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内气氛骤然肃穆。

  副主考陆渊取过总评名册。

  名册上密密麻麻,列着所有考生的等第。

  上上优者,唯三人。

  上优者,十九人。

  优者,百余人。

  “前十者,当从上优及以上中遴选。”

  陆渊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

  他报出名册上前十候选的名字与等第。

  “甲字十七号。策论上上优,赋文上上优,经义上优,诗词上优,律法优。”

  “乙字三号。经义上上优,赋文上优,诗词上优,策论优,律法优。”

  “丙字十一号。经义上优,律法优,赋文优,诗词上良,策论上良。”

  ……

  每念一个名字。

  便有负责该卷的考官起身。

  简述试卷亮点,或提出异议。

  判卷是很主观的事情,所以针对排名的争论声渐起。

  解熹端坐主位,静静听着。

  待争论稍歇他才缓缓开口。

  “丙字十一号,赋文得‘上优’,乃因其法度严谨,功底扎实。然论才情灵气,确逊一筹。”

  他目光扫过众人。

  “置于第十,诸位可有异议?”

  无人再驳。

  “附议。”

  “附议。”

  前十名次逐一议定。

  过程虽有争论,却无太大波澜。

  解熹威望素著,眼光精准,所断公允,众考官皆服。

  “前十已定。”

  陆渊在名册上勾画完毕,呈给解熹过目。

  解熹颔首,开口说道:

  “接下来。”

  “议前三甲。”

  所有考官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主案。

  那里摊开着两份试卷。

  一份字迹矫若惊龙,墨色淋漓。

  一份字迹清峻端方,法度严谨。

  正是顾铭与秦明月的卷子。

  “此二子之卷,诸位想必都已传阅。”

  解熹的目光扫过众人。

  “优劣长短,尽可直言。”

  短暂的沉默后,一名考官率先开口。

  他指了指秦明月的卷子。

  “乙字三号,当为楷模。”

  “经义上上优,赋文、诗词、律法三科皆上优,策论亦是优,小三门选的棋道,八战八胜。”

  “字字珠玑,法度森严,无一字无来历,无一句不合规范。”

  “经义阐释精微,赋文铺陈华丽,诗词清雅含蓄,律法条分缕析。此等卷面,堪称院试之范本!”

  立刻有人附和。

  “不错!此卷,实乃滴水不漏,稳如磐石,案首之位,当之无愧!”

  另一名考官却摇头。

  他指向顾铭的卷子。

  “甲字十七号之卷,策论与赋文双‘上上优’,冠绝全场,小三门棋道亦是八战全胜!”

  “‘筷子浮起,人头落地’‘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皆真知灼见,切中时弊!”

  先前支持秦明月的考官皱眉反驳。

  “策论、赋文,锋芒太露,言辞偏激,近乎酷吏之言!”

  “赋文描绘灾情,更是字字泣血,恐有怨怼之嫌!此等卷面,置于案首,恐非吉兆!”

  “荒谬!”支持顾铭的考官拍案而起,激情辩论起来。

  公房内分作两派。

  一派力挺秦明月卷面之完美、法度之严谨,堪为士林典范。

  一派盛赞顾铭见识之卓绝、文气之磅礴,实乃经世之才。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解熹静静听着。

  足足过了一刻钟,才看向争论不休的众人提高了声音:

  “诸位。”

  “甲字十七号策论、赋文,虽言辞激切,然其心可嘉,其意可悯。置于案首,正可彰明朝廷以民为本之志。”

  “乙字三号之卷,法度精严,足为典范。置于第二,亦不负其才。”

  他声音沉肃,不容置疑。

  “诸位,可有异议?”

  众考官沉默片刻。

  陆渊率先道:

  “解公高见,学生附议。”

  “附议。”

  “附议。”

  先前支持秦明月的考官,见解熹已做决断,亦不再多言。

  解熹提笔,在总评名册的案首位置。

  郑重写下“甲字十七号”二字。

  在其下方写下“乙字三号”。

  第三名则是评给了丁二十四号。

  经义、律法、诗词、策论四门上优。

  但赋文过于拘泥法度,畏首畏尾,只评了中良。

  至此。

  前三甲尘埃落定。

  沉重的贡院大门缓缓开启一道缝隙。

  天临府知府陈敬之肃立阶下。

  身后是天临府一众属官。

  陈敬之深吸一口气整了整官袍。

  迈步而入来到批卷公房外。

  “下官天临府知府陈敬之,率府衙僚属,拜见解督学、陆大人及诸位考官大人!”

  门开,解熹端坐案后,陆渊侍立一旁。

  陈敬之躬身入内,身后属官鱼贯而入,立于堂下。

  “下官陈敬之,参见督学大人!”

  解熹微微抬手:

  “陈府台不必多礼。诸位大人辛苦。”

  “名次已定,榜单亦已誊录完毕。”

  他指了指案头一份誊写工整的榜单。

  “陈府台来得正好。”

  解熹目光转向陆渊。

  “云生,当众拆糊名。”

  “是。”

  陆渊应声上前,取过朱漆托盘上的银质小刀。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小心翼翼地挑开了试卷封口的火漆。

  糊名的厚纸被一层层揭开。

  一个名字,赫然显现。

  陈敬之凝目望去。

  待看清那名字。

  瞳孔骤然收缩!

  “顾铭?!”

  他忍不住低呼道。

  解熹抬眸看他:

  “陈府台识得此子?”

  陈敬之强压下心中惊涛,连忙躬身:

  “回督学大人,此子姓顾名铭,字长生。乃本府下辖安河县人士,年方十九。”

  “正是今年天临府府试案首,眼下又拿下院试案首,已经是小三元了。”

  “其人才思敏捷,尤擅诗词。府试之时,便以一首《破阵子》惊艳全场。”

  解熹眼中兴趣更浓。

  “哦?《破阵子》?”

  陈敬之清了清嗓子,朗声吟诵了一遍。

  解熹抚须的手顿住:

  “好!好一个‘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雄浑悲慨,气吞万里!”

  “可怜白发生……壮志未酬之叹,力透纸背!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襟怀抱负!难得!实在难得!”

  他看向那份已拆开糊名的顾铭卷子。

  眼神中充满了激赏与探究:

  “放榜之后,老夫必要单独见一见这位少年英才!”

  陈敬之心头一凛,连忙躬身。

  “此子能得督学大人青睐,实乃其造化!下官定当安排妥当。”

  解熹满意地点点头。

  拆完名字后,解熹将最终名册递给陈敬之。

  “陈府台,榜单在此,着人张布吧。”

  “是!下官遵命!”

  陈敬之双手接过名册。

  退出公房后,陈敬之立刻招来书吏:

  “速速依此名册,制作院试金榜!务必工整无误!”

  “明日辰时,贡院门前,准时放榜!”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科举:读书发媳妇?我必六元及第,科举:读书发媳妇?我必六元及第最新章节,科举:读书发媳妇?我必六元及第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