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娘看着武月麟,不知不觉湿了眼眶。
“你跟武将军还真是像,他以前也经常跟商户说这句话。”
几人到了客房后,武月麟总觉得那个老板娘对他过于热情了一些。
“师兄,我怎么感觉老板娘怪怪的,不过她好像没什么恶意。”
高喆坐下来寻思了半天,“我也有这种感觉,你等着,我去打听一下。”
话说完,他人已经出去了。
不多时,众人已经收拾好了东西,依旧是赵旻兄弟俩一间房,武月麟和高喆一间房,萧云清独自一间房。
高喆回来后一脸不明觉厉的表情。
“你们猜我打听到了什么?”
武月麟看的有些着急,“师兄你就别卖关子了,打听到了什么?”
“我刚才去找了那个店小二,也就是带我们来客栈的年轻人,他说老板娘年轻的时候被师父救过一次,然后就看上师父了。”
武月麟听了高喆的话,顿时感觉脸上一热,“不是吧?我爹年轻的时候竟然真的有红颜知己?怪不得老板娘每次看我的时候,总觉得不是像在看我。”
高喆点了点头,“不错,话说回来,你跟师父长得确实挺像。”
武月麟无奈的叹了口气,“不过我爹还是娶了我娘,缘分啊,总是让人感慨。”
高喆拍了拍武月麟的脑袋,“你还是个小孩子,别感慨了,我们一会儿出去转转。”
萧云清一听说要出去逛,顿时来了精神,“我刚才看到这里有好多商铺,我想买件他们穿的那种衣服,感觉好漂亮!”
赵旻和赵凌并没有跟着他们出门,而是留下来看书。
反正他们刚到滇州,留在这里的时间还早,不在乎一天两天的。
但谢流云留给他的书却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上面有不少谢流云的亲笔注解。
赵凌拿出一封信纸,“今年过年怕是不能赶回去了,给家里写封信吧。”
赵旻点了点头,这是他来到这里的第二个年头。
不知不觉,赵旻已经把这里的生活当做日常,平时挂念的也是赵家的人。
“对了大哥,你写信的时候跟爹说一声,让他把赵氏卤味改成赵氏百味,我这里还有几个方子,一会儿我一并写下来,让爹把咱们家的生意做大做强,工人该请就请。”
“好。”赵凌一口应下,赵旻也开始把前世耳熟能详的几个小吃和甜品写了方子,这些东西并不难,食材也是常见的,赵廉是个做生意的好手,定然是一点就通。
滇州的第一场雪是紧挨着年关落下,赵旻他们跟着高喆一起到了外面,跟滇州的百姓一起迎接新雪。
老板娘见他们就这么出去,让小二那些几件蓑衣追了出去。
“别给那几个小孩子冻着了,快送过去。”
见店小二把蓑衣挨个递到他们手上,老板娘这才放下心来,嘴角挂着笑容开始算账。
这一年的营收也够维持她的生活了,还能有些盈余置办不少东西。
高喆接了一片落雪,“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有好收成。”
店小二哈了哈手,“谁说不是呢,滇州很少下雪的,不过只要落了雪,来年的茶定然会是大丰收!”
与此同时,远隔千里的清河县也下了雪。
没有赵旻和赵凌在家,赵家显得清冷了不少。
好在生意越发的红火,每日除了算账,要忙活的事儿也不少。
赵廉终于寻了个空闲,陪着宋氏和周氏一起坐在屋檐下。
“也不知道那俩孩子在外面可还好,能不能吃得饱,穿得暖……”
宋氏说着,擦了擦眼角的眼泪,“旻哥儿他们哪里出过远门啊,第一次就走了这么久,过年了也不说回家来看看。”
周氏安抚道,“娘,两个孩子都长大了,出去看看也是好事儿,他们前两天不是还寄了家书回来吗,这一路上去了那么多地方,都是我们不曾去过的。”
“是啊娘,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孩子们都很好。等来年他们科举进了京城,我们也跟着进京,在京城盘家酒楼,年年都能一起过。”
赵廉看着院子外面的雪,几乎可以预料到去了京城后,如何再扩大赵家的生意。
毕竟儿子来信的时候说,要把赵家的生意做大做强。
宋氏转过头看向赵廉,“我们都去京城?听说京城寸土寸金,生意可不好做啊。”
赵廉呵呵笑着,“娘,你是不知道我们赵氏百味铺现在有多受欢迎,而且旻哥儿提出来的加盟,不仅不会有商户排挤我们,还会想方设法的跟我们交好,加盟我们的店铺。”
宋氏一脸欣慰,“也是啊,多亏了旻哥儿,我们老赵家也是祖坟冒青烟了。”
就在这时,一个官府的衙役冒着大雪跑来了。
“有你们的家书!”
那个衙役一脸的兴奋,丝毫没有觉得冒着大雪来送信有任何的不适。
“赵旻他们又来信了,刚接到我就送来了!”
现在清河县谁不知道赵家出了俩秀才,还有个三元及第的神童。
几乎所有人都对赵家高看一眼,指不定往后的解元公也要出在他们家了。
赵廉听到后连忙走了出去,“有劳差爷冒着雪跑这一趟。”
“应该的应该的,我们家县令大人的公子也来信了,他们都在一块儿,书信也是一起到的,我寻思着你们肯定也想孩子了,就赶紧送过来了。”
“差爷进屋喝杯茶,等雪停了再走吧。”
那个衙役摆了摆手,“不了不了,我这还有公务,下次一定。”
等衙役离开后,赵廉这才回到屋檐下拆开了信。
宋氏和周氏都忍不住催促,“旻哥儿他们都说了啥,你别只顾着自己看啊。”
赵廉乐呵呵的把信拿给他们看。
“旻哥儿说他们现在滇州,那边的人很热情,对他们都很好,而且冬天也不冷,等开了春就回来。”
周氏和宋氏听到开春后他们就回来,开心极了。
“那凌哥儿呢,凌哥儿说了什么?”
“凌哥儿说给我们物色了不少当地的东西,他们学业都没有落下,还学会了不少菜色,回来了做给我们吃,不愧是我儿子啊!”
“你跟武将军还真是像,他以前也经常跟商户说这句话。”
几人到了客房后,武月麟总觉得那个老板娘对他过于热情了一些。
“师兄,我怎么感觉老板娘怪怪的,不过她好像没什么恶意。”
高喆坐下来寻思了半天,“我也有这种感觉,你等着,我去打听一下。”
话说完,他人已经出去了。
不多时,众人已经收拾好了东西,依旧是赵旻兄弟俩一间房,武月麟和高喆一间房,萧云清独自一间房。
高喆回来后一脸不明觉厉的表情。
“你们猜我打听到了什么?”
武月麟看的有些着急,“师兄你就别卖关子了,打听到了什么?”
“我刚才去找了那个店小二,也就是带我们来客栈的年轻人,他说老板娘年轻的时候被师父救过一次,然后就看上师父了。”
武月麟听了高喆的话,顿时感觉脸上一热,“不是吧?我爹年轻的时候竟然真的有红颜知己?怪不得老板娘每次看我的时候,总觉得不是像在看我。”
高喆点了点头,“不错,话说回来,你跟师父长得确实挺像。”
武月麟无奈的叹了口气,“不过我爹还是娶了我娘,缘分啊,总是让人感慨。”
高喆拍了拍武月麟的脑袋,“你还是个小孩子,别感慨了,我们一会儿出去转转。”
萧云清一听说要出去逛,顿时来了精神,“我刚才看到这里有好多商铺,我想买件他们穿的那种衣服,感觉好漂亮!”
赵旻和赵凌并没有跟着他们出门,而是留下来看书。
反正他们刚到滇州,留在这里的时间还早,不在乎一天两天的。
但谢流云留给他的书却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上面有不少谢流云的亲笔注解。
赵凌拿出一封信纸,“今年过年怕是不能赶回去了,给家里写封信吧。”
赵旻点了点头,这是他来到这里的第二个年头。
不知不觉,赵旻已经把这里的生活当做日常,平时挂念的也是赵家的人。
“对了大哥,你写信的时候跟爹说一声,让他把赵氏卤味改成赵氏百味,我这里还有几个方子,一会儿我一并写下来,让爹把咱们家的生意做大做强,工人该请就请。”
“好。”赵凌一口应下,赵旻也开始把前世耳熟能详的几个小吃和甜品写了方子,这些东西并不难,食材也是常见的,赵廉是个做生意的好手,定然是一点就通。
滇州的第一场雪是紧挨着年关落下,赵旻他们跟着高喆一起到了外面,跟滇州的百姓一起迎接新雪。
老板娘见他们就这么出去,让小二那些几件蓑衣追了出去。
“别给那几个小孩子冻着了,快送过去。”
见店小二把蓑衣挨个递到他们手上,老板娘这才放下心来,嘴角挂着笑容开始算账。
这一年的营收也够维持她的生活了,还能有些盈余置办不少东西。
高喆接了一片落雪,“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有好收成。”
店小二哈了哈手,“谁说不是呢,滇州很少下雪的,不过只要落了雪,来年的茶定然会是大丰收!”
与此同时,远隔千里的清河县也下了雪。
没有赵旻和赵凌在家,赵家显得清冷了不少。
好在生意越发的红火,每日除了算账,要忙活的事儿也不少。
赵廉终于寻了个空闲,陪着宋氏和周氏一起坐在屋檐下。
“也不知道那俩孩子在外面可还好,能不能吃得饱,穿得暖……”
宋氏说着,擦了擦眼角的眼泪,“旻哥儿他们哪里出过远门啊,第一次就走了这么久,过年了也不说回家来看看。”
周氏安抚道,“娘,两个孩子都长大了,出去看看也是好事儿,他们前两天不是还寄了家书回来吗,这一路上去了那么多地方,都是我们不曾去过的。”
“是啊娘,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孩子们都很好。等来年他们科举进了京城,我们也跟着进京,在京城盘家酒楼,年年都能一起过。”
赵廉看着院子外面的雪,几乎可以预料到去了京城后,如何再扩大赵家的生意。
毕竟儿子来信的时候说,要把赵家的生意做大做强。
宋氏转过头看向赵廉,“我们都去京城?听说京城寸土寸金,生意可不好做啊。”
赵廉呵呵笑着,“娘,你是不知道我们赵氏百味铺现在有多受欢迎,而且旻哥儿提出来的加盟,不仅不会有商户排挤我们,还会想方设法的跟我们交好,加盟我们的店铺。”
宋氏一脸欣慰,“也是啊,多亏了旻哥儿,我们老赵家也是祖坟冒青烟了。”
就在这时,一个官府的衙役冒着大雪跑来了。
“有你们的家书!”
那个衙役一脸的兴奋,丝毫没有觉得冒着大雪来送信有任何的不适。
“赵旻他们又来信了,刚接到我就送来了!”
现在清河县谁不知道赵家出了俩秀才,还有个三元及第的神童。
几乎所有人都对赵家高看一眼,指不定往后的解元公也要出在他们家了。
赵廉听到后连忙走了出去,“有劳差爷冒着雪跑这一趟。”
“应该的应该的,我们家县令大人的公子也来信了,他们都在一块儿,书信也是一起到的,我寻思着你们肯定也想孩子了,就赶紧送过来了。”
“差爷进屋喝杯茶,等雪停了再走吧。”
那个衙役摆了摆手,“不了不了,我这还有公务,下次一定。”
等衙役离开后,赵廉这才回到屋檐下拆开了信。
宋氏和周氏都忍不住催促,“旻哥儿他们都说了啥,你别只顾着自己看啊。”
赵廉乐呵呵的把信拿给他们看。
“旻哥儿说他们现在滇州,那边的人很热情,对他们都很好,而且冬天也不冷,等开了春就回来。”
周氏和宋氏听到开春后他们就回来,开心极了。
“那凌哥儿呢,凌哥儿说了什么?”
“凌哥儿说给我们物色了不少当地的东西,他们学业都没有落下,还学会了不少菜色,回来了做给我们吃,不愧是我儿子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梁第一言官,大梁第一言官最新章节,大梁第一言官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梁第一言官,大梁第一言官最新章节,大梁第一言官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