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课毕,夫子刘旬合上书卷,堂下学子们紧绷的神经才悄然松弛下来。
“今日的课业,以《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为题,撰文一篇,明日课前交上。”
刘旬的声音温和,布置的课业却分量不轻。
他目光转向顾铭,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顾铭,你初来乍到,课业暂且不计,先将今日所讲的内容,自行温习领会即可。”
这番话,引得堂上几位学子侧目,但无人提出异议。
“另外,”刘旬又道,“你稍后去一趟司物阁,凭学籍腰牌,领取一套甲班的学子衫。”
“是,多谢夫子。”顾铭起身应道。
刘旬点了点头,宣布下学。
学子们陆续起身,三三两两地走出课室,偶有几道目光落在顾铭身上,带着几分探究,却并无恶意。
甲班的学子,自有其风骨与骄傲,不屑于行那嫉贤妒能之事。
顾铭不疾不徐地收拾好书案上的笔墨纸砚。
午后的阳光正好,带着融融的暖意,廊外的芭蕉叶被晒得舒展开来,绿意盎然。
他刚一出门,脚步便微微一顿。
只见不远处的廊柱下,一道清瘦的身影正静静地倚靠在那里。
月白色的长衫,衬得那人身姿挺拔,气质清冷,不是秦望又是谁?
顾铭心中闪过一丝讶异,正欲上前打个招呼,秦望却已察觉到他的动静,转过头来。
四目相对。
“去吃饭?”
秦望率先开口,打破沉默。
这破天荒的主动邀约,让顾铭着实愣了一下。
他随即反应过来,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笑意。
顾铭扬了扬下巴,示意了一下课室的方向。
“夫子让我去司物阁,领一套甲班的学子衫。”
秦望闻言,清冷的眉梢几不可察地挑了一下。
她什么也没说,只是点了点头,便径直转身,迈步向前走去。
那干脆利落的模样,让顾铭以为她是要先行离开了。
他正准备开口道别,却见秦望走出几步后,又停了下来。
她微微侧过头,声音顺着和风飘了过来。
“跟上。”
顾铭一怔,旋即失笑。
原来,是要为自己引路。
他快步跟了上去,与她并肩而行。
“多谢秦兄。”
“无事。”
两人走在青石铺就的院中小径上,一路无言。
甲班所在的观澜堂,比丙班的致知小筑不知清幽了多少。
四周遍植奇花异草,假山流水,布置得颇为雅致,连空气中都仿佛多了一丝书卷的清贵之气。
司物阁位于观澜堂后院的一处偏僻角落,是一座古朴的两层小楼。
门口挂着一块半旧的木匾,周围打理得一尘不染。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正坐在柜台后,手持一卷书册,看得入神。
听到脚步声,他才慢悠悠地抬起头。
“何事?”
秦望上前一步,从怀中取出一块令牌,轻轻放在柜面上。
“甲一班,秦望。”
她言简意赅地报上名号,随即侧身,指了指身后的顾铭。
“他,甲二班顾铭,新来的,领取学子衫。”
那老者浑浊的目光在秦望的令牌上扫过,又抬头打量了顾铭一番,眼神中闪过一丝了然。
“原来是我院学本次的府试案首。”
老者和煦一笑,点点头,似乎对院学内的大小事务都了如指掌。
“等着。”
他放下书卷,起身走进内堂,片刻后,便捧着一套叠放整齐的衣物走了出来。
那是一套与秦望身上款式相同,却崭新笔挺的月白色长衫。
与丙乙两班的青布衣衫相比,这甲班学子衫无论从布料还是做工,都精致了不止一个档次。
衣料是上好的细棉,触手柔软顺滑,领口与袖口处,还用银线绣着精巧的卷云纹。
“里间有更衣处。”
老者将衣衫递给顾铭,指了指内堂的一侧。
“换上试试,若不合身,老夫再为你寻。”
“有劳老丈。”
顾铭道了声谢,接过衣衫,走入里间。
那是一处由屏风隔开的小小空间,布置得颇为洁净。
顾铭褪下身上的青衫,换上了那套崭新的月白长衫。
衣衫的尺寸仿佛是为他量身定做一般,恰到好处。
他整理好衣襟,束上腰带,缓步从屏风后走了出来。
外间,秦望正百无聊赖地看着书架上的各类杂记。
听到动静,她下意识地回头看去。
只一眼,她那双素来古井无波的眸子,便微微一滞。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斜斜地照在顾铭身上,为他周身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
月白色的长衫,剪裁得体,衬得他本就挺拔的身形愈发修长。
布料的垂坠感极好,随着他的走动,衣袂轻轻飘动,带着一股说不出的潇洒写意。
少了几分青衫的朴素,多了几分白衣的清贵。
那张本就俊朗的面容,在这身衣衫的映衬下,更是显得温润如玉,气质斐然。
当真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秦望一时之间,竟有些失神。
顾铭并未察觉到她神情的微妙变化,他活动了一下手脚,对这身新衣衫很是满意。
“如何?”
他笑着看向秦望,带着丝询问的意味。
这一声,将秦望从短暂的失神中唤醒。
她猛地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方才竟盯着一个“男子”看了半晌,耳根处不由自主地泛起一丝极淡的薄红。
“还算……人模狗样。”
她从齿缝里挤出几个字。
顾铭闻言,脸上的笑意更深了。
“多谢秦兄夸奖。”
……
午后的饭堂,人已不多。
他们寻了个僻静的角落坐下。
秦望似乎有些心不在焉,只是小口地吃着饭,目光偶尔会落在顾铭身上那件崭新的月白长衫上,随即又迅速移开。
……
上了一整天的课,等两人回到柒舍,天色已经擦黑。
顾铭点亮书案上的烛火,豆大的光晕,将小小的屋舍映照得一片温暖。
他没有急着动笔写话本,而是先取出了刘夫子今日所授的《左传》。
即便夫子说了可以暂不计较,但顾铭从不是会主动懈怠之人。
然而,笔尖蘸饱了墨,悬于纸上,却迟迟未能落下。
甲班的学问,艰深晦涩,远非丙班可比。
许多经义的关联与引申,他尚且一知半解,强行下笔,只会言之无物。
顾铭的眉头,渐渐蹙了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一道清冷的声音,忽然在身侧响起。
“《谷梁》重义,《左传》重事。”
“你莫要只从郑庄公的‘孝’与‘悌’入手,那已是老生常谈,难以出新。”
“今日的课业,以《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为题,撰文一篇,明日课前交上。”
刘旬的声音温和,布置的课业却分量不轻。
他目光转向顾铭,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顾铭,你初来乍到,课业暂且不计,先将今日所讲的内容,自行温习领会即可。”
这番话,引得堂上几位学子侧目,但无人提出异议。
“另外,”刘旬又道,“你稍后去一趟司物阁,凭学籍腰牌,领取一套甲班的学子衫。”
“是,多谢夫子。”顾铭起身应道。
刘旬点了点头,宣布下学。
学子们陆续起身,三三两两地走出课室,偶有几道目光落在顾铭身上,带着几分探究,却并无恶意。
甲班的学子,自有其风骨与骄傲,不屑于行那嫉贤妒能之事。
顾铭不疾不徐地收拾好书案上的笔墨纸砚。
午后的阳光正好,带着融融的暖意,廊外的芭蕉叶被晒得舒展开来,绿意盎然。
他刚一出门,脚步便微微一顿。
只见不远处的廊柱下,一道清瘦的身影正静静地倚靠在那里。
月白色的长衫,衬得那人身姿挺拔,气质清冷,不是秦望又是谁?
顾铭心中闪过一丝讶异,正欲上前打个招呼,秦望却已察觉到他的动静,转过头来。
四目相对。
“去吃饭?”
秦望率先开口,打破沉默。
这破天荒的主动邀约,让顾铭着实愣了一下。
他随即反应过来,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笑意。
顾铭扬了扬下巴,示意了一下课室的方向。
“夫子让我去司物阁,领一套甲班的学子衫。”
秦望闻言,清冷的眉梢几不可察地挑了一下。
她什么也没说,只是点了点头,便径直转身,迈步向前走去。
那干脆利落的模样,让顾铭以为她是要先行离开了。
他正准备开口道别,却见秦望走出几步后,又停了下来。
她微微侧过头,声音顺着和风飘了过来。
“跟上。”
顾铭一怔,旋即失笑。
原来,是要为自己引路。
他快步跟了上去,与她并肩而行。
“多谢秦兄。”
“无事。”
两人走在青石铺就的院中小径上,一路无言。
甲班所在的观澜堂,比丙班的致知小筑不知清幽了多少。
四周遍植奇花异草,假山流水,布置得颇为雅致,连空气中都仿佛多了一丝书卷的清贵之气。
司物阁位于观澜堂后院的一处偏僻角落,是一座古朴的两层小楼。
门口挂着一块半旧的木匾,周围打理得一尘不染。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正坐在柜台后,手持一卷书册,看得入神。
听到脚步声,他才慢悠悠地抬起头。
“何事?”
秦望上前一步,从怀中取出一块令牌,轻轻放在柜面上。
“甲一班,秦望。”
她言简意赅地报上名号,随即侧身,指了指身后的顾铭。
“他,甲二班顾铭,新来的,领取学子衫。”
那老者浑浊的目光在秦望的令牌上扫过,又抬头打量了顾铭一番,眼神中闪过一丝了然。
“原来是我院学本次的府试案首。”
老者和煦一笑,点点头,似乎对院学内的大小事务都了如指掌。
“等着。”
他放下书卷,起身走进内堂,片刻后,便捧着一套叠放整齐的衣物走了出来。
那是一套与秦望身上款式相同,却崭新笔挺的月白色长衫。
与丙乙两班的青布衣衫相比,这甲班学子衫无论从布料还是做工,都精致了不止一个档次。
衣料是上好的细棉,触手柔软顺滑,领口与袖口处,还用银线绣着精巧的卷云纹。
“里间有更衣处。”
老者将衣衫递给顾铭,指了指内堂的一侧。
“换上试试,若不合身,老夫再为你寻。”
“有劳老丈。”
顾铭道了声谢,接过衣衫,走入里间。
那是一处由屏风隔开的小小空间,布置得颇为洁净。
顾铭褪下身上的青衫,换上了那套崭新的月白长衫。
衣衫的尺寸仿佛是为他量身定做一般,恰到好处。
他整理好衣襟,束上腰带,缓步从屏风后走了出来。
外间,秦望正百无聊赖地看着书架上的各类杂记。
听到动静,她下意识地回头看去。
只一眼,她那双素来古井无波的眸子,便微微一滞。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斜斜地照在顾铭身上,为他周身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
月白色的长衫,剪裁得体,衬得他本就挺拔的身形愈发修长。
布料的垂坠感极好,随着他的走动,衣袂轻轻飘动,带着一股说不出的潇洒写意。
少了几分青衫的朴素,多了几分白衣的清贵。
那张本就俊朗的面容,在这身衣衫的映衬下,更是显得温润如玉,气质斐然。
当真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秦望一时之间,竟有些失神。
顾铭并未察觉到她神情的微妙变化,他活动了一下手脚,对这身新衣衫很是满意。
“如何?”
他笑着看向秦望,带着丝询问的意味。
这一声,将秦望从短暂的失神中唤醒。
她猛地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方才竟盯着一个“男子”看了半晌,耳根处不由自主地泛起一丝极淡的薄红。
“还算……人模狗样。”
她从齿缝里挤出几个字。
顾铭闻言,脸上的笑意更深了。
“多谢秦兄夸奖。”
……
午后的饭堂,人已不多。
他们寻了个僻静的角落坐下。
秦望似乎有些心不在焉,只是小口地吃着饭,目光偶尔会落在顾铭身上那件崭新的月白长衫上,随即又迅速移开。
……
上了一整天的课,等两人回到柒舍,天色已经擦黑。
顾铭点亮书案上的烛火,豆大的光晕,将小小的屋舍映照得一片温暖。
他没有急着动笔写话本,而是先取出了刘夫子今日所授的《左传》。
即便夫子说了可以暂不计较,但顾铭从不是会主动懈怠之人。
然而,笔尖蘸饱了墨,悬于纸上,却迟迟未能落下。
甲班的学问,艰深晦涩,远非丙班可比。
许多经义的关联与引申,他尚且一知半解,强行下笔,只会言之无物。
顾铭的眉头,渐渐蹙了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一道清冷的声音,忽然在身侧响起。
“《谷梁》重义,《左传》重事。”
“你莫要只从郑庄公的‘孝’与‘悌’入手,那已是老生常谈,难以出新。”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科举:读书发媳妇?我必六元及第,科举:读书发媳妇?我必六元及第最新章节,科举:读书发媳妇?我必六元及第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科举:读书发媳妇?我必六元及第,科举:读书发媳妇?我必六元及第最新章节,科举:读书发媳妇?我必六元及第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