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王澈起身时动作极轻,但程恬还是醒了。
见她跟着要起,王澈连忙轻轻按住她的肩头,低声道:“天色还早,娘子再睡会儿,我今日早些去衙门点个卯,若无事便回来陪你。”
他看着她慵懒惺忪、云鬓微散的模样,比平日更添几分娇柔,心中爱极,忍不住又俯身在她额间轻轻一吻,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程恬也确实觉得身子酸软,便依言又睡了个回笼觉,养足了精神,才起身梳洗。
回想起昨夜种种,她脸颊微热,心中却是一片难得的宁和。
两个丫鬟眼见着夫妻俩床头吵架床尾和,心中高兴,连带着干活都格外有劲。
用罢早饭,程恬正捧着茶杯神游物外,门外便传来了动静,是侯府小厮登门,恭敬地请她过府一叙。
程恬知几日过去,定是玉璧之事有了眉目,她心中也正好奇后续。
这次,侯府直接派了辆马车来接,虽不比程玉娘回门时的排场,但态度与上次她独自雇车归门时已大不相同。
到了侯府那熟悉的朱漆大门前,早有侯夫人身边的得力婆子等着,她并未被引往正院,而是直接穿过二门,被带到了侯夫人李静琬所居的后宅内堂。
内堂陈设典雅奢华,李静琬端坐上位,二哥程承业则耷拉着脑袋,闷闷不乐地站在一旁。
见程恬进来,李静琬脸上露出了比往日真切几分的笑意,先开了口:“恬儿来了,快坐。”
说着,她暗暗给程承业使了个眼色。
程承业脸上青一阵白一阵,显然极为别扭,但还是在母亲的注视下,磨磨蹭蹭地走上前。
他对程恬拱了拱手:“三妹妹,上次……是二哥不对。怪我眼拙,被人坑了,买了那等晦气玩意儿回来,倒累得你受了冲撞,大病一场。”
他这态度有些敷衍,但道歉的意思总算是到了。
程恬微微惊讶,她病的缘由自家清楚,是心绪激荡,一时气急攻心所致,没想到侯府竟将此事归咎于那玉璧不净。
她顺势问道:“二哥言重了,不过,二哥查清那玉的来历了?可找到了那卖玉之人?”
程承业闻言,脸上更是挂不住,悻悻道:“别提了,我派人明里暗地里寻了好几日,可那厮就像凭空蒸发了一般,半点踪迹也无。原本以为手到擒来的小事,结果……”
他越想越懊恼,啐了一口:“真是撞了鬼了!”
李静琬接过话头,说道:“恬儿放心,那惹祸的东西,我已命人送到咱们家常布施的玄清观去了,请观主亲自做法事驱邪净秽。日后也绝不会再迎回府中,你大可安心。”
程恬心中一块大石这才落地。
但她依旧谨慎,道:“此事不宜声张,母亲处置得极当。只是,女儿觉得,最好能寻一块大小相似的玉璧将其替换。至于原来那一块,待法事完毕,还是请道长寻个稳妥之处,直接毁了吧,以绝后患。”
“毁了?那玉料可是上好的!”程承业一听要毁玉,脸上露出肉痛之色,嘟囔道,“何必如此小题大做,暴殄天物……”
李静琬却目光一闪,深深地看了程恬一眼,这个平日里温顺寡言的庶女,此次似乎格外坚决。
她见过不少手段,心思更深,立刻品出程恬这话里的谨慎,绝非简单的“晦气”二字可以概括,怕是其中另藏着他们不知晓的凶险。
她当即点头应承下来,更郑重了几分:“恬儿考虑得周到,那就依你所言,我会派心腹之人亲自去办,看着那玉璧被毁,绝不会出半点纰漏。”
李静琬顿了顿,又怜爱道:“这次,倒是多亏了恬儿你心细,察觉不妥,算是替我们侯府挡了一灾,只是苦了你了,可怜见的。”
程恬心中一动,后知后觉地感到疑惑,他们怎知自己“大病一场”?难道是王澈……
此刻她不便多问,只顺着话头,露出些许柔弱之态:“母亲言重了,许是女儿自己命薄,镇不住那等物件,只要府中平安,二姐姐无恙便好。”
“玉娘无事,我早已传信让她在家中静养,近日少出门见客了。”李静琬心有余悸地说道。
这次她是真的后怕。
若真冲撞了玉娘的胎,那才是塌天大祸。
也是因此,她对程恬的“功劳”倒也认账,指着旁边早已备好的东西道:“这些首饰和药材,你带回去用。匣子里是一些金饼,你且收着,或是补贴家用,或是自己攒些体己。”
这次的手笔,远比上次那点打发人的东西,要丰厚得多。
程恬心中明了,侯夫人这次是真心觉得她“有用”,帮侯府避免了一场可能的灾祸,尤其是保住了她最疼爱的嫡女和未来外孙,所以这才舍得下本钱弥补安抚。
她并未推辞,大大方方地行礼谢过:“女儿谢母亲赏赐。”
接着,程恬趁热打铁,恳求道:“母亲也知,女儿年轻,见识浅薄,如今身边只有两个小丫头,终究欠些火候,许多事料理不来。
“所以,女儿想向母亲讨个恩典,求母亲赐一位经验老到的阿婆在身边,平日也好提点女儿一二。”
李静琬和程承业闻言,脸色都微微沉了下。
刚给了厚赏,这就开口要人,未免有些得寸进尺。
程恬仿佛未曾看出他们脸上的不悦,继续道:“女儿记得,先前在府里时,有位邓婆手艺极好,尤其擅长做各种糕点,性子也稳妥,在府中多年,是个知根底的,不知母亲可否割爱?”
“邓婆?”李静琬蹙眉想了想,对这人没什么印象,似乎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厨娘,并无甚特别。
既然不是她身边的得力之人,送出去也无妨,用一个厨娘换得此事彻底平息,并让程恬承情,倒也划算。
她正好也需要在程恬身边放一个眼线,看看这庶女到底还有何不同寻常之处。
于是李静琬便爽快应下:“既然你觉得她好,明日我便让她去你那儿当差,身契我会遣人给你送过去。”
“谢母亲!”程恬心中暗喜,再次道谢。
她讨要邓婆,并非真贪嘴看重那份糕点手艺,而是看中其人沉稳可靠,其女未来非凡。
见她跟着要起,王澈连忙轻轻按住她的肩头,低声道:“天色还早,娘子再睡会儿,我今日早些去衙门点个卯,若无事便回来陪你。”
他看着她慵懒惺忪、云鬓微散的模样,比平日更添几分娇柔,心中爱极,忍不住又俯身在她额间轻轻一吻,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程恬也确实觉得身子酸软,便依言又睡了个回笼觉,养足了精神,才起身梳洗。
回想起昨夜种种,她脸颊微热,心中却是一片难得的宁和。
两个丫鬟眼见着夫妻俩床头吵架床尾和,心中高兴,连带着干活都格外有劲。
用罢早饭,程恬正捧着茶杯神游物外,门外便传来了动静,是侯府小厮登门,恭敬地请她过府一叙。
程恬知几日过去,定是玉璧之事有了眉目,她心中也正好奇后续。
这次,侯府直接派了辆马车来接,虽不比程玉娘回门时的排场,但态度与上次她独自雇车归门时已大不相同。
到了侯府那熟悉的朱漆大门前,早有侯夫人身边的得力婆子等着,她并未被引往正院,而是直接穿过二门,被带到了侯夫人李静琬所居的后宅内堂。
内堂陈设典雅奢华,李静琬端坐上位,二哥程承业则耷拉着脑袋,闷闷不乐地站在一旁。
见程恬进来,李静琬脸上露出了比往日真切几分的笑意,先开了口:“恬儿来了,快坐。”
说着,她暗暗给程承业使了个眼色。
程承业脸上青一阵白一阵,显然极为别扭,但还是在母亲的注视下,磨磨蹭蹭地走上前。
他对程恬拱了拱手:“三妹妹,上次……是二哥不对。怪我眼拙,被人坑了,买了那等晦气玩意儿回来,倒累得你受了冲撞,大病一场。”
他这态度有些敷衍,但道歉的意思总算是到了。
程恬微微惊讶,她病的缘由自家清楚,是心绪激荡,一时气急攻心所致,没想到侯府竟将此事归咎于那玉璧不净。
她顺势问道:“二哥言重了,不过,二哥查清那玉的来历了?可找到了那卖玉之人?”
程承业闻言,脸上更是挂不住,悻悻道:“别提了,我派人明里暗地里寻了好几日,可那厮就像凭空蒸发了一般,半点踪迹也无。原本以为手到擒来的小事,结果……”
他越想越懊恼,啐了一口:“真是撞了鬼了!”
李静琬接过话头,说道:“恬儿放心,那惹祸的东西,我已命人送到咱们家常布施的玄清观去了,请观主亲自做法事驱邪净秽。日后也绝不会再迎回府中,你大可安心。”
程恬心中一块大石这才落地。
但她依旧谨慎,道:“此事不宜声张,母亲处置得极当。只是,女儿觉得,最好能寻一块大小相似的玉璧将其替换。至于原来那一块,待法事完毕,还是请道长寻个稳妥之处,直接毁了吧,以绝后患。”
“毁了?那玉料可是上好的!”程承业一听要毁玉,脸上露出肉痛之色,嘟囔道,“何必如此小题大做,暴殄天物……”
李静琬却目光一闪,深深地看了程恬一眼,这个平日里温顺寡言的庶女,此次似乎格外坚决。
她见过不少手段,心思更深,立刻品出程恬这话里的谨慎,绝非简单的“晦气”二字可以概括,怕是其中另藏着他们不知晓的凶险。
她当即点头应承下来,更郑重了几分:“恬儿考虑得周到,那就依你所言,我会派心腹之人亲自去办,看着那玉璧被毁,绝不会出半点纰漏。”
李静琬顿了顿,又怜爱道:“这次,倒是多亏了恬儿你心细,察觉不妥,算是替我们侯府挡了一灾,只是苦了你了,可怜见的。”
程恬心中一动,后知后觉地感到疑惑,他们怎知自己“大病一场”?难道是王澈……
此刻她不便多问,只顺着话头,露出些许柔弱之态:“母亲言重了,许是女儿自己命薄,镇不住那等物件,只要府中平安,二姐姐无恙便好。”
“玉娘无事,我早已传信让她在家中静养,近日少出门见客了。”李静琬心有余悸地说道。
这次她是真的后怕。
若真冲撞了玉娘的胎,那才是塌天大祸。
也是因此,她对程恬的“功劳”倒也认账,指着旁边早已备好的东西道:“这些首饰和药材,你带回去用。匣子里是一些金饼,你且收着,或是补贴家用,或是自己攒些体己。”
这次的手笔,远比上次那点打发人的东西,要丰厚得多。
程恬心中明了,侯夫人这次是真心觉得她“有用”,帮侯府避免了一场可能的灾祸,尤其是保住了她最疼爱的嫡女和未来外孙,所以这才舍得下本钱弥补安抚。
她并未推辞,大大方方地行礼谢过:“女儿谢母亲赏赐。”
接着,程恬趁热打铁,恳求道:“母亲也知,女儿年轻,见识浅薄,如今身边只有两个小丫头,终究欠些火候,许多事料理不来。
“所以,女儿想向母亲讨个恩典,求母亲赐一位经验老到的阿婆在身边,平日也好提点女儿一二。”
李静琬和程承业闻言,脸色都微微沉了下。
刚给了厚赏,这就开口要人,未免有些得寸进尺。
程恬仿佛未曾看出他们脸上的不悦,继续道:“女儿记得,先前在府里时,有位邓婆手艺极好,尤其擅长做各种糕点,性子也稳妥,在府中多年,是个知根底的,不知母亲可否割爱?”
“邓婆?”李静琬蹙眉想了想,对这人没什么印象,似乎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厨娘,并无甚特别。
既然不是她身边的得力之人,送出去也无妨,用一个厨娘换得此事彻底平息,并让程恬承情,倒也划算。
她正好也需要在程恬身边放一个眼线,看看这庶女到底还有何不同寻常之处。
于是李静琬便爽快应下:“既然你觉得她好,明日我便让她去你那儿当差,身契我会遣人给你送过去。”
“谢母亲!”程恬心中暗喜,再次道谢。
她讨要邓婆,并非真贪嘴看重那份糕点手艺,而是看中其人沉稳可靠,其女未来非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