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一年(1942)三月的太岳山,冰雪初融。谢文渊站在新建的野战医院前,望着院子里正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小林。这个日本军官在根据地的出现,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他恢复得不错。”林婉茹从病房里走出来,手上拿着病历本,“再过半个月就能下地行走了。”
谢文渊点点头,目光却投向远处山路上扬起的一缕尘土。那是一支正在接近根据地的马队,从装束看,不像是自己人。
“有客人来了。”
来的确实是“客人”——第二战区派来的视察团。为首的还是那个赵永明,不过这次他的态度恭敬了许多。
“谢将军,”赵永明敬了个标准的军礼,“阎长官特意派兄弟前来,祝贺贵部成功摧毁日军毒气工厂。”
谢文渊还礼,心中却充满警惕。这个赵永明上次差点让根据地遭受灭顶之灾,这次突然造访,恐怕另有目的。
果然,寒暄过后,赵永明话锋一转:“听说,贵部在行动中救回了一位日军军官?”
谢文渊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赵处长消息很灵通。”
“哪里哪里,”赵永明赔着笑,“只是此事关系重大,上峰特意嘱咐要了解情况。不知可否让兄弟见见这位...义士?”
在谢文渊的陪同下,赵永明来到小林的病房。看到病床上的小林,赵永明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
“小林先生,久仰了。”赵永明用日语说道。
小林虚弱地点点头,没有说话。
从病房出来后,赵永明看似随意地问道:“听说这位小林先生掌握了不少日军机密?”
“他伤势未愈,还在休养。”谢文渊淡淡地说。
赵永明识趣地没有再问,但谢文渊知道,这件事不会这么简单结束。
当晚,司令部召开紧急会议。首长神色凝重:“总部来电,要求我们加强对小林同志的保护。军统那边,似乎对他很感兴趣。”
“军统怎么会知道小林的事?”谢文渊皱眉。
“这就是问题所在。”首长叹了口气,“我们中间,可能还有内奸。”
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沉默了。经过上次的锄奸行动,大家都以为内奸已经肃清,没想到...
“当务之急是确保小林同志的安全。”谢文渊说,“我建议把他转移到更隐蔽的地方。”
计划很快制定。小林将被转移到后山的一个秘密山洞,那里曾经是古代的土匪巢穴,极其隐蔽。
转移在深夜进行。谢文渊亲自带队,走的是只有少数人知道的密道。
“给你们添麻烦了...”小林躺在担架上,愧疚地说。
“别这么说。”谢文渊拍拍他的肩膀,“你现在是我们的同志。”
密道阴暗潮湿,只能容一人弯腰通过。队员们轮流抬着担架,在狭窄的通道中艰难前行。
突然,前方传来一声轻响。谢文渊立即举手示意停止前进。
“怎么了?”李大山低声问。
谢文渊没有回答,而是仔细倾听着。黑暗中,似乎有细微的呼吸声。
“有埋伏!”他猛地拔枪。
几乎同时,几道黑影从暗处扑出。短促的搏斗后,三个偷袭者被制服,但一名利剑队员也受了伤。
“是军统的人。”李大山检查了俘虏的装备,“他们怎么会知道这条密道?”
谢文渊面色阴沉。知道这条密道的人屈指可数,内奸的地位恐怕不低。
他们改变路线,绕道另一条更加难走的小路。当终于到达秘密山洞时,天已经蒙蒙亮了。
“这里应该安全了。”谢文渊检查着山洞的防御工事,“大山,你带几个人留守。我去查内奸的事。”
回到司令部,谢文渊立即展开调查。知道转移路线的一共只有七个人,都是根据地的高级干部。
“会不会是赵永明的人跟踪了我们?”有人提出。
“不可能。”谢文渊摇头,“我特意检查过,没有人跟踪。”
调查陷入僵局。就在这时,通讯科送来一份刚破译的电文。电文是军统发给第二战区的一个潜伏特务的,内容是要求尽快搞到小林的审讯记录。
“这个特务的代号是‘夜莺’。”通讯科长说,“从电文内容看,地位不低。”
谢文渊仔细研究着电文,突然注意到一个细节:电文中提到了一个地名——“老君庙”。这是昨天开会时,他随口提到的一个备用转移地点。
知道这个地点的,只有参加会议的五个人。
内奸就在这五个人之中!
这个发现让谢文渊不寒而栗。这五个人都是根据地的核心领导,如果其中真有内奸...
他决定设一个局。
第二天,谢文渊故意在会议上透露,小林已经苏醒,并交代了大量日军机密,包括日军在华北的整个特务网络。
“太好了!”后勤部长老王兴奋地说,“这下可给鬼子来个一网打尽!”
其他人都很振奋,只有政治部主任周明反应有些奇怪:“这些情报...可靠吗?”
“绝对可靠。”谢文渊盯着他的眼睛,“小林还提供了一个重要情报:日军在第二战区安插了一个高级特务,代号‘夜莺’。”
周明的脸色微微发白,但很快恢复常态:“这个情报太重要了,必须立即上报总部。”
会后,谢文渊安排人手对五个嫌疑人进行秘密监视。果然,当晚就有人悄悄溜出驻地,在预定地点留下了情报。
让人震惊的是,这个人竟然是周明!
“为什么?”在审讯室里,谢文渊痛心地看着这个共事多年的老战友。
周明惨笑:“我儿子在重庆读书,被军统控制了。他们说,如果我不合作,就...”
“你糊涂!”首长怒道,“鬼子的威胁能信吗?”
“我没有选择...”周明低下头,“他们说只要这次任务完成,就放了我儿子...”
谢文渊心中五味杂陈。战争让太多人身不由己,但这不是背叛的理由。
周明被隔离审查。但更大的危机接踵而至。
赵永明再次造访,这次他带来了第二战区的正式公文:要求将小林“移交”给战区司令部。
“这是上峰的命令,”赵永明义正词严,“小林先生掌握的情报对整个抗战大局至关重要,必须由专业部门进行审讯。”
“小林是我们的同志,不是俘虏。”谢文渊冷冷道,“他正在养伤,不能移动。”
“谢将军,这是命令!”赵永明加重语气,“希望你不要因小失大,影响两党合作。”
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双方卫兵都握紧了枪,剑拔弩张。
就在这时,一个通讯员匆匆跑来,在谢文渊耳边低语几句。
谢文渊脸色微变,对赵永明说:“赵处长,恐怕要让你失望了。小林同志刚刚突发高烧,生命垂危,正在抢救。”
赵永明狐疑地看着他:“这么巧?”
“医生说是伤口感染引起的败血症。”谢文渊面不改色,“赵处长若是不信,可以亲自去看看。”
在病房里,小林确实在高烧中呓语,浑身滚烫。林婉茹和几个医生正在紧张抢救。
赵永明察看后,终于相信了这个说法,悻悻离去。
“他走了?”林婉茹问。
“暂时走了。”谢文渊看着病床上“昏迷”的小林,“你这装病的本事不错。”
小林虚弱地笑了笑:“在特高课受过训练...”
原来,这是谢文渊和小林商量好的计策,用特制的药物制造高烧的假象。
但大家都明白,这只是权宜之计。军统不会善罢甘休,更大的风波还在后面。
果然,三天后,重庆发来电报,以军事委员会的名义,正式要求“借用”小林三个月。
“这是戴笠亲自签发的命令。”首长把电报递给谢文渊,“压力很大啊。”
谢文渊沉默良久,突然问:“如果我们‘弄丢’了小林呢?”
首长一愣:“你的意思是...”
“鬼子最近活动频繁,说不定会来劫狱。”谢文渊眼中闪着狡黠的光。
计划很快制定。他们要在军统来接人之前,制造一起“日军劫狱”的假象,让小林“失踪”。
行动选在一个雨夜。谢文渊亲自导演了这出戏:一队化装成日军的利剑队员“袭击”了医院,与守卫发生“激烈交火”,最后“劫走”了小林。
戏演得很逼真,连根据地的许多人都信以为真。
赵永明闻讯赶来时,只看到一片狼藉的医院和几具“日军尸体”。
“这...这怎么可能!”赵永明气急败坏。
“我们也没想到鬼子这么大胆。”谢文渊“痛心”地说,“已经派人去追了,但恐怕...”
赵永明铁青着脸,但也无可奈何。
而在后山的秘密据点里,小林安然无恙。他握着谢文渊的手,感动地说:“谢谢你们...”
“别客气,”谢文渊笑道,“你现在是‘被劫持’的重要人物,可得藏好了。”
窗外,春雨绵绵。太岳山在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在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所有秘密。
谢文渊知道,这场戏还没有结束。军统不会轻易相信,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但只要军民同心,就没有渡不过的难关。
在这暗流涌动的春天,一场新的博弈正在上演。而这一次,他们要面对的不只是明枪明炮,还有来自背后的暗箭。
“他恢复得不错。”林婉茹从病房里走出来,手上拿着病历本,“再过半个月就能下地行走了。”
谢文渊点点头,目光却投向远处山路上扬起的一缕尘土。那是一支正在接近根据地的马队,从装束看,不像是自己人。
“有客人来了。”
来的确实是“客人”——第二战区派来的视察团。为首的还是那个赵永明,不过这次他的态度恭敬了许多。
“谢将军,”赵永明敬了个标准的军礼,“阎长官特意派兄弟前来,祝贺贵部成功摧毁日军毒气工厂。”
谢文渊还礼,心中却充满警惕。这个赵永明上次差点让根据地遭受灭顶之灾,这次突然造访,恐怕另有目的。
果然,寒暄过后,赵永明话锋一转:“听说,贵部在行动中救回了一位日军军官?”
谢文渊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赵处长消息很灵通。”
“哪里哪里,”赵永明赔着笑,“只是此事关系重大,上峰特意嘱咐要了解情况。不知可否让兄弟见见这位...义士?”
在谢文渊的陪同下,赵永明来到小林的病房。看到病床上的小林,赵永明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
“小林先生,久仰了。”赵永明用日语说道。
小林虚弱地点点头,没有说话。
从病房出来后,赵永明看似随意地问道:“听说这位小林先生掌握了不少日军机密?”
“他伤势未愈,还在休养。”谢文渊淡淡地说。
赵永明识趣地没有再问,但谢文渊知道,这件事不会这么简单结束。
当晚,司令部召开紧急会议。首长神色凝重:“总部来电,要求我们加强对小林同志的保护。军统那边,似乎对他很感兴趣。”
“军统怎么会知道小林的事?”谢文渊皱眉。
“这就是问题所在。”首长叹了口气,“我们中间,可能还有内奸。”
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沉默了。经过上次的锄奸行动,大家都以为内奸已经肃清,没想到...
“当务之急是确保小林同志的安全。”谢文渊说,“我建议把他转移到更隐蔽的地方。”
计划很快制定。小林将被转移到后山的一个秘密山洞,那里曾经是古代的土匪巢穴,极其隐蔽。
转移在深夜进行。谢文渊亲自带队,走的是只有少数人知道的密道。
“给你们添麻烦了...”小林躺在担架上,愧疚地说。
“别这么说。”谢文渊拍拍他的肩膀,“你现在是我们的同志。”
密道阴暗潮湿,只能容一人弯腰通过。队员们轮流抬着担架,在狭窄的通道中艰难前行。
突然,前方传来一声轻响。谢文渊立即举手示意停止前进。
“怎么了?”李大山低声问。
谢文渊没有回答,而是仔细倾听着。黑暗中,似乎有细微的呼吸声。
“有埋伏!”他猛地拔枪。
几乎同时,几道黑影从暗处扑出。短促的搏斗后,三个偷袭者被制服,但一名利剑队员也受了伤。
“是军统的人。”李大山检查了俘虏的装备,“他们怎么会知道这条密道?”
谢文渊面色阴沉。知道这条密道的人屈指可数,内奸的地位恐怕不低。
他们改变路线,绕道另一条更加难走的小路。当终于到达秘密山洞时,天已经蒙蒙亮了。
“这里应该安全了。”谢文渊检查着山洞的防御工事,“大山,你带几个人留守。我去查内奸的事。”
回到司令部,谢文渊立即展开调查。知道转移路线的一共只有七个人,都是根据地的高级干部。
“会不会是赵永明的人跟踪了我们?”有人提出。
“不可能。”谢文渊摇头,“我特意检查过,没有人跟踪。”
调查陷入僵局。就在这时,通讯科送来一份刚破译的电文。电文是军统发给第二战区的一个潜伏特务的,内容是要求尽快搞到小林的审讯记录。
“这个特务的代号是‘夜莺’。”通讯科长说,“从电文内容看,地位不低。”
谢文渊仔细研究着电文,突然注意到一个细节:电文中提到了一个地名——“老君庙”。这是昨天开会时,他随口提到的一个备用转移地点。
知道这个地点的,只有参加会议的五个人。
内奸就在这五个人之中!
这个发现让谢文渊不寒而栗。这五个人都是根据地的核心领导,如果其中真有内奸...
他决定设一个局。
第二天,谢文渊故意在会议上透露,小林已经苏醒,并交代了大量日军机密,包括日军在华北的整个特务网络。
“太好了!”后勤部长老王兴奋地说,“这下可给鬼子来个一网打尽!”
其他人都很振奋,只有政治部主任周明反应有些奇怪:“这些情报...可靠吗?”
“绝对可靠。”谢文渊盯着他的眼睛,“小林还提供了一个重要情报:日军在第二战区安插了一个高级特务,代号‘夜莺’。”
周明的脸色微微发白,但很快恢复常态:“这个情报太重要了,必须立即上报总部。”
会后,谢文渊安排人手对五个嫌疑人进行秘密监视。果然,当晚就有人悄悄溜出驻地,在预定地点留下了情报。
让人震惊的是,这个人竟然是周明!
“为什么?”在审讯室里,谢文渊痛心地看着这个共事多年的老战友。
周明惨笑:“我儿子在重庆读书,被军统控制了。他们说,如果我不合作,就...”
“你糊涂!”首长怒道,“鬼子的威胁能信吗?”
“我没有选择...”周明低下头,“他们说只要这次任务完成,就放了我儿子...”
谢文渊心中五味杂陈。战争让太多人身不由己,但这不是背叛的理由。
周明被隔离审查。但更大的危机接踵而至。
赵永明再次造访,这次他带来了第二战区的正式公文:要求将小林“移交”给战区司令部。
“这是上峰的命令,”赵永明义正词严,“小林先生掌握的情报对整个抗战大局至关重要,必须由专业部门进行审讯。”
“小林是我们的同志,不是俘虏。”谢文渊冷冷道,“他正在养伤,不能移动。”
“谢将军,这是命令!”赵永明加重语气,“希望你不要因小失大,影响两党合作。”
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双方卫兵都握紧了枪,剑拔弩张。
就在这时,一个通讯员匆匆跑来,在谢文渊耳边低语几句。
谢文渊脸色微变,对赵永明说:“赵处长,恐怕要让你失望了。小林同志刚刚突发高烧,生命垂危,正在抢救。”
赵永明狐疑地看着他:“这么巧?”
“医生说是伤口感染引起的败血症。”谢文渊面不改色,“赵处长若是不信,可以亲自去看看。”
在病房里,小林确实在高烧中呓语,浑身滚烫。林婉茹和几个医生正在紧张抢救。
赵永明察看后,终于相信了这个说法,悻悻离去。
“他走了?”林婉茹问。
“暂时走了。”谢文渊看着病床上“昏迷”的小林,“你这装病的本事不错。”
小林虚弱地笑了笑:“在特高课受过训练...”
原来,这是谢文渊和小林商量好的计策,用特制的药物制造高烧的假象。
但大家都明白,这只是权宜之计。军统不会善罢甘休,更大的风波还在后面。
果然,三天后,重庆发来电报,以军事委员会的名义,正式要求“借用”小林三个月。
“这是戴笠亲自签发的命令。”首长把电报递给谢文渊,“压力很大啊。”
谢文渊沉默良久,突然问:“如果我们‘弄丢’了小林呢?”
首长一愣:“你的意思是...”
“鬼子最近活动频繁,说不定会来劫狱。”谢文渊眼中闪着狡黠的光。
计划很快制定。他们要在军统来接人之前,制造一起“日军劫狱”的假象,让小林“失踪”。
行动选在一个雨夜。谢文渊亲自导演了这出戏:一队化装成日军的利剑队员“袭击”了医院,与守卫发生“激烈交火”,最后“劫走”了小林。
戏演得很逼真,连根据地的许多人都信以为真。
赵永明闻讯赶来时,只看到一片狼藉的医院和几具“日军尸体”。
“这...这怎么可能!”赵永明气急败坏。
“我们也没想到鬼子这么大胆。”谢文渊“痛心”地说,“已经派人去追了,但恐怕...”
赵永明铁青着脸,但也无可奈何。
而在后山的秘密据点里,小林安然无恙。他握着谢文渊的手,感动地说:“谢谢你们...”
“别客气,”谢文渊笑道,“你现在是‘被劫持’的重要人物,可得藏好了。”
窗外,春雨绵绵。太岳山在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在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所有秘密。
谢文渊知道,这场戏还没有结束。军统不会轻易相信,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但只要军民同心,就没有渡不过的难关。
在这暗流涌动的春天,一场新的博弈正在上演。而这一次,他们要面对的不只是明枪明炮,还有来自背后的暗箭。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荆州,荆州!,荆州,荆州!最新章节,荆州,荆州!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荆州,荆州!,荆州,荆州!最新章节,荆州,荆州!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