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小灵通在东国的火爆,不单单是因为商业逻辑、市场需求。
它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崛起到鼎盛再到衰亡,其背后,始终贯穿着我国电信业顶层设计者和市场参与者之间复杂而激烈的博弈。
小灵通属于一个特殊时期,特殊背景下的产物。
为什么这么讲呢?
因为在此时,邮电部下的东国电信总局即将和移动分家,移动要自立门户的事儿,在邮电部内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
在95年,移动通信业务的增长曲线陡峭上扬,而传统的固定电话业务量却已显颓势,电话热装冷用的现象就已经越来越明显。
诸多电信业内人士对分家后的前途忧虑重重,如果电信失去移动通信这块大蛋糕,只凭借有线通信业务,那日子肯定不好过。
1994年,联通先成立,1999年,电信又被拆出一个东国移动,东国电信果然只剩下了一个固网业务。
东国电信手握庞大的网络和用户资源,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联通和移动赚取巨额利润,电信高层急的直跳脚。
凭什么联通和移动能做GSM移动通信业务,我们东国电信不能做?!
诶,他们都能做,就你不可以!
因为诸多原因,部里迟迟不肯给电信发移动牌照,那电信只能另辟蹊径,寻找新出路了。
出路在哪呢?
找来找去,电信发现PHS是个好东西啊!
这是无线市话的技术,只能在市区里打电话,不算移动通信嘛。
部里不给我电信发移动运营牌照,只让我搞座机和宽带,那我电信就搞一个“无线座机”,不犯毛病吧?
什么?你说这是手机?我违规了?
不不不,这东西叫小灵通!学名叫手持式无线电话,这是固话的延伸,不算手机!
纵观小灵通的发展历程,实际就很耐人寻味。
能被大众耳熟能详的故事是这样的:
1996年中旬,临安市钱唐区电信局长徐福心,在杂志上“非常偶然”地看到了脚盆国的PHS技术,根据他自我描述,他是真的没受上级指使,纯粹是他自己觉得这东西很有前景,为电信分家后的未来所忧虑,想寻求新的增长点。
所以徐福心带了一支邮电部PHS专家研究团的队伍,特去脚盆国考察验证。
归来后,徐福心更加确定自身想法,于是向各大通信公司推销合作这个项目,还找上了华未,但都被拒绝了。
这些通讯巨头看法一致,认为相比于手机来说,PHS是一种降级的技术,很落后,并没有什么市场。
实际大家心里话是——你们电信总局想造部里的反,怎么还让我们企业冲锋送死呢,我们害怕,大哥你别搞我啊!
但同在临安市的斯达康公司总裁吴英听说了此事,此前斯达康一直在做互联网接入设备的市场,与徐福心很熟悉,听对方一讲,吴英也赞同徐福心的想法,决定拿钱梭哈。
实际呢……吴英肯定是有天线的,也和电信高层谈妥了。
领导,这么搞行不行啊?
行,我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得行!
于是,吴英咬牙上了!
东国电信对小灵通鼎力支持,用低到离谱的资费引爆市场,抢走了移动通信市场一大块份额,杀的联通和移动哭爹喊娘。
小灵通大获成功,吴英和徐福心二人也都获得了一个“小灵通之父”的外号。
期间,移动和联通不知多少次集体告状,指责小灵通属于违规业务,但小灵通背靠东国电信,硬生生就是屹立不倒。
2007年,上面看到用小灵通的用户实在太多了,这东西严重阻碍了Cdma和gSm的发展,所以干脆让电信来收购Cdma业务。
你不是没移动牌照吗?我这回给你了,你把小灵通给我关了!
一夜之间,电信对小灵通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
简单概括:有了新欢忘了旧爱!
我有了移动牌照,手机资费赚钱更多,干嘛还搞什么小灵通呢?
于是,东国电信第一时间关掉了自己的小灵通网络,小灵通被强制退市,这才销声匿迹……
而小灵通之所以叫小灵通,也是有一番渊源的,“小灵通”这个名字最早出现于一部儿童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
该小说内容讲的是一个叫“小灵通”的小记者,穿越到未来的所见所闻,作者就是传奇科幻小说作家——叶永列。
当时,斯达康公司里有一个高管,是叶永列的儿子,此叶姓高管认为自己父亲小说中的“小灵通”的名字,就很适合做该项目的名字。
因为与当时的大哥大相比,采用PHS技术制造的移动电话更小巧,灵通则取又“灵”,又“通”之意。
其他人听完也觉得好,吴英就给叶永列打了电话,因为儿子在斯达康工作的关系,叶永列没收取任何费用,便将此名永久授权给了斯达康。
但今生,斯达康的小灵通,注定要成为兴科的小灵通了,里里外外都将是兴科的形状。
早在95年的年底,江振邦就要到了叶永列的联系方式,又派法务前往沪市,以一万块的价格向叶永列买下了小灵通的永久授权。
而在技术引进上,兴科也抢先一步,截胡了斯达康本该在96年7月才从脚盆TNN公司引进的PHS技术。
这些里里外外的猫腻,郭长友自然无从知晓,所以他现在整个人都愣住了。
“讲政治?”
郭长友绞尽脑汁,也想不通这件事跟政治有什么牵扯。
从技术的层面分析,PHS先天不足,是条死胡同。
从政策的层面解读,邮电部明确鼓励和发展的方向是GSM,这代表着国家意志。
无论是技术还是政策,小灵通项目都像是在悬崖边上跳舞,随时都要被上面掐死。
这影响小灵通的政治因素,到底是从何而来?
考虑到郭长友今后毕竟是兴科通信领域的技术带头人之一,江振邦还是选择耐心地解释一番,算是教育培养,也是在对方心中树立自己的威信。
“现在对邮电部的拆分,只是一个开始。”
“电信总局现在是什么状况?政府管理、网络运营、业务经营,全攥在手里。既是规则的制定者,又是赛场上唯一的运动员,这是绝对的垄断。”
“去年成立的联通公司,看起来是分了一杯羹,可实际上呢?它能跟电信总局掰手腕吗?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所以,上面打破垄断、激活市场的目的,并没有真正达到。”
郭长友顺着江振邦的思路点了点头,这些信息他作为一个业内人士自然清楚,但依旧不明白这和PHS有什么关联。
“所以,接下来还得拆。”
江振邦继续道:“像电信总局手里的寻呼、移动、固网这些业务,很可能会被进一步剥离。我个人判断,未来至少会拆分出三家旗鼓相当的公司,各自经营一块业务,先从内部形成制衡。”
实际上,何止三家,到了两千年,那就是七雄并立了,
除了后世公众广为人知的:联通、移动、电信,这三大运营商之外,陆续还成立了网通、吉通、铁通、卫通……
郭长友思索着,很快发现了其中的矛盾点:“江董,那不对啊。如果每个公司只经营一项业务,比如A公司做固话,B公司做移动,那在各自的领域里,不还是形成了新的垄断吗?”
“别急嘛,上面肯定会给他们都发放全业务牌照,让这几家公司都能做固话、也能做移动,在同一个市场里真刀真枪地竞争。但这个牌照的发放,一定会有先后顺序,有个时间差。”
江振邦又问:“你知道为什么不会同时给他们发移动牌照吗?”
郭长友若有所思,江振邦直接解答:“如果同时发全业务牌照,看似公平,但原本就手握固网资源的A公司,优势太大了。他可以利用现成的客户基础、线路资源,轻而易举地把刚刚起步的B公司掐死。这样一来,拆分就失去了意义,还是换汤不换药的垄断。”
这就是未来,上面迟迟不给电信发移动牌照的原因之一。
郭长友恍然,随后又皱眉道:“那江董你说的这些事儿,和小灵通项目的成败到底有啥关系呢?”
郭长友很不理解,而且刚到兴宁工作不到一个月,他这就开始带口音了!
江振邦笑着摇头:“你的政治素养还是有待提高啊,去问问何总工吧。”
“我如果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他就不会再追问我为什么了。”
郭长友的表情瞬间僵硬。
这句话,就是江振邦的敲打了,比任何直接的批评效果都要好。
沉默两秒,给了郭长友一个思考的时间,江振邦又问:“你觉得,能进兴科董事会的这个总工程师职务,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郭长友试探着回答:“技术能力?要能洞悉行业发展方向,引领公司技术路线,解决最尖端的研发难题…还有,讲政治?”
江振邦笑道:“你这是鹦鹉学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
微微一顿,他道:“兴科未来要做什么?通信、消费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你告诉我,这个世界上有谁,能同时精通上面这些领域的核心技术?”
郭长友下意识摇头:“不可能有这样的人。”
“所以,兴科的总工程师,技术能力是次要的,这个职务更像是一个技术领域的政委。”
“总工要保证研发队伍的思想统一,保证团结一致,保证董事会定下的战略方针能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
江振邦停下来,和蔼地问郭长友:“我这么讲,你理解了吗?”
郭长友想了想,重重一点头:“董事长您说的对。”
江振邦嗯了一声:“冯秘书已经把蛋糕定完了,两个双层大蛋糕,中午前就能送到。等下你亲自去找何总工吧,把原型机的好消息告诉他,再向人请教一下你的问题。”
“中午你们一起吃蛋糕,让何总工来切,我就不来了。”
言罢,江振邦语气加重:“带队伍,最重要的还是讲政治,守规矩,搞团结!”
“这个原型机搞出来了,你就算不通知何总工,你以为他能不知道吗?搞不好他比我都先知道。”
“你这么做太欠考虑了,这不是你的水平嘛!我对你是寄予厚望的呀!”
郭长友只能虚心说:“对对对,是我的问题,保证不会有下次了,那我一会跟何总工…道个歉?”
“这个就不用我多说了,自己看着办。”
江振邦摆摆手,飘飘然的走人了。
三言两语之间,江董事长敲打了功臣悍将,又将一个可能会在兴科内部引发大问题的小矛盾,化解于无形之中。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它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崛起到鼎盛再到衰亡,其背后,始终贯穿着我国电信业顶层设计者和市场参与者之间复杂而激烈的博弈。
小灵通属于一个特殊时期,特殊背景下的产物。
为什么这么讲呢?
因为在此时,邮电部下的东国电信总局即将和移动分家,移动要自立门户的事儿,在邮电部内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
在95年,移动通信业务的增长曲线陡峭上扬,而传统的固定电话业务量却已显颓势,电话热装冷用的现象就已经越来越明显。
诸多电信业内人士对分家后的前途忧虑重重,如果电信失去移动通信这块大蛋糕,只凭借有线通信业务,那日子肯定不好过。
1994年,联通先成立,1999年,电信又被拆出一个东国移动,东国电信果然只剩下了一个固网业务。
东国电信手握庞大的网络和用户资源,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联通和移动赚取巨额利润,电信高层急的直跳脚。
凭什么联通和移动能做GSM移动通信业务,我们东国电信不能做?!
诶,他们都能做,就你不可以!
因为诸多原因,部里迟迟不肯给电信发移动牌照,那电信只能另辟蹊径,寻找新出路了。
出路在哪呢?
找来找去,电信发现PHS是个好东西啊!
这是无线市话的技术,只能在市区里打电话,不算移动通信嘛。
部里不给我电信发移动运营牌照,只让我搞座机和宽带,那我电信就搞一个“无线座机”,不犯毛病吧?
什么?你说这是手机?我违规了?
不不不,这东西叫小灵通!学名叫手持式无线电话,这是固话的延伸,不算手机!
纵观小灵通的发展历程,实际就很耐人寻味。
能被大众耳熟能详的故事是这样的:
1996年中旬,临安市钱唐区电信局长徐福心,在杂志上“非常偶然”地看到了脚盆国的PHS技术,根据他自我描述,他是真的没受上级指使,纯粹是他自己觉得这东西很有前景,为电信分家后的未来所忧虑,想寻求新的增长点。
所以徐福心带了一支邮电部PHS专家研究团的队伍,特去脚盆国考察验证。
归来后,徐福心更加确定自身想法,于是向各大通信公司推销合作这个项目,还找上了华未,但都被拒绝了。
这些通讯巨头看法一致,认为相比于手机来说,PHS是一种降级的技术,很落后,并没有什么市场。
实际大家心里话是——你们电信总局想造部里的反,怎么还让我们企业冲锋送死呢,我们害怕,大哥你别搞我啊!
但同在临安市的斯达康公司总裁吴英听说了此事,此前斯达康一直在做互联网接入设备的市场,与徐福心很熟悉,听对方一讲,吴英也赞同徐福心的想法,决定拿钱梭哈。
实际呢……吴英肯定是有天线的,也和电信高层谈妥了。
领导,这么搞行不行啊?
行,我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得行!
于是,吴英咬牙上了!
东国电信对小灵通鼎力支持,用低到离谱的资费引爆市场,抢走了移动通信市场一大块份额,杀的联通和移动哭爹喊娘。
小灵通大获成功,吴英和徐福心二人也都获得了一个“小灵通之父”的外号。
期间,移动和联通不知多少次集体告状,指责小灵通属于违规业务,但小灵通背靠东国电信,硬生生就是屹立不倒。
2007年,上面看到用小灵通的用户实在太多了,这东西严重阻碍了Cdma和gSm的发展,所以干脆让电信来收购Cdma业务。
你不是没移动牌照吗?我这回给你了,你把小灵通给我关了!
一夜之间,电信对小灵通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
简单概括:有了新欢忘了旧爱!
我有了移动牌照,手机资费赚钱更多,干嘛还搞什么小灵通呢?
于是,东国电信第一时间关掉了自己的小灵通网络,小灵通被强制退市,这才销声匿迹……
而小灵通之所以叫小灵通,也是有一番渊源的,“小灵通”这个名字最早出现于一部儿童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
该小说内容讲的是一个叫“小灵通”的小记者,穿越到未来的所见所闻,作者就是传奇科幻小说作家——叶永列。
当时,斯达康公司里有一个高管,是叶永列的儿子,此叶姓高管认为自己父亲小说中的“小灵通”的名字,就很适合做该项目的名字。
因为与当时的大哥大相比,采用PHS技术制造的移动电话更小巧,灵通则取又“灵”,又“通”之意。
其他人听完也觉得好,吴英就给叶永列打了电话,因为儿子在斯达康工作的关系,叶永列没收取任何费用,便将此名永久授权给了斯达康。
但今生,斯达康的小灵通,注定要成为兴科的小灵通了,里里外外都将是兴科的形状。
早在95年的年底,江振邦就要到了叶永列的联系方式,又派法务前往沪市,以一万块的价格向叶永列买下了小灵通的永久授权。
而在技术引进上,兴科也抢先一步,截胡了斯达康本该在96年7月才从脚盆TNN公司引进的PHS技术。
这些里里外外的猫腻,郭长友自然无从知晓,所以他现在整个人都愣住了。
“讲政治?”
郭长友绞尽脑汁,也想不通这件事跟政治有什么牵扯。
从技术的层面分析,PHS先天不足,是条死胡同。
从政策的层面解读,邮电部明确鼓励和发展的方向是GSM,这代表着国家意志。
无论是技术还是政策,小灵通项目都像是在悬崖边上跳舞,随时都要被上面掐死。
这影响小灵通的政治因素,到底是从何而来?
考虑到郭长友今后毕竟是兴科通信领域的技术带头人之一,江振邦还是选择耐心地解释一番,算是教育培养,也是在对方心中树立自己的威信。
“现在对邮电部的拆分,只是一个开始。”
“电信总局现在是什么状况?政府管理、网络运营、业务经营,全攥在手里。既是规则的制定者,又是赛场上唯一的运动员,这是绝对的垄断。”
“去年成立的联通公司,看起来是分了一杯羹,可实际上呢?它能跟电信总局掰手腕吗?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所以,上面打破垄断、激活市场的目的,并没有真正达到。”
郭长友顺着江振邦的思路点了点头,这些信息他作为一个业内人士自然清楚,但依旧不明白这和PHS有什么关联。
“所以,接下来还得拆。”
江振邦继续道:“像电信总局手里的寻呼、移动、固网这些业务,很可能会被进一步剥离。我个人判断,未来至少会拆分出三家旗鼓相当的公司,各自经营一块业务,先从内部形成制衡。”
实际上,何止三家,到了两千年,那就是七雄并立了,
除了后世公众广为人知的:联通、移动、电信,这三大运营商之外,陆续还成立了网通、吉通、铁通、卫通……
郭长友思索着,很快发现了其中的矛盾点:“江董,那不对啊。如果每个公司只经营一项业务,比如A公司做固话,B公司做移动,那在各自的领域里,不还是形成了新的垄断吗?”
“别急嘛,上面肯定会给他们都发放全业务牌照,让这几家公司都能做固话、也能做移动,在同一个市场里真刀真枪地竞争。但这个牌照的发放,一定会有先后顺序,有个时间差。”
江振邦又问:“你知道为什么不会同时给他们发移动牌照吗?”
郭长友若有所思,江振邦直接解答:“如果同时发全业务牌照,看似公平,但原本就手握固网资源的A公司,优势太大了。他可以利用现成的客户基础、线路资源,轻而易举地把刚刚起步的B公司掐死。这样一来,拆分就失去了意义,还是换汤不换药的垄断。”
这就是未来,上面迟迟不给电信发移动牌照的原因之一。
郭长友恍然,随后又皱眉道:“那江董你说的这些事儿,和小灵通项目的成败到底有啥关系呢?”
郭长友很不理解,而且刚到兴宁工作不到一个月,他这就开始带口音了!
江振邦笑着摇头:“你的政治素养还是有待提高啊,去问问何总工吧。”
“我如果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他就不会再追问我为什么了。”
郭长友的表情瞬间僵硬。
这句话,就是江振邦的敲打了,比任何直接的批评效果都要好。
沉默两秒,给了郭长友一个思考的时间,江振邦又问:“你觉得,能进兴科董事会的这个总工程师职务,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郭长友试探着回答:“技术能力?要能洞悉行业发展方向,引领公司技术路线,解决最尖端的研发难题…还有,讲政治?”
江振邦笑道:“你这是鹦鹉学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
微微一顿,他道:“兴科未来要做什么?通信、消费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你告诉我,这个世界上有谁,能同时精通上面这些领域的核心技术?”
郭长友下意识摇头:“不可能有这样的人。”
“所以,兴科的总工程师,技术能力是次要的,这个职务更像是一个技术领域的政委。”
“总工要保证研发队伍的思想统一,保证团结一致,保证董事会定下的战略方针能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
江振邦停下来,和蔼地问郭长友:“我这么讲,你理解了吗?”
郭长友想了想,重重一点头:“董事长您说的对。”
江振邦嗯了一声:“冯秘书已经把蛋糕定完了,两个双层大蛋糕,中午前就能送到。等下你亲自去找何总工吧,把原型机的好消息告诉他,再向人请教一下你的问题。”
“中午你们一起吃蛋糕,让何总工来切,我就不来了。”
言罢,江振邦语气加重:“带队伍,最重要的还是讲政治,守规矩,搞团结!”
“这个原型机搞出来了,你就算不通知何总工,你以为他能不知道吗?搞不好他比我都先知道。”
“你这么做太欠考虑了,这不是你的水平嘛!我对你是寄予厚望的呀!”
郭长友只能虚心说:“对对对,是我的问题,保证不会有下次了,那我一会跟何总工…道个歉?”
“这个就不用我多说了,自己看着办。”
江振邦摆摆手,飘飘然的走人了。
三言两语之间,江董事长敲打了功臣悍将,又将一个可能会在兴科内部引发大问题的小矛盾,化解于无形之中。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官场之权力巅峰,重生官场之权力巅峰最新章节,重生官场之权力巅峰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官场之权力巅峰,重生官场之权力巅峰最新章节,重生官场之权力巅峰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