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夫妻二人对坐用早饭,依旧是清粥小菜,但王澈吃得格外香。
他夹了一筷子腌菜,咀嚼了几下,努力寻找话题,说道:“娘子,这酱菜腌得爽口,让我想起东街口刘记的酱菜,真叫一绝。”
程恬抬眼,见他神情有些局促,似乎生怕这话题鄙薄无趣,便顺着他的话,柔声应和:“是吗?刘记的酱菜,我倒未曾尝过。”
她心中微动,王澈难得主动提起这些事,她对这个沉默寡言的郎君了解甚少,此刻便生了心思,想要多知道一些。
王澈见她回应,眼中闪过一丝光亮,连忙道:“是,他家是老字号,味道确实好。”
他暗暗记下,回头定要抽空去一趟刘记,买些最好的酱菜回来,给娘子尝尝。
一顿早饭就这样结束,王澈出门时,脚步都比往日轻快了几分。
送走王澈,程恬回到内室,拿起未做完的手帕继续绣着,这自然是给王澈准备的。
程恬无事时便会做些针线,既是打发时间,也是省些钱财花销,王澈常在外走动,如今天气仍旧暑热,手帕正是常用清洁之物。
晌午过后,天色渐渐阴沉下来,乌云堆积,渐显湿闷。
程恬停下针线,走到窗边看了看,眉头微蹙。
她问道:“郎君今早出门,可带了雨具?”
松萝正在院里收起晒干的衣物,闻言抬头看了看天,回道:“郎君不曾带,不过娘子放心,衙署里定然备有雨具的。”
程恬却轻轻摇了摇头。
金吾卫负责守卫宫禁、巡查京城、执捕不法,“武侯铺”遍布长安城门,大城门驻兵可达百人,当然备着许多雨具。
可她了解王澈的性子,若雨具不够,他定然是先紧着旁人,自己宁愿等雨停了,或者雨小些了,再冒雨回来。
这么一想,她那看似冷硬寡言的郎君,内里着实是心善体贴的,甚至有些过于实诚。
这样的人,真的会如梦中那般,做出负心薄幸、宠妾灭妻之事吗?她总觉得不像。
程恬一时分神,指尖传来一阵刺痛,原来是不小心被绣花针扎了一下。
松萝走过来,见状道:“娘子小心些,交给婢子来做也是一样的。今儿这天气闷得人发慌,雨要下不下的,郎君在衙署里倒是清闲,只苦了咱们还得惦记着收衣裳。”
兰果也凑过来,笑道:“咱们郎君人好,在衙署里人缘想必也不错,就算下雨,同僚间也会互相照应的。”
程恬放下手里的东西,道:“去叫阿福来一趟。”
果然,午后不久,大雨便倾盆而下,哗啦啦地砸在屋瓦上,檐水如瀑,顺着飞檐倾泻而下。
天地间一片灰蒙,远处的皇城楼阁、近处的街市坊巷,都模糊在水汽弥漫的雨幕里,只剩影影绰绰的轮廓。
金吾卫衙署内,到了快下值的时辰,雨却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
署内备着的雨具虽多,但这一下午早已被有紧急公务在身,或是家离得实在远的人先领走了。
偶尔有领到蓑衣的同僚冒雨冲出去,脚步声踏破雨幕,很快又归于哗哗的雨声。
王澈和一些武官同僚,都聚在廊下闲聊,等着雨停。
大多是旁人在说,王澈只是听着。
有人说某某某可能要晋升了,有人说某位中郎将新纳了一房美妾,艳福不浅,又有人说起某某同僚家的娘子快要生产,届时大家得去凑个热闹。
话题不知怎的,转到了王澈身上。
“王哥,你这成婚也一年多了,怎的还没点动静?”一个平日就爱说笑的同僚挤眉弄眼,“莫非你这身子骨……哈哈!”
有人跟着哄笑,也有人眼中闪过嫉妒,毕竟王澈娶的是侯府小姐,虽说是庶出,那也是他们这些人难以高攀的。
更有甚者,嘴角撇了撇,带着几分不屑。
王澈嘴笨,面对这些调侃,只闷声道:“休得胡言!”
他不知该如何接下去,更不愿将程恬牵扯进这些浑话里,只得扭过头,装作看雨。
若是往日,他此刻定然满心苦涩,可近日娘子有了不小转变,王澈无法形容现在的心情。
眼看雨势稍小,但依旧淅淅沥沥,剩下的雨具却不够分了。
王澈主动对两个家住得最远的同僚说:“你们先用吧,我再等等。”
正当他准备退回廊下继续等待时,却见雨幕中快走来一人,撑着油纸伞,手里还抱着好几把,正是家里的仆人阿福。
“郎君,娘子让小的给您送伞来了!娘子说雨大,怕您没带伞,还让多带了几把,说若是有同僚没带,也好应个急。”
王澈看着阿福递过来的伞,一时愣住了。
她……她竟想着他,还准备得如此周到。
旁边的同僚们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一阵哄笑打趣声。
“哎呦呦,刚还说王哥可怜,原来是白操心了!”
“瞧瞧,还是嫂子心疼人,想得真周到!”
“就是就是,可比咱们这些没人送伞的强多喽!”
王澈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但嘴角却控制不住地向上扬起。
他连忙将多带的伞分给需要的同僚,然后挺直腰板,底气十足地对阿福说道:“走吧,回家。”
主仆二人走入绵绵雨丝中,豆大的雨点砸在伞面上,噼啪作响。
但王澈的心却像是被阳光晒过一般,暖烘烘、亮堂堂的。
他脚步轻快,只盼着能早点回到那个有她等候的家中。
有人记挂的感觉,真好。
夫妻二人对坐用早饭,依旧是清粥小菜,但王澈吃得格外香。
他夹了一筷子腌菜,咀嚼了几下,努力寻找话题,说道:“娘子,这酱菜腌得爽口,让我想起东街口刘记的酱菜,真叫一绝。”
程恬抬眼,见他神情有些局促,似乎生怕这话题鄙薄无趣,便顺着他的话,柔声应和:“是吗?刘记的酱菜,我倒未曾尝过。”
她心中微动,王澈难得主动提起这些事,她对这个沉默寡言的郎君了解甚少,此刻便生了心思,想要多知道一些。
王澈见她回应,眼中闪过一丝光亮,连忙道:“是,他家是老字号,味道确实好。”
他暗暗记下,回头定要抽空去一趟刘记,买些最好的酱菜回来,给娘子尝尝。
一顿早饭就这样结束,王澈出门时,脚步都比往日轻快了几分。
送走王澈,程恬回到内室,拿起未做完的手帕继续绣着,这自然是给王澈准备的。
程恬无事时便会做些针线,既是打发时间,也是省些钱财花销,王澈常在外走动,如今天气仍旧暑热,手帕正是常用清洁之物。
晌午过后,天色渐渐阴沉下来,乌云堆积,渐显湿闷。
程恬停下针线,走到窗边看了看,眉头微蹙。
她问道:“郎君今早出门,可带了雨具?”
松萝正在院里收起晒干的衣物,闻言抬头看了看天,回道:“郎君不曾带,不过娘子放心,衙署里定然备有雨具的。”
程恬却轻轻摇了摇头。
金吾卫负责守卫宫禁、巡查京城、执捕不法,“武侯铺”遍布长安城门,大城门驻兵可达百人,当然备着许多雨具。
可她了解王澈的性子,若雨具不够,他定然是先紧着旁人,自己宁愿等雨停了,或者雨小些了,再冒雨回来。
这么一想,她那看似冷硬寡言的郎君,内里着实是心善体贴的,甚至有些过于实诚。
这样的人,真的会如梦中那般,做出负心薄幸、宠妾灭妻之事吗?她总觉得不像。
程恬一时分神,指尖传来一阵刺痛,原来是不小心被绣花针扎了一下。
松萝走过来,见状道:“娘子小心些,交给婢子来做也是一样的。今儿这天气闷得人发慌,雨要下不下的,郎君在衙署里倒是清闲,只苦了咱们还得惦记着收衣裳。”
兰果也凑过来,笑道:“咱们郎君人好,在衙署里人缘想必也不错,就算下雨,同僚间也会互相照应的。”
程恬放下手里的东西,道:“去叫阿福来一趟。”
果然,午后不久,大雨便倾盆而下,哗啦啦地砸在屋瓦上,檐水如瀑,顺着飞檐倾泻而下。
天地间一片灰蒙,远处的皇城楼阁、近处的街市坊巷,都模糊在水汽弥漫的雨幕里,只剩影影绰绰的轮廓。
金吾卫衙署内,到了快下值的时辰,雨却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
署内备着的雨具虽多,但这一下午早已被有紧急公务在身,或是家离得实在远的人先领走了。
偶尔有领到蓑衣的同僚冒雨冲出去,脚步声踏破雨幕,很快又归于哗哗的雨声。
王澈和一些武官同僚,都聚在廊下闲聊,等着雨停。
大多是旁人在说,王澈只是听着。
有人说某某某可能要晋升了,有人说某位中郎将新纳了一房美妾,艳福不浅,又有人说起某某同僚家的娘子快要生产,届时大家得去凑个热闹。
话题不知怎的,转到了王澈身上。
“王哥,你这成婚也一年多了,怎的还没点动静?”一个平日就爱说笑的同僚挤眉弄眼,“莫非你这身子骨……哈哈!”
有人跟着哄笑,也有人眼中闪过嫉妒,毕竟王澈娶的是侯府小姐,虽说是庶出,那也是他们这些人难以高攀的。
更有甚者,嘴角撇了撇,带着几分不屑。
王澈嘴笨,面对这些调侃,只闷声道:“休得胡言!”
他不知该如何接下去,更不愿将程恬牵扯进这些浑话里,只得扭过头,装作看雨。
若是往日,他此刻定然满心苦涩,可近日娘子有了不小转变,王澈无法形容现在的心情。
眼看雨势稍小,但依旧淅淅沥沥,剩下的雨具却不够分了。
王澈主动对两个家住得最远的同僚说:“你们先用吧,我再等等。”
正当他准备退回廊下继续等待时,却见雨幕中快走来一人,撑着油纸伞,手里还抱着好几把,正是家里的仆人阿福。
“郎君,娘子让小的给您送伞来了!娘子说雨大,怕您没带伞,还让多带了几把,说若是有同僚没带,也好应个急。”
王澈看着阿福递过来的伞,一时愣住了。
她……她竟想着他,还准备得如此周到。
旁边的同僚们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一阵哄笑打趣声。
“哎呦呦,刚还说王哥可怜,原来是白操心了!”
“瞧瞧,还是嫂子心疼人,想得真周到!”
“就是就是,可比咱们这些没人送伞的强多喽!”
王澈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但嘴角却控制不住地向上扬起。
他连忙将多带的伞分给需要的同僚,然后挺直腰板,底气十足地对阿福说道:“走吧,回家。”
主仆二人走入绵绵雨丝中,豆大的雨点砸在伞面上,噼啪作响。
但王澈的心却像是被阳光晒过一般,暖烘烘、亮堂堂的。
他脚步轻快,只盼着能早点回到那个有她等候的家中。
有人记挂的感觉,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