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被数十道灼热的目光注视着——其中不乏来自公安部刑侦局、省厅、市局的各级领导——章恒的表现依旧沉稳如山,冷静似水。
他的思路异常清晰,仿佛早已在脑海中将一切梳理了无数遍。
他的声音洪亮而富有穿透力,无需借助麦克风,便清晰地传遍了会议室的每一个角落,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听清他接下来的每一个字: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他的开场白简洁而有力,“就在参加这次会议之前,我们视频筛查小组,实际上已经有了一个重大的突破性发现。”
他刻意停顿了半秒,让所有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然后掷地有声地宣布:“我成功找到了一段关键监控视频,其中清晰地记录下了本案犯罪嫌疑人的正面影像!在这段视频中,他的身形体态、五官轮廓、甚至部分面部细节,都被拍摄得清清楚楚!”
轰!!!
此话一出,宛如一颗重磅炸弹直接投入了平静的湖面,又像是陨石撞击地球,瞬间在会议室里引发了巨大的震动!
原本因为领导讲话和王广浩的部署而暂时压抑的焦虑与期待,此刻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彻底引爆!
“什么?!这不可能吧!居然真的有正面影像!”
“他是怎么确定那就是凶手的?不会是随便找个人顶替吧?”
“天呐!如果这是真的,那这小伙子也太神了!简直是雪中送炭啊!”
“快说说,到底是怎么发现的!”
“……”
几乎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极度的震惊和难以置信,表情精彩纷呈。
就连端坐在主席台上,一直努力保持着威严和镇定的王广浩总队长,以及那位来自部里、见惯了大风大浪的白衬衫领导,此刻也都无法再保持绝对的淡定,眼中爆发出锐利而又充满期待的光芒!
限期半个月破案! 这沉甸甸的压力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每个人头顶。
最关键、最让人无从下手的困境就是——凶手是谁?他长什么样?是高是矮?是胖是瘦? 所有这些基本问题都还是未知数。
侦查工作如同在黑暗的迷宫中摸索,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
而现在,章恒竟然宣称,他找到了凶手的正面影像!
这一上来就丢出的“王炸”,直接将整个会议室的人都炸得晕晕乎乎的。
大脑一时间几乎无法处理这个信息量巨大的好消息,心中充满了各种复杂的情绪,其中最主要的,依旧是难以置信!
无数的目光再次聚焦在章恒身上,这一次,目光中的含义更加复杂:有震惊,有狂喜,有难以置信的怀疑,有迫切求解的好奇,有审视,有期待……种种情绪,交织成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在章恒周围。
那位来自公安部刑侦局的领导,按捺不住心中的疑问,直接开口询问道,他的声音带着审视,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盼:
“小章同志,你这个发现非常惊人!但是,我有一个关键问题: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如何能够确定,这段监控视频里拍摄到的人,就是我们要找的系列杀人案凶手,而不是一个恰巧路过的普通行人呢? 这一点,必须要有充分的依据!”
何止是他,会议室里超过九成的人,此刻都抱着同样的疑问。
原本因为震惊而骚动起来的会场,随着这位领导的提问,渐渐再次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章恒的回答。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也是决定这个“重大发现”是真金还是废铁的关键。
面对来自最高层级领导的直接质疑,以及全场数十双带着各种疑问的眼睛,章恒的脸上依旧没有任何紧张和慌乱的迹象。
他沉稳得仿佛一座历经风浪的礁石,声音依旧洪亮而稳定,带着一种由内而外的自信:
“这位领导问到了最关键的点上,这也是我必须向各位详细说明的。”
他从容不迫地回应道,然后提出了一个请求,“为了更清晰、更直观地展示我的判断过程和依据,我申请使用一下投影仪。我事先准备了一些资料和幻灯片,可以图文并茂地向各位进行汇报。”
王广浩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更深的赞赏。
他没想到章恒不仅带来了好消息,竟然还准备得如此充分,连辅助演示的幻灯片都准备好了。
他立刻冲着章恒点了点头,沉声道:“批准!工作人员,配合一下章恒同志!”
获得允许后,章恒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向主席台侧方的多媒体控制台。
他熟练地打开投影仪,连接好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将准备好的PPT文件打开。
巨大的投影屏幕上,出现了第一张幻灯片——那是椿树村案发现场的方位图和简要介绍。
接下来,章恒开始了一场逻辑清晰、证据链环环相扣的“微型报告”。
他利用精心准备的幻灯片,配合自己沉稳有力的讲解,将整个发现过程娓娓道来:
他从椿树村双尸案开始讲起,重点提到了在现场侧门内侧发现的那个关键且独特的脚印,以及他如何通过专业的痕迹学知识,从那个脚印中分析出凶手的大致身高、体重、步态特征和力量感。
他展示了在地图上绘制的凶手逃跑路线推断图,解释了为何判断凶手是向青州市方向流窜。
他提到了在青州市案发现场的再次勘察,以及他基于直觉和逻辑,将排查重点锁定在城郊结合部的思路。
他展示了从青州市那个邮政储蓄所获取的高清监控视频截图的时间点和环境,解释了为何这个摄像头的位置极具价值。
最后,他放出了那几张至关重要的彩色打印图片的电子版——首先是凶手穿着灰色夹克在拉面店吃早餐的背影和侧影,重点标注了其肩宽、坐姿、头颈比例等与椿树村脚印分析高度吻合的体态特征。
紧接着,在所有人期待的目光中,他切换到了下一张幻灯片——那张清晰无比的凶手正面特写照片,瞬间占据了整个大屏幕!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彻底定格了!
偌大的会议室里,瞬间陷入了一种极致的、近乎真空般的安静!落针可闻!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牢牢地吸附在了大屏幕上那张脸上!
那是一张看起来甚至有些普通、带着底层劳动者常有的、被生活磨砺出的些许沧桑感的面孔。
眉毛浓黑,鼻梁不算很高,嘴唇微厚,但那双眼睛……尽管是静态图片,却似乎能感受到其中隐藏着一丝与面相不符的冷漠,甚至是……一丝难以言喻的阴沉。
原来……制造了七起灭门惨案、杀害23条人命的冷血恶魔,就长这个样子!
这个认知,如同冰冷的电流,瞬间穿过每一位与会者的脊背!
足足过了好几秒钟,章恒清晰而沉稳的声音,才再次响起,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寂静,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
“各位领导,同事们,以上就是我们发现并锁定这名嫌疑人的全过程。”
他的语气回归了客观和冷静,“虽然我们现在成功获得了嫌疑人的清晰正面影像,但是,我必须坦诚地告诉大家,我们暂时还不知道这个人具体是谁,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
他话锋一转,提出了明确的工作建议:“因此,我认为,专案组下一阶段的核心任务和首要突破口,就是集中所有力量,以这张照片为钥匙,尽快弄清楚屏幕上这个人的真实身份! 只要身份明确了,后面的抓捕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王广浩听完,深以为然,重重地点了点头。
有了如此清晰的照片,通过户籍系统人像比对、发动基层民警和群众辨认等方式,查明身份应该难度不大,至少比之前大海捞针要容易千百倍。
但是,会场中仍有少数思维缜密、习惯性质疑的人存在。
一位来自省厅技术处的资深专家在章恒讲完后,礼貌地站了起来,推了推眼镜,提出了一个更深入的问题:
“章恒同志,你的汇报非常精彩,逻辑也相当严谨,但我个人最好奇的一点是——你是如何精准地‘追踪’到凶手在青州市的出现区域,并且从海量的监控视频中,如此‘幸运’且‘精准’地找到他,并最终确认的呢? ”
“这其中,除了你提到的痕迹学分析,是否还有……一些其他的,嗯,比如更依赖于个人经验的‘直觉’成分?”
这个问题很委婉,但切中了要害,确实,整个过程听起来有些过于“顺利”和“精准”了。
章恒面对这个问题,脸上露出了坦诚而自信的笑容,他并没有回避“直觉”这个词,但也没有将其神化。
“这位老师问得非常好。”章恒回答道,体现出强大的自信,“一方面,确实离不开一种基于现场感知形成的、类似于‘直觉’的判断。 ”
“当我站在青州的案发现场,闭上眼睛去感受时,凶手离开时的那种‘气息’和方向感,会比其他方向更强烈一些。我相信在座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刑警,都有过类似的、难以完全用语言解释的办案体验。”
他话锋一转,立刻将重点拉回到可验证、可理解的理性层面:“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基于客观痕迹和严密逻辑的推理。”
他再次强调了那个关键的脚印,“通过对那个独特脚印的深度分析,我不仅能推断出他的身高体重,还能大致判断他的走路发力习惯、可能从事过的体力劳动类型,甚至年龄区间,这些综合起来,构成了一个相对清晰的‘体态画像’。”
他指着屏幕上凶手的背影和正面照:“当我看到这段监控视频时,视频中这个人的整体姿态、行动时肌肉的发力模式、肩膀的倾斜角度、甚至背包的习惯性位置,都与我脑海中基于脚印构建的那个‘画像’高度吻合。”
“这种吻合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巧合的范围,再加上他出现的时间、地点,与案发时间、凶手逃跑路线推断都完美契合。所以,我才能如此确定,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他这番解释,既有对刑侦工作中某种玄妙“直觉”的承认,又牢牢扎根于痕迹学、逻辑推理等坚实的科学和实践基础,显得既真实可信,又突出了他个人超凡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不少人听完,再次赞同地点头。
他们知道,在刑侦领域,确实存在一些天赋异禀的“天才”,他们的直觉往往建立在被常人忽略的、海量的细微信息潜意识整合之上,并非无稽之谈。章恒,显然就是这一类人。
看到还有人似乎想进一步追问细节,王广浩适时地抬手示意了一下。他清楚,现在不是深入探讨方法论的时候,时间紧迫,必须争分夺秒。
“好了,各位同志!”王广浩的声音重新变得铿锵有力,“如果心中还有什么具体的、技术性的疑问,可以在散会之后单独找章恒同志交流探讨,现在,我以专案组组长的身份,开始部署下一步的紧急任务!”
一听到“部署任务”四个字,会议室里瞬间彻底安静下来,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坐直了身子,如同听到号令的士兵,竖起耳朵,全神贯注,笔记本和笔也再次被紧紧握住。
王广浩雷厉风行,进行了一系列清晰而有力的部署,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举全专案组之力,乃至协调三省警方资源,以那张清晰照片为核心,在最短时间内,查明嫌疑人的真实身份!
他也明确表态,基于章恒展示的严谨过程和高度吻合的特征,他个人认为,照片上这个人就是本案真凶的可能性极高!
“至于最终确认,”王广浩补充道,“方法很简单。一旦查明他的身份信息,找到他的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与我们在多个现场提取到的凶手DNA进行比对,结果自然会告诉我们最终的答案!”
会议结束后,各项指令以最高优先级迅速下达并执行。
一场规模更加庞大、目标更加明确的排查行动,轰轰烈烈地铺开!数以万计的民警被动员起来,嫌疑人的彩色照片被紧急加印,分发到了三省涉及的各个市公安局、分局、派出所,乃至重要的治安卡点和基层单位。
青阳区分局。
主管刑侦的副局长胡志华,在接到专案组下达的紧急任务后,立刻如同上紧了发条,召集所有相关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紧张而有序的安排和部署。
当他从内部渠道得知,在刚才的专案组会议上,章恒竟然甩出了这样一张“王炸”,亮出了嫌疑人如此清晰的照片时,他用力地拍了一下大腿,脸上充满了由衷的佩服和兴奋:
“好小子!不愧是章恒!总是能在关键时刻给人惊喜!这下子,案子真的有希望了!”
而与胡志华的振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刑侦大队长李鹏威的反应则复杂得多。
他的心中充满了担心和害怕。
担心的是,如果章恒找到的才是真凶,那张树森就百分之百是抓错了,他之前力主侦查方向、甚至可能存在的“非常手段”,都将成为他职业生涯中无法抹去的污点,追责几乎是必然的。
原本的那点自信,在专案组正式发布嫌疑人照片后,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自我怀疑和恐惧。
但与此同时,他心底深处又残留着一丝不甘和幻想,或者说是一种嫉妒引发的抗拒:“万一……万一是章恒搞错了呢?万一他只是碰巧找到一个有点像的人呢?”
这种不服气,甚至演变成了一种愤愤不平:“尼玛的,凭什么他章恒找出来的人,你们就当成宝,我抓的张树森,你们就各种质疑?凭什么他一个副大队长能进专案组核心,我这个正职大队长反而成了外围人员?这不公平!”
然而,此刻估计没有人会去在意李鹏威那点复杂的小心思和情绪波动。
就连市局层面,也暂时无暇去追究他在张树森案子上的可能失误,只是将他“晾”在了一边。
所有人的精力,都集中在了那张照片上。
当务之急,只有一个:尽快弄清楚照片上这个男人的信息!
他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有什么社会关系?
只要弄清楚了这些,这个横跨三省、杀害23条人命的惊天系列大案,就相当于向前迈进了最具决定性的一大步,甚至可以说,案件已经侦破了一半!
..........
各位书友,大佬们,又是三更13000+,求各种支持!!!
他的思路异常清晰,仿佛早已在脑海中将一切梳理了无数遍。
他的声音洪亮而富有穿透力,无需借助麦克风,便清晰地传遍了会议室的每一个角落,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听清他接下来的每一个字: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他的开场白简洁而有力,“就在参加这次会议之前,我们视频筛查小组,实际上已经有了一个重大的突破性发现。”
他刻意停顿了半秒,让所有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然后掷地有声地宣布:“我成功找到了一段关键监控视频,其中清晰地记录下了本案犯罪嫌疑人的正面影像!在这段视频中,他的身形体态、五官轮廓、甚至部分面部细节,都被拍摄得清清楚楚!”
轰!!!
此话一出,宛如一颗重磅炸弹直接投入了平静的湖面,又像是陨石撞击地球,瞬间在会议室里引发了巨大的震动!
原本因为领导讲话和王广浩的部署而暂时压抑的焦虑与期待,此刻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彻底引爆!
“什么?!这不可能吧!居然真的有正面影像!”
“他是怎么确定那就是凶手的?不会是随便找个人顶替吧?”
“天呐!如果这是真的,那这小伙子也太神了!简直是雪中送炭啊!”
“快说说,到底是怎么发现的!”
“……”
几乎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极度的震惊和难以置信,表情精彩纷呈。
就连端坐在主席台上,一直努力保持着威严和镇定的王广浩总队长,以及那位来自部里、见惯了大风大浪的白衬衫领导,此刻也都无法再保持绝对的淡定,眼中爆发出锐利而又充满期待的光芒!
限期半个月破案! 这沉甸甸的压力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每个人头顶。
最关键、最让人无从下手的困境就是——凶手是谁?他长什么样?是高是矮?是胖是瘦? 所有这些基本问题都还是未知数。
侦查工作如同在黑暗的迷宫中摸索,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
而现在,章恒竟然宣称,他找到了凶手的正面影像!
这一上来就丢出的“王炸”,直接将整个会议室的人都炸得晕晕乎乎的。
大脑一时间几乎无法处理这个信息量巨大的好消息,心中充满了各种复杂的情绪,其中最主要的,依旧是难以置信!
无数的目光再次聚焦在章恒身上,这一次,目光中的含义更加复杂:有震惊,有狂喜,有难以置信的怀疑,有迫切求解的好奇,有审视,有期待……种种情绪,交织成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在章恒周围。
那位来自公安部刑侦局的领导,按捺不住心中的疑问,直接开口询问道,他的声音带着审视,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盼:
“小章同志,你这个发现非常惊人!但是,我有一个关键问题: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如何能够确定,这段监控视频里拍摄到的人,就是我们要找的系列杀人案凶手,而不是一个恰巧路过的普通行人呢? 这一点,必须要有充分的依据!”
何止是他,会议室里超过九成的人,此刻都抱着同样的疑问。
原本因为震惊而骚动起来的会场,随着这位领导的提问,渐渐再次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章恒的回答。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也是决定这个“重大发现”是真金还是废铁的关键。
面对来自最高层级领导的直接质疑,以及全场数十双带着各种疑问的眼睛,章恒的脸上依旧没有任何紧张和慌乱的迹象。
他沉稳得仿佛一座历经风浪的礁石,声音依旧洪亮而稳定,带着一种由内而外的自信:
“这位领导问到了最关键的点上,这也是我必须向各位详细说明的。”
他从容不迫地回应道,然后提出了一个请求,“为了更清晰、更直观地展示我的判断过程和依据,我申请使用一下投影仪。我事先准备了一些资料和幻灯片,可以图文并茂地向各位进行汇报。”
王广浩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更深的赞赏。
他没想到章恒不仅带来了好消息,竟然还准备得如此充分,连辅助演示的幻灯片都准备好了。
他立刻冲着章恒点了点头,沉声道:“批准!工作人员,配合一下章恒同志!”
获得允许后,章恒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向主席台侧方的多媒体控制台。
他熟练地打开投影仪,连接好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将准备好的PPT文件打开。
巨大的投影屏幕上,出现了第一张幻灯片——那是椿树村案发现场的方位图和简要介绍。
接下来,章恒开始了一场逻辑清晰、证据链环环相扣的“微型报告”。
他利用精心准备的幻灯片,配合自己沉稳有力的讲解,将整个发现过程娓娓道来:
他从椿树村双尸案开始讲起,重点提到了在现场侧门内侧发现的那个关键且独特的脚印,以及他如何通过专业的痕迹学知识,从那个脚印中分析出凶手的大致身高、体重、步态特征和力量感。
他展示了在地图上绘制的凶手逃跑路线推断图,解释了为何判断凶手是向青州市方向流窜。
他提到了在青州市案发现场的再次勘察,以及他基于直觉和逻辑,将排查重点锁定在城郊结合部的思路。
他展示了从青州市那个邮政储蓄所获取的高清监控视频截图的时间点和环境,解释了为何这个摄像头的位置极具价值。
最后,他放出了那几张至关重要的彩色打印图片的电子版——首先是凶手穿着灰色夹克在拉面店吃早餐的背影和侧影,重点标注了其肩宽、坐姿、头颈比例等与椿树村脚印分析高度吻合的体态特征。
紧接着,在所有人期待的目光中,他切换到了下一张幻灯片——那张清晰无比的凶手正面特写照片,瞬间占据了整个大屏幕!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彻底定格了!
偌大的会议室里,瞬间陷入了一种极致的、近乎真空般的安静!落针可闻!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牢牢地吸附在了大屏幕上那张脸上!
那是一张看起来甚至有些普通、带着底层劳动者常有的、被生活磨砺出的些许沧桑感的面孔。
眉毛浓黑,鼻梁不算很高,嘴唇微厚,但那双眼睛……尽管是静态图片,却似乎能感受到其中隐藏着一丝与面相不符的冷漠,甚至是……一丝难以言喻的阴沉。
原来……制造了七起灭门惨案、杀害23条人命的冷血恶魔,就长这个样子!
这个认知,如同冰冷的电流,瞬间穿过每一位与会者的脊背!
足足过了好几秒钟,章恒清晰而沉稳的声音,才再次响起,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寂静,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
“各位领导,同事们,以上就是我们发现并锁定这名嫌疑人的全过程。”
他的语气回归了客观和冷静,“虽然我们现在成功获得了嫌疑人的清晰正面影像,但是,我必须坦诚地告诉大家,我们暂时还不知道这个人具体是谁,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
他话锋一转,提出了明确的工作建议:“因此,我认为,专案组下一阶段的核心任务和首要突破口,就是集中所有力量,以这张照片为钥匙,尽快弄清楚屏幕上这个人的真实身份! 只要身份明确了,后面的抓捕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王广浩听完,深以为然,重重地点了点头。
有了如此清晰的照片,通过户籍系统人像比对、发动基层民警和群众辨认等方式,查明身份应该难度不大,至少比之前大海捞针要容易千百倍。
但是,会场中仍有少数思维缜密、习惯性质疑的人存在。
一位来自省厅技术处的资深专家在章恒讲完后,礼貌地站了起来,推了推眼镜,提出了一个更深入的问题:
“章恒同志,你的汇报非常精彩,逻辑也相当严谨,但我个人最好奇的一点是——你是如何精准地‘追踪’到凶手在青州市的出现区域,并且从海量的监控视频中,如此‘幸运’且‘精准’地找到他,并最终确认的呢? ”
“这其中,除了你提到的痕迹学分析,是否还有……一些其他的,嗯,比如更依赖于个人经验的‘直觉’成分?”
这个问题很委婉,但切中了要害,确实,整个过程听起来有些过于“顺利”和“精准”了。
章恒面对这个问题,脸上露出了坦诚而自信的笑容,他并没有回避“直觉”这个词,但也没有将其神化。
“这位老师问得非常好。”章恒回答道,体现出强大的自信,“一方面,确实离不开一种基于现场感知形成的、类似于‘直觉’的判断。 ”
“当我站在青州的案发现场,闭上眼睛去感受时,凶手离开时的那种‘气息’和方向感,会比其他方向更强烈一些。我相信在座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刑警,都有过类似的、难以完全用语言解释的办案体验。”
他话锋一转,立刻将重点拉回到可验证、可理解的理性层面:“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基于客观痕迹和严密逻辑的推理。”
他再次强调了那个关键的脚印,“通过对那个独特脚印的深度分析,我不仅能推断出他的身高体重,还能大致判断他的走路发力习惯、可能从事过的体力劳动类型,甚至年龄区间,这些综合起来,构成了一个相对清晰的‘体态画像’。”
他指着屏幕上凶手的背影和正面照:“当我看到这段监控视频时,视频中这个人的整体姿态、行动时肌肉的发力模式、肩膀的倾斜角度、甚至背包的习惯性位置,都与我脑海中基于脚印构建的那个‘画像’高度吻合。”
“这种吻合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巧合的范围,再加上他出现的时间、地点,与案发时间、凶手逃跑路线推断都完美契合。所以,我才能如此确定,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他这番解释,既有对刑侦工作中某种玄妙“直觉”的承认,又牢牢扎根于痕迹学、逻辑推理等坚实的科学和实践基础,显得既真实可信,又突出了他个人超凡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不少人听完,再次赞同地点头。
他们知道,在刑侦领域,确实存在一些天赋异禀的“天才”,他们的直觉往往建立在被常人忽略的、海量的细微信息潜意识整合之上,并非无稽之谈。章恒,显然就是这一类人。
看到还有人似乎想进一步追问细节,王广浩适时地抬手示意了一下。他清楚,现在不是深入探讨方法论的时候,时间紧迫,必须争分夺秒。
“好了,各位同志!”王广浩的声音重新变得铿锵有力,“如果心中还有什么具体的、技术性的疑问,可以在散会之后单独找章恒同志交流探讨,现在,我以专案组组长的身份,开始部署下一步的紧急任务!”
一听到“部署任务”四个字,会议室里瞬间彻底安静下来,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坐直了身子,如同听到号令的士兵,竖起耳朵,全神贯注,笔记本和笔也再次被紧紧握住。
王广浩雷厉风行,进行了一系列清晰而有力的部署,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举全专案组之力,乃至协调三省警方资源,以那张清晰照片为核心,在最短时间内,查明嫌疑人的真实身份!
他也明确表态,基于章恒展示的严谨过程和高度吻合的特征,他个人认为,照片上这个人就是本案真凶的可能性极高!
“至于最终确认,”王广浩补充道,“方法很简单。一旦查明他的身份信息,找到他的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与我们在多个现场提取到的凶手DNA进行比对,结果自然会告诉我们最终的答案!”
会议结束后,各项指令以最高优先级迅速下达并执行。
一场规模更加庞大、目标更加明确的排查行动,轰轰烈烈地铺开!数以万计的民警被动员起来,嫌疑人的彩色照片被紧急加印,分发到了三省涉及的各个市公安局、分局、派出所,乃至重要的治安卡点和基层单位。
青阳区分局。
主管刑侦的副局长胡志华,在接到专案组下达的紧急任务后,立刻如同上紧了发条,召集所有相关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紧张而有序的安排和部署。
当他从内部渠道得知,在刚才的专案组会议上,章恒竟然甩出了这样一张“王炸”,亮出了嫌疑人如此清晰的照片时,他用力地拍了一下大腿,脸上充满了由衷的佩服和兴奋:
“好小子!不愧是章恒!总是能在关键时刻给人惊喜!这下子,案子真的有希望了!”
而与胡志华的振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刑侦大队长李鹏威的反应则复杂得多。
他的心中充满了担心和害怕。
担心的是,如果章恒找到的才是真凶,那张树森就百分之百是抓错了,他之前力主侦查方向、甚至可能存在的“非常手段”,都将成为他职业生涯中无法抹去的污点,追责几乎是必然的。
原本的那点自信,在专案组正式发布嫌疑人照片后,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自我怀疑和恐惧。
但与此同时,他心底深处又残留着一丝不甘和幻想,或者说是一种嫉妒引发的抗拒:“万一……万一是章恒搞错了呢?万一他只是碰巧找到一个有点像的人呢?”
这种不服气,甚至演变成了一种愤愤不平:“尼玛的,凭什么他章恒找出来的人,你们就当成宝,我抓的张树森,你们就各种质疑?凭什么他一个副大队长能进专案组核心,我这个正职大队长反而成了外围人员?这不公平!”
然而,此刻估计没有人会去在意李鹏威那点复杂的小心思和情绪波动。
就连市局层面,也暂时无暇去追究他在张树森案子上的可能失误,只是将他“晾”在了一边。
所有人的精力,都集中在了那张照片上。
当务之急,只有一个:尽快弄清楚照片上这个男人的信息!
他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有什么社会关系?
只要弄清楚了这些,这个横跨三省、杀害23条人命的惊天系列大案,就相当于向前迈进了最具决定性的一大步,甚至可以说,案件已经侦破了一半!
..........
各位书友,大佬们,又是三更13000+,求各种支持!!!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破案,我的直觉强得可怕,破案,我的直觉强得可怕最新章节,破案,我的直觉强得可怕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破案,我的直觉强得可怕,破案,我的直觉强得可怕最新章节,破案,我的直觉强得可怕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