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终于面如死灰,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是……是兵部右侍郎,周延周大人……下的指令。”
赵头儿声音嘶哑,带着绝望。
“冯公公……虽然失势,但余威尚在,周侍郎是冯公公开擢拔的人……
他让我们务必找到秦牧的破绽,若找不到……就制造破绽。
王斌……是周侍郎派人从流放地找出来的……”
他断断续续地交代了如何引诱、控制王斌。
如何制定行刺计划,以及事成之后如何散布谣言,甚至连预备好的几种谣言版本都说了出来。
每一句话,都被旁边的文书官详细记录在案,形成了一份份摁着手印的供状。
另一边,王斌的审讯则顺利得多。
他本就处于半疯癫状态。
在铁柱那极具压迫感的逼视和偶尔“恰到好处”的“提醒”下。
他将冯保方面的人如何找到他,如何许诺,如何教唆他报复秦瑶的细节,颠三倒四却又无比真实地复述了出来。
其中不少细节与赵头儿的供词相互印证。
“他们……他们说,只要秦瑶死了……秦牧就完了……
他们能让我……我王家……东山再起……哈哈哈……都是骗我的!都是骗我的!”
王斌时而嚎哭,时而癫笑,状若疯魔。
他的供词虽然混乱,但那份被利用的绝望和仇恨。
却比任何精心编织的谎言都更具说服力。
秦牧仔细翻阅着整理好的厚厚卷宗,人证、物证、口供,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证据链。
直指兵部右侍郎周延,并通过他,隐隐牵连到虽已失势但阴魂不散的冯保。
“周延……”秦牧眼中寒光闪烁。
此人在北境之战时,就曾在兵部配合冯保,对秦牧的军功和练兵之法多有刁难,没想到如今更是变本加厉,使出如此下作手段。
“侯爷,证据确凿,我们是否立刻将这些呈报朝廷?”章山请示道。
语气中带着压抑的激动。
有了这些,足以将周延乃至冯保的残余势力连根拔起!
秦牧却摇了摇头,异常冷静:“不急。
仅凭这些,或许能扳倒一个周延,但未必能彻底动摇冯保的根基,他完全可以弃车保帅。
而且,打蛇不死,反受其害。”
他走到桌案前,铺开一张新的宣纸,重新开始研墨。
“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的告发,而是……掀起一场风暴。”
秦牧提笔,蘸饱了墨汁。
“一份奏章,分量不够。我们需要让更多人‘看见’、‘听见’。”
他首先给李崇信写了一封密信,不是通过官方驿站,而是动用了他和章山建立的秘密渠道。
在信中,他详细说明了黑山村发生的一切,附上了关键证据的抄录件,并阐述了自己的计划。
他需要李崇信在朝中配合,在关键时刻,以镇北将军的身份,给予雷霆一击。
接着,他开始起草一份措辞极其严厉,却又逻辑缜密的奏章。
这份奏章,他不再仅仅以个人身份上奏,而是以北庭都护府副都护、云麾将军的身份,向皇帝陛下陈情。
在奏章中,他先是以沉痛的笔触,描述了王斌受人蛊惑、欲行刺其姐未遂之事,并呈上了赵头儿、王斌等人的部分供词和物证,明确指出此事背后有兵部高官指使。
他没有直接点出冯保的名字。
但字里行间暗示,此事乃“北境旧怨”之延续,是“朝中某些因循守旧、嫉贤妒能之辈”。
对他这个“幸赖陛下天恩、将士用命,侥幸立下微功”的边将的持续打压和构陷。
然后,他笔锋一转,将此事与他之前那份关于边境长治久安的奏章联系起来:
“……臣前奏请开互市、抚诸部,非为一己之私,实为边境百年安宁计。
然奏章甫上,构陷已至家门!彼等为何如此急不可耐?
盖因臣之策,若行,则边患渐消,武备或弛,彼等赖以邀功、固权之根基动摇矣!
故不惜以如此卑劣手段,欲除臣而后快,更欲借此阻挠陛下安定北境之圣明决策!其心可诛,其行可鄙!”
他将个人遭遇上升到了国家边防战略的高度。
将周延(及背后的冯保)对他的迫害,定性为为了维护个人和小集团私利,不惜破坏国家边防大计、残害忠良的恶劣行径!
这顶帽子扣下去,分量就完全不同了。
写完奏章,秦牧并未立刻发出。他叫来章山,低声吩咐道:“将王斌案的关键证据,尤其是周延指使的部分,以及他们企图散布的谣言内容,抄录几份。
通过不同的渠道,‘泄露’给几位素以刚正、敢言著称的御史,还有……
与冯保、周延素有嫌隙的朝中官员。”
章山心领神会:“侯爷是想……借刀杀人,先在朝中掀起舆论?”
“不错。”秦牧点头。
“要让陛下在收到我的奏章之前,就先听到风声,让朝野上下先议论起来。到时候,我的奏章一到,便如同火上浇油,足以形成滔天巨浪!”
数日后,京城。
几份看似不起眼的“匿名”举报信,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一些特定的圈子里悄然流传开来。
信中的内容触目惊心:兵部右侍郎周延,竟指使人利用残废的流放犯,意图谋杀阵斩乌木罕的大功臣、云麾将军秦牧的家人!
其目的,竟是为了阻止秦牧提出的边境安民之策!
起初,还有人怀疑其真实性。
但很快,更多的细节被“泄露”出来——淬毒匕首的图样、联络暗号的部分内容、甚至王斌那颠三倒四却饱含血泪的供词片段……这些细节相互印证,由不得人不信。
几位以耿直著称的御史闻风而动,开始私下调查。
与冯保、周延派系不和的官员,更是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开始暗中收集证据,准备发难。
朝堂之上,暗流骤然变得汹涌起来。
而就在这时,秦牧那份言辞恳切、证据翔实、将个人冤屈与国策受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奏章。
连同部分关键物证的原本,通过八百里加急,正式送达了皇帝的御案!
“……是……是兵部右侍郎,周延周大人……下的指令。”
赵头儿声音嘶哑,带着绝望。
“冯公公……虽然失势,但余威尚在,周侍郎是冯公公开擢拔的人……
他让我们务必找到秦牧的破绽,若找不到……就制造破绽。
王斌……是周侍郎派人从流放地找出来的……”
他断断续续地交代了如何引诱、控制王斌。
如何制定行刺计划,以及事成之后如何散布谣言,甚至连预备好的几种谣言版本都说了出来。
每一句话,都被旁边的文书官详细记录在案,形成了一份份摁着手印的供状。
另一边,王斌的审讯则顺利得多。
他本就处于半疯癫状态。
在铁柱那极具压迫感的逼视和偶尔“恰到好处”的“提醒”下。
他将冯保方面的人如何找到他,如何许诺,如何教唆他报复秦瑶的细节,颠三倒四却又无比真实地复述了出来。
其中不少细节与赵头儿的供词相互印证。
“他们……他们说,只要秦瑶死了……秦牧就完了……
他们能让我……我王家……东山再起……哈哈哈……都是骗我的!都是骗我的!”
王斌时而嚎哭,时而癫笑,状若疯魔。
他的供词虽然混乱,但那份被利用的绝望和仇恨。
却比任何精心编织的谎言都更具说服力。
秦牧仔细翻阅着整理好的厚厚卷宗,人证、物证、口供,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证据链。
直指兵部右侍郎周延,并通过他,隐隐牵连到虽已失势但阴魂不散的冯保。
“周延……”秦牧眼中寒光闪烁。
此人在北境之战时,就曾在兵部配合冯保,对秦牧的军功和练兵之法多有刁难,没想到如今更是变本加厉,使出如此下作手段。
“侯爷,证据确凿,我们是否立刻将这些呈报朝廷?”章山请示道。
语气中带着压抑的激动。
有了这些,足以将周延乃至冯保的残余势力连根拔起!
秦牧却摇了摇头,异常冷静:“不急。
仅凭这些,或许能扳倒一个周延,但未必能彻底动摇冯保的根基,他完全可以弃车保帅。
而且,打蛇不死,反受其害。”
他走到桌案前,铺开一张新的宣纸,重新开始研墨。
“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的告发,而是……掀起一场风暴。”
秦牧提笔,蘸饱了墨汁。
“一份奏章,分量不够。我们需要让更多人‘看见’、‘听见’。”
他首先给李崇信写了一封密信,不是通过官方驿站,而是动用了他和章山建立的秘密渠道。
在信中,他详细说明了黑山村发生的一切,附上了关键证据的抄录件,并阐述了自己的计划。
他需要李崇信在朝中配合,在关键时刻,以镇北将军的身份,给予雷霆一击。
接着,他开始起草一份措辞极其严厉,却又逻辑缜密的奏章。
这份奏章,他不再仅仅以个人身份上奏,而是以北庭都护府副都护、云麾将军的身份,向皇帝陛下陈情。
在奏章中,他先是以沉痛的笔触,描述了王斌受人蛊惑、欲行刺其姐未遂之事,并呈上了赵头儿、王斌等人的部分供词和物证,明确指出此事背后有兵部高官指使。
他没有直接点出冯保的名字。
但字里行间暗示,此事乃“北境旧怨”之延续,是“朝中某些因循守旧、嫉贤妒能之辈”。
对他这个“幸赖陛下天恩、将士用命,侥幸立下微功”的边将的持续打压和构陷。
然后,他笔锋一转,将此事与他之前那份关于边境长治久安的奏章联系起来:
“……臣前奏请开互市、抚诸部,非为一己之私,实为边境百年安宁计。
然奏章甫上,构陷已至家门!彼等为何如此急不可耐?
盖因臣之策,若行,则边患渐消,武备或弛,彼等赖以邀功、固权之根基动摇矣!
故不惜以如此卑劣手段,欲除臣而后快,更欲借此阻挠陛下安定北境之圣明决策!其心可诛,其行可鄙!”
他将个人遭遇上升到了国家边防战略的高度。
将周延(及背后的冯保)对他的迫害,定性为为了维护个人和小集团私利,不惜破坏国家边防大计、残害忠良的恶劣行径!
这顶帽子扣下去,分量就完全不同了。
写完奏章,秦牧并未立刻发出。他叫来章山,低声吩咐道:“将王斌案的关键证据,尤其是周延指使的部分,以及他们企图散布的谣言内容,抄录几份。
通过不同的渠道,‘泄露’给几位素以刚正、敢言著称的御史,还有……
与冯保、周延素有嫌隙的朝中官员。”
章山心领神会:“侯爷是想……借刀杀人,先在朝中掀起舆论?”
“不错。”秦牧点头。
“要让陛下在收到我的奏章之前,就先听到风声,让朝野上下先议论起来。到时候,我的奏章一到,便如同火上浇油,足以形成滔天巨浪!”
数日后,京城。
几份看似不起眼的“匿名”举报信,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一些特定的圈子里悄然流传开来。
信中的内容触目惊心:兵部右侍郎周延,竟指使人利用残废的流放犯,意图谋杀阵斩乌木罕的大功臣、云麾将军秦牧的家人!
其目的,竟是为了阻止秦牧提出的边境安民之策!
起初,还有人怀疑其真实性。
但很快,更多的细节被“泄露”出来——淬毒匕首的图样、联络暗号的部分内容、甚至王斌那颠三倒四却饱含血泪的供词片段……这些细节相互印证,由不得人不信。
几位以耿直著称的御史闻风而动,开始私下调查。
与冯保、周延派系不和的官员,更是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开始暗中收集证据,准备发难。
朝堂之上,暗流骤然变得汹涌起来。
而就在这时,秦牧那份言辞恳切、证据翔实、将个人冤屈与国策受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奏章。
连同部分关键物证的原本,通过八百里加急,正式送达了皇帝的御案!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乾第一狠人,大乾第一狠人最新章节,大乾第一狠人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乾第一狠人,大乾第一狠人最新章节,大乾第一狠人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