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忙碌劲儿刚过去没两天,厂房外头忽然传来一阵异常热闹的喧哗声,夹杂着熟悉的东北乡音,听着就透着一股子热乎气儿。

  王嫂耳朵最灵,放下手里的糖包就往外瞅,这一瞅不要紧,她“哎呦”一声,扯着大嗓门就朝里喊:“北北!马婶!快出来看看!咱屯子里来人了!王大娘带队来的!”

  赵北北正在里间核对账目,闻言一愣,赶紧放下笔走了出去。马婶也擦着手从熬糖车间里出来。

  厂房门口,黑压压站了十几号人,领头的正是精神矍铄的王大娘,后面跟着的都是屯子里的老街坊,有赵北北熟悉的,也有只是面熟的叔伯婶子。他们一个个穿着最家常的衣服,脸上带着庄稼人特有的质朴和好奇,正伸着脖子,瞪大了眼睛打量着这间宽敞明亮的“赵氏糖坊”。

  “王大娘!您咋来了?这么大老远的!”赵北北赶紧迎上去,心里又是惊喜又是意外。

  王大娘一把拉住赵北北的手,粗糙温热的手掌紧紧攥着她,上下打量着,眼睛里满是光彩:“哎呀呀!俺的北北啊!可真出息了!瞧瞧,这大厂房!这亮堂劲儿!俺在屯子里光是听他们说你现在干得多红火,这不,非得拉着老姐妹们亲自来看看!看看咱屯子里飞出的金凤凰!”

  她嗓门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自豪,像是在宣布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就是就是!”旁边一个胖婶子接话,脸上笑开了花,“北北啊,你现在可是咱十里八乡的名人了!俺家那小子,都知道你卖的糖好吃!”

  “俺家那孙女,就认准你这秋梨膏了!”另一个大爷也跟着说。

  众人七嘴八舌,夸奖和惊叹像潮水一样涌向赵北北。他们好奇地指着那铮亮的不锈钢熬糖设备问这是啥,对着飞速运转的包装线啧啧称奇,看着穿着统一围裙、手脚麻利的工人们一脸羡慕。

  王嫂最是兴奋,像是找到了展示自家宝贝的机会,拉着几个相熟的婶子,指着包装好的成品,唾沫横飞地讲解:“看看!这包装,这设计,城里人都稀罕!还有这卡片,都是俺们亲手写的!带劲儿不?”

  马婶则被几个老姐妹围住,询问着熬糖的火候和窍门,她脸上带着难得的、被认可的荣光,耐心地解答着。

  王大娘拉着赵北北,在厂房里边走边看,摸摸这儿,碰碰那儿,嘴里不住地感叹:“好啊!真好!北北,你爷爷要是能看到,指不定得多高兴呢!咱老赵家这手艺,在你手里,算是发扬光大了!”

  她走到那口传承下来的大铜锅前,停下脚步,伸出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摸了摸冰凉的锅沿,眼神里流露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有怀念,更有欣慰:“这老伙计,也跟着你享福了,不用再蹲咱那旧灶台了。”

  赵北北看着眼前这些淳朴的乡亲,听着他们毫不掩饰的赞美和发自内心的骄傲,鼻子一阵阵发酸,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又暖又胀。这些看着她长大,或者听说过她离婚回村、看她一步步从灶台边挣扎起来的乡亲们,他们的认可,比任何销售数据都让她觉得踏实和珍贵。

  这不是商业互吹,这是来自根脉的、最朴素的温暖和支持。

  “大伙儿别光站着看啊!”王嫂不知从哪里端出来好几大盘新出锅的、还没包装的各式糖品,热情地招呼,“都尝尝!尝尝咱北北的手艺退步没!”

  乡亲们也不客气,纷纷上前,你一块我一块地品尝起来,边吃边夸:

  “嗯!是咱老味道!更香了!”

  “这雪糖,入口即化,比俺年轻时吃的还地道!”

  “这山楂烙,酸甜适中,开胃!”

  厂房里一时间充满了欢声笑语,仿佛这不是一个工厂,而是屯子里谁家办喜事,街坊四邻都来热闹道贺的场面。

  王大娘临走时,紧紧握着赵北北的手,语重心长:“北北,好好干!给咱屯子,给咱这老手艺争光!有啥需要帮忙的,吱声!咱屯子里别的不多,就是有把子力气!”

  送走了这群意外来访、却带来满满能量的乡亲,厂房里渐渐恢复了平静,但空气里似乎还残留着那份热烈的乡土气息和真挚的祝福。

  王嫂意犹未尽,叉着腰,对着空旷处学王大娘说话:“‘咱屯子里飞出的金凤凰!’哈哈哈!北北,听见没?金凤凰!”她笑得前仰后合。

  马婶也笑着摇头:“这老姐妹,还是那么能咋呼。”

  赵北北看着她们,脸上带着轻松而温暖的笑意。这次意外的来访,像一剂强心针,注入到每个人的心里。它提醒着她们,她们的根在哪里,她们的奋斗,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承载着身后那片黑土地和那些淳朴乡亲的期望。

  这份来自家乡的温暖和支持,比任何激励都更有力量,推动着她们在这条创业路上,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离婚后,我成了东北电商女王,离婚后,我成了东北电商女王最新章节,离婚后,我成了东北电商女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