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雅集斋这次为了推广新版的《西游记》话本,彻底豁出去了。

  根据苏墨的建议,张浩亲自请来城里最好的画师,绘制了一幅巨大的孙悟空棒打白骨精的海报,张贴在店门外最显眼的位置。

  海报旁还用醒目的字体写着。

  “读西游故事,悟圣贤道理!蒙童开智,学子解惑,寓教于乐,不容错过!”

  除此之外,他还连夜让刻工,加急赶制了一批印刷精美的小册子。

  里面节选了《论语》、《孟子》中与仁、勇、孝、悌相关的经典句子,并附上了极其简单的白话注解,作为赠品随书附赠。

  话本重新上架的那日,雅集斋门口再次排起了堪比年节抢购的长龙。

  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排队的人,除了那些心急火燎,追问猴子后来怎么了的书迷外,竟还有不少穿着儒衫,神情严肃的私塾先生。

  “给我来十册!不!二十册!这个话本好啊!拿回去正好给我那帮,不开窍的学生当课外读物!”

  一位老夫子捋着胡须,满意地说道。

  “正是!正是!这法子妙啊!让孩子们在故事里学道理,潜移默化的学习,可比我们死讲硬灌强多了!”

  一旁另一位先生连连点头。

  更有不少望子成龙的家长闻讯赶来,将柜台围得水泄不通。

  “老板!给我来一套!我家那小子天天就知道爬树掏鸟窝!正好让他看看这个话本,跟着猴子学道理!”

  “对对对!我家那个也是!读经书就打瞌睡,一看话本保准精神!多少钱?我都要了!”

  仅仅一个上午,雅集斋首批加急印制的一百册《西游记》,便被抢购一空!

  张浩站在柜台后,看着空空如也的货架,以及依旧不断涌入店内的客人,激动得手舞足蹈,简直要乐疯了。

  “快!刘掌柜!快!”

  他语无伦次地喊道。

  “让刻工加班!薪酬按三倍的算,再印一千册!不!两千册!”

  说罢,他来回走了一会,似乎想起什么,又抓过一个伙计,塞给他一串铜钱。

  “快马加鞭去苏家村!告诉我苏老弟!话本火了!让他快点写!”

  “写得越多越好!告诉他,从今天起,每多卖出一百册,我额外再给他一两银子的分红!上不封顶!”

  与此同时,翰墨斋的掌柜站在街对面,看着雅集斋那人满为患的盛况,只觉得心口一阵阵绞痛,肠子都悔青了。

  当初怎么就瞎了眼,怎么就狗眼看人低,把这么个泼天的富贵给推出去了呢?

  他不甘心,思前想后,还是亲自备了一份厚礼,坐着牛车找到了苏家村。

  “苏小郎君。”

  到了苏家大院,他腆着一张老脸,将一个精致礼盒递到苏墨面前,连连陪着不是。

  “老夫那日多有怠慢,实乃是老眼昏花,还望小郎君海涵。”

  他姿态放得极低,随后继续说道。

  “雅集斋给您一册十两,老夫给您十二两!只要您后续的书稿,肯交给我们翰墨斋独家刊印!”

  “老夫在此承诺,可以在店里给您开辟一个西游话本专区,单独陈列宣传!小郎君,您看……”

  苏墨看着他,淡淡一笑,将礼盒推了回去

  “掌柜的好意,小子心领了。”

  “只是我已与雅集斋张公子约定,后续书稿独家供给。”

  “可是……十二两啊!小郎君!”

  掌柜的急了,怎么还有人和钱过不去的?

  “掌柜的。”

  苏墨似乎知道他想要说什么,挥挥手打断了他,不容置疑道。

  “做人总得知恩图报,当初小子挨家售卖话本,无人问津之时,是张公子雪中送炭,不问出身,给了我第一份信任。”

  “如今小子若是为区区二两银子,便背弃承诺,与那见利忘义的小人何异?此非君子所为。”

  翰墨斋掌柜碰了一鼻子灰,看着苏墨那双坚定的眼睛,知道再无挽回可能,只能悻悻而归。

  此事传到张浩耳中,更是让他对苏墨刮目相看,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敬佩。

  认定了这个小兄弟,值得倾心结交,后续合作也愈发稳固。

  ……

  五十两银子,加上张浩预付的五两分红,共计五十五两,沉甸甸地放在了三房的桌上。

  苏明哲和温氏看着那雪白的银子,激动不已,仿佛在做梦一般。

  有钱后苏墨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拉着父母去了镇上最好的布庄。

  “爹,娘,你们快挑料子,要最保暖的那种。”

  “墨儿,我们不用……”

  他拿出二两银子,不由分说给父母,没有理会两人的反驳。

  各扯了足够做两身新棉衣的深色厚实布料,又去棉花铺买了新棉花。

  三房那几件穿了不知多少年,满是补丁的旧棉袄,终于是可以彻底扔掉了。

  接着,他又去了米铺和杂货铺,买了以往过年都舍不得买的红糖、细白米,还有满满一篮子鸡蛋。

  最后还称了足足一斤五花肉。

  “娘,以后每日煮粥,记得加些红糖和鸡蛋。”

  他将沉甸甸的篮子递给温氏,脸上带着难得的笑容。

  “这肉今天就炖了,您和爹的身子,早都该好好补补了。”

  温氏看着儿子认真的小脸,又看着篮子里,那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吃食,眼圈瞬间就红了。

  她什么都没说,只是紧紧地抱住了他,仿佛要将他揉进自己的身体里。

  从这天起,温氏也彻底放下了,手中那补贴家用的绣花活计。

  她每日还是天不亮便起来,但却不再是去抢着干院子里的粗活。

  而是轻手轻脚地为儿子研好墨,铺好纸,将那间简陋的书房收拾得一尘不染。

  三房的小院里,难得的充满了安稳、幸福的气氛。

  与此同时,隔壁院子里,大房却是满脸的愁云惨淡。

  大房伯母眼尖,隔着篱笆瞧见了三房买回来的新布料,又闻到飘出的肉香,忽地气不打一处来。

  她早就听说了苏墨卖话本,发了笔大横财的消息。

  具体多少不知道,但看三房这又是买布,又是吃肉的架势,定然不是小数目。

  这一发现让她嫉妒得,眼睛都快滴出血来。

  她在院子里大声嚷嚷起来,故意用阴阳怪气地声音喊着。

  “真是没天理了!正经读书的穷得叮当响,一家人勒紧裤腰带供着!”

  “写那些不入流闲书的,倒能发横财吃香喝辣!老天爷不开眼啊!”

  然而,喊了半天都没有动静,也没人出来搭理她。

  她也不尴尬,又撺掇着刚从丁家族学回来的苏斌。

  “当家的!你看三房那副显摆的,一副暴发户的样子,正好咱们文儿读书要的钱多。”

  “那丁家的笔墨纸砚多贵啊,你去!去找他们家借点银子!”

  “他苏明哲做叔叔的,发达了帮衬一下亲侄子,不是天经地义吗!”

  “可是……”

  苏斌被说得心动,又想起上次被苏墨顶撞的难堪,不由迟疑起来。

  “可是什么可是,让你去就去!”

  同房那么多年,苏斌皱个眉,她都知道心里想的什么,于是连忙不耐烦道。

  苏斌无奈,吃好硬着头皮找上了门。

  还没等他开口,正在院中帮母亲劈柴的苏墨,似乎是知道他来的用意,便抢先说道。

  “大伯若是来借钱,怕是要空手而归了。”

  他指了指角落缝制一半的新棉衣,又指了指书房里堆放的书籍纸张。

  “刚到手的银子,已经买了过冬的衣物,和备考的书籍纸墨,如今一分不剩了。”

  他看着苏斌尴尬涨红的脸,丝毫不在意,只是平静地补充道。

  “父亲,母亲,若是此后大房再来纠缠,便直接去找族长评理。”

  “分家之时早已立下字据,各过各的日子,我们三房没有义务,再帮衬大房分毫。”

  苏斌碰了一鼻子灰,刚想要反驳。

  但看着苏墨那双平静的眼睛,只觉得这孩子身上,有股说不出的寒意,竟不敢再多言,灰溜溜地走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争得门楣扬,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争得门楣扬最新章节,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争得门楣扬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