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崇祯所知的某些高等仙朝记载中,即便如他前世大师兄身处的庞大仙朝,宫廷之内也无物理阉割的太监。
取而代之的,是身体完整的侍从。
他们或服用特定丹药,或被施加特殊禁制,以确保其不会染指宫闱,维护宫廷秩序。
因此,崇祯治愈王承恩的举动,绝非一时兴起。
而是一次深思熟虑的信号释放。
一次为后续即将推行的涉及政治、军事、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推倒重来式的仙朝改革,所释放的信号。
当然,仅仅释放这样一个信号,或许能激发宦官群体对未来的狂热憧憬与效死之心,让他们在后续的政策推行中少些阳奉阴违。
但对于崇祯的宏大蓝图而言,远远不够。
作为此界唯一拥有完整传承与高阶认知的修士,放眼天下,没有任何事物能够威胁到崇祯。
唯一的、也是最紧迫的敌人,只有时间。
朱幽涧必须争分夺秒,尽可能提升自身修为,同时将这片凡俗疆域,改造为能支撑他问道长生的基石;
才能赶在大限将至前,再度向金丹果位发起挑战。
因此,崇祯必须设法最大限度地,调动这些凡人的“能动性”,让他们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配合仙朝改制。
唯有如此,崇祯才能从繁琐的俗务中抽身,将宝贵的时间更多地投入到修炼之中,而非沉溺于日复一日的治国理政。
事实上,除宦官外——
针对文官、武将等不同群体信号释放与制度铺垫,这几日已在他的授意下悄然展开。
思绪流转间,崇祯在通往皇极殿的廊道中顿住脚步,淡淡唤了一个名字:
“高起潜。”
才从宫外赶到附近的高起潜闻言,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小跑上前,在崇祯身后半步处停下,腰弯得极低:
“陛下,奴婢在!”
崇祯目光依旧平视前方,语气听不出喜怒:
“朕让你找的人,都找来了吗?”
“回皇爷的话。”
高起潜连忙答道:
“按您的口谕,一个不落,都接到了!”
“布置好了吗?”
“是!是!”
高起潜带着谄媚与敬畏,详细回答道:
“除了卢象升、周遇吉几位将军是依例宣召入殿,名单上的其他人,奴婢也派人让他们到了宫里候着。”
“唯独孙承宗孙大人,今早才抵达京城,咱们的人花了些工夫才在宫外寻到,现下也正往皇极殿引呢!”
崇祯微微颔首,不再多言,迈步踏上了那汉白玉雕琢的巍峨石阶。
殿内,四十余名有资格参与此次传法的官员、勋贵及外戚,早已按品级班序肃立等候。
眼见皇帝身影出现在殿门口,所有人齐齐躬身,继而跪伏于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对此恍若未闻。
他身着单薄常服,在这呵气成冰的严冬里显得格格不入。
但见崇祯步履从容,从跪伏众人中间的通道走过。
绯红、青绿、藏蓝的官袍伏地一片,如同色彩斑斓的毯子。
令不少心思敏锐者暗自惊异的是,皇帝袍服的下摆从他们极近处掠过,却没有带起一丝微风,也没有发出半点脚步声。
崇祯径直走到那高高在上的九龙御座前,姿态随意地一掀下袍,安然落座。
随即,他左腿自然垂落,右腿抬起,脚踩在冰凉的玉质御座边缘,右手随意地搭在弓起的膝盖上。
一个极其放松、明显带着睥睨与不羁的坐姿,与帝王该有的正襟危坐形象大相径庭。
可无论是身为首辅的韩爌,亦或是勋贵中坚英国公,当下都不敢对这名青年天子提出半分异见。
崇祯深邃的视线扫过下方,淡淡道:
“都起来吧。”
“谢陛下!”
众人这才谢恩起身,垂手站立,不敢直视天颜。
至于心里怀多少鬼胎,就不足为外人察了。
崇祯也不关心。
此刻,他将皇极殿内尽收眼底。
下方站着四十七人。
无需王承恩提醒,他早已知晓缺席者的情况:
一人拍得仙丹,却愚蠢地与几名同僚分食,昨天更是一同暴毙,尸体被骆养性抬进了永寿宫;
还有周皇后之父周奎,因拒交“货款”,被革爵抄家,自然无缘此殿。
大殿两侧,按照崇祯的交代,高起潜事先立起了绣着山海云纹的屏风。
韩爌、钱龙锡等人只能看到表面精美的刺绣。
屏风之后,卢象升、周遇吉,以及刚刚被“请”来的孙承宗,等一批未来将参与,甚至主导仙朝军政改革的关键人物,已然在场。
但今日,他们只作为聆听者与见证者。
崇祯闭上双眼。
灵识如同无形的水银,笼罩了殿内所有服食过种窍丸的人。
片刻后,崇祯心中明悟:
‘果然……以丹药催生出的灵窍,缺陷明显。’
他睁开眼,视线首先落在武清伯李诚铭身上。
这位勋贵裹着厚厚的裘皮,却依然面色青白,嘴唇发紫,浑身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好像身处冰窖一般。
若崇祯推测无误,之前几天,李诚铭应觉燥热难耐,宛若酷暑。
这背后缘由,无非两种:
要么是李诚铭这具被酒色掏空的身体太过孱弱,根本承受不住种窍丸霸道的药力,导致阴阳失衡,寒邪内生;
要么,就是他服下的那颗种窍丸,其原主修士身具火系灵根,未被炼制此丹的炼药师剔除干净;
药性反噬,与李诚铭自身的平庸体质产生了剧烈冲突;
故而先热后寒,症状尤为酷烈。
更重要的是,在崇祯的灵识感知中,在场所有服药者的丹田内,那被强行催生出的灵窍,状况均不理想。
它们如同一团团微弱的光晕,在丹田内的位置飘忽不定,并未完全稳固,其内部的“容积”更是狭小得可怜。
崇祯审慎估算后,认为这些灵窍的大小,恐怕只有他前世所在修真界中,最普通的引气弟子,自然觉醒灵窍的八成左右。
‘如此狭小的灵窍……即便有合适的功法,资源堆砌,穷其一生,最多也就能修炼到练气后期。’
崇祯心中暗忖道:
‘而仙基构筑需庞大灵力,绝非这等残次灵窍所能容纳。强行突破,唯一的结果便是——窍毁人亡。’
取而代之的,是身体完整的侍从。
他们或服用特定丹药,或被施加特殊禁制,以确保其不会染指宫闱,维护宫廷秩序。
因此,崇祯治愈王承恩的举动,绝非一时兴起。
而是一次深思熟虑的信号释放。
一次为后续即将推行的涉及政治、军事、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推倒重来式的仙朝改革,所释放的信号。
当然,仅仅释放这样一个信号,或许能激发宦官群体对未来的狂热憧憬与效死之心,让他们在后续的政策推行中少些阳奉阴违。
但对于崇祯的宏大蓝图而言,远远不够。
作为此界唯一拥有完整传承与高阶认知的修士,放眼天下,没有任何事物能够威胁到崇祯。
唯一的、也是最紧迫的敌人,只有时间。
朱幽涧必须争分夺秒,尽可能提升自身修为,同时将这片凡俗疆域,改造为能支撑他问道长生的基石;
才能赶在大限将至前,再度向金丹果位发起挑战。
因此,崇祯必须设法最大限度地,调动这些凡人的“能动性”,让他们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配合仙朝改制。
唯有如此,崇祯才能从繁琐的俗务中抽身,将宝贵的时间更多地投入到修炼之中,而非沉溺于日复一日的治国理政。
事实上,除宦官外——
针对文官、武将等不同群体信号释放与制度铺垫,这几日已在他的授意下悄然展开。
思绪流转间,崇祯在通往皇极殿的廊道中顿住脚步,淡淡唤了一个名字:
“高起潜。”
才从宫外赶到附近的高起潜闻言,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小跑上前,在崇祯身后半步处停下,腰弯得极低:
“陛下,奴婢在!”
崇祯目光依旧平视前方,语气听不出喜怒:
“朕让你找的人,都找来了吗?”
“回皇爷的话。”
高起潜连忙答道:
“按您的口谕,一个不落,都接到了!”
“布置好了吗?”
“是!是!”
高起潜带着谄媚与敬畏,详细回答道:
“除了卢象升、周遇吉几位将军是依例宣召入殿,名单上的其他人,奴婢也派人让他们到了宫里候着。”
“唯独孙承宗孙大人,今早才抵达京城,咱们的人花了些工夫才在宫外寻到,现下也正往皇极殿引呢!”
崇祯微微颔首,不再多言,迈步踏上了那汉白玉雕琢的巍峨石阶。
殿内,四十余名有资格参与此次传法的官员、勋贵及外戚,早已按品级班序肃立等候。
眼见皇帝身影出现在殿门口,所有人齐齐躬身,继而跪伏于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对此恍若未闻。
他身着单薄常服,在这呵气成冰的严冬里显得格格不入。
但见崇祯步履从容,从跪伏众人中间的通道走过。
绯红、青绿、藏蓝的官袍伏地一片,如同色彩斑斓的毯子。
令不少心思敏锐者暗自惊异的是,皇帝袍服的下摆从他们极近处掠过,却没有带起一丝微风,也没有发出半点脚步声。
崇祯径直走到那高高在上的九龙御座前,姿态随意地一掀下袍,安然落座。
随即,他左腿自然垂落,右腿抬起,脚踩在冰凉的玉质御座边缘,右手随意地搭在弓起的膝盖上。
一个极其放松、明显带着睥睨与不羁的坐姿,与帝王该有的正襟危坐形象大相径庭。
可无论是身为首辅的韩爌,亦或是勋贵中坚英国公,当下都不敢对这名青年天子提出半分异见。
崇祯深邃的视线扫过下方,淡淡道:
“都起来吧。”
“谢陛下!”
众人这才谢恩起身,垂手站立,不敢直视天颜。
至于心里怀多少鬼胎,就不足为外人察了。
崇祯也不关心。
此刻,他将皇极殿内尽收眼底。
下方站着四十七人。
无需王承恩提醒,他早已知晓缺席者的情况:
一人拍得仙丹,却愚蠢地与几名同僚分食,昨天更是一同暴毙,尸体被骆养性抬进了永寿宫;
还有周皇后之父周奎,因拒交“货款”,被革爵抄家,自然无缘此殿。
大殿两侧,按照崇祯的交代,高起潜事先立起了绣着山海云纹的屏风。
韩爌、钱龙锡等人只能看到表面精美的刺绣。
屏风之后,卢象升、周遇吉,以及刚刚被“请”来的孙承宗,等一批未来将参与,甚至主导仙朝军政改革的关键人物,已然在场。
但今日,他们只作为聆听者与见证者。
崇祯闭上双眼。
灵识如同无形的水银,笼罩了殿内所有服食过种窍丸的人。
片刻后,崇祯心中明悟:
‘果然……以丹药催生出的灵窍,缺陷明显。’
他睁开眼,视线首先落在武清伯李诚铭身上。
这位勋贵裹着厚厚的裘皮,却依然面色青白,嘴唇发紫,浑身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好像身处冰窖一般。
若崇祯推测无误,之前几天,李诚铭应觉燥热难耐,宛若酷暑。
这背后缘由,无非两种:
要么是李诚铭这具被酒色掏空的身体太过孱弱,根本承受不住种窍丸霸道的药力,导致阴阳失衡,寒邪内生;
要么,就是他服下的那颗种窍丸,其原主修士身具火系灵根,未被炼制此丹的炼药师剔除干净;
药性反噬,与李诚铭自身的平庸体质产生了剧烈冲突;
故而先热后寒,症状尤为酷烈。
更重要的是,在崇祯的灵识感知中,在场所有服药者的丹田内,那被强行催生出的灵窍,状况均不理想。
它们如同一团团微弱的光晕,在丹田内的位置飘忽不定,并未完全稳固,其内部的“容积”更是狭小得可怜。
崇祯审慎估算后,认为这些灵窍的大小,恐怕只有他前世所在修真界中,最普通的引气弟子,自然觉醒灵窍的八成左右。
‘如此狭小的灵窍……即便有合适的功法,资源堆砌,穷其一生,最多也就能修炼到练气后期。’
崇祯心中暗忖道:
‘而仙基构筑需庞大灵力,绝非这等残次灵窍所能容纳。强行突破,唯一的结果便是——窍毁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