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院外的声音,刘翠玲心里一动,不等秦氏说话,便连忙迎了出去:“是景儿的信?”
“可不是嘛,小景让我捎来的。”杨老三把信递过来,又笑着说道:“嫂子,你们家小景真是出息了,单单往那一站,就跟咱们这种人不一样,反正就是那种一看就很厉害的模样。”
杨老三不知道杨景已经突破了明劲。
甚至这个普普通通的乡村货郎对于入劲具体指的什么都不清楚。
但是他能够感觉到杨景身上出现的变化,仅仅只是单纯的站在那里,就给人一种慑人的气魄,让杨老三这个走南闯北的货郎都在心里暗暗发憷。
刘翠玲听到杨老三对儿子的夸赞,不由脸上笑意更浓了,客气道:“麻烦老三了。”
说完,刘翠玲就连忙将手中信封拆开,杨老爷子和秦氏也凑了过来。
信上是杨景一笔一划写的字,虽不算工整,却写的极为认真:
“爷爷、奶奶、娘:见字安好。孩儿已在武馆突破明劲,成了馆主正式弟子,如今已可挂职,月例足够自用,往后不许家里再寄钱了。
“宁家日前上门,应是因为孩儿如今已是武者,他们不敢.......”
三人一字一句的将信看完。
“明劲?正式弟子?”杨老爷子猛地抢过信纸,凑近了仔细看,浑浊的眼睛里渐渐亮起光,“景儿......景儿他真成了?”
若是在杨景没有练武之前,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明劲?
但在杨景练武后,全家在练武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猛涨。
虽然不是练武之人,但对明劲、暗劲这等武道境界还是知道一二的。
秦氏也激动地直抹眼泪:“老天保佑,我孙儿有出息了!”
刘翠玲反复读着信里的话,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
三人又凑到一起,把信读了一遍又一遍,先前的不安像被风吹散的烟,渐渐淡了。
杨老爷子望着院角的耕牛,忽然放声笑了:“好小子,怪不得宁家变了脸,原来是景儿出息了,这牛,是冲景儿来的!”
秦氏也早已松了口气,拍着胸口道:“我说呢,哪有那么多阴谋,是咱孙儿出息了,能给咱家撑腰了。”
说着,她看向杨老爷子,点头笑道:“老头子,还是你的主意拿的正,要不是你让景儿去练武,咱咋也想不到还有现在这光景。”
杨景练武,是杨守拙老爷子力排众议定下的。
家里世世代代埋头黄土里,做个没出息的庄稼户子。
杨老爷子年轻时外出闯荡过,知道真正想要改变一个家族的运势,让一个家族崛起,最重要的还是要出一位真正的武者。
越是乱世,武者的含金量越重。
在知道孙儿杨景有练武根骨后,杨老爷子便当即决定放手一搏,哪怕砸锅卖铁也要供杨景练武,即便杨景几代人的积累都沉没进去。
若是成了,杨家从此青云直上,摆脱世世代代庄稼户子的宿命。
若是不成,大不了再重新积攒土地,再劳苦几代人罢了。
秦氏可是知道,村里有些人就在等着看他们家的笑话。
原本杨家有着二十多亩地,在村里也算大户了,为了供杨景练武,日子光景过得江河日下。
而且村里不知什么时候升起了一股子流言,说她孙儿在城里武馆根本没有用心练武,也不是练武那块料子,根本不可能在练武这条路上走通。
现在再看看,看她孙儿多么争气,连洼子乡数一数二的豪强乡绅宁家都派人来送礼了。
刘翠玲走到耕牛跟前,轻轻摸了摸牛背,这头牛油光水滑,比家里先前卖掉的那头壮实多了。
春耕正缺牛,有了它,地里的活计能轻快大半,再也不用看别人脸色借牛了。
三人说话间,院门外又有人进来了。
伯母薛氏和杨安一前一后走了进来。
“出什么事了吗?我刚才在外面就听到你们说话了。”薛氏开口问道。
杨安往院子各处打量,没有看到其他外人,才松了一口气。
从昨天宁家送来那一头耕牛后,一家人都心绪不宁。
宁家突然发生的变化,让他们无所适从,甚至还担心宁家不会是想要用这一头牛换村北那两亩上田吧?连银子都不打算给了。
所以薛氏也一直关注着老爷子这边,担心宁家过来找事。
换做以前,薛氏未必会这么关心杨老爷子夫妇和刘翠玲,但现在两家冰释,关系融洽,自然也走得近了。
“小安,这是你弟弟写的信,你念给你娘听听。”刘翠玲知道薛氏不识字,将信递给杨安。
杨安点了点头,接过信纸,将信上的内容一字一句的念了出来。
杨安一边念,一边瞪大了眼睛。
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景弟他练出劲力了!
相比家中其他人,杨安因为也热衷练武,自己主动去对武道做了许多了解,自然很清楚练出了劲力意味着什么。
那是真正的入劲武者了。
这一刻,杨安瞬间就明白了,知道宁家为什么会上门送礼示好了。
他也隐约能够想象到,他们这一家的命运,或许将会迎来巨大的变化。
......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是两个月后。
天色渐暗,杨景练完武,离开武馆,走在承平坊的街道上。
心念一动,下一刻,武道面板便浮现在他的眼前——
【崩山拳小成(211/500)】
两个多月的勤修苦练,崩山拳的进度也快要达到一半了。
之所以能有这么快的进度,除了他自己每日风雨不缀的苦修外,最重要的就是食补了。
有了刘家给的每月十斤熊肉,再加上杨景每月十两银子的月例,如今杨景的食补主要是以熊肉为主,马肉为辅了。
“还是银钱不够,如果有足够多的银钱让我购买猛兽肉,大量进补的情况下,崩山拳的进度一定会更快许多。”
杨景心里暗暗想着。
不过暂时也没有好的办法。
他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练武上面,偶尔帮刘家押送一次药材,根本没有多余精力再去赚取银钱。
摇了摇头,杨景不再多想。
现在这样,他已经比较满意了。
虽然修炼速度和那些根骨中或者上的天才没法相比,但对杨景来说,虽然速度慢一些,但他却没有瓶颈,是注定能够突破到暗劲的。
那些根骨好的弟子虽然一时修炼速度更快,但最后必然会在瓶颈前被耽搁许久,甚至永远无法迈出关键性的一步。
“嗯?”
回到大通坊,快要到院门前时,杨景眉头微微一皱。
“可不是嘛,小景让我捎来的。”杨老三把信递过来,又笑着说道:“嫂子,你们家小景真是出息了,单单往那一站,就跟咱们这种人不一样,反正就是那种一看就很厉害的模样。”
杨老三不知道杨景已经突破了明劲。
甚至这个普普通通的乡村货郎对于入劲具体指的什么都不清楚。
但是他能够感觉到杨景身上出现的变化,仅仅只是单纯的站在那里,就给人一种慑人的气魄,让杨老三这个走南闯北的货郎都在心里暗暗发憷。
刘翠玲听到杨老三对儿子的夸赞,不由脸上笑意更浓了,客气道:“麻烦老三了。”
说完,刘翠玲就连忙将手中信封拆开,杨老爷子和秦氏也凑了过来。
信上是杨景一笔一划写的字,虽不算工整,却写的极为认真:
“爷爷、奶奶、娘:见字安好。孩儿已在武馆突破明劲,成了馆主正式弟子,如今已可挂职,月例足够自用,往后不许家里再寄钱了。
“宁家日前上门,应是因为孩儿如今已是武者,他们不敢.......”
三人一字一句的将信看完。
“明劲?正式弟子?”杨老爷子猛地抢过信纸,凑近了仔细看,浑浊的眼睛里渐渐亮起光,“景儿......景儿他真成了?”
若是在杨景没有练武之前,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明劲?
但在杨景练武后,全家在练武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猛涨。
虽然不是练武之人,但对明劲、暗劲这等武道境界还是知道一二的。
秦氏也激动地直抹眼泪:“老天保佑,我孙儿有出息了!”
刘翠玲反复读着信里的话,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
三人又凑到一起,把信读了一遍又一遍,先前的不安像被风吹散的烟,渐渐淡了。
杨老爷子望着院角的耕牛,忽然放声笑了:“好小子,怪不得宁家变了脸,原来是景儿出息了,这牛,是冲景儿来的!”
秦氏也早已松了口气,拍着胸口道:“我说呢,哪有那么多阴谋,是咱孙儿出息了,能给咱家撑腰了。”
说着,她看向杨老爷子,点头笑道:“老头子,还是你的主意拿的正,要不是你让景儿去练武,咱咋也想不到还有现在这光景。”
杨景练武,是杨守拙老爷子力排众议定下的。
家里世世代代埋头黄土里,做个没出息的庄稼户子。
杨老爷子年轻时外出闯荡过,知道真正想要改变一个家族的运势,让一个家族崛起,最重要的还是要出一位真正的武者。
越是乱世,武者的含金量越重。
在知道孙儿杨景有练武根骨后,杨老爷子便当即决定放手一搏,哪怕砸锅卖铁也要供杨景练武,即便杨景几代人的积累都沉没进去。
若是成了,杨家从此青云直上,摆脱世世代代庄稼户子的宿命。
若是不成,大不了再重新积攒土地,再劳苦几代人罢了。
秦氏可是知道,村里有些人就在等着看他们家的笑话。
原本杨家有着二十多亩地,在村里也算大户了,为了供杨景练武,日子光景过得江河日下。
而且村里不知什么时候升起了一股子流言,说她孙儿在城里武馆根本没有用心练武,也不是练武那块料子,根本不可能在练武这条路上走通。
现在再看看,看她孙儿多么争气,连洼子乡数一数二的豪强乡绅宁家都派人来送礼了。
刘翠玲走到耕牛跟前,轻轻摸了摸牛背,这头牛油光水滑,比家里先前卖掉的那头壮实多了。
春耕正缺牛,有了它,地里的活计能轻快大半,再也不用看别人脸色借牛了。
三人说话间,院门外又有人进来了。
伯母薛氏和杨安一前一后走了进来。
“出什么事了吗?我刚才在外面就听到你们说话了。”薛氏开口问道。
杨安往院子各处打量,没有看到其他外人,才松了一口气。
从昨天宁家送来那一头耕牛后,一家人都心绪不宁。
宁家突然发生的变化,让他们无所适从,甚至还担心宁家不会是想要用这一头牛换村北那两亩上田吧?连银子都不打算给了。
所以薛氏也一直关注着老爷子这边,担心宁家过来找事。
换做以前,薛氏未必会这么关心杨老爷子夫妇和刘翠玲,但现在两家冰释,关系融洽,自然也走得近了。
“小安,这是你弟弟写的信,你念给你娘听听。”刘翠玲知道薛氏不识字,将信递给杨安。
杨安点了点头,接过信纸,将信上的内容一字一句的念了出来。
杨安一边念,一边瞪大了眼睛。
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景弟他练出劲力了!
相比家中其他人,杨安因为也热衷练武,自己主动去对武道做了许多了解,自然很清楚练出了劲力意味着什么。
那是真正的入劲武者了。
这一刻,杨安瞬间就明白了,知道宁家为什么会上门送礼示好了。
他也隐约能够想象到,他们这一家的命运,或许将会迎来巨大的变化。
......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是两个月后。
天色渐暗,杨景练完武,离开武馆,走在承平坊的街道上。
心念一动,下一刻,武道面板便浮现在他的眼前——
【崩山拳小成(211/500)】
两个多月的勤修苦练,崩山拳的进度也快要达到一半了。
之所以能有这么快的进度,除了他自己每日风雨不缀的苦修外,最重要的就是食补了。
有了刘家给的每月十斤熊肉,再加上杨景每月十两银子的月例,如今杨景的食补主要是以熊肉为主,马肉为辅了。
“还是银钱不够,如果有足够多的银钱让我购买猛兽肉,大量进补的情况下,崩山拳的进度一定会更快许多。”
杨景心里暗暗想着。
不过暂时也没有好的办法。
他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练武上面,偶尔帮刘家押送一次药材,根本没有多余精力再去赚取银钱。
摇了摇头,杨景不再多想。
现在这样,他已经比较满意了。
虽然修炼速度和那些根骨中或者上的天才没法相比,但对杨景来说,虽然速度慢一些,但他却没有瓶颈,是注定能够突破到暗劲的。
那些根骨好的弟子虽然一时修炼速度更快,但最后必然会在瓶颈前被耽搁许久,甚至永远无法迈出关键性的一步。
“嗯?”
回到大通坊,快要到院门前时,杨景眉头微微一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乱武从拜入武馆开始,乱武从拜入武馆开始最新章节,乱武从拜入武馆开始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乱武从拜入武馆开始,乱武从拜入武馆开始最新章节,乱武从拜入武馆开始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