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没有立即开口询问,而是观察着李燕芬的表情,见她并没有下意识地抵触或紧张之色,才缓缓开口。
“首先我要提醒你一件事,虽然经过认尸,你认定死者是你的丈夫高大山,但死者的头颅毕竟还下落不明,仅凭一颗痣,其实并不能百分百确定死者就是高大山。”
“我当然希望不是他…可那颗痣我不会认错的,时间也对得上。”
“好,那么我们姑且先认为死者就是高大山。”
李东点了点头:“我想问你,依据法医的推算,死者已经死了一到两周的时间…为什么他出事这么久了,你才过来认尸?”
“因为我跟他吵架,回娘家了…要不是早上看到厂里告示栏的通报,我根本想不到最近传得沸沸扬扬的杀人分尸…竟然会是他!”
“厂里?”
“我在棉纺厂上班。”
“你和高大山,夫妻感情怎么样?为什么吵架?”
这个问题让李燕芬的眼圈又红了:“为什么吵架…我都忘了为什么吵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好像天天都在吵架…感情怎么可能好?”
李东追问:“起因是什么?结婚多久了,为什么从去年开始感情就不好了?”
说到这个,李燕芬悲伤的情绪慢慢被怨愤所取代:“我们俩结婚算比较晚的,三年前才结婚,那时候他才二十五岁,我二十三岁,结婚头两年其实感情挺好的,但是后来,他眼里就慢慢没这个家了……”
李东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通过李燕芬的叙述,他慢慢在脑海里构建了一段甜蜜开始,悲剧结尾的婚姻。
李燕芬作为县棉纺厂的女工,嫁给了供销社的高大山,这在三年前,是让棉纺厂里多少小姐妹羡慕得眼睛发红的事情。
因为这个年代最热门的单位可不是什么公检法,这时候,供销社油水足、路子广,是人人巴结的好单位,高大山长得又高大英俊,嘴皮子也利索,结婚头两年,李燕芬确实过了段人人艳羡的好日子。
高大山会利用职务之便,经常给她弄点紧俏的布料、新奇的糖果饮料等。
用李燕芬的话说就是:那时候,高大山看她的眼神是热的,带着光,让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可好景不长,供销社的热门,意味着高大山身边从来不缺莺莺燕燕。
想走后门买点紧俏货的女人有很多,贪图他英俊帅气的女人也不少,哪怕高大山已经结了婚,也阻挡不了她们。
而高大山本身似乎也很享受女人们的拥趸。
结婚三年,还没有一儿半女,丈夫回家的时间却越来越晚,看自己的眼神也越来越淡,李燕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她哭过,闹过,质问过。
高大山起初还会哄两句,后来就只剩下不耐烦。
你懂什么?都是应酬!为了工作!
每次都是这三句。
再后来,甚至连解释都懒得给了。
争吵成了家常便饭,从最初的伤心委屈,到后来的愤怒绝望,李燕芬的心,在一次次的失望中,慢慢凉透了。
她开始回娘家,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
高大山则变本加厉,有时干脆几天几夜不回家,连个招呼都不打,李燕芬有时甚至怀疑,他是不是在外面有了第二个家。
两个人最后一次吵架,在两个星期前。
为了什么而吵架,李燕芬真的记不清了,说只记得高大山那副不耐烦又带着点轻蔑的表情,仿佛她是个甩不掉的麻烦。
她心灰意冷,收拾了几件衣服,再次回了娘家。
这一次,她真的下了离婚的决心,这日子没法过了。
分尸案的消息,这几天在县城里传得沸沸扬扬,人心惶惶。
李燕芬说她起初根本没往心里去,只觉得是件可怕的凶案,离自己很远。
直到今天早上,她路过厂门口,看到那张新贴的协查通报。
时间、痣、年龄,都对得上!
李燕芬想起之前虽然也吵架,经常分开,但高大山总会隔三差五露个面,或者托人带个话,但这次太反常了,于是她再也顾不上上班,当即就往家赶。
推开家门,客厅的桌子上已经落了一层薄薄的灰,卧室里,高大山的几件换洗衣服还胡乱扔在床上,和她离开时一模一样。
他根本没回来过。
李燕芬拿起电话打给高大山的单位,结果供销社说高大山一个多星期前就请假了。
她不死心,又急忙跑到公婆家,结果公婆也说没回来过,高大山上次打电话给家里还是一个月之前。
于是,她便心急如焚地赶来公安局认尸。
结果,当初刚结婚那会儿,她还开玩笑说是“前世记号”的那颗痣,现在却成了辨认高大山尸体的参照。
何其讽刺?
与他们的婚姻一样讽刺。
听完李燕芬的讲述,准确地说是诉苦后,李东再度询问:“所以,你们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两个星期之前,是今天的两个星期之前,还是我们找到尸体的两个星期之前。”
“今天是1月22号吧?我们是1月7号吵的架,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是星期一,吵完了我当晚就回娘家了,之后就再也没见过他。”
李燕芬说着,忽然抹了把眼泪,“谁知道…谁知道再见会是这样,之前吵得厉害的时候,真的恨不得他赶紧去死,可现在他真死了,心里又难过……”
她说不下去了,捂着脸又呜咽了起来。
李东望着她,忽然道:“腊月初三,也就是1月18号,是我们发现尸块的日子,我现在需要你告诉我,你在1月7号到1月18日期间,都在做什么?去过哪里?有没有人可以证明?”
李燕芬闻言一愣,猛地抬头,布满泪痕的脸上带着一丝惊疑,声音都变了调:“警察同志,你这是什么意思?你不会怀疑人是我杀的吧?!”
“你倒还挺敏感。”李东笑着解释道,“例行询问而已。”
顿了顿,目光忽然变得锐利:“放心,是你杀的你逃不掉,不是你杀的也绝不会冤枉你。”
这句话,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和力量感,清晰地回荡在审讯室里。
“首先我要提醒你一件事,虽然经过认尸,你认定死者是你的丈夫高大山,但死者的头颅毕竟还下落不明,仅凭一颗痣,其实并不能百分百确定死者就是高大山。”
“我当然希望不是他…可那颗痣我不会认错的,时间也对得上。”
“好,那么我们姑且先认为死者就是高大山。”
李东点了点头:“我想问你,依据法医的推算,死者已经死了一到两周的时间…为什么他出事这么久了,你才过来认尸?”
“因为我跟他吵架,回娘家了…要不是早上看到厂里告示栏的通报,我根本想不到最近传得沸沸扬扬的杀人分尸…竟然会是他!”
“厂里?”
“我在棉纺厂上班。”
“你和高大山,夫妻感情怎么样?为什么吵架?”
这个问题让李燕芬的眼圈又红了:“为什么吵架…我都忘了为什么吵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好像天天都在吵架…感情怎么可能好?”
李东追问:“起因是什么?结婚多久了,为什么从去年开始感情就不好了?”
说到这个,李燕芬悲伤的情绪慢慢被怨愤所取代:“我们俩结婚算比较晚的,三年前才结婚,那时候他才二十五岁,我二十三岁,结婚头两年其实感情挺好的,但是后来,他眼里就慢慢没这个家了……”
李东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通过李燕芬的叙述,他慢慢在脑海里构建了一段甜蜜开始,悲剧结尾的婚姻。
李燕芬作为县棉纺厂的女工,嫁给了供销社的高大山,这在三年前,是让棉纺厂里多少小姐妹羡慕得眼睛发红的事情。
因为这个年代最热门的单位可不是什么公检法,这时候,供销社油水足、路子广,是人人巴结的好单位,高大山长得又高大英俊,嘴皮子也利索,结婚头两年,李燕芬确实过了段人人艳羡的好日子。
高大山会利用职务之便,经常给她弄点紧俏的布料、新奇的糖果饮料等。
用李燕芬的话说就是:那时候,高大山看她的眼神是热的,带着光,让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可好景不长,供销社的热门,意味着高大山身边从来不缺莺莺燕燕。
想走后门买点紧俏货的女人有很多,贪图他英俊帅气的女人也不少,哪怕高大山已经结了婚,也阻挡不了她们。
而高大山本身似乎也很享受女人们的拥趸。
结婚三年,还没有一儿半女,丈夫回家的时间却越来越晚,看自己的眼神也越来越淡,李燕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她哭过,闹过,质问过。
高大山起初还会哄两句,后来就只剩下不耐烦。
你懂什么?都是应酬!为了工作!
每次都是这三句。
再后来,甚至连解释都懒得给了。
争吵成了家常便饭,从最初的伤心委屈,到后来的愤怒绝望,李燕芬的心,在一次次的失望中,慢慢凉透了。
她开始回娘家,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
高大山则变本加厉,有时干脆几天几夜不回家,连个招呼都不打,李燕芬有时甚至怀疑,他是不是在外面有了第二个家。
两个人最后一次吵架,在两个星期前。
为了什么而吵架,李燕芬真的记不清了,说只记得高大山那副不耐烦又带着点轻蔑的表情,仿佛她是个甩不掉的麻烦。
她心灰意冷,收拾了几件衣服,再次回了娘家。
这一次,她真的下了离婚的决心,这日子没法过了。
分尸案的消息,这几天在县城里传得沸沸扬扬,人心惶惶。
李燕芬说她起初根本没往心里去,只觉得是件可怕的凶案,离自己很远。
直到今天早上,她路过厂门口,看到那张新贴的协查通报。
时间、痣、年龄,都对得上!
李燕芬想起之前虽然也吵架,经常分开,但高大山总会隔三差五露个面,或者托人带个话,但这次太反常了,于是她再也顾不上上班,当即就往家赶。
推开家门,客厅的桌子上已经落了一层薄薄的灰,卧室里,高大山的几件换洗衣服还胡乱扔在床上,和她离开时一模一样。
他根本没回来过。
李燕芬拿起电话打给高大山的单位,结果供销社说高大山一个多星期前就请假了。
她不死心,又急忙跑到公婆家,结果公婆也说没回来过,高大山上次打电话给家里还是一个月之前。
于是,她便心急如焚地赶来公安局认尸。
结果,当初刚结婚那会儿,她还开玩笑说是“前世记号”的那颗痣,现在却成了辨认高大山尸体的参照。
何其讽刺?
与他们的婚姻一样讽刺。
听完李燕芬的讲述,准确地说是诉苦后,李东再度询问:“所以,你们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两个星期之前,是今天的两个星期之前,还是我们找到尸体的两个星期之前。”
“今天是1月22号吧?我们是1月7号吵的架,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是星期一,吵完了我当晚就回娘家了,之后就再也没见过他。”
李燕芬说着,忽然抹了把眼泪,“谁知道…谁知道再见会是这样,之前吵得厉害的时候,真的恨不得他赶紧去死,可现在他真死了,心里又难过……”
她说不下去了,捂着脸又呜咽了起来。
李东望着她,忽然道:“腊月初三,也就是1月18号,是我们发现尸块的日子,我现在需要你告诉我,你在1月7号到1月18日期间,都在做什么?去过哪里?有没有人可以证明?”
李燕芬闻言一愣,猛地抬头,布满泪痕的脸上带着一丝惊疑,声音都变了调:“警察同志,你这是什么意思?你不会怀疑人是我杀的吧?!”
“你倒还挺敏感。”李东笑着解释道,“例行询问而已。”
顿了顿,目光忽然变得锐利:“放心,是你杀的你逃不掉,不是你杀的也绝不会冤枉你。”
这句话,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和力量感,清晰地回荡在审讯室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90:刑侦档案,1990:刑侦档案最新章节,1990:刑侦档案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90:刑侦档案,1990:刑侦档案最新章节,1990:刑侦档案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