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上,一辆青蓬马车缓缓行驶,车辕上满是长途跋涉留下的泥点与岁月积攒下的痕迹。
这架马车并不华贵,是李铭早些年,为女儿方便在外出行往来才置办下来的。
毕竟是未出阁的官家女,不能一天到晚的骑马抛头露面,一架马车也就成为了必需品。
马车只求实用,外表点缀些青色绣帘,边角再绣了几丛淡雅青竹,在这北地边镇已算体面。
作为百户之女而言,这马车正适配其身份。
......
“舒儿姐,你瞧!前面就到村子了呢!”
车帘被柔嫩小手掀开一角,露出贞儿那双明亮的眸子。
她转向身旁安静端坐的李云舒,嗓音里漾着按捺不住的欢欣。
“松叔说了,兄长就在这儿当差,马上我们就都能回家了!”
少女雀跃着,向身边的李云舒分享她归家的喜悦。
李云舒浅笑回应,“明日就该到抚远了,我也是想早点见到外祖母的。”
......
这支沿官道东迁的队伍规模颇壮。
护送的兵士与随行车驾,在官道上前后拉开足有百步之多,如一条地龙蜿蜒而进。
被护在车架上的妇孺老弱,紧攥衣角,一张张面孔上写满了不安,警惕地四处张望,生怕不知从哪个角落就会冒出择人而噬的尸鬼。
尤其是那些历经了难言艰辛才逃到顺义堡的流民们,惊弓之鸟般的目光扫过道旁的每一处草窠土丘,表现的更为惶恐不安。
唯有当他们看见紧贴车架步行的持枪丁壮时,紧绷的神情才稍得舒缓。
那当中,就有他们的丈夫、儿子,又或是父亲。
男人们拿着军爷分发的长枪,穿着库中领来的避寒棉衣,护持在各自家小搭乘的车架周围,用血肉之躯组成了车队最内圈的单薄防线。
这道脆弱的屏障,起到的安慰作用要远胜于其实际用处。
真正的屏障,在更外围。
......
内圈民壮之外,官道两侧边缘,步卒们正以什伍为单位,在各自队率带领下,如梳齿般均匀分布在车队前后两侧。
队率们大多在棉袍外披着扎甲,麾下士卒过半着皮甲,还有少数精壮的汉子也披了扎甲。
纵使是最不济的瘦弱兵士,也有一身厚实棉服可穿,至少也能抵御撕咬。
所有人都清楚,直面尸鬼就意味着高风险。
想要全身而退,他们就必须摒弃个人勇武,依赖阵战协作。
故此,每伍兵士分作两列。
两名刀盾手走在道路最外缘,直面旷野。
身旁又有两名同伍的长枪手并肩而行。
小队最前方,领队伍长腰挂佩刀,手握一柄长弓,目光不时观望左右原野。
众人小心戒备,不敢松懈。
一旦发现敌情,在伍长喝令下,他们顷刻便能组成一支可远可近的五人小阵加以应对。
每一什,分作两队,前后相距不超过十步,更便于策应。
若有所需,前后两伍又能迅速合兵结成‘大阵’共同抗敌。
车队中的每辆车架前端,除了驭马的余丁,还配有一名瞭望射手。
既可踞高而审视四野,提供必要的预警,也能搭弓为四周兵卒提供些许援助。
......
若有尸鬼真的逼近车队......少则分伍击而灭之,多则聚什自守待援。
只不过,这套颇为严密的应对预案一路走来,基本没派上用场。
官道上来回驰骋的几伍骑卒,前两日早就来回将官道沿途的威胁涤荡数遍。
一路走来,东迁车队边上便是摸过来一两具尸鬼,都很罕见。
更何况,车队之中亦有骑兵随行,不时两两交错,梭巡于队伍前后,将这支绵长车队真正的串联一体。
他们就像行走于原野中的刺猬,亮出遍布‘全身’的尖刺,在谨慎前行。
......
“兄长。”
贞儿下了马车,便有些拘谨的向等在村口的赵钟岳打着照面,唯有那水润的眼眸中带着内敛的喜意。
赵钟岳微微点头,目光在她身上短暂停留后,便转向了车队。
明日尚要同行,兄妹间有的是时间叙旧,此刻他更关心交接事宜,匆匆去寻车队的领队管事。
“李顺大人,李松大人,不知学生该与哪位大人交接西岭村事宜?”
赵钟岳心中微讶,没想到竟是由这两位一起护送。
这两人可分别是两家百户武官手下的得力干将,中流砥柱般的人物,称一句副将也是够格的。
原来,沙岭堡有百户李铭亲自驻守。
官驿也有老成持重的什长李盛看顾,无需替换守官。
这第一批东迁人员,涉及到李云舒及李煜身边的亲近侍女们,是两家主家最紧要的一批女眷,护送之人自然不能是泛泛之辈。
李松看了看身侧的李顺,交换了眼神,就默默把场面让了出来。
接手西岭村的人选是早就定下的,是顺义堡的人,不干他的事。
李顺翻身下马,回应道,“赵先生,家主早有交代,将由李义来接替先生驻守此地。”
“赵先生可先去寻他,顺道带他与西岭村的孙氏乡民见个面,引荐一二,也好尽快熟悉村中事务。”
赵钟岳还了一礼,恭敬答谢,“谢过大人,学生这便去了。”
李顺点点头,转而去指挥车队中的妇孺老弱,让她们有序通过狭窄的村口,进入西岭村宿夜。
赵钟岳在后队游弋的骑卒中寻着了李义,便领着他折返入村,去寻孙氏乡民中设下的两个保长,准备交接此中事宜。
这架马车并不华贵,是李铭早些年,为女儿方便在外出行往来才置办下来的。
毕竟是未出阁的官家女,不能一天到晚的骑马抛头露面,一架马车也就成为了必需品。
马车只求实用,外表点缀些青色绣帘,边角再绣了几丛淡雅青竹,在这北地边镇已算体面。
作为百户之女而言,这马车正适配其身份。
......
“舒儿姐,你瞧!前面就到村子了呢!”
车帘被柔嫩小手掀开一角,露出贞儿那双明亮的眸子。
她转向身旁安静端坐的李云舒,嗓音里漾着按捺不住的欢欣。
“松叔说了,兄长就在这儿当差,马上我们就都能回家了!”
少女雀跃着,向身边的李云舒分享她归家的喜悦。
李云舒浅笑回应,“明日就该到抚远了,我也是想早点见到外祖母的。”
......
这支沿官道东迁的队伍规模颇壮。
护送的兵士与随行车驾,在官道上前后拉开足有百步之多,如一条地龙蜿蜒而进。
被护在车架上的妇孺老弱,紧攥衣角,一张张面孔上写满了不安,警惕地四处张望,生怕不知从哪个角落就会冒出择人而噬的尸鬼。
尤其是那些历经了难言艰辛才逃到顺义堡的流民们,惊弓之鸟般的目光扫过道旁的每一处草窠土丘,表现的更为惶恐不安。
唯有当他们看见紧贴车架步行的持枪丁壮时,紧绷的神情才稍得舒缓。
那当中,就有他们的丈夫、儿子,又或是父亲。
男人们拿着军爷分发的长枪,穿着库中领来的避寒棉衣,护持在各自家小搭乘的车架周围,用血肉之躯组成了车队最内圈的单薄防线。
这道脆弱的屏障,起到的安慰作用要远胜于其实际用处。
真正的屏障,在更外围。
......
内圈民壮之外,官道两侧边缘,步卒们正以什伍为单位,在各自队率带领下,如梳齿般均匀分布在车队前后两侧。
队率们大多在棉袍外披着扎甲,麾下士卒过半着皮甲,还有少数精壮的汉子也披了扎甲。
纵使是最不济的瘦弱兵士,也有一身厚实棉服可穿,至少也能抵御撕咬。
所有人都清楚,直面尸鬼就意味着高风险。
想要全身而退,他们就必须摒弃个人勇武,依赖阵战协作。
故此,每伍兵士分作两列。
两名刀盾手走在道路最外缘,直面旷野。
身旁又有两名同伍的长枪手并肩而行。
小队最前方,领队伍长腰挂佩刀,手握一柄长弓,目光不时观望左右原野。
众人小心戒备,不敢松懈。
一旦发现敌情,在伍长喝令下,他们顷刻便能组成一支可远可近的五人小阵加以应对。
每一什,分作两队,前后相距不超过十步,更便于策应。
若有所需,前后两伍又能迅速合兵结成‘大阵’共同抗敌。
车队中的每辆车架前端,除了驭马的余丁,还配有一名瞭望射手。
既可踞高而审视四野,提供必要的预警,也能搭弓为四周兵卒提供些许援助。
......
若有尸鬼真的逼近车队......少则分伍击而灭之,多则聚什自守待援。
只不过,这套颇为严密的应对预案一路走来,基本没派上用场。
官道上来回驰骋的几伍骑卒,前两日早就来回将官道沿途的威胁涤荡数遍。
一路走来,东迁车队边上便是摸过来一两具尸鬼,都很罕见。
更何况,车队之中亦有骑兵随行,不时两两交错,梭巡于队伍前后,将这支绵长车队真正的串联一体。
他们就像行走于原野中的刺猬,亮出遍布‘全身’的尖刺,在谨慎前行。
......
“兄长。”
贞儿下了马车,便有些拘谨的向等在村口的赵钟岳打着照面,唯有那水润的眼眸中带着内敛的喜意。
赵钟岳微微点头,目光在她身上短暂停留后,便转向了车队。
明日尚要同行,兄妹间有的是时间叙旧,此刻他更关心交接事宜,匆匆去寻车队的领队管事。
“李顺大人,李松大人,不知学生该与哪位大人交接西岭村事宜?”
赵钟岳心中微讶,没想到竟是由这两位一起护送。
这两人可分别是两家百户武官手下的得力干将,中流砥柱般的人物,称一句副将也是够格的。
原来,沙岭堡有百户李铭亲自驻守。
官驿也有老成持重的什长李盛看顾,无需替换守官。
这第一批东迁人员,涉及到李云舒及李煜身边的亲近侍女们,是两家主家最紧要的一批女眷,护送之人自然不能是泛泛之辈。
李松看了看身侧的李顺,交换了眼神,就默默把场面让了出来。
接手西岭村的人选是早就定下的,是顺义堡的人,不干他的事。
李顺翻身下马,回应道,“赵先生,家主早有交代,将由李义来接替先生驻守此地。”
“赵先生可先去寻他,顺道带他与西岭村的孙氏乡民见个面,引荐一二,也好尽快熟悉村中事务。”
赵钟岳还了一礼,恭敬答谢,“谢过大人,学生这便去了。”
李顺点点头,转而去指挥车队中的妇孺老弱,让她们有序通过狭窄的村口,进入西岭村宿夜。
赵钟岳在后队游弋的骑卒中寻着了李义,便领着他折返入村,去寻孙氏乡民中设下的两个保长,准备交接此中事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