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林风和苏婉清沉浸在新婚的甜蜜,以及应对QTech后续严苛认证流程的同时,他们的老对手赵恒,并没有闲着。
竞标叶氏酒店的失败,以及父亲赵经纬亲自出面宴请林风却未能达成预期效果,这让赵恒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知道,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小打小闹,或者指望父亲的关系网了,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业绩和手段。
他调整了盛科网络的战略方向,不再执着于与风行科技在底层硬件安全技术上硬碰硬——他承认,在这一点上,风行科技确实走在了前面,尤其是在得到QTech的关注后,其技术领先性短期内难以撼动。
他将重心转向了应用层和解决方案。利用盛食集团在零售、物流等传统行业的深厚积累,赵恒整合资源,推出了一个名为“盛链通”的企业级服务平台。这个平台侧重于供应链金融、商品溯源(非硬件级)、会员营销等具体应用场景,主打“轻量化、易部署、见效快”,直接瞄准了那些对成本敏感、又急需进行数字化升级的中小企业。
同时,赵恒展现了他高超的公关和舆论操控能力。他投入重金,在各大财经媒体和行业论坛上,大肆宣传盛科网络的“转型”与“创新”,强调其“立足产业根基,解决实体经济实际痛点”的新战略。
一系列精心炮制的文章和访谈出炉,标题诸如《告别噱头,回归本质:盛科网络深耕产业互联网》、《赵恒:技术应为商业服务,而非炫技》、《透视盛链通:如何为传统企业插上数字翅膀?》。
这些宣传软文,看似客观中立,实则字里行间都在影射风行科技这样的公司“技术至上”、“不接地气”、“成本高昂”,暗示其解决方案如同屠龙之技,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华而不实。
赵恒甚至还邀请了几家与盛食集团关系密切的行业协会,组织了几场“产业数字化实践研讨会”,在会上大力推广“盛链通”模式,并有意无意地将风行科技的技术路线描绘成“阳春白雪”,曲高和寡。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确实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了舆论风向。一些原本对风行科技感兴趣,但预算有限、更看重短期回报的中小企业主,开始倾向于选择听起来更“实惠”的盛科网络。
“林总,赵恒这小子,玩舆论真是一把好手。”张伟看着平板电脑上那些明显带有倾向性的报道,气得牙痒痒,“这不是颠倒黑白吗?我们的风信链平台明明也有针对中小企业的轻量级版本!”
林风倒是相对平静,他浏览着那些文章,嘴角甚至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他这是扬长避短,很聪明的做法。我们确实在高端和底层技术上建立了优势,他就去抢占我们暂时顾及不到,或者投入精力相对较少的中低端市场和应用场景。商业竞争,本就是各显神通。”
“难道我们就任由他这么抹黑?”张伟不服气。
“当然不是。”林风放下平板,“他玩他的,我们打我们的。第一,QTech的认证必须全力以赴,这是树立我们技术品牌高度和全球影响力的关键,只要拿下QTech,他那些‘华而不实’的论调就不攻自破。第二,叶氏酒店的项目要打造成标杆案例,尽快落地见效,用事实说话。第三,你让市场部,针对他攻击的‘成本’和‘落地’问题,准备一些我们成功服务中小客户的案例,不用大规模宣传,精准投放到我们的目标客户群体就行。”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你留意一下,赵恒搞的那个‘盛链通’平台,有没有在宣传或者落地过程中,存在夸大、或者侵犯我们专利的地方。如果有,收集好证据。”
林风很清楚,舆论阵地不能丢失,但更不能被对手牵着鼻子走。夯实自身的内功,用实打实的成绩和更高的行业站位来反击,才是最有力的武器。
QTech的供应商认证流程,远比想象的更为复杂和严苛。在初步技术评估获得认可后,风行科技迎来了真正的挑战——量产稳定性和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测试。
赵默带领的技术团队,几乎将公司实验室和合作代工厂的测试车间当成了家。他们需要确保风芯一号在数百万次的读写操作、高低温循环、湿热、振动、静电冲击等数十项残酷的测试中,失效率低于一个极其苛刻的指标(DPPM,百万分之缺陷率)。
起初的进展并不顺利。在小批量试产芯片的可靠性测试中,出现了一个诡异的问题:在特定的低温、高负载并发场景下,极少数芯片的PUF响应会出现间歇性不稳定,导致加密验证失败。
这个问题出现的概率极低,可能几万次测试中才出现一次,但对于追求“六个西格玛”(百万分之3.4的缺陷率)质量标准的QTech来说,这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怎么办?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实验室里,一个年轻工程师抓着头皮,看着测试台上又一次报错的数据,几乎要崩溃。他们已经连续奋战了快一周,排查了无数可能,问题依然偶发。
赵默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波形和数据,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嘴唇因为长时间思考和缺水而有些干裂。他没有说话,只是反复地回放着故障发生瞬间的日志和信号记录。
“是不是我们的纠错算法还有优化空间?或者PUF单元本身的抗干扰设计在极端工艺角(Process Corner)下存在弱点?”一个资深工程师提出假设。
“都有可能。”赵默的声音沙哑,“但我们需要定位到最根本的原因。把最近三批试产芯片的晶圆图(Wafer Map)和测试数据全部调出来,对比分析,看看故障芯片在晶圆上的位置有没有规律。另外,联系代工厂,我们需要他们提供更详细的工艺波动数据。”
接下来的几天,实验室里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咖啡杯和外卖盒子堆满了角落,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疲惫和焦虑。张伟几次想来给大家打气,都被那种凝重的科研氛围给逼退了,只能默默地让后勤保障好零食和夜宵。
林风也时常过来,但他从不指手画脚,只是安静地看着,或者给大家递上一杯热茶,拍拍赵默的肩膀,说一句“别急,慢慢来,需要什么资源直接跟我说”。他的沉稳,无形中给了团队莫大的支持。
转机出现在一个深夜。赵默在对比了海量数据后,终于发现了一个极其细微的规律:出现问题的芯片,其PUF单元所在区域的掺杂浓度,在代工厂提供的数据中,处于工艺规范边缘值的上限。
“是工艺波动!”赵默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因为激动声音都有些变调,“虽然还在规格内,但在极端低温和高频操作下,这个细微的工艺偏差放大了PUF单元的电特性不匹配,导致了响应不稳定!”
找到了根源,解决方案就有了方向。赵默团队迅速与代工厂的工程师协同,一方面优化了PUF单元的设计,增加了冗余和匹配精度;另一方面,与代工厂一起改进了相关的制程工艺控制,缩小了关键参数的波动范围。
重新流片、测试……当新一轮的可靠性测试报告显示,即使在最严酷的测试条件下,风芯一号的失效率也稳稳地达到了QTech的要求,甚至略有超出时,整个实验室沸腾了!
赵默这个平时喜怒不形于色的技术宅,也忍不住和团队成员们拥抱在一起,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灿烂笑容。这场艰苦的攻坚战,他们打赢了!
消息传到林风那里,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接连应对了QTech的严苛认证和赵恒的舆论攻势,整个风行科技团队,包括林风自己,都像一根绷得太紧的弦,急需放松。
恰好,与叶氏酒店项目的系统对接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进入了相对平稳的试运行期。林风大手一挥,决定兑现之前的承诺,组织一次真正的、远离工作的全员旅行,目的地选在了南方一个以阳光、沙滩、海水清澈闻名的海岛。
这次旅行,林风特意要求可以带家属。于是,队伍变得格外庞大而热闹。
林风自然带着新婚妻子苏婉清。苏婉清换上了飘逸的长裙,戴着宽檐草帽,在海风中笑靥如花,浑身散发着幸福小女人的光晕。
叶小蝶听说能去海岛,兴奋得差点跳起来,早早准备好了画板、泳衣和一大堆防晒霜,嚷嚷着要去写生,画最美的日落和比基尼美女(?)。
秦冰也难得地申请了年假,加入了旅行团。她穿着一身简洁的黑色泳衣,外罩一件防晒衬衫,身材匀称健美,引得叶小蝶围着她啧啧称赞,非要让她当模特,被秦冰哭笑不得地拒绝。
连叶倾雪,也在林风的盛情(以及苏婉清和叶小蝶的软磨硬泡)下,勉强同意抽空过来待两天。她依旧是高定度假长裙,戴着墨镜,躺在沙滩椅上喝着果汁,仿佛与周围嬉闹的人群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却也没有拒绝叶小蝶偶尔递过来的、烤得有点焦的烤串。
张伟带着他新婚不久的妻子,赵默则被他母亲硬塞进行李箱好几包家乡特产,说要分给同事。其他员工也多是成双成对,或者带着孩子父母,整个团队看起来不像出差,倒像是一个大型家庭旅行团。
碧蓝的海水,细腻的白沙,温暖的阳光,瞬间洗去了所有人身上的疲惫。大家彻底放飞了自我。
张伟和几个男员工在沙滩上踢足球,玩得像个孩子,摔得满身是沙;赵默则被叶小蝶拉着去浮潜,看着海底斑斓的珊瑚和鱼群,这个理工男眼中也露出了惊叹的光芒;几个女员工围着苏婉清,叽叽喳喳地讨论着防晒和护肤心得;孩子们在浅水区嬉戏打闹,笑声不断。
林风和苏婉清手牵着手,沿着海岸线漫步,任由海浪冲刷着他们的脚踝。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交织在一起。
“好久没这么放松了。”苏婉清将头靠在林风的肩膀上,轻声说。
“是啊。”林风揽着她的腰,感受着海风的轻抚和她的依赖,“以后我们经常出来走走。”
晚上,大家在酒店前的沙滩上举行了盛大的烧烤派对。炭火燃起,肉香四溢,啤酒管够。有人弹起了吉他,大家跟着合唱,气氛热烈而融洽。
叶小蝶喝了一点酒,胆子也大了,非要拉着林风和苏婉清玩游戏,输了的人要接受大冒险惩罚。结果她自己玩脱了,被罚去对着大海喊出最想说的话。
她跑到海边,双手拢在嘴边,用尽力气大喊:“啊——!我要成为世界上最厉害的画家!还有——风园要永远这么热闹——!”
清澈而充满活力的声音在海风中飘荡,引来大家善意的哄笑和掌声。
连叶倾雪也被这气氛感染,在众人的起哄下,浅浅地唱了一首英文老歌,嗓音空灵清澈,惊艳全场。
秦冰则安静地坐在一旁,看着眼前这群闹腾的人,脸上带着淡淡的、放松的微笑。这一刻,她不是那个雷厉风行的秦警官,只是享受假期的普通女孩。
林风看着眼前这一切,心中充满了宁静与满足。有并肩作战的伙伴,有深爱眷恋的妻子,有志趣相投的朋友,有这样抛开一切烦恼、纵情欢笑的时刻。这或许,就是他重生归来,奋力拼搏所追求的最真实、最珍贵的意义。
海岛的阳光与惬意仿佛还留在肌肤上,带咸湿气息的海风似乎仍在鼻尖萦绕,但飞机落地的震动,还是将所有人拉回了现实。大巴车将满载着欢声笑语和疲惫的团队送回风园。
车上,大家还在兴奋地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交流着彼此的趣事。叶小蝶叽叽喳喳地讲述着她如何“说服”(其实是死缠烂打)秦冰让她画了几张速写,苏婉清则和林风头靠着头,看着屏幕上两人在夕阳下相拥的剪影,嘴角噙着温柔的笑意。
然而,当大巴车行驶到距离风园还有几公里的一段相对僻静的道路时,林风的目光却被路边停着的一辆黑色轿车吸引了过去。那车看起来有些眼熟,似乎……和之前赵经纬派来接他们的那辆是同一款型。
车子似乎抛锚了,引擎盖开着,一个穿着司机制服的男人正满头大汗地打着电话,旁边站着一位穿着深色中式褂子的老者,背对着道路,负手而立,望着远处的田野,正是赵经纬。
“咦?那不是赵老爷子吗?”张伟也认了出来,惊讶地低声道。
林风微微蹙眉,示意大巴车司机靠边停车。
“赵伯伯,这么巧,需要帮忙吗?”林风下车,走上前打招呼。
赵经纬闻声转过身,看到林风,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随即恢复了那副从容和蔼的笑容:“是林贤侄啊,真是巧。没事,车子出了点小毛病,司机已经联系人了,很快就能处理好。”他的目光掠过林风身后的大巴车,以及车上那些好奇张望的年轻面孔,“你们这是……集体活动?”
“公司组织了一次团建,刚回来。”林风简单解释,目光扫过那辆抛锚的车,心中念头微转。以赵经纬的身份地位,他的座驾必然是定期严格保养,在这种非极端天气和路况下突然抛锚,未免有些巧合。
“年轻人多活动活动,挺好。”赵经纬点点头,像是随口问道,“听说,你们最近和QTech那边接触上了?进展如何?”
林风心中了然,原来是在这里等着。他面上不动声色:“还在初步接触阶段,QTech的标准很高,我们还在努力。”
“QTech啊,”赵经纬感慨了一句,眼神有些悠远,“全球顶尖的巨头,门槛确实高。当年我们盛食集团也想和他们谈一些食材供应合作,可惜,连初选都没进去。”他这话听起来像是自嘲,却又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意味,仿佛在暗示通往顶层的道路之艰难。
他话锋一转,看着林风,语气带着几分真诚(至少表面如此):“不过,林贤侄你们技术底子好,机会还是很大的。如果……在认证过程中,遇到什么需要协调或者资源上的困难,或许赵伯伯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倚老卖老,帮你说上几句话。毕竟,能看到国内的优秀企业走出去,也是我们这些老家伙乐见其成的。”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示了好,又点明了自己潜在的能量。
林风微微一笑,不接招也不拒绝:“谢谢赵伯伯好意,有需要的话,一定叨扰。”
就在这时,一辆救援车闪着灯驶来。赵经纬的司机连忙上前接洽。
“看来救援到了,那就不耽误林贤侄你们休息了。”赵经纬笑着摆摆手,“回头有空,再一起喝茶。”
“赵伯伯慢走。”
回到大巴车上,张伟立刻凑过来:“林总,这老头什么意思?示好?还是警告?”
林风看着窗外那辆黑色轿车被救援车拖走,眼神深邃:“或许兼而有之。他在提醒我,前路艰难,也在暗示他拥有我们可能需要的资源。更重要的是,他在确认QTech这件事的真实性,以及我们的进展。”
苏婉清有些担忧地握住他的手:“他会不会又想办法使绊子?”
“暂时应该不会。”林风反手握住她,安慰地捏了捏,“他现在更多的是在观察和布局。赵恒在明处用商业手段竞争,他则在暗处等待时机。不过……”他顿了顿,“他提到当年盛食想和QTech合作失败,这倒是个有意思的信息点。”
也许,可以从这个方向,去了解一下当年发生了什么。知己知彼,总是没错的。
回到公司,稍作休整,所有人便立刻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QTech的认证流程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督促着每一个人不敢有丝毫懈怠。
赵默团队带着从海岛补充回来的能量,以及解决了之前可靠性瓶颈的信心,全力冲刺最后的认证测试项目。实验室里的灯光依旧常常亮到深夜,但气氛不再像之前那般压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目标明确的专注和高效。
林风则一边关注着技术进展,一边开始着手调整公司的整体战略。与QTech的接触,以及赵经纬若有所指的话,让他清醒地认识到,风行科技不能再仅仅满足于在国内市场与盛科网络这样的对手缠斗,必须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全球舞台。
他召集了张伟和核心管理层,开了一次闭门战略会议。
“QTech的认证,是我们打开全球市场的敲门砖。”林风在白板上写下“全球化”三个字,“但敲门砖只是开始。我们要考虑的,是进去之后,如何立足,如何发展。”
他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我们的优势在于风芯一号在硬件安全上的独特性和领先性。但劣势也很明显:品牌知名度低,海外渠道为零,对国际市场的规则和玩法不熟悉,供应链的全球布局和抗风险能力弱。”
张伟补充道:“而且,高端市场有QTech这样的巨无霸,中低端市场有众多价格敏感的竞争对手,我们夹在中间,定位必须非常精准。”
“所以,”林风敲了敲白板,“我们需要双线作战,甚至三线作战。第一,集中所有优势资源,确保QTech认证万无一失,并以此为契机,树立我们在高端硬件安全领域的技术品牌形象。第二,在国内,不能因为追求高端而放弃我们已有的基础。叶氏酒店项目要打造成行业标杆,风信链平台的中小企业版本要持续优化和推广,巩固我们的基本盘,抵御赵恒的‘盛链通’的冲击。第三,开始着手筹备海外事业部的搭建,物色具有国际视野和渠道资源的人才,研究目标市场的政策和需求。”
这个战略规划宏大而清晰,但也意味着巨大的投入和挑战。
“林总,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支持。”负责财务的同事提出了现实的担忧。
“资金方面,A轮融资的钱还充裕,而且一旦QTech认证通过,我们的估值会迎来新一次的暴涨,B轮融资会容易很多。”林风对此早有考量,“人才是关键也是难点。张伟,你负责牵头,启动‘凌云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招募顶尖的芯片设计、市场拓展和国际化运营人才,不惜代价!”
“明白!”张伟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但也充满了干劲。
就在战略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赵默带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风芯一号顺利通过了QTech所有的可靠性、兼容性和压力测试,正式进入最终的供应商审核与商务谈判阶段!
消息传出,整个公司一片欢腾!这意味着,风行科技的技术实力,得到了世界最顶级标准的认可!
“兄弟们!我们做到了!”赵默难得地情绪外露,挥舞着测试报告,眼眶有些发红。这段时间的压力和付出,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林风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他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无疑是最关键的一步之一。拿到了QTech的入场券,风行科技才算真正有了在国际市场上说话的底气。
接下来的重心,将转向与QTech采购和法务团队的漫长而艰难的商务谈判。那将是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竞标叶氏酒店的失败,以及父亲赵经纬亲自出面宴请林风却未能达成预期效果,这让赵恒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知道,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小打小闹,或者指望父亲的关系网了,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业绩和手段。
他调整了盛科网络的战略方向,不再执着于与风行科技在底层硬件安全技术上硬碰硬——他承认,在这一点上,风行科技确实走在了前面,尤其是在得到QTech的关注后,其技术领先性短期内难以撼动。
他将重心转向了应用层和解决方案。利用盛食集团在零售、物流等传统行业的深厚积累,赵恒整合资源,推出了一个名为“盛链通”的企业级服务平台。这个平台侧重于供应链金融、商品溯源(非硬件级)、会员营销等具体应用场景,主打“轻量化、易部署、见效快”,直接瞄准了那些对成本敏感、又急需进行数字化升级的中小企业。
同时,赵恒展现了他高超的公关和舆论操控能力。他投入重金,在各大财经媒体和行业论坛上,大肆宣传盛科网络的“转型”与“创新”,强调其“立足产业根基,解决实体经济实际痛点”的新战略。
一系列精心炮制的文章和访谈出炉,标题诸如《告别噱头,回归本质:盛科网络深耕产业互联网》、《赵恒:技术应为商业服务,而非炫技》、《透视盛链通:如何为传统企业插上数字翅膀?》。
这些宣传软文,看似客观中立,实则字里行间都在影射风行科技这样的公司“技术至上”、“不接地气”、“成本高昂”,暗示其解决方案如同屠龙之技,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华而不实。
赵恒甚至还邀请了几家与盛食集团关系密切的行业协会,组织了几场“产业数字化实践研讨会”,在会上大力推广“盛链通”模式,并有意无意地将风行科技的技术路线描绘成“阳春白雪”,曲高和寡。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确实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了舆论风向。一些原本对风行科技感兴趣,但预算有限、更看重短期回报的中小企业主,开始倾向于选择听起来更“实惠”的盛科网络。
“林总,赵恒这小子,玩舆论真是一把好手。”张伟看着平板电脑上那些明显带有倾向性的报道,气得牙痒痒,“这不是颠倒黑白吗?我们的风信链平台明明也有针对中小企业的轻量级版本!”
林风倒是相对平静,他浏览着那些文章,嘴角甚至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他这是扬长避短,很聪明的做法。我们确实在高端和底层技术上建立了优势,他就去抢占我们暂时顾及不到,或者投入精力相对较少的中低端市场和应用场景。商业竞争,本就是各显神通。”
“难道我们就任由他这么抹黑?”张伟不服气。
“当然不是。”林风放下平板,“他玩他的,我们打我们的。第一,QTech的认证必须全力以赴,这是树立我们技术品牌高度和全球影响力的关键,只要拿下QTech,他那些‘华而不实’的论调就不攻自破。第二,叶氏酒店的项目要打造成标杆案例,尽快落地见效,用事实说话。第三,你让市场部,针对他攻击的‘成本’和‘落地’问题,准备一些我们成功服务中小客户的案例,不用大规模宣传,精准投放到我们的目标客户群体就行。”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你留意一下,赵恒搞的那个‘盛链通’平台,有没有在宣传或者落地过程中,存在夸大、或者侵犯我们专利的地方。如果有,收集好证据。”
林风很清楚,舆论阵地不能丢失,但更不能被对手牵着鼻子走。夯实自身的内功,用实打实的成绩和更高的行业站位来反击,才是最有力的武器。
QTech的供应商认证流程,远比想象的更为复杂和严苛。在初步技术评估获得认可后,风行科技迎来了真正的挑战——量产稳定性和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测试。
赵默带领的技术团队,几乎将公司实验室和合作代工厂的测试车间当成了家。他们需要确保风芯一号在数百万次的读写操作、高低温循环、湿热、振动、静电冲击等数十项残酷的测试中,失效率低于一个极其苛刻的指标(DPPM,百万分之缺陷率)。
起初的进展并不顺利。在小批量试产芯片的可靠性测试中,出现了一个诡异的问题:在特定的低温、高负载并发场景下,极少数芯片的PUF响应会出现间歇性不稳定,导致加密验证失败。
这个问题出现的概率极低,可能几万次测试中才出现一次,但对于追求“六个西格玛”(百万分之3.4的缺陷率)质量标准的QTech来说,这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怎么办?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实验室里,一个年轻工程师抓着头皮,看着测试台上又一次报错的数据,几乎要崩溃。他们已经连续奋战了快一周,排查了无数可能,问题依然偶发。
赵默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波形和数据,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嘴唇因为长时间思考和缺水而有些干裂。他没有说话,只是反复地回放着故障发生瞬间的日志和信号记录。
“是不是我们的纠错算法还有优化空间?或者PUF单元本身的抗干扰设计在极端工艺角(Process Corner)下存在弱点?”一个资深工程师提出假设。
“都有可能。”赵默的声音沙哑,“但我们需要定位到最根本的原因。把最近三批试产芯片的晶圆图(Wafer Map)和测试数据全部调出来,对比分析,看看故障芯片在晶圆上的位置有没有规律。另外,联系代工厂,我们需要他们提供更详细的工艺波动数据。”
接下来的几天,实验室里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咖啡杯和外卖盒子堆满了角落,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疲惫和焦虑。张伟几次想来给大家打气,都被那种凝重的科研氛围给逼退了,只能默默地让后勤保障好零食和夜宵。
林风也时常过来,但他从不指手画脚,只是安静地看着,或者给大家递上一杯热茶,拍拍赵默的肩膀,说一句“别急,慢慢来,需要什么资源直接跟我说”。他的沉稳,无形中给了团队莫大的支持。
转机出现在一个深夜。赵默在对比了海量数据后,终于发现了一个极其细微的规律:出现问题的芯片,其PUF单元所在区域的掺杂浓度,在代工厂提供的数据中,处于工艺规范边缘值的上限。
“是工艺波动!”赵默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因为激动声音都有些变调,“虽然还在规格内,但在极端低温和高频操作下,这个细微的工艺偏差放大了PUF单元的电特性不匹配,导致了响应不稳定!”
找到了根源,解决方案就有了方向。赵默团队迅速与代工厂的工程师协同,一方面优化了PUF单元的设计,增加了冗余和匹配精度;另一方面,与代工厂一起改进了相关的制程工艺控制,缩小了关键参数的波动范围。
重新流片、测试……当新一轮的可靠性测试报告显示,即使在最严酷的测试条件下,风芯一号的失效率也稳稳地达到了QTech的要求,甚至略有超出时,整个实验室沸腾了!
赵默这个平时喜怒不形于色的技术宅,也忍不住和团队成员们拥抱在一起,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灿烂笑容。这场艰苦的攻坚战,他们打赢了!
消息传到林风那里,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接连应对了QTech的严苛认证和赵恒的舆论攻势,整个风行科技团队,包括林风自己,都像一根绷得太紧的弦,急需放松。
恰好,与叶氏酒店项目的系统对接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进入了相对平稳的试运行期。林风大手一挥,决定兑现之前的承诺,组织一次真正的、远离工作的全员旅行,目的地选在了南方一个以阳光、沙滩、海水清澈闻名的海岛。
这次旅行,林风特意要求可以带家属。于是,队伍变得格外庞大而热闹。
林风自然带着新婚妻子苏婉清。苏婉清换上了飘逸的长裙,戴着宽檐草帽,在海风中笑靥如花,浑身散发着幸福小女人的光晕。
叶小蝶听说能去海岛,兴奋得差点跳起来,早早准备好了画板、泳衣和一大堆防晒霜,嚷嚷着要去写生,画最美的日落和比基尼美女(?)。
秦冰也难得地申请了年假,加入了旅行团。她穿着一身简洁的黑色泳衣,外罩一件防晒衬衫,身材匀称健美,引得叶小蝶围着她啧啧称赞,非要让她当模特,被秦冰哭笑不得地拒绝。
连叶倾雪,也在林风的盛情(以及苏婉清和叶小蝶的软磨硬泡)下,勉强同意抽空过来待两天。她依旧是高定度假长裙,戴着墨镜,躺在沙滩椅上喝着果汁,仿佛与周围嬉闹的人群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却也没有拒绝叶小蝶偶尔递过来的、烤得有点焦的烤串。
张伟带着他新婚不久的妻子,赵默则被他母亲硬塞进行李箱好几包家乡特产,说要分给同事。其他员工也多是成双成对,或者带着孩子父母,整个团队看起来不像出差,倒像是一个大型家庭旅行团。
碧蓝的海水,细腻的白沙,温暖的阳光,瞬间洗去了所有人身上的疲惫。大家彻底放飞了自我。
张伟和几个男员工在沙滩上踢足球,玩得像个孩子,摔得满身是沙;赵默则被叶小蝶拉着去浮潜,看着海底斑斓的珊瑚和鱼群,这个理工男眼中也露出了惊叹的光芒;几个女员工围着苏婉清,叽叽喳喳地讨论着防晒和护肤心得;孩子们在浅水区嬉戏打闹,笑声不断。
林风和苏婉清手牵着手,沿着海岸线漫步,任由海浪冲刷着他们的脚踝。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交织在一起。
“好久没这么放松了。”苏婉清将头靠在林风的肩膀上,轻声说。
“是啊。”林风揽着她的腰,感受着海风的轻抚和她的依赖,“以后我们经常出来走走。”
晚上,大家在酒店前的沙滩上举行了盛大的烧烤派对。炭火燃起,肉香四溢,啤酒管够。有人弹起了吉他,大家跟着合唱,气氛热烈而融洽。
叶小蝶喝了一点酒,胆子也大了,非要拉着林风和苏婉清玩游戏,输了的人要接受大冒险惩罚。结果她自己玩脱了,被罚去对着大海喊出最想说的话。
她跑到海边,双手拢在嘴边,用尽力气大喊:“啊——!我要成为世界上最厉害的画家!还有——风园要永远这么热闹——!”
清澈而充满活力的声音在海风中飘荡,引来大家善意的哄笑和掌声。
连叶倾雪也被这气氛感染,在众人的起哄下,浅浅地唱了一首英文老歌,嗓音空灵清澈,惊艳全场。
秦冰则安静地坐在一旁,看着眼前这群闹腾的人,脸上带着淡淡的、放松的微笑。这一刻,她不是那个雷厉风行的秦警官,只是享受假期的普通女孩。
林风看着眼前这一切,心中充满了宁静与满足。有并肩作战的伙伴,有深爱眷恋的妻子,有志趣相投的朋友,有这样抛开一切烦恼、纵情欢笑的时刻。这或许,就是他重生归来,奋力拼搏所追求的最真实、最珍贵的意义。
海岛的阳光与惬意仿佛还留在肌肤上,带咸湿气息的海风似乎仍在鼻尖萦绕,但飞机落地的震动,还是将所有人拉回了现实。大巴车将满载着欢声笑语和疲惫的团队送回风园。
车上,大家还在兴奋地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交流着彼此的趣事。叶小蝶叽叽喳喳地讲述着她如何“说服”(其实是死缠烂打)秦冰让她画了几张速写,苏婉清则和林风头靠着头,看着屏幕上两人在夕阳下相拥的剪影,嘴角噙着温柔的笑意。
然而,当大巴车行驶到距离风园还有几公里的一段相对僻静的道路时,林风的目光却被路边停着的一辆黑色轿车吸引了过去。那车看起来有些眼熟,似乎……和之前赵经纬派来接他们的那辆是同一款型。
车子似乎抛锚了,引擎盖开着,一个穿着司机制服的男人正满头大汗地打着电话,旁边站着一位穿着深色中式褂子的老者,背对着道路,负手而立,望着远处的田野,正是赵经纬。
“咦?那不是赵老爷子吗?”张伟也认了出来,惊讶地低声道。
林风微微蹙眉,示意大巴车司机靠边停车。
“赵伯伯,这么巧,需要帮忙吗?”林风下车,走上前打招呼。
赵经纬闻声转过身,看到林风,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随即恢复了那副从容和蔼的笑容:“是林贤侄啊,真是巧。没事,车子出了点小毛病,司机已经联系人了,很快就能处理好。”他的目光掠过林风身后的大巴车,以及车上那些好奇张望的年轻面孔,“你们这是……集体活动?”
“公司组织了一次团建,刚回来。”林风简单解释,目光扫过那辆抛锚的车,心中念头微转。以赵经纬的身份地位,他的座驾必然是定期严格保养,在这种非极端天气和路况下突然抛锚,未免有些巧合。
“年轻人多活动活动,挺好。”赵经纬点点头,像是随口问道,“听说,你们最近和QTech那边接触上了?进展如何?”
林风心中了然,原来是在这里等着。他面上不动声色:“还在初步接触阶段,QTech的标准很高,我们还在努力。”
“QTech啊,”赵经纬感慨了一句,眼神有些悠远,“全球顶尖的巨头,门槛确实高。当年我们盛食集团也想和他们谈一些食材供应合作,可惜,连初选都没进去。”他这话听起来像是自嘲,却又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意味,仿佛在暗示通往顶层的道路之艰难。
他话锋一转,看着林风,语气带着几分真诚(至少表面如此):“不过,林贤侄你们技术底子好,机会还是很大的。如果……在认证过程中,遇到什么需要协调或者资源上的困难,或许赵伯伯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倚老卖老,帮你说上几句话。毕竟,能看到国内的优秀企业走出去,也是我们这些老家伙乐见其成的。”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示了好,又点明了自己潜在的能量。
林风微微一笑,不接招也不拒绝:“谢谢赵伯伯好意,有需要的话,一定叨扰。”
就在这时,一辆救援车闪着灯驶来。赵经纬的司机连忙上前接洽。
“看来救援到了,那就不耽误林贤侄你们休息了。”赵经纬笑着摆摆手,“回头有空,再一起喝茶。”
“赵伯伯慢走。”
回到大巴车上,张伟立刻凑过来:“林总,这老头什么意思?示好?还是警告?”
林风看着窗外那辆黑色轿车被救援车拖走,眼神深邃:“或许兼而有之。他在提醒我,前路艰难,也在暗示他拥有我们可能需要的资源。更重要的是,他在确认QTech这件事的真实性,以及我们的进展。”
苏婉清有些担忧地握住他的手:“他会不会又想办法使绊子?”
“暂时应该不会。”林风反手握住她,安慰地捏了捏,“他现在更多的是在观察和布局。赵恒在明处用商业手段竞争,他则在暗处等待时机。不过……”他顿了顿,“他提到当年盛食想和QTech合作失败,这倒是个有意思的信息点。”
也许,可以从这个方向,去了解一下当年发生了什么。知己知彼,总是没错的。
回到公司,稍作休整,所有人便立刻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QTech的认证流程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督促着每一个人不敢有丝毫懈怠。
赵默团队带着从海岛补充回来的能量,以及解决了之前可靠性瓶颈的信心,全力冲刺最后的认证测试项目。实验室里的灯光依旧常常亮到深夜,但气氛不再像之前那般压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目标明确的专注和高效。
林风则一边关注着技术进展,一边开始着手调整公司的整体战略。与QTech的接触,以及赵经纬若有所指的话,让他清醒地认识到,风行科技不能再仅仅满足于在国内市场与盛科网络这样的对手缠斗,必须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全球舞台。
他召集了张伟和核心管理层,开了一次闭门战略会议。
“QTech的认证,是我们打开全球市场的敲门砖。”林风在白板上写下“全球化”三个字,“但敲门砖只是开始。我们要考虑的,是进去之后,如何立足,如何发展。”
他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我们的优势在于风芯一号在硬件安全上的独特性和领先性。但劣势也很明显:品牌知名度低,海外渠道为零,对国际市场的规则和玩法不熟悉,供应链的全球布局和抗风险能力弱。”
张伟补充道:“而且,高端市场有QTech这样的巨无霸,中低端市场有众多价格敏感的竞争对手,我们夹在中间,定位必须非常精准。”
“所以,”林风敲了敲白板,“我们需要双线作战,甚至三线作战。第一,集中所有优势资源,确保QTech认证万无一失,并以此为契机,树立我们在高端硬件安全领域的技术品牌形象。第二,在国内,不能因为追求高端而放弃我们已有的基础。叶氏酒店项目要打造成行业标杆,风信链平台的中小企业版本要持续优化和推广,巩固我们的基本盘,抵御赵恒的‘盛链通’的冲击。第三,开始着手筹备海外事业部的搭建,物色具有国际视野和渠道资源的人才,研究目标市场的政策和需求。”
这个战略规划宏大而清晰,但也意味着巨大的投入和挑战。
“林总,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支持。”负责财务的同事提出了现实的担忧。
“资金方面,A轮融资的钱还充裕,而且一旦QTech认证通过,我们的估值会迎来新一次的暴涨,B轮融资会容易很多。”林风对此早有考量,“人才是关键也是难点。张伟,你负责牵头,启动‘凌云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招募顶尖的芯片设计、市场拓展和国际化运营人才,不惜代价!”
“明白!”张伟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但也充满了干劲。
就在战略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赵默带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风芯一号顺利通过了QTech所有的可靠性、兼容性和压力测试,正式进入最终的供应商审核与商务谈判阶段!
消息传出,整个公司一片欢腾!这意味着,风行科技的技术实力,得到了世界最顶级标准的认可!
“兄弟们!我们做到了!”赵默难得地情绪外露,挥舞着测试报告,眼眶有些发红。这段时间的压力和付出,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林风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他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无疑是最关键的一步之一。拿到了QTech的入场券,风行科技才算真正有了在国际市场上说话的底气。
接下来的重心,将转向与QTech采购和法务团队的漫长而艰难的商务谈判。那将是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回九八:悠闲都市种田人,重回九八:悠闲都市种田人最新章节,重回九八:悠闲都市种田人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回九八:悠闲都市种田人,重回九八:悠闲都市种田人最新章节,重回九八:悠闲都市种田人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