽之躯,为这片他守护了一生的土地,献上最后的忠诚。】

  【他并非不惧死亡。】

  【只是他知道,有些事,比死亡更重要。】

  【或许,木正居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他壮年丧妻,再未续弦。】

  【或许,他更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他亲手将六个儿子送上绝路,换取帝王的信任与天下军心。】

  【可以指责他冷血,可以唾骂他无情。】

  【但后世之人永远无法否认,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心中的那个‘国’。】

  【曾有史官如此评价:纵使木公杀妻灭子,背负万古骂名,其所行之事,无一不是为了国家。

  国在家前,天下在己先,这便是他一生的写照。】

  【史书称:大明不可无木正居,如当朝百姓不可无于谦。】

  【而在数百年以后,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

  正是因为有木圣留下的精神与科技火种,我们这些后人才有底气,在那些金发碧眼的西方蛮夷面前,挺直腰杆,骄傲地说上一句——】

  【“我们,是汉人!”】

  这番盖棺定论般的评价,狠狠震撼着不同时空所有人的心头。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面色平静。

  经历了前面那么多次的震撼,他对于木正居的“神迹”,早已有了极强的抗性。

  或者说,在他的内心深处,已经默认了这个未曾谋面的“鬼相”,在某些方面,确实超越了他。

  这并非认输,而是一个开国帝王,对一个能为自己王朝续命两百年、甚至影响世界格局的绝世能臣,最基本的尊重。

  他只是有些感慨,这个被自己寄予厚望的四儿子,运气是真他娘的好。

  然而,另外几个时空,气氛却截然不同。

  洪武三十年,奉天殿前。

  老迈的朱元璋突然想到了什么,浑身一震,随后颤巍巍地从怀中掏出一张卷轴,那是他很久以前就吩咐人撰写的大臣名单。

  他用枯瘦的手指,在上面一遍又一遍地寻找。

  没有。

  没有木正居!

  永乐十九年,北平皇宫。

  朱棣脸上的得意与自豪,瞬间凝固。

  他也反应过来了。

  他立刻叫来身边的太监,低声吩咐了几句。

  片刻之后,太监捧着一本官员名录,匆匆返回。

  朱棣一把夺过,从六部九卿,再到翰林院的编修,他一个一个地看过去。

  还是没有!

  两个不同时空的老朱家天子,在这一刻,都想到了一个让他们遍体生寒的可能。

  他们……就是天幕所说的,那个没有木正居,出了一代“战神”朱祁镇的对照组!

  “噗——”

  老年朱棣只觉得眼前一黑,一口气没上来,身子晃了晃,差点从龙椅上栽下去。

  天塌了!

  他的晚节……不保了!

  他毕生征战,开创永乐盛世,原以为能给后世子孙留下一个足以傲视千古的强盛王朝。

  可到头来,自己竟是那个“错误示范”里的主角?

  他一世的英名,全要被那个叫朱祁镇的不肖子孙,给败坏光了!

  另一边。

  宣德十年,乾清宫。

  病榻之上,本已在弥留之际的朱瞻基,此刻眼神却异常清明。

  按照天幕所说,自己大限将至,活不过今年了。

  他原本已经准备坦然接受命运,可一想到自己死后,下去见了洪武爷,可能会被揍得连他娘都认不出来,强烈的求生欲就再次占据了高地。

  但他也明白,人力有时穷。

  他必须在自己咽气之前,为大明这艘巨轮,重新选定一位舵手。

  他转过头,看着跪在床前的两个儿子。

  长子,朱祁镇。

  次子,朱祁钰。

  他原本属意的,自然是长子朱祁镇。

  可现在……

  一想到那个“盖章都盖不明白”、“为了不踩自家庄稼让几十万大军绕道”的“战神”……

  朱瞻基就感觉自己的心口,又开始隐隐作痛。

  不行!

  绝对不能把江山交到这个蠢货手里!

  可……祁钰懦弱,朝中又无木正居那般的擎天之柱,他能镇得住那些骄兵悍将和文官集团吗?

  朱瞻基陷入了两难的抉择。

  “传……传杨士奇、杨荣、杨溥入宫。”犹豫了许久,朱瞻基对身旁的太监说道。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五朝首辅,老朱说大明没我得散,五朝首辅,老朱说大明没我得散最新章节,五朝首辅,老朱说大明没我得散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