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八年,九月末,奉天,大帅府议事厅。

  东北政务委员会全体委员齐聚,气氛却与往日不同,少了几分军政会议的肃杀,多了几分实业兴邦的灼热。

  秘书长王树翰站在巨幅东北地图前,地图上已被红蓝铅笔密密麻麻地标注出新的符号。

  他手中拿着一份厚厚的计划书,声音因激动而比往常高了几分:

  “诸位委员!今日有一桩天大的喜事,亦是一桩天大的难事,需与诸位共商!”

  他环视全场,目光扫过主位的张汉钦,以及其下正襟危坐的张作相、杨宇霆、万福麟、汤玉麟、张景惠、常荫槐、袁金铠、刘尚清、于学忠、何柱国等一众东北核心人物。

  “经少帅多方斡旋,‘白山黑水基金会’董事会感念我东北建设之决心与诚意,已于八月底,额外秘密注资两千万美元,约合八千万现大洋,设立‘专项建设金’!”

  “此笔款项,专用于在我东北腹地,启动一项前所未有的‘产业园区兴建计划’!”

  “哗——”

  尽管在座皆是见惯风浪的人物,但听到“两千万美元”、“八千万现大洋”这个天文数字时,依然忍不住发出一片低低的惊呼和吸气声。

  汤玉麟的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万福麟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上敲击得快了几分,连老成持重的张作相,也下意识地扶了扶眼镜。

  张汉钦则心里想:等大萧条发酵得差不多,到11月底逐步将引进技术工人,机器和技术,填满工业园区!

  ——————————————

  王树翰不等众人消化完这个数字炸弹,教鞭已经重重地点在地图上早已圈定的六个城市:

  “奉天、长春、哈尔滨、承德、齐齐哈尔、营口!在此六处战略要地,即刻划拨最优越之地块,同步开建六大产业园区!”

  他语速加快,如同报账一般,念出一连串令人心跳加速的数字和规划:

  “其一,安居工程!计划建造标准住宅十万座!”

  “每座造价一百大洋,可容纳四口之家,总计耗资一千万大洋!”

  “此一项,年底前须全面落成,可为十万户家庭、近四十万民众提供崭新居所!”

  “其二,民生工厂群!建造小型轻工工厂五百座!”

  “涵盖针厂、印刷、木材烘干、小五金、日用五金、针纺织、食品烘焙、小型修理等!”

  “每座造价两万大洋,占地十亩,动力靠小型蒸汽机,设备可就地制造!总计耗资一千万大洋!”

  “年底全面落成,可直接提供五万个就业岗位!”

  “其三,骨干工厂群!建造中型工厂二十座!”

  “涉及专业机修、印染、面粉、化工等!”

  “每座造价一百万大洋,占地三百亩,需砖木或钢屋架厂房、动力锅炉、生产线设备!总计耗资两千万大洋!”

  “原计划明年四月落成,可提供五万个优质岗位!”

  “其四,核心重工群!建造大型工厂四座!”

  “对标军工、重型机械或大型矿山、冶炼联合企业!”

  “每座造价一千万大洋,规模堪比奉天兵工厂之半,占地两千亩,需自建电站、铁路专用线!总计耗资四千万大洋!”

  “原计划明年十月落成,可提供十万个高技术岗位!”

  王树翰念完,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也泛起红光:“此计划若成,我东北将新增二十万直接就业岗位,带动上下游产业无数,吸引人口百万,工业根基将彻底夯实!基金会之大手笔,实乃我东北之万幸!”

  ————————————

  会场内顿时一片嗡嗡的议论声,众人脸上无不洋溢着兴奋与震撼。

  “老天爷!八千万!十万间房!五百座小厂!二十座中厂!四座巨厂!这…这真是平地起惊雷啊!”汤玉麟率先嚷道,激动得直搓手。

  “基金会…真乃神人也!此乃再造东北之伟业!”袁金铠捻着胡须,连连赞叹。

  “好!太好了!有了这些工厂,咱东北的娃娃们就不愁没活干,咱的枪炮子弹也能更便宜、更足量!”于学忠兴奋地看向张汉钦。

  张作相沉吟片刻,问道:“树翰,这工期…尤其是中、大型工厂,时间是否过于紧迫?如此浩大的工程,建材、工匠、设备运输,皆是难题。”

  王树翰点头:“辅帅所虑极是。工期确实极紧,尤其是中型厂需跨冬季施工,大型厂涉及复杂基础与设备安装,难度极大。我已会同专家初步评估,按常理,工期确有延误风险。”

  就在众人沉浸在喜悦与些许担忧中时,主位上一言不发的张汉钦,内心却如遭重击,掀起滔天巨浪!

  张汉钦心里暗骂:该死!我之前只顾着在华尔街股市里滚雪球,想着多赚一分是一分,却忘了最关键的时间!

  大萧条一至,全球机器设备白菜价,技术人才任我挑选,但若到时我连厂房、地基都没准备好,如何能最快速度吃下这波红利?

  每拖延一天,就是浪费一天的历史机遇!就是削弱一分未来应对危机的底气!

  真是贪小利而忘大局,因小失大!

  一股强烈的紧迫感和自责感涌上心头。

  ————————————

  张汉钦猛地抬起头,目光锐利如电,瞬间压下了全场的议论声。

  “工期太长!”

  张汉钦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王秘书长,重新调整工期目标:”

  “所有中型工厂,必须在明年二月底前,全面完工!”

  “大型工厂,必须在明年四月底前,具备设备安装条件!”

  “什么?!”

  这下连王树翰都惊呆了,他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少帅!这…这不可能!中型厂提前两个多月,大型厂提前近半年!”

  “这…建筑材料供应、熟练工匠数量、冬季施工效率、设备定制周期…这些都是硬约束!”

  “强行赶工,非但成本激增,更有严重质量与安全风险!请少帅三思!”

  众人也纷纷面露难色,觉得这个命令实在有些强人所难。

  张汉钦目光扫过众人,他知道必须说服他们,但更重要的是,必须争分夺秒。

  他身体前倾,双手按在桌面上,语气斩钉截铁,抛出了最终的解决方案:

  “我知道有困难!但这不是商量,是命令!是关乎我东北生死存亡的战略命令!”

  “你刚才说的所有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一个字:钱!”

  “那就加钱!用钱击穿所有困难!”

  “我即刻以个人名义,再向基金会申请追加五百万美元专项资金!全部用于此项计划!”

  他目光灼灼地盯着王树翰和负责建设的常荫槐等人:

  “这笔钱,就做三件事:

  第一,提高所有建设工人待遇!

  工钱翻倍!三餐有肉!另设巨额进度奖金!

  我要让全中国的工匠都知道,来东北干活,能挣到别处三倍的钱!

  第二,面向全国招募工人!

  把招募令给我贴遍北平、天津、济南、上海!

  包车皮!管吃住!

  告诉他们,来东北,有活干,有钱赚!

  第三,鼓励本地民众参与!

  家家户户,凡有劳力者,均可参与土方、搬运等基础建设,按量计酬,当日结清!”

  他猛地一挥手,气势如同在战场上下达总攻命令:

  “钱不是问题!工期是死命令!

  材料不够,就加价采购,全国扫货!

  人手不够,就加钱招募,给我把人从全国各地拉来!

  天气寒冷,就发棉衣、烧姜汤、搭暖棚,三班倒昼夜不停!

  我要看到的是,这个冬天,整个东北的工地,灯火通明,热火朝天!

  谁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前完工,我给他个人发特别勋章,重奖十万大洋!

  谁要是拖了后腿,延误了工期,军法处置,绝不容情!”

  整个议事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少帅这前所未有的决心和磅礴的气魄震慑住了。

  用钱砸穿困难!

  用全国的人力物力,来填补时间的鸿沟!

  王树翰深吸一口气,眼中的为难逐渐被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所取代。

  他挺直腰板,沉声道:“是!少帅!既然有如此决心与支持,属下就是拼了这条命,也必督促各方,如期…不,争取提前完成使命!”

  常荫槐也立刻起身:“建设事宜,卑职责无旁贷!必倾尽全力!”

  张作相重重一拍桌子:“好!既然汉钦有如此魄力,我等老家伙也绝不能拉稀摆带!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就这么干!”

  “干!”众人群情激昂,纷纷应和。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工业建设狂飙,就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被赋予了无可比拟的动力和优先级。

  整个东北的机器,即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运转起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铁血少帅:华夏山河寸土不让,铁血少帅:华夏山河寸土不让最新章节,铁血少帅:华夏山河寸土不让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