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穗儿 第23章-助农

小说:拾穗儿 作者:万宏 更新时间:2025-11-14 23:57:00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清晨六点半,拾穗儿已经坐在了开往郊区的大巴车上。

  车窗外的城市还在沉睡,路灯在薄雾中晕开一圈圈昏黄的光晕。

  她将额头轻轻抵在冰凉的玻璃上,看着自己的呼吸在窗上凝成白雾,又缓缓散去。

  这是她加入“乡村振兴实践团”后的第一次下乡活动。

  大巴车摇晃着驶出城区,高楼大厦渐渐被农田取代。

  拾穗儿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田野,思绪飘回了遥远的戈壁滩。

  那里有她年迈的奶奶阿古拉,有一望无际的沙丘,还有那些儿时充饥的沙枣。

  “同学,快到了。”

  带队老师的声音将她从回忆中唤醒。

  大巴车驶进村口时,七八个村民已经等候在那里。

  他们穿着洗得发白的衣服,脸上刻着风吹日晒的痕迹,但眼睛里都闪着期待的光。

  “这是王大叔,村里的种植大户。”

  实践团团长是团委的郭书记,他介绍道。

  王大叔搓着粗糙的双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辛苦你们大老远跑来了。”

  拾穗儿注意到他的指甲缝里嵌着洗不掉的泥土,指关节因常年劳作而微微变形。

  这个细节让她心头一紧,想起了奶奶阿古拉那双同样布满老茧的手。

  王大叔带着他们走向蔬菜基地。一路上,他指着田里的作物如数家珍。

  “这是咱们种的有机花菜,一点农药都没打。那边是西红柿,都是自然熟的,比市场上卖的甜多了。”

  可是当走进蔬菜大棚时,拾穗儿愣住了。翠绿的黄瓜挂满了藤蔓,饱满的西红柿压弯了枝头,鲜嫩的菠菜铺满了田垄——

  这么多的好蔬菜,却只能静静等待着最佳采收期的流逝。

  “这么好的菜,怎么不早点摘了卖呢?”班长陈阳问道。

  王大叔的笑容黯淡下来:“不是不想卖,是卖不出去啊。批发商压价压得厉害,这么水灵的菠菜,一斤才给八毛钱。要是运到城里菜市场,光运费就不划算。”

  拾穗儿蹲下身,轻轻抚摸着一片菠菜叶子。露珠从叶尖滚落,在她的指尖碎成细小的水花。

  她想起昨天在超市里看到有机菠菜标价六块八一斤,而这里的菜农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心血白费。

  “咱们去其他家看看吧。”王大叔说。

  接下来的景象更让拾穗儿心疼。

  李奶奶家的仓库里堆满了南瓜,有的已经开始腐烂。

  张大哥家的芹菜因为过了采收期,已经长老了;

  赵大婶家种的草莓熟透了落在地上,鲜红的汁液渗进泥土里……

  “这么好的草莓……”

  拾穗儿蹲在草莓地里,捡起一颗完好无损的草莓。

  草莓在她掌心泛着诱人的光泽,散发着甜蜜的香气。

  赵大婶苦笑着:“闺女,你要喜欢吃就多摘点回去。反正明天不摘也要烂在地里了。”

  拾穗儿望着赵大婶眼角深深的皱纹,突然站起身:“大婶,您教我怎么做草莓酱吧?”

  赵大婶愣住了:“做酱?”

  “对!”

  拾穗儿的眼睛亮了起来,“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些好东西浪费掉。”

  整个下午,拾穗儿都在赵大婶的厨房里忙碌。

  灶台上的大锅里,草莓和冰糖慢慢熬煮成粘稠的果酱,香甜的气息弥漫在整个屋子里。

  她仔细记录着每一步:多少草莓配多少糖,熬煮多长时间,如何装瓶杀菌……

  傍晚,实践团在村委会开会讨论帮扶方案。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建议联系超市,有的说要找批发商。

  拾穗儿安静地听着,手指在手机相册里滑动——那是她下午拍的照片:王大叔捧着黄瓜的笑容,李奶奶仓库里金黄的南瓜,赵大婶熬制草莓酱时专注的侧脸,还有那些在田里烂掉的蔬菜……

  “我有一个想法。”

  她突然开口,声音不大,但很坚定。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

  拾穗儿站起身,把手机连接到投影仪上:“我想帮乡亲们做线上销售。”

  会议室里安静了一瞬,随即响起窃窃私语。

  “线上销售?农民哪懂这些啊……”

  “物流怎么办?蔬菜可不比别的,保鲜期短!”

  拾穗儿深吸一口气,点开自己下午拍的照片:“大家看,这是王大叔种的黄瓜,上面还带着小黄花。这是李奶奶家的南瓜,每一个的形状都不一样,多可爱。这是赵大婶熬的草莓酱,没有任何添加剂……”

  她停顿了一下,声音有些哽咽:“我在戈壁滩长大,知道农民种东西有多不容易。

  我奶奶阿古拉常说,地不骗人,你付出多少,它就回报多少。可是现在,市场却辜负了他们的汗水。”

  她翻到下一张照片——赵大婶的手特写。那双手粗糙、干裂,指甲缝里还残留着草莓汁液的淡红色。

  “这是赵大婶的手。就是这双手,种出了那么甜的草莓,熬出了那么香的果酱。可是这双手的主人,却要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烂在地里。”

  会议室里安静得能听见窗外的虫鸣。

  拾穗儿继续说:“我建议,我们帮乡亲们建立一个线上销售平台。不只是卖蔬菜,还要卖他们的故事——王大叔怎么坚持不用农药,李奶奶怎么人工除草,赵大婶的草莓酱秘方。”

  她的声音越来越坚定:“我们要让城里人知道,他们吃的不仅是蔬菜,更是乡亲们的心血和汗水。”

  方案通过了。接下来的日子,拾穗儿忙得脚不沾地。

  她带着相机走遍每块农田,为每种蔬菜拍摄“写真”。

  她让王大叔捧着刚摘的黄瓜合影,黄瓜顶花带刺,王大叔的笑容憨厚又自豪。

  她请李奶奶坐在南瓜堆里讲故事,南瓜金灿灿的,李奶奶的眼睛眯成了两条缝。

  她在赵大婶的厨房里拍摄草莓酱的制作过程,从采摘到熬煮,每一个步骤都详细记录。

  晚上,她熬夜修图、写文案。

  困了就用凉水洗把脸,累了就看看窗外——村民家的灯还亮着,他们也在为明天的生计忙碌着。

  “王大叔的有机黄瓜,带着清晨的露珠和泥土的芬芳……”

  “李奶奶的南瓜,是小时候奶奶家的味道……”

  “赵大婶的古法草莓酱,没有任何添加剂,只有阳光和爱……”

  一篇篇充满温度的文章在学校论坛和社交媒体上发布。

  拾穗儿还创建了“暖心农场”线上商城,设计了“蔬菜盲盒”——

  每个盲盒里都有当季最新鲜的蔬菜,还有种植者亲手写的小卡片。

  订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第一周,只有十几单;第二周,变成了上百单;一个月后,日订单量已经突破五百。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那天下午,拾穗儿正在帮王大叔打包黄瓜,一个投诉电话打了进来:“你们的黄瓜送到都蔫了!这是什么质量?”

  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

  短短一小时,客服收到了二十多个投诉。

  王大叔看着被退回的黄瓜,蹲在地上,双手抱住头:“我就说不行……这些娇贵东西,哪经得起这么折腾……”

  拾穗儿拿起一根蔫了的黄瓜,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着。

  她强忍住眼泪,轻声说:“大叔,不是黄瓜的问题,是我们的包装和物流没做好。”

  那天晚上,拾穗儿一个人在村委会研究到深夜。

  她对比各种保温材料,计算冷链运输成本,设计新的包装方案。

  凌晨两点,她趴在桌上睡着了。梦里全是烂掉的蔬菜和村民失望的眼神。

  “闺女,醒醒。”

  拾穗儿睁开眼,发现身上盖着一件外套。赵大婶和王大叔站在她面前,手里端着热腾腾的鸡蛋面。

  “先吃点东西。”

  赵大婶把面推到她面前,“失败了不怕,咱们再想办法。”

  王大叔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布包,层层打开,里面是一沓皱巴巴的钞票:“这是我攒的三千块钱,你拿去,该买什么材料就买什么……”

  拾穗儿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大颗大颗地落在碗里。

  “大叔大婶……我……”

  “傻孩子,”

  赵大婶拍拍她的肩,“你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我们帮你是应该的。”

  那一刻,拾穗儿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守望相助。

  第二天,她召集实践团全体成员,重新调整方案。

  她联系学校的食品保鲜实验室,请教专家;

  跑遍全城的包装厂,寻找既便宜又保温的材料;

  和物流公司谈判,争取最优惠的冷链运输价格……

  一周后,全新的包装上市了。定制的泡沫箱里放着冰袋,蔬菜用保鲜膜包裹,再垫上吸水纸。

  箱子里还附赠一个小册子,上面是蔬菜的保存方法和简易食谱。

  投诉电话渐渐少了,好评越来越多。

  “黄瓜很新鲜,比超市买的好吃!”

  “南瓜特别甜,孩子一口气喝了两碗南瓜粥!”

  “草莓酱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

  一个月后的周末,拾穗儿再次来到村里。大巴车刚进村,她就看见村口拉起了红色横幅——

  “感谢大学生助农团队!”

  村民们早早等在那里,看见她下车,纷纷围了上来。

  王大叔捧着一把最新鲜的黄瓜:“闺女,这茬黄瓜是专门给你留的!”

  李奶奶提着一篮子鸡蛋:“自家鸡下的,拿回去补补身体,看你瘦的……”

  赵大婶端着一罐刚熬好的草莓酱,眼睛红红的:“订单太多了,我家那口子都回来帮忙了。他说在外打工这么多年,从没像现在这样,觉得在家里也能有出息。”

  拾穗儿接过草莓酱,罐子还是温热的。她打开盖子,甜蜜的香气扑面而来。

  “乡亲们,”

  王大叔突然提高声音,“咱们是不是该表示表示?”

  村民们互相看了看,然后像约好似的,同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个红包,塞到实践团同学们手里。

  “这不行!”

  拾穗儿连忙推辞,“我们是来帮忙的,不能收钱!”

  王大叔的眼圈红了:“闺女,你听我说。这些红包里装的不是钱。”

  拾穗儿愣了一下,轻轻打开手里的红包。

  里面没有钱,只有一张折叠的纸。她小心翼翼地展开——

  那是一幅孩子的画。画上是一个大姐姐在田里拍照,旁边写着:“谢谢拾穗儿姐姐,爸爸说今年有钱给我买新书包了。”

  她打开第二个红包,里面是一张照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正在打包蔬菜,照片背面写着:“我母亲七十岁了,这是她第一次靠自己的劳动赚到钱。”

  第三个红包里是一封信,字迹工整:“我在外地打工,听说家里蔬菜不愁卖了,准备回去和父母一起种地。谢谢你让我看到了农业的希望……”

  拾穗儿的手在颤抖,眼泪模糊了视线。她继续拆着红包——

  有孩子用拼音写的感谢信,有老人亲手做的书签,有村民全家福的照片……

  最后一个红包是赵大婶的。里面是一张存折——上面是她这两个月卖草莓酱的收入,足足有两万多元。存折夹着一张纸条:“这钱你拿去当学费,以后大婶供你上学!”

  拾穗儿的眼泪终于决堤。她蹲在地上,哭得不能自已。

  那些日夜奔波的辛苦,那些被质疑的委屈,那些熬夜加班的疲惫,在这一刻都化为了滚烫的泪水。

  “丫头……”

  王大叔扶起她,自己的眼圈也红了,“你帮我们解决的,不只是蔬菜销路的问题啊。你让年轻人看到了务农的希望,让老人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让孩子们知道了读书的意义……”

  拾穗儿擦干眼泪,看着面前这一张张朴实的脸。

  夕阳给他们每个人都镀上了一层金边,那些脸上的皱纹在光影中显得格外深邃。

  她突然明白了爷爷为什么一辈子都不愿离开那片戈壁滩。

  土地给予人的,不仅是收成,更是一种扎根于生命深处的力量。

  回程的大巴车上,拾穗儿抱着那罐草莓酱,像抱着什么稀世珍宝。

  车窗外的田野在暮色中连绵起伏,远方的城市华灯初上。

  她打开手机,看到“暖心农场”的订单数还在不断上涨。

  不只是这个村子,周边好几个村庄都加入了他们的平台。

  那一刻,她忽然想起很小的时候,奶奶阿古拉带她到几十公里外别人收割完的谷地里捡谷穗。

  夕阳把田野染成金黄,奶奶弯着腰,一边拾穗一边轻声说:“穗儿啊,你看这些谷穗,单看都很小,但拾得多了,就能攒成一碗饭。”

  那时她还不懂这句话的分量,只觉得弯腰很累,谷穗扎手。

  当大巴车驶过灯火璀璨的跨江大桥,她轻轻打开那罐草莓酱,舀了一小勺放进嘴里时,忽然全明白了——真甜啊,甜得让人眼眶发热。

  这不仅是草莓的甜,更是汗水的甜、坚持的甜、千百个微小善意汇聚成的甜。

  就像奶奶当年一颗颗拾起的谷穗,如今她也在“拾穗”——把那些散落在角落的美好、被忽略的温暖、差点被遗忘的梦想,一穗一穗地拾起。

  她轻轻合上草莓酱的罐子,掌心留存着温暖的余温。

  这份甜,不仅属于她,更属于戈壁上那些默默耕耘的身影,属于奶奶阿古拉传承下来的那双永不放弃的眼睛。

  她望向窗外辽阔的夜色,心中涌起一股温柔的坚定——她要继续拾穗,但不再是一个人。

  在这片广袤而深沉的土地上,她要让“拾穗儿”成为一种精神,一种看见微光、珍视汗水的信念。

  她要将这份情怀传递给像她一样曾感到迷茫的年轻人,带领他们一起,俯下身去,将那些被风沙半掩的智慧、被匆忙时代忽略的坚韧、以及像隔壁徒弟那样朴拙却闪光的心愿,一穗一穗地拾起。

  她不能让任何一份真诚的期待落空,不能让任何一个炽热的梦想仅存于志向。她要让它们都见到阳光,在现实的土壤里,扎根、生长,最终开出属于自己的花,结出甜美的果。这份传承,才是对奶奶、对戈壁、对所有顽强生命最深的致敬。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拾穗儿,拾穗儿最新章节,拾穗儿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