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平复下了第二次进化后的激动心情,凯撒环顾四周,周遭的环境既熟悉又陌生。
海水似乎比之前要凉爽一些,但依旧温暖。
阳光下的能见度极高,清澈的海水让海底的景象一览无遗。
这里的生命密度,比他记忆中的奥陶纪早期要高出数个量级。
他缓缓扇动胸鳍,庞大的身躯开始在水中巡游。
复合感知阵列全力开启,将周围百米内的一切信息都转化为清晰的立体图像,呈现在他的意识之中。
海底的地形不再是单调的泥沙,而是被各种固着生物装点得五彩斑斑。
大片大片的层孔虫和苔藓虫构建起了宏伟的生物礁,为无数小型生物提供了庇护所。
各种腕足动物更是随处可见,有的像小喇叭,那是五房贝;
有的贝壳上布满放射状的肋,那是正形贝;
还有一些小巧玲珑的小嘴贝。
它们成千上万地固着在岩石上,或用肉茎扎根在泥沙里,不停地开合着贝壳,过滤着水流中的浮游生物。
一群群笔石如同漂浮的柳叶,在水中缓缓沉浮。
各种形态的三叶虫依旧是海底最常见的居民,它们有的在泥沙中钻探,有的在礁石上爬行,还有的则在水中笨拙地游动。
“似乎……基础的生物种类和早期差别不大。”凯撒一边观察,一边总结,“但是数量和多样性都大大增加了,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了。”
之后他的目光锁定了一只正在岩石上啃食藻类的甲胄鱼。
这些无颌鱼类在奥陶纪早期还只是不起眼的小角色,但现在它们的种群也变得相当庞大。
眼前这只甲胄鱼体长超过了三十厘米,覆盖着厚实的骨片,像一个笨拙的移动碉堡。
凯撒心中一动,权当是活动筋骨。
他尾鳍猛地一摆,庞大的身躯化作一道深色的闪电,瞬间跨越了数十米的距离。
那只甲胄鱼显然也察觉到了危险,立刻停止啃食,试图钻进岩石的缝隙中。
但在凯撒绝对的速度和力量面前,它的挣扎毫无意义。
“咔嚓!”
伴随着一声清脆的骨骼碎裂声,凯撒的有颌口器精准地咬住了甲胄鱼的后半身。
锋利的牙齿轻易地洞穿了对方引以为傲的骨甲,就像人类咬碎一块酥脆的饼干般。
鲜美的血肉和汁液在口中爆开,为他带来了久违的进食快感。
【你吞噬了一只星甲鱼,获得源质*3】
这次简单的捕猎,让凯撒对自己这具身体的性能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速度、力量、咬合力……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
不过,凯撒也没有就此掉以轻心。
在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猎人和猎物的身份都是相对的。
既然奥陶纪晚期海洋的基础生物如此繁荣,那么以它们为食的顶级掠食者,也必然会进化得更加强大。
凯撒将复合感知阵列的功率开到最大,开始有意识地搜索这片海域中的强者。
很快,他就在一片开阔的沙地上,发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
那是一只体长接近两米的巨型板足鲎。
它的外形像一只被拉长放大了数百倍的蝎子,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身后拖着一根尖锐的尾刺。
与它在奥陶纪早期的那些只有十几厘米的祖先相比,眼前的这个庞然大物简直判若两“虫”。
它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对特化成巨大钳螯的前肢,螯肢的末端布满了锋利的锯齿,闪烁着危险的光芒。
此刻,这只巨型板足鲎正在捕食。
它的猎物赫然是一条体长一米的小型角石。
那只角石试图通过喷水推进来逃跑,但在更加灵活的板足鲎面前,它的努力显得苍白无力。
巨型板足鲎用它游泳足划动海水,轻而易举地追上了角石,巨大的螯肢闪电般探出,死死钳住了角石的躯体。
角石的触手疯狂地缠绕着板足鲎,却无法对它坚硬的甲壳造成任何伤害。
“咔!咔!”
令人牙酸的碎裂声响起,板足鲎的巨螯发力,竟硬生生地将角石坚硬的锥形外壳夹出了道道裂纹。
随后,它将猎物拖到嘴边,用更小一些的附肢撕扯着角石柔软的身体,大口吞咽起来。
凯撒在不远处静静地看着这一幕,不得不感慨板足鲎还真是熬出头了。
自奥陶纪晚期开始,板足鲎便开始了巨型化,体长从早期的10~20厘米增至1~2米,从原来食物链底层的腐食性生物一跃成为仅次于角石的中层掠食者,甚至可以捕食小型角石。
而且板足鲎更适应低温环境,在中高纬度浅海逐渐取代了角石的部分生态位。
“沙沙……”
忽然,板足鲎似乎察觉到了什么,连刚刚到手的食物也顾不上了,仓皇逃窜。
而凯撒也已经感知到了这片海域真正的霸主到来。
那是一只角石。
一只体型大到让凯撒也相形见绌的超巨型角石。
其外壳长度目测就超过了六米,最宽处的直径接近一米,表面布满了粗糙的生长纹理。
而在外壳的开口处,伸出的是它柔软的头部和腕足。
那些腕足每一根都粗壮无比,密密麻麻地舒展在水中,组成了一张天罗地网。
它的整体长度,赫然突破了十米!
体重至少也在三吨以上。
这就是奥陶纪晚期海洋的真正统治者——房角石!
地球史上已知最大的头足类动物之一。
……
海水似乎比之前要凉爽一些,但依旧温暖。
阳光下的能见度极高,清澈的海水让海底的景象一览无遗。
这里的生命密度,比他记忆中的奥陶纪早期要高出数个量级。
他缓缓扇动胸鳍,庞大的身躯开始在水中巡游。
复合感知阵列全力开启,将周围百米内的一切信息都转化为清晰的立体图像,呈现在他的意识之中。
海底的地形不再是单调的泥沙,而是被各种固着生物装点得五彩斑斑。
大片大片的层孔虫和苔藓虫构建起了宏伟的生物礁,为无数小型生物提供了庇护所。
各种腕足动物更是随处可见,有的像小喇叭,那是五房贝;
有的贝壳上布满放射状的肋,那是正形贝;
还有一些小巧玲珑的小嘴贝。
它们成千上万地固着在岩石上,或用肉茎扎根在泥沙里,不停地开合着贝壳,过滤着水流中的浮游生物。
一群群笔石如同漂浮的柳叶,在水中缓缓沉浮。
各种形态的三叶虫依旧是海底最常见的居民,它们有的在泥沙中钻探,有的在礁石上爬行,还有的则在水中笨拙地游动。
“似乎……基础的生物种类和早期差别不大。”凯撒一边观察,一边总结,“但是数量和多样性都大大增加了,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了。”
之后他的目光锁定了一只正在岩石上啃食藻类的甲胄鱼。
这些无颌鱼类在奥陶纪早期还只是不起眼的小角色,但现在它们的种群也变得相当庞大。
眼前这只甲胄鱼体长超过了三十厘米,覆盖着厚实的骨片,像一个笨拙的移动碉堡。
凯撒心中一动,权当是活动筋骨。
他尾鳍猛地一摆,庞大的身躯化作一道深色的闪电,瞬间跨越了数十米的距离。
那只甲胄鱼显然也察觉到了危险,立刻停止啃食,试图钻进岩石的缝隙中。
但在凯撒绝对的速度和力量面前,它的挣扎毫无意义。
“咔嚓!”
伴随着一声清脆的骨骼碎裂声,凯撒的有颌口器精准地咬住了甲胄鱼的后半身。
锋利的牙齿轻易地洞穿了对方引以为傲的骨甲,就像人类咬碎一块酥脆的饼干般。
鲜美的血肉和汁液在口中爆开,为他带来了久违的进食快感。
【你吞噬了一只星甲鱼,获得源质*3】
这次简单的捕猎,让凯撒对自己这具身体的性能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速度、力量、咬合力……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
不过,凯撒也没有就此掉以轻心。
在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猎人和猎物的身份都是相对的。
既然奥陶纪晚期海洋的基础生物如此繁荣,那么以它们为食的顶级掠食者,也必然会进化得更加强大。
凯撒将复合感知阵列的功率开到最大,开始有意识地搜索这片海域中的强者。
很快,他就在一片开阔的沙地上,发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
那是一只体长接近两米的巨型板足鲎。
它的外形像一只被拉长放大了数百倍的蝎子,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身后拖着一根尖锐的尾刺。
与它在奥陶纪早期的那些只有十几厘米的祖先相比,眼前的这个庞然大物简直判若两“虫”。
它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对特化成巨大钳螯的前肢,螯肢的末端布满了锋利的锯齿,闪烁着危险的光芒。
此刻,这只巨型板足鲎正在捕食。
它的猎物赫然是一条体长一米的小型角石。
那只角石试图通过喷水推进来逃跑,但在更加灵活的板足鲎面前,它的努力显得苍白无力。
巨型板足鲎用它游泳足划动海水,轻而易举地追上了角石,巨大的螯肢闪电般探出,死死钳住了角石的躯体。
角石的触手疯狂地缠绕着板足鲎,却无法对它坚硬的甲壳造成任何伤害。
“咔!咔!”
令人牙酸的碎裂声响起,板足鲎的巨螯发力,竟硬生生地将角石坚硬的锥形外壳夹出了道道裂纹。
随后,它将猎物拖到嘴边,用更小一些的附肢撕扯着角石柔软的身体,大口吞咽起来。
凯撒在不远处静静地看着这一幕,不得不感慨板足鲎还真是熬出头了。
自奥陶纪晚期开始,板足鲎便开始了巨型化,体长从早期的10~20厘米增至1~2米,从原来食物链底层的腐食性生物一跃成为仅次于角石的中层掠食者,甚至可以捕食小型角石。
而且板足鲎更适应低温环境,在中高纬度浅海逐渐取代了角石的部分生态位。
“沙沙……”
忽然,板足鲎似乎察觉到了什么,连刚刚到手的食物也顾不上了,仓皇逃窜。
而凯撒也已经感知到了这片海域真正的霸主到来。
那是一只角石。
一只体型大到让凯撒也相形见绌的超巨型角石。
其外壳长度目测就超过了六米,最宽处的直径接近一米,表面布满了粗糙的生长纹理。
而在外壳的开口处,伸出的是它柔软的头部和腕足。
那些腕足每一根都粗壮无比,密密麻麻地舒展在水中,组成了一张天罗地网。
它的整体长度,赫然突破了十米!
体重至少也在三吨以上。
这就是奥陶纪晚期海洋的真正统治者——房角石!
地球史上已知最大的头足类动物之一。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哥斯拉,苟在寒武纪进化五亿年,我哥斯拉,苟在寒武纪进化五亿年最新章节,我哥斯拉,苟在寒武纪进化五亿年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哥斯拉,苟在寒武纪进化五亿年,我哥斯拉,苟在寒武纪进化五亿年最新章节,我哥斯拉,苟在寒武纪进化五亿年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