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心智健全、良知未泯的正常人,绝无可能犯下如此多丧尽天良、人神共愤的罪行。
整整二十三条鲜活的生命啊!
他们是谁的父母,谁的子女,谁的挚爱?他们的逝去,又给多少个家庭带来了永不磨灭的创伤和无法填补的空洞?
审讯室内,灯光惨白,气氛压抑得几乎令人窒息。
起初,董奋明还心存侥幸,试图以沉默或狡辩蒙混过关。
然而,在几位经验丰富的审讯专家层层递进、步步紧逼的强大心理攻势下,在一项项如山铁证被冷静地、有条不紊地陈列出来之后,他内心深处那本就摇摇欲坠的防线,终于开始全面崩溃。
他像是被抽走了所有力气,耷拉着脑袋,用一种混合着麻木、追忆甚至是一丝扭曲“成就感”的复杂语气,开始交代那罄竹难书的罪行,以及那深藏背后、扭曲不堪的犯罪动机。
令人不寒而栗的是,他的记性好得出奇。
跨越数省、时间跨度几个月的七起血腥命案,涉及二十三条人命的残忍剥夺,每一个作案细节,甚至包括被害人临死前的惊恐表情、现场物品的摆放、乃至空气中弥漫的血腥味,他似乎都记忆犹新,描述得细致入微,仿佛在回味一场场由他自导自演的“杰作”。
不仅如此,那些伴随谋杀发生的盗窃、侵犯等关联案件,他也一一和盘托出,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从他的供述中,一个清晰的犯罪模式浮现出来:他作案的首要目标,往往是女性,尤其是拥有年轻漂亮女孩的家庭,满足其扭曲的性欲是首要驱动力。
其次,才是觊觎那些现金相对较多的小卖店或农家,为他的逃亡生活提供经济支持。
但也有例外,其行为的随机性与残暴性令人发指。
他提到了数月前发生在江北省的一起命案,一对老实巴交的农民夫妇惨遭毒手。
原因竟仅仅是董奋明在田间一个稻草堆里睡觉时,这对夫妇在附近焚烧秸秆,不慎燎着了他的几根头发。
这微不足道的冒犯,在他扭曲的认知里,竟成了必须以血偿还的奇耻大辱。
出于极端的报复心理,他当天深夜便潜入那对夫妻家中,残忍地将他们杀害,并纵火焚烧了房屋。
董奋明的详细供认,为警方解开了许多此前悬而未决的谜团。
例如,在某起案发现场,提取到一个令人费解的、宽达15厘米的袜印,这与常规足迹特征严重不符。
原来,那次作案时,董奋明异想天开地将袜子套在了鞋子外面,那15厘米的宽度,实际上是鞋子的宽度。
后来他觉得此法不够稳妥,又“改进”为将秋裤套在鞋子外面,并沿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这种种看似愚蠢、实则反映了其狡诈与不断“总结经验”的行为模式,让参与审讯的资深刑警都感到背脊发凉。
然而,比起作案手法的离奇,警方更迫切想要洞悉的,是深藏在这个男人心底的、那股驱使他对同类施加如此极端残忍行为的黑暗源泉。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随着档案的调阅和董奋明自身的供述,他的人生轨迹被一点点拼凑起来:董奋明,1972年7月出生,汉族,初中文化,江北省白象县董家坳村人。
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他并非天生愚钝。
相反,童年乃至初中时期,他天资聪颖,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曾是家人和乡邻眼中“有出息”的孩子。
然而,人生的转折发生在高中阶段。
进入更广阔的高中后,他敏锐地,或者说偏执地,感觉到“读书无用”。
他发现,寒窗苦读似乎并不能迅速改变家中积贫积弱的现状。
对金钱的渴望,对快速“成功”的畸形向往,如同毒草般在他心中疯长。
他开始厌弃学业,心思活络起来,整天琢磨着如何“走捷径”弄到大钱。
最终,他选择了辍学,加入了南下打工的浪潮。
但打工的艰辛与收入的微薄,远远无法满足他急剧膨胀的物欲。
他觉得靠体力赚钱“太慢、太少”,于是很快便在同乡的引诱下,一步步滑向了盗窃的深渊。
1992年,年仅20岁的董奋明,因盗窃被江北省某公安机关劳动教养两年。
这第一次的牢狱之灾,非但未能让他迷途知返,反而让他结识了更多社会的阴暗面。
1995年,他再次因盗窃被捕,被劳教一年。
正是在这次劳教期间,他被安排在采石场进行高强度劳动,日复一日地挥舞铁锤砸石头。
也正是在这里,他“熟练掌握”了锤子这类钝器的使用技巧,为其日后骇人听闻的暴力犯罪,埋下了致命的伏笔。
那么,又是什么导致了他对女性,尤其是特定类型女性,产生如此病态的憧憬与极端的仇恨呢?
根据董奋明自己的供述,这一切都与四个女人密切相关,是四次关键的情感创伤,层层叠加,最终将他推向了毁灭的深渊。
第一个女人,发生在他初次离家打工之时。
年仅18岁、情窦初开的董奋明,与那位三十多岁的女房东发生了关系。
这是他的第一次,生理的刺激与情感的懵懂交织,让他天真地以为找到了归宿,打算与女房东长相厮守。
然而,残酷的现实很快击碎了他的幻想——他发现女房东生活不检点,情人众多,他不过是其众多露水情缘中的一个。
这次经历,让他对三十岁左右的成熟女性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偏见和厌恶,认为她们“很脏”。
一种扭曲的认知开始形成:只有涉世未深、纯洁无瑕的小女孩,才是“干净”的。
影响他的第二个女人,是他心底一道从未愈合的伤疤,甚至可能连他自己都未能完全清晰意识其深远影响。
由于从小聪明、学习成绩好,他早早便与村长家的女儿订下了亲事。
那位村长的女儿,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俊俏姑娘,成为董奋明青春时代最大的骄傲和奋斗动力。
他努力读书,后来渴望快速赚钱,很大一部分动力都来源于此——他要风风光光地娶她过门。
然而,命运弄人。正是为了赚“快钱”娶亲,他在某市盗窃失手,被判劳教两年。
这牢狱之灾,让他错过了约定的婚期。
当他满心期待地刑满归家,兴冲冲地去寻找未婚妻时,得到的却是她已嫁作他人妇的噩耗。
这个打击对他而言是毁灭性的。
从此以后,一种强烈的补偿和报复心理开始滋生。
每当看到那些年轻漂亮的女孩,他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个背叛(在他看来)了他的未婚妻,内心便会涌起一股难以控制的、想要强行占有和摧毁的冲动。
他与第三个女人的恩怨,发生在他第二次被劳教释放之后。
那时他已二十七岁,依旧孑然一身,前途迷茫。
1997年夏天,在某市一处偏僻地段,他看到一个漂亮女子独自行走。
长期压抑的欲望和扭曲的心理瞬间冲昏了头脑,他猛然从背后扑倒对方,意图实施侵犯。
万万没想到,这个女子性格极为刚烈,奋力反抗,并瞅准机会,一口狠狠咬在他的脸上,硬生生撕掉了一块皮肉!
剧痛让董奋明瞬间松手,女子趁机逃脱。
几天后,董奋明因再次盗窃被捕,而这次,警方通过他脸上的咬伤,顺藤摸瓜,将那起侵犯未遂的案件也一并侦破。
最终,他因盗窃和侵犯未遂两项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2002年,董奋明因在服刑期间表现尚可(或许只是善于伪装),获得减刑,提前出狱。
此时,他已年满三十,却一事无成,一无所有,与社会严重脱节。
漫长的牢狱生涯,非但未能让他悔过自新,反而让他对社会积累了极度的仇恨。
他偏执地认为社会待他不公,凭什么别人可以锦衣玉食,妻妾成群(在他的想象中),而自己却一次次被警察抓进监狱,失去自由,失去爱情,失去一切。扭曲的价值观和反社会人格在此刻彻底成型。
于是,在这第三次出狱之后,董奋明完成了他从盗窃犯到暴力性犯罪者,再到冷血杀人魔的最终蜕变。
他明确地以侵犯为目的,开始携带锤子等工具,流窜各地,寻找作案目标。
2002年秋天,他将魔爪伸向了江北省某县。
在一处偏僻的鱼塘边,他看上了一个看守鱼棚的年轻女孩。
深夜,他潜入鱼棚,先用锤子猛击同屋女孩奶奶的头部,使其昏死,随后又以同样手法击晕了女孩。
就在他欲行不轨之时,女孩在剧痛中突然苏醒,求生的本能让她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她一口死死咬住董奋明的舌头,用力一扯,竟将其舌尖生生咬下一块!
钻心的剧痛和再次失手的暴怒,让董奋明彻底失去了人性。
他抡起铁锤,疯狂地砸向女孩和那位已经奄奄一息的老人,直到她们完全停止呼吸……
这次受伤,让他连正规医院都不敢去,只能采用土办法,口含鸡蛋清自行消毒,足足煎熬了两个月,伤口才勉强愈合。
这是他与第四个女人的致命遭遇。
至此,他对女性的所有复杂情感——渴望、占有、恐惧、仇恨——最终彻底凝固为一种极度变态的毁灭欲。
在他扭曲的认知里,唯有通过暴力侵犯乃至最终残忍地杀害她们,才能让他那颗被仇恨和欲望填满的、永无宁日的心灵,获得片刻虚假的“平静”与“掌控感”。
他的这种畸形、黑暗的心理,早已注定其最终的毁灭。
等待他的,必将是法律最严厉、最公正的严惩。
……
就在董奋明被押解回白云市公安局的同一天,章恒也风尘仆仆地回到了白云市。
真凶已然落网,案件的侦办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后续那些繁琐却至关重要的工作——诸如对嫌疑人的深度审讯、庞杂证据的系统归纳整理、所有案卷材料的补充完善、以及为提起公诉所做的各项准备——自然有相关专业的同事负责,不再需要章恒事必躬亲,劳心劳力。
此时此刻,章恒终于可以真正地、彻底地放松下来。
多日来紧绷的神经得以舒缓,高度集中的精神逐渐松弛。
他现在需要做的,是等待案件最终的司法流程走完,然后,坦然接受那应得的论功行赏。
当他再次踏进青阳区分局的大门时,敏锐地察觉到,这里的氛围与往日似乎有些微妙的不同。
同事们投向他的目光中,除了往常的友善,更增添了几分难以掩饰的敬佩,甚至是一丝崇拜。
“章队,回来啦!”
“章队,您可真是这个!”有人一边热情地打着招呼,一边由衷地竖起大拇指,“太厉害了!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是啊,章队,这回可是给咱们分局,不,是给咱们整个系统都长脸了!”
面对同事们发自内心的赞誉和热情,章恒脸上没有丝毫的骄矜之色,更没有流露出任何“居功自傲”的架子。
他依旧像往常一样,脸上挂着温和而谦逊的笑容,一一回应着大家的问候,语气平和,态度恳切,仿佛只是完成了一件份内的普通工作。
走进自己那间熟悉的办公室,一股久违的安宁感包裹了他。
他放下简单的行囊,浑身上下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轻松。
他拿起角落的抹布,浸湿拧干,开始仔细地擦拭办公桌和椅子,拂去连日积攒的薄尘。
动作不疾不徐,仿佛在进行一种仪式,拂去征尘,也整理心情。随后,他走到办公桌前,将桌上的台历轻轻翻动了几页,让显示日期的那一页,准确地停留在今天。
刚做完这些,他端起刚刚泡好的一杯热茶,氤氲的茶香沁人心脾。他正准备坐下来,好好翻阅一下这几天堆积的报纸,了解一下错过的新闻,办公室的门,却在这时被轻轻敲响了。
“请进。”章恒放下茶杯,声音洪亮而平稳,透着一种经过充分休息后的中气十足。
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动作似乎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小心翼翼,甚至能感觉到门外人的一丝犹豫。
然而,令章恒微微感到意外的是,推门进来的,竟然是分局的一把手——局长叶青山。
整整二十三条鲜活的生命啊!
他们是谁的父母,谁的子女,谁的挚爱?他们的逝去,又给多少个家庭带来了永不磨灭的创伤和无法填补的空洞?
审讯室内,灯光惨白,气氛压抑得几乎令人窒息。
起初,董奋明还心存侥幸,试图以沉默或狡辩蒙混过关。
然而,在几位经验丰富的审讯专家层层递进、步步紧逼的强大心理攻势下,在一项项如山铁证被冷静地、有条不紊地陈列出来之后,他内心深处那本就摇摇欲坠的防线,终于开始全面崩溃。
他像是被抽走了所有力气,耷拉着脑袋,用一种混合着麻木、追忆甚至是一丝扭曲“成就感”的复杂语气,开始交代那罄竹难书的罪行,以及那深藏背后、扭曲不堪的犯罪动机。
令人不寒而栗的是,他的记性好得出奇。
跨越数省、时间跨度几个月的七起血腥命案,涉及二十三条人命的残忍剥夺,每一个作案细节,甚至包括被害人临死前的惊恐表情、现场物品的摆放、乃至空气中弥漫的血腥味,他似乎都记忆犹新,描述得细致入微,仿佛在回味一场场由他自导自演的“杰作”。
不仅如此,那些伴随谋杀发生的盗窃、侵犯等关联案件,他也一一和盘托出,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从他的供述中,一个清晰的犯罪模式浮现出来:他作案的首要目标,往往是女性,尤其是拥有年轻漂亮女孩的家庭,满足其扭曲的性欲是首要驱动力。
其次,才是觊觎那些现金相对较多的小卖店或农家,为他的逃亡生活提供经济支持。
但也有例外,其行为的随机性与残暴性令人发指。
他提到了数月前发生在江北省的一起命案,一对老实巴交的农民夫妇惨遭毒手。
原因竟仅仅是董奋明在田间一个稻草堆里睡觉时,这对夫妇在附近焚烧秸秆,不慎燎着了他的几根头发。
这微不足道的冒犯,在他扭曲的认知里,竟成了必须以血偿还的奇耻大辱。
出于极端的报复心理,他当天深夜便潜入那对夫妻家中,残忍地将他们杀害,并纵火焚烧了房屋。
董奋明的详细供认,为警方解开了许多此前悬而未决的谜团。
例如,在某起案发现场,提取到一个令人费解的、宽达15厘米的袜印,这与常规足迹特征严重不符。
原来,那次作案时,董奋明异想天开地将袜子套在了鞋子外面,那15厘米的宽度,实际上是鞋子的宽度。
后来他觉得此法不够稳妥,又“改进”为将秋裤套在鞋子外面,并沿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这种种看似愚蠢、实则反映了其狡诈与不断“总结经验”的行为模式,让参与审讯的资深刑警都感到背脊发凉。
然而,比起作案手法的离奇,警方更迫切想要洞悉的,是深藏在这个男人心底的、那股驱使他对同类施加如此极端残忍行为的黑暗源泉。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随着档案的调阅和董奋明自身的供述,他的人生轨迹被一点点拼凑起来:董奋明,1972年7月出生,汉族,初中文化,江北省白象县董家坳村人。
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他并非天生愚钝。
相反,童年乃至初中时期,他天资聪颖,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曾是家人和乡邻眼中“有出息”的孩子。
然而,人生的转折发生在高中阶段。
进入更广阔的高中后,他敏锐地,或者说偏执地,感觉到“读书无用”。
他发现,寒窗苦读似乎并不能迅速改变家中积贫积弱的现状。
对金钱的渴望,对快速“成功”的畸形向往,如同毒草般在他心中疯长。
他开始厌弃学业,心思活络起来,整天琢磨着如何“走捷径”弄到大钱。
最终,他选择了辍学,加入了南下打工的浪潮。
但打工的艰辛与收入的微薄,远远无法满足他急剧膨胀的物欲。
他觉得靠体力赚钱“太慢、太少”,于是很快便在同乡的引诱下,一步步滑向了盗窃的深渊。
1992年,年仅20岁的董奋明,因盗窃被江北省某公安机关劳动教养两年。
这第一次的牢狱之灾,非但未能让他迷途知返,反而让他结识了更多社会的阴暗面。
1995年,他再次因盗窃被捕,被劳教一年。
正是在这次劳教期间,他被安排在采石场进行高强度劳动,日复一日地挥舞铁锤砸石头。
也正是在这里,他“熟练掌握”了锤子这类钝器的使用技巧,为其日后骇人听闻的暴力犯罪,埋下了致命的伏笔。
那么,又是什么导致了他对女性,尤其是特定类型女性,产生如此病态的憧憬与极端的仇恨呢?
根据董奋明自己的供述,这一切都与四个女人密切相关,是四次关键的情感创伤,层层叠加,最终将他推向了毁灭的深渊。
第一个女人,发生在他初次离家打工之时。
年仅18岁、情窦初开的董奋明,与那位三十多岁的女房东发生了关系。
这是他的第一次,生理的刺激与情感的懵懂交织,让他天真地以为找到了归宿,打算与女房东长相厮守。
然而,残酷的现实很快击碎了他的幻想——他发现女房东生活不检点,情人众多,他不过是其众多露水情缘中的一个。
这次经历,让他对三十岁左右的成熟女性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偏见和厌恶,认为她们“很脏”。
一种扭曲的认知开始形成:只有涉世未深、纯洁无瑕的小女孩,才是“干净”的。
影响他的第二个女人,是他心底一道从未愈合的伤疤,甚至可能连他自己都未能完全清晰意识其深远影响。
由于从小聪明、学习成绩好,他早早便与村长家的女儿订下了亲事。
那位村长的女儿,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俊俏姑娘,成为董奋明青春时代最大的骄傲和奋斗动力。
他努力读书,后来渴望快速赚钱,很大一部分动力都来源于此——他要风风光光地娶她过门。
然而,命运弄人。正是为了赚“快钱”娶亲,他在某市盗窃失手,被判劳教两年。
这牢狱之灾,让他错过了约定的婚期。
当他满心期待地刑满归家,兴冲冲地去寻找未婚妻时,得到的却是她已嫁作他人妇的噩耗。
这个打击对他而言是毁灭性的。
从此以后,一种强烈的补偿和报复心理开始滋生。
每当看到那些年轻漂亮的女孩,他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个背叛(在他看来)了他的未婚妻,内心便会涌起一股难以控制的、想要强行占有和摧毁的冲动。
他与第三个女人的恩怨,发生在他第二次被劳教释放之后。
那时他已二十七岁,依旧孑然一身,前途迷茫。
1997年夏天,在某市一处偏僻地段,他看到一个漂亮女子独自行走。
长期压抑的欲望和扭曲的心理瞬间冲昏了头脑,他猛然从背后扑倒对方,意图实施侵犯。
万万没想到,这个女子性格极为刚烈,奋力反抗,并瞅准机会,一口狠狠咬在他的脸上,硬生生撕掉了一块皮肉!
剧痛让董奋明瞬间松手,女子趁机逃脱。
几天后,董奋明因再次盗窃被捕,而这次,警方通过他脸上的咬伤,顺藤摸瓜,将那起侵犯未遂的案件也一并侦破。
最终,他因盗窃和侵犯未遂两项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2002年,董奋明因在服刑期间表现尚可(或许只是善于伪装),获得减刑,提前出狱。
此时,他已年满三十,却一事无成,一无所有,与社会严重脱节。
漫长的牢狱生涯,非但未能让他悔过自新,反而让他对社会积累了极度的仇恨。
他偏执地认为社会待他不公,凭什么别人可以锦衣玉食,妻妾成群(在他的想象中),而自己却一次次被警察抓进监狱,失去自由,失去爱情,失去一切。扭曲的价值观和反社会人格在此刻彻底成型。
于是,在这第三次出狱之后,董奋明完成了他从盗窃犯到暴力性犯罪者,再到冷血杀人魔的最终蜕变。
他明确地以侵犯为目的,开始携带锤子等工具,流窜各地,寻找作案目标。
2002年秋天,他将魔爪伸向了江北省某县。
在一处偏僻的鱼塘边,他看上了一个看守鱼棚的年轻女孩。
深夜,他潜入鱼棚,先用锤子猛击同屋女孩奶奶的头部,使其昏死,随后又以同样手法击晕了女孩。
就在他欲行不轨之时,女孩在剧痛中突然苏醒,求生的本能让她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她一口死死咬住董奋明的舌头,用力一扯,竟将其舌尖生生咬下一块!
钻心的剧痛和再次失手的暴怒,让董奋明彻底失去了人性。
他抡起铁锤,疯狂地砸向女孩和那位已经奄奄一息的老人,直到她们完全停止呼吸……
这次受伤,让他连正规医院都不敢去,只能采用土办法,口含鸡蛋清自行消毒,足足煎熬了两个月,伤口才勉强愈合。
这是他与第四个女人的致命遭遇。
至此,他对女性的所有复杂情感——渴望、占有、恐惧、仇恨——最终彻底凝固为一种极度变态的毁灭欲。
在他扭曲的认知里,唯有通过暴力侵犯乃至最终残忍地杀害她们,才能让他那颗被仇恨和欲望填满的、永无宁日的心灵,获得片刻虚假的“平静”与“掌控感”。
他的这种畸形、黑暗的心理,早已注定其最终的毁灭。
等待他的,必将是法律最严厉、最公正的严惩。
……
就在董奋明被押解回白云市公安局的同一天,章恒也风尘仆仆地回到了白云市。
真凶已然落网,案件的侦办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后续那些繁琐却至关重要的工作——诸如对嫌疑人的深度审讯、庞杂证据的系统归纳整理、所有案卷材料的补充完善、以及为提起公诉所做的各项准备——自然有相关专业的同事负责,不再需要章恒事必躬亲,劳心劳力。
此时此刻,章恒终于可以真正地、彻底地放松下来。
多日来紧绷的神经得以舒缓,高度集中的精神逐渐松弛。
他现在需要做的,是等待案件最终的司法流程走完,然后,坦然接受那应得的论功行赏。
当他再次踏进青阳区分局的大门时,敏锐地察觉到,这里的氛围与往日似乎有些微妙的不同。
同事们投向他的目光中,除了往常的友善,更增添了几分难以掩饰的敬佩,甚至是一丝崇拜。
“章队,回来啦!”
“章队,您可真是这个!”有人一边热情地打着招呼,一边由衷地竖起大拇指,“太厉害了!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是啊,章队,这回可是给咱们分局,不,是给咱们整个系统都长脸了!”
面对同事们发自内心的赞誉和热情,章恒脸上没有丝毫的骄矜之色,更没有流露出任何“居功自傲”的架子。
他依旧像往常一样,脸上挂着温和而谦逊的笑容,一一回应着大家的问候,语气平和,态度恳切,仿佛只是完成了一件份内的普通工作。
走进自己那间熟悉的办公室,一股久违的安宁感包裹了他。
他放下简单的行囊,浑身上下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轻松。
他拿起角落的抹布,浸湿拧干,开始仔细地擦拭办公桌和椅子,拂去连日积攒的薄尘。
动作不疾不徐,仿佛在进行一种仪式,拂去征尘,也整理心情。随后,他走到办公桌前,将桌上的台历轻轻翻动了几页,让显示日期的那一页,准确地停留在今天。
刚做完这些,他端起刚刚泡好的一杯热茶,氤氲的茶香沁人心脾。他正准备坐下来,好好翻阅一下这几天堆积的报纸,了解一下错过的新闻,办公室的门,却在这时被轻轻敲响了。
“请进。”章恒放下茶杯,声音洪亮而平稳,透着一种经过充分休息后的中气十足。
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动作似乎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小心翼翼,甚至能感觉到门外人的一丝犹豫。
然而,令章恒微微感到意外的是,推门进来的,竟然是分局的一把手——局长叶青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破案,我的直觉强得可怕,破案,我的直觉强得可怕最新章节,破案,我的直觉强得可怕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破案,我的直觉强得可怕,破案,我的直觉强得可怕最新章节,破案,我的直觉强得可怕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