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深秋的雾霾天里,颜旭推开工信部某会议室厚重的木门,一股混合着茶香和文件陈旧气味的空气扑面而来。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人,长条桌两侧泾渭分明——一边是通天集团的代表团,西装革履;另一边是各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专家,衣着朴素。
“今天论证的是《工业互联网通信协议推荐标准》。“主持会议的副司长开门见山,“请各方陈述技术方案。“
苏明远第一个起身,他今天特意戴了副金丝眼镜,显得儒雅而专业:“通天标准基于国际主流协议,兼容性强,已经有超过200家生态伙伴......“
颜旭注意到,当苏明远展示PPT时,在座的几位专家都在微微点头。他翻开自己准备的资料,发现会议材料中,通天标准的介绍占了大半篇幅,而旭日科技的方案被压缩在最后五页。
轮到颜旭发言时,他刚打开电脑,苏明远就微笑着插话:“颜总,听说你们用的是私有协议?这在工业互联网时代,是不是有点过时了?“
会议室里响起几声轻笑。
“不是私有协议,是自主协议。“颜旭冷静地调出技术对比图,“在抗干扰性和传输效率上,我们的协议都比国际标准提升30%以上。“一位白发老专家突然提问:“安全性如何保证?现在数据安全可是重中之重啊。“
颜旭正要详细解释加密机制,苏明远已经接过话头:“李院士问得好!所以我们通天标准特别加入了国密算法,而且所有代码都经过工信部安全检测。“
会议结束后,颜旭在走廊被苏明远叫住。
“颜总,听说你们拒绝了克虏伯?“苏明远的声音带着惋惜,“何必这么固执呢?加入通天生态,你们的技术很快就能推广开来。“
颜旭注意到苏明远身后的助理正在录音,他平静回应:“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路径。“
“可惜啊,“苏明远叹息道,“独木难成林。“
三天后的早晨,颜旭在仓库里调试设备时,李芸慌慌张张地跑进来:“颜总,出事了!“
她手中的平板电脑上,显示着一篇某权威财经媒体的报道:《工业数据安全隐忧:某企业私有协议或成泄密通道》。文章虽未点名,但描述的“某初创企业“的技术特征与旭日科技完全吻合。
“这完全是污蔑!“李思远气得脸色发白,“我们的加密级别比通天还高!“
更糟糕的消息接踵而至。当天下午,正在洽谈的某军工背景企业突然来电,委婉地表示“需要重新评估合作风险“。
周教授戴着老花镜,仔细研读那篇文章:“看这里,'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个表述很恶毒啊。“
颜旭打开行业协会的网站,发现首页正在公示“通天标准成为行业推荐标准“的通知。公示期只有短短七天,而且放在一个极不显眼的位置。
“他们这是要速战速决。“颜旭的声音低沉。
真正的重击来自第二天。当颜旭团队按计划参加某个重要项目的招标答疑时,刚进会场就感受到异样的目光。招标方负责人见面第一句话就是:“颜总,你们能出具数据安全无风险证明吗?“
回到仓库,团队陷入一片愁云惨雾。
“这是要置我们于死地啊!“张猛一拳砸在工作台上,“安全风险这种帽子,一旦扣上就很难摘掉!“
李芸红着眼睛统计损失:“已经有三家客户暂停合作,还有两家要求我们提前归还预付款。“
最让颜旭心寒的是,当天晚上他接到导师赵振业的电话:“小颜,有人在高层会议上提到了你们,说你们的技术路线存在安全隐患。“
“老师,这是莫须有的......“
“我知道。“赵振业打断他,“但你要明白,在敏感行业,有时候嫌疑比事实更致命。“
深夜的仓库里,颜旭独自站在测试设备前。示波器上的绿色波形稳定地跳动着,记录着他们在技术上的每一个突破。然而现在,这些扎实的技术成果,在无形的舆论攻势面前显得如此脆弱。
他打开那篇报道的评论区,看到一条明显是水军的留言:“这种小公司为了赚钱,什么数据都敢卖!“
这一刻,颜旭感到脊背发凉。他意识到,这已经不再是商业竞争,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绞杀。苏明远不仅要抢占市场,更要从根本上摧毁旭日科技的信誉。窗外,秋雨淅淅沥沥地落下。颜旭知道,在这场标准与舆论的战争中,他们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冬至日的清晨,霜冻给京郊仓库的铁皮屋顶镀上了一层银边。颜旭正蹲在测试台前调整一个通信模块的参数,仓库外突然传来刺耳的刹车声。
“颜旭在吗?“三个穿着深色制服的工作人员站在仓库门口,为首的中年人出示了证件:“我们是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的,接到举报对贵公司进行数据安全审查。“
李芸手中的文件夹“啪“地掉在地上。李思远下意识地挡在服务器前,脸色煞白。
“请配合我们的工作。“审查人员的声音没有任何感情,“从现在起,所有服务器暂停运行,等待取证。“
颜旭缓缓站起身,拍了拍工装上的灰尘:“我们需要看正式的审查通知书。“
中年人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份盖着红头公章的文件。颜旭注意到,发文日期是三天前,而他们直到此刻才被告知。
“请立即停止所有项目,提供近三年的全部技术文档和客户数据。“审查人员环视着简陋的仓库,“我们需要查封所有存储设备。“
接下来的三个小时,如同噩梦。
审查人员用执法记录仪拍摄着仓库的每个角落,给每台服务器贴上了封条。当李思远想要取出一个正在测试的模块时,被严厉制止:“所有设备保持原状!“
“这是我们正在进行的军工项目!“李思远急得满头大汗,“耽误了进度要承担责任的!“
审查人员冷冷地看了他一眼:“安全审查优先。“
颜旭始终沉默地配合着。当审查人员要求打开保险柜时,他平静地输入密码。柜门打开,里面整齐摆放着所有技术专利证书和项目合同。
“请解释这个。“审查组长拿起一份与某矿业集团的合同,“为什么在合同中允许客户不将数据上传到指定平台?“
“这是客户的要求。“颜旭回答,“我们承诺保障客户的数据自主权。“
审查组长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不再追问。
中午时分,消息已经传开。
李芸的手机响个不停,她接完一个电话,声音颤抖:“颜总,北方重工暂停了所有订单,要求我们说明情况。“
紧接着,大连港、徐工集团......重要客户纷纷发来暂停合作的通知。最致命的是银行打来的电话,通知冻结公司的基本账户。
“这是要我们的命啊!“张猛红着眼睛低吼。
审查人员离开时,带走了三箱文件和三台服务器。仓库门上贴上了白色的封条,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团队站在仓库外,望着被查封的大门,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绝望。
“先去附近的宾馆住下。“颜旭的声音出奇地平静,“李芸,统计一下我们还有多少可用资金。“
“账户被冻结了,“李芸哽咽着,“现金......可能只够支撑一周。“
第二天,颜旭被传唤到审查办公室问询。
问询室四面白墙,只有一张桌子和三把椅子。审查组长和记录员坐在对面,头顶的监控摄像头闪着红光。
“颜旭,说说你们与境外企业的接触情况。“
颜旭深吸一口气:“我们与德国克虏伯集团有过接触,但最终没有合作。“
“为什么拒绝?“
“因为对方要求我们开放所有底层代码,这触及了我们的技术底线。“
审查组长低头记录:“有人反映,你们拒绝使用国家推荐的标准协议,是出于什么考虑?“
“我们的协议在性能上优于国际标准,而且完全自主可控。“
“自主可控?“审查组长抬起头,目光锐利,“你们怎么证明没有在协议中预留后门?“
颜旭感到一股热血涌上头顶,他紧紧握住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那种被当作“潜在罪犯“审视的感觉,让他几乎要失控。
“我们所有的代码都经过第三方检测,“他强迫自己保持冷静,“而且,如果我们真想窃取数据,为什么要用加密级别最高的算法?“
记录员飞快地记录着。审查组长不置可否,继续问道:“说说你们的数据存储策略。“
“我们采用分布式存储,核心数据始终留在客户本地,这是我们与其他平台最大的不同。“
问询持续了四个小时。当颜旭走出审查办公室时,天色已晚。他站在人行道上,望着车水马龙,第一次感到如此无力。
回到临时租用的宾馆房间,团队都在等他。
“颜总,“周教授递过一杯热茶,“我刚打听到,这次审查是通天集团推动的。“
“我知道。“颜旭疲惫地坐下,“但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活下去。“
李芸拿出计算器:“如果所有项目暂停三个月,我们的直接损失将超过两千万。这还不算品牌信誉的损失。“
最让人心痛的是,当晚他们收到王磊从德国发来的邮件:“听说公司出事了?需要我回来吗?“
颜旭回复了两个字:“不用。“
深夜,颜旭独自在宾馆房间里踱步。他打开笔记本电脑,看着被暂停的各个项目进度表。那个本应在月底交付的军工项目,现在可能要面临巨额违约金。
更可怕的是,行业内已经开始流传“旭日科技涉嫌数据泄露“的谣言。一个靠信誉生存的企业,一旦被打上这样的标签,几乎等于被判了死刑。
窗外飘起了雪花,这是北京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颜旭站在窗前,看着雪花在路灯下飞舞。他知道,这场审查风波不仅考验着企业的生存能力,更考验着每个人的信念。
当他终于躺下休息时,手机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认输吧,你斗不过的。“颜旭删掉短信,关掉手机。在黑暗中,他对自己说:“还没有结束。“
北京冬夜的寒风中,陈瑾瑜裹紧米色风衣,快步穿过国家发改委大院。她手中紧握着公文包,里面装着一份刚刚完成的内参报告。办公楼里暖气很足,她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
“瑾瑜,这么晚还来加班?“门卫老张熟稔地打着招呼。
“有个急件要处理。“她勉强笑了笑,刷卡走进电梯。
办公室的灯光苍白冰冷。陈瑾瑜打开电脑,屏幕上同时显示着两份文件:左边是通天标准的架构图,右边是旭日科技的技术说明。作为产业政策司的处长,她比任何人都清楚当前局势的微妙。
电话响起,是她在工信部的老同学:“瑾瑜,听说你要写关于工业标准的内参?这个时候......是不是再考虑一下?“
她轻轻转动手中的钢笔:“我只是在做分内的工作。“
“但通天集团那边......“
“真相不应该被立场掩盖。“她打断对方,挂断电话。
接下来的三天,陈瑾瑜开始了极其谨慎的调研。
她首先拜访了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退休老教授。在老教授堆满书籍的客厅里,老人颤巍巍地打开一个铁皮盒子,里面是发黄的手稿。
“小陈啊,你看这里。“老教授指着三十年前的笔记,“当时我们就提出要发展自主标准,可惜......“
随后,她约见了多位使用过两家产品的企业代表。在首钢集团的轧钢车间里,一位老师傅指着正在运行的设备说:“通天的标准花架子多,旭日的东西更实在。“
最关键的证据来自某军工研究所。在严格保密的前提下,技术负责人向她展示了测试数据:“在极端环境下,自主协议的稳定性比国际标准高出25%。“
每晚回到办公室,陈瑾瑜都会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归档。她知道,这份内参必须做到每一个数据都有据可查,每一个结论都经得起推敲。
周五傍晚,她终于完成初稿。
就在这时,司长推门而入:“瑾瑜,听说你在调研工业标准的事?“
“是的,司长。“
“有个情况你要知道,“司长压低声音,“上面有位领导对通天集团很认可。“
陈瑾瑜平静地合上笔记本电脑:“我会确保报告的客观性。“
当晚,她接到一个陌生来电:“陈处长,听说您儿子在人大附中读高三?真是优秀的孩子。“
她猛地握紧手机:“你想说什么?“
“只是提醒您,做人要懂得审时度势。“
电话挂断后,陈瑾瑜在办公室里呆坐了很久。窗外,城市的灯火明明灭灭,像极了人心。
周末,她约颜旭在颐和园见面。
昆明湖上结着薄冰,残荷在寒风中摇曳。两人沿着长廊慢慢走着,像多年前在大学校园里一样。
“审查的事,我听说了。“陈瑾瑜的声音很轻。
颜旭苦笑着摇头:“没想到会走到这一步。“
在一处僻静的亭子里,陈瑾瑜停下脚步:“我需要你提供一些技术细节,但要完全真实。“
颜旭凝视着她:“你不该卷进来。“
“我不是在帮你,“她的目光越过湖面,落在远处的佛香阁上,“我是在做我认为对的事。“
她打开手机,展示一份研究报告:“你看,这是第三方机构对通天标准的分析。他们在底层预留了数据接口,虽然符合国际标准,但确实存在安全隐患。“
颜旭震惊地看着她:“你怎么拿到这份报告的?“
“这是我的工作。“她收起手机,“但要改变现状,需要更有力的证据。“
周一早晨,陈瑾瑜提前来到办公室。
她将最终版的内参报告装进文件袋。报告标题是《关于在关键工业领域推进自主可控技术标准的若干建议》,全文没有一处提到旭日科技,却用大量数据论证了过度依赖单一外国标准的风险。
在报告的最后,她写道:“技术自主权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保障产业链安全的必然选择。“
司长在签批时犹豫良久:“瑾瑜,这份报告一旦送上去,就没有回头路了。“
“我明白。“当文件袋被通讯员取走后,陈瑾瑜独自在办公室里站了很久。她知道,这份报告可能会改变很多人的命运,包括她自己的。
下午,她接到通知,有位领导要见她。在宽敞的办公室里,领导的第一句话就是:“小陈,你的报告很有见地,但时机是否合适?“
她深吸一口气:“领导,如果我们现在不重视这个问题,等到产业链被人卡脖子时,就来不及了。“
傍晚时分,颜旭发来短信:“听说上面开始关注标准问题了。“
陈瑾瑜没有回复。她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长安街上的车流。在这个位置上,她见过太多企业在不公正的竞争中倒下,但这一次,她选择站在对的一边。
不是因为私情,而是因为坚信——中国的工业发展,需要更多坚持自主创新的企业。
夜色渐深,她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在电梯里,她无意中听到两个同事的议论:
“听说陈处长这次捅了马蜂窝......“
“为了个民营企业,值得吗?“
她微微一笑,没有解释。有些选择,本就不需要所有人的理解。正如颜旭选择坚守技术底线,她选择坚守职业良知。在这条看不见的战线上,他们依然是战友。
“今天论证的是《工业互联网通信协议推荐标准》。“主持会议的副司长开门见山,“请各方陈述技术方案。“
苏明远第一个起身,他今天特意戴了副金丝眼镜,显得儒雅而专业:“通天标准基于国际主流协议,兼容性强,已经有超过200家生态伙伴......“
颜旭注意到,当苏明远展示PPT时,在座的几位专家都在微微点头。他翻开自己准备的资料,发现会议材料中,通天标准的介绍占了大半篇幅,而旭日科技的方案被压缩在最后五页。
轮到颜旭发言时,他刚打开电脑,苏明远就微笑着插话:“颜总,听说你们用的是私有协议?这在工业互联网时代,是不是有点过时了?“
会议室里响起几声轻笑。
“不是私有协议,是自主协议。“颜旭冷静地调出技术对比图,“在抗干扰性和传输效率上,我们的协议都比国际标准提升30%以上。“一位白发老专家突然提问:“安全性如何保证?现在数据安全可是重中之重啊。“
颜旭正要详细解释加密机制,苏明远已经接过话头:“李院士问得好!所以我们通天标准特别加入了国密算法,而且所有代码都经过工信部安全检测。“
会议结束后,颜旭在走廊被苏明远叫住。
“颜总,听说你们拒绝了克虏伯?“苏明远的声音带着惋惜,“何必这么固执呢?加入通天生态,你们的技术很快就能推广开来。“
颜旭注意到苏明远身后的助理正在录音,他平静回应:“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路径。“
“可惜啊,“苏明远叹息道,“独木难成林。“
三天后的早晨,颜旭在仓库里调试设备时,李芸慌慌张张地跑进来:“颜总,出事了!“
她手中的平板电脑上,显示着一篇某权威财经媒体的报道:《工业数据安全隐忧:某企业私有协议或成泄密通道》。文章虽未点名,但描述的“某初创企业“的技术特征与旭日科技完全吻合。
“这完全是污蔑!“李思远气得脸色发白,“我们的加密级别比通天还高!“
更糟糕的消息接踵而至。当天下午,正在洽谈的某军工背景企业突然来电,委婉地表示“需要重新评估合作风险“。
周教授戴着老花镜,仔细研读那篇文章:“看这里,'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个表述很恶毒啊。“
颜旭打开行业协会的网站,发现首页正在公示“通天标准成为行业推荐标准“的通知。公示期只有短短七天,而且放在一个极不显眼的位置。
“他们这是要速战速决。“颜旭的声音低沉。
真正的重击来自第二天。当颜旭团队按计划参加某个重要项目的招标答疑时,刚进会场就感受到异样的目光。招标方负责人见面第一句话就是:“颜总,你们能出具数据安全无风险证明吗?“
回到仓库,团队陷入一片愁云惨雾。
“这是要置我们于死地啊!“张猛一拳砸在工作台上,“安全风险这种帽子,一旦扣上就很难摘掉!“
李芸红着眼睛统计损失:“已经有三家客户暂停合作,还有两家要求我们提前归还预付款。“
最让颜旭心寒的是,当天晚上他接到导师赵振业的电话:“小颜,有人在高层会议上提到了你们,说你们的技术路线存在安全隐患。“
“老师,这是莫须有的......“
“我知道。“赵振业打断他,“但你要明白,在敏感行业,有时候嫌疑比事实更致命。“
深夜的仓库里,颜旭独自站在测试设备前。示波器上的绿色波形稳定地跳动着,记录着他们在技术上的每一个突破。然而现在,这些扎实的技术成果,在无形的舆论攻势面前显得如此脆弱。
他打开那篇报道的评论区,看到一条明显是水军的留言:“这种小公司为了赚钱,什么数据都敢卖!“
这一刻,颜旭感到脊背发凉。他意识到,这已经不再是商业竞争,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绞杀。苏明远不仅要抢占市场,更要从根本上摧毁旭日科技的信誉。窗外,秋雨淅淅沥沥地落下。颜旭知道,在这场标准与舆论的战争中,他们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冬至日的清晨,霜冻给京郊仓库的铁皮屋顶镀上了一层银边。颜旭正蹲在测试台前调整一个通信模块的参数,仓库外突然传来刺耳的刹车声。
“颜旭在吗?“三个穿着深色制服的工作人员站在仓库门口,为首的中年人出示了证件:“我们是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的,接到举报对贵公司进行数据安全审查。“
李芸手中的文件夹“啪“地掉在地上。李思远下意识地挡在服务器前,脸色煞白。
“请配合我们的工作。“审查人员的声音没有任何感情,“从现在起,所有服务器暂停运行,等待取证。“
颜旭缓缓站起身,拍了拍工装上的灰尘:“我们需要看正式的审查通知书。“
中年人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份盖着红头公章的文件。颜旭注意到,发文日期是三天前,而他们直到此刻才被告知。
“请立即停止所有项目,提供近三年的全部技术文档和客户数据。“审查人员环视着简陋的仓库,“我们需要查封所有存储设备。“
接下来的三个小时,如同噩梦。
审查人员用执法记录仪拍摄着仓库的每个角落,给每台服务器贴上了封条。当李思远想要取出一个正在测试的模块时,被严厉制止:“所有设备保持原状!“
“这是我们正在进行的军工项目!“李思远急得满头大汗,“耽误了进度要承担责任的!“
审查人员冷冷地看了他一眼:“安全审查优先。“
颜旭始终沉默地配合着。当审查人员要求打开保险柜时,他平静地输入密码。柜门打开,里面整齐摆放着所有技术专利证书和项目合同。
“请解释这个。“审查组长拿起一份与某矿业集团的合同,“为什么在合同中允许客户不将数据上传到指定平台?“
“这是客户的要求。“颜旭回答,“我们承诺保障客户的数据自主权。“
审查组长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不再追问。
中午时分,消息已经传开。
李芸的手机响个不停,她接完一个电话,声音颤抖:“颜总,北方重工暂停了所有订单,要求我们说明情况。“
紧接着,大连港、徐工集团......重要客户纷纷发来暂停合作的通知。最致命的是银行打来的电话,通知冻结公司的基本账户。
“这是要我们的命啊!“张猛红着眼睛低吼。
审查人员离开时,带走了三箱文件和三台服务器。仓库门上贴上了白色的封条,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团队站在仓库外,望着被查封的大门,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绝望。
“先去附近的宾馆住下。“颜旭的声音出奇地平静,“李芸,统计一下我们还有多少可用资金。“
“账户被冻结了,“李芸哽咽着,“现金......可能只够支撑一周。“
第二天,颜旭被传唤到审查办公室问询。
问询室四面白墙,只有一张桌子和三把椅子。审查组长和记录员坐在对面,头顶的监控摄像头闪着红光。
“颜旭,说说你们与境外企业的接触情况。“
颜旭深吸一口气:“我们与德国克虏伯集团有过接触,但最终没有合作。“
“为什么拒绝?“
“因为对方要求我们开放所有底层代码,这触及了我们的技术底线。“
审查组长低头记录:“有人反映,你们拒绝使用国家推荐的标准协议,是出于什么考虑?“
“我们的协议在性能上优于国际标准,而且完全自主可控。“
“自主可控?“审查组长抬起头,目光锐利,“你们怎么证明没有在协议中预留后门?“
颜旭感到一股热血涌上头顶,他紧紧握住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那种被当作“潜在罪犯“审视的感觉,让他几乎要失控。
“我们所有的代码都经过第三方检测,“他强迫自己保持冷静,“而且,如果我们真想窃取数据,为什么要用加密级别最高的算法?“
记录员飞快地记录着。审查组长不置可否,继续问道:“说说你们的数据存储策略。“
“我们采用分布式存储,核心数据始终留在客户本地,这是我们与其他平台最大的不同。“
问询持续了四个小时。当颜旭走出审查办公室时,天色已晚。他站在人行道上,望着车水马龙,第一次感到如此无力。
回到临时租用的宾馆房间,团队都在等他。
“颜总,“周教授递过一杯热茶,“我刚打听到,这次审查是通天集团推动的。“
“我知道。“颜旭疲惫地坐下,“但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活下去。“
李芸拿出计算器:“如果所有项目暂停三个月,我们的直接损失将超过两千万。这还不算品牌信誉的损失。“
最让人心痛的是,当晚他们收到王磊从德国发来的邮件:“听说公司出事了?需要我回来吗?“
颜旭回复了两个字:“不用。“
深夜,颜旭独自在宾馆房间里踱步。他打开笔记本电脑,看着被暂停的各个项目进度表。那个本应在月底交付的军工项目,现在可能要面临巨额违约金。
更可怕的是,行业内已经开始流传“旭日科技涉嫌数据泄露“的谣言。一个靠信誉生存的企业,一旦被打上这样的标签,几乎等于被判了死刑。
窗外飘起了雪花,这是北京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颜旭站在窗前,看着雪花在路灯下飞舞。他知道,这场审查风波不仅考验着企业的生存能力,更考验着每个人的信念。
当他终于躺下休息时,手机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认输吧,你斗不过的。“颜旭删掉短信,关掉手机。在黑暗中,他对自己说:“还没有结束。“
北京冬夜的寒风中,陈瑾瑜裹紧米色风衣,快步穿过国家发改委大院。她手中紧握着公文包,里面装着一份刚刚完成的内参报告。办公楼里暖气很足,她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
“瑾瑜,这么晚还来加班?“门卫老张熟稔地打着招呼。
“有个急件要处理。“她勉强笑了笑,刷卡走进电梯。
办公室的灯光苍白冰冷。陈瑾瑜打开电脑,屏幕上同时显示着两份文件:左边是通天标准的架构图,右边是旭日科技的技术说明。作为产业政策司的处长,她比任何人都清楚当前局势的微妙。
电话响起,是她在工信部的老同学:“瑾瑜,听说你要写关于工业标准的内参?这个时候......是不是再考虑一下?“
她轻轻转动手中的钢笔:“我只是在做分内的工作。“
“但通天集团那边......“
“真相不应该被立场掩盖。“她打断对方,挂断电话。
接下来的三天,陈瑾瑜开始了极其谨慎的调研。
她首先拜访了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退休老教授。在老教授堆满书籍的客厅里,老人颤巍巍地打开一个铁皮盒子,里面是发黄的手稿。
“小陈啊,你看这里。“老教授指着三十年前的笔记,“当时我们就提出要发展自主标准,可惜......“
随后,她约见了多位使用过两家产品的企业代表。在首钢集团的轧钢车间里,一位老师傅指着正在运行的设备说:“通天的标准花架子多,旭日的东西更实在。“
最关键的证据来自某军工研究所。在严格保密的前提下,技术负责人向她展示了测试数据:“在极端环境下,自主协议的稳定性比国际标准高出25%。“
每晚回到办公室,陈瑾瑜都会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归档。她知道,这份内参必须做到每一个数据都有据可查,每一个结论都经得起推敲。
周五傍晚,她终于完成初稿。
就在这时,司长推门而入:“瑾瑜,听说你在调研工业标准的事?“
“是的,司长。“
“有个情况你要知道,“司长压低声音,“上面有位领导对通天集团很认可。“
陈瑾瑜平静地合上笔记本电脑:“我会确保报告的客观性。“
当晚,她接到一个陌生来电:“陈处长,听说您儿子在人大附中读高三?真是优秀的孩子。“
她猛地握紧手机:“你想说什么?“
“只是提醒您,做人要懂得审时度势。“
电话挂断后,陈瑾瑜在办公室里呆坐了很久。窗外,城市的灯火明明灭灭,像极了人心。
周末,她约颜旭在颐和园见面。
昆明湖上结着薄冰,残荷在寒风中摇曳。两人沿着长廊慢慢走着,像多年前在大学校园里一样。
“审查的事,我听说了。“陈瑾瑜的声音很轻。
颜旭苦笑着摇头:“没想到会走到这一步。“
在一处僻静的亭子里,陈瑾瑜停下脚步:“我需要你提供一些技术细节,但要完全真实。“
颜旭凝视着她:“你不该卷进来。“
“我不是在帮你,“她的目光越过湖面,落在远处的佛香阁上,“我是在做我认为对的事。“
她打开手机,展示一份研究报告:“你看,这是第三方机构对通天标准的分析。他们在底层预留了数据接口,虽然符合国际标准,但确实存在安全隐患。“
颜旭震惊地看着她:“你怎么拿到这份报告的?“
“这是我的工作。“她收起手机,“但要改变现状,需要更有力的证据。“
周一早晨,陈瑾瑜提前来到办公室。
她将最终版的内参报告装进文件袋。报告标题是《关于在关键工业领域推进自主可控技术标准的若干建议》,全文没有一处提到旭日科技,却用大量数据论证了过度依赖单一外国标准的风险。
在报告的最后,她写道:“技术自主权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保障产业链安全的必然选择。“
司长在签批时犹豫良久:“瑾瑜,这份报告一旦送上去,就没有回头路了。“
“我明白。“当文件袋被通讯员取走后,陈瑾瑜独自在办公室里站了很久。她知道,这份报告可能会改变很多人的命运,包括她自己的。
下午,她接到通知,有位领导要见她。在宽敞的办公室里,领导的第一句话就是:“小陈,你的报告很有见地,但时机是否合适?“
她深吸一口气:“领导,如果我们现在不重视这个问题,等到产业链被人卡脖子时,就来不及了。“
傍晚时分,颜旭发来短信:“听说上面开始关注标准问题了。“
陈瑾瑜没有回复。她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长安街上的车流。在这个位置上,她见过太多企业在不公正的竞争中倒下,但这一次,她选择站在对的一边。
不是因为私情,而是因为坚信——中国的工业发展,需要更多坚持自主创新的企业。
夜色渐深,她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在电梯里,她无意中听到两个同事的议论:
“听说陈处长这次捅了马蜂窝......“
“为了个民营企业,值得吗?“
她微微一笑,没有解释。有些选择,本就不需要所有人的理解。正如颜旭选择坚守技术底线,她选择坚守职业良知。在这条看不见的战线上,他们依然是战友。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算盘:商业帝国,算盘:商业帝国最新章节,算盘:商业帝国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算盘:商业帝国,算盘:商业帝国最新章节,算盘:商业帝国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