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于晋室南渡 第十九章 砺刃观衅

小说:风起于晋室南渡 作者:我喜欢旅行 更新时间:2025-11-24 04:23:08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击退胡骑的兴奋与狂热,在胡汉冷静的注视下,如同被泼了一盆冰水,迅速沉淀为更加扎实的忙碌与警惕。欢呼声过后,无需过多催促,众人便自发地投入到战场的清理与战后整顿之中。

  缴获是丰厚的:七匹完好的战马(其中两匹略有轻伤),九把质地精良的胡人弯刀,五张骑弓,若干箭矢,以及从胡人尸体上搜刮出的少许金银饰物和肉干。这些物资,尤其是战马和制式武器,对于野熊谷而言,是一次实力的飞跃。

  胡汉立刻做出了安排:“张兄,挑选机敏且胆大的弟兄,尽快学习控马、骑乘,我们不求成为精锐骑兵,至少要能骑马传递消息、快速机动。缴获的弯刀和弓箭,优先装备你麾下最得力的队员。”

  “杨茂,这些胡人的弓箭和我们的不同,仔细研究其结构,看看能否仿制或改进我们自己的弓。另外,抓紧时间,用缴获的金属,尽可能多地打造箭镞和矛头。”

  一道道指令清晰明确,将胜利的果实迅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谷内众人虽然疲惫,却干劲十足。击败胡人的战绩,如同给每个人心中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他们真正相信,在胡汉的带领下,他们确实有能力在这乱世中守护自己的一方净土。

  然而,胡汉和张凉等核心人物的心中,那根关于西面的弦,却绷得更紧了。

  果然,次日清晨,负责监视西面的狗娃带回消息:赵胥营地方向,昨日战后曾有短暂的骚动,似乎有人想趁乱做些什么,但被压制了下去。今天一早,那边就恢复了平静,但原本设置在靠近野熊谷方向的几个暗哨,非但没有撤回,反而似乎增加了人手,只是离得更远了些。

  “他们在观望。”张凉冷笑道,“既垂涎我们的缴获,又被我们昨日展现的战力所慑,不敢轻举妄动。”

  胡汉站在矮墙上,遥望着西面山林,目光深邃:“他们在等,等一个他们认为我们会松懈的机会,或者……等我们下一次露出破绽。昨日之战,我们暴露了‘火器’之利,也暴露了敢于近战的血性。赵胥若非蠢人,便知强攻代价巨大。”

  他沉吟片刻,对张凉道:“既然他们在观望,那我们便让他们看个清楚。从今日起,操练照旧,甚至可以将阵型演练和骑兵训练,放在他们能远远瞥见的空地上进行。我们要让他们看到,我们非但没有因小胜而懈怠,反而在抓紧时间砺刃秣马!”

  “另外,”胡汉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找个机会,让一两个机灵的人,‘无意’中在他们暗哨可能活动的区域,透露些消息。就说……我们虽击退了胡人,但‘惊雷散’消耗颇大,制作不易,正在为材料发愁。”

  张凉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郎君是想……示敌以弱,引蛇出洞?”

  “不完全是。”胡汉摇头,“是让他们觉得有机可乘,但又摸不清虚实。他们若以为我们外强中干,或许会忍不住动手,那便正中下怀。他们若更加忌惮,按兵不动,那也为我们争取了更多发展时间。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他们去猜。”

  这是一种心理上的博弈。既要展现肌肉,让对方知难而退,又要适当露出些许“破绽”,引诱对方犯错,或者至少让其决策更加犹豫。

  命令被严格执行。接下来的几日,野熊谷的晨练喊杀声更加响亮,新成立的“骑兵小队”(尽管只有七匹马)笨拙却认真的操练景象,也若隐若现地落入远方窥视者的眼中。同时,关于“神火”材料紧缺、郎君忧心忡忡的流言,也通过某些渠道,悄然飘向了西面。

  谷内的建设也并未停滞。水碓正式投入使用,舂米的效率大增,使得更多人力可以投入到防御工事的进一步完善和“希望坡”的田间管理上。杨茂带着人,日夜不停地敲打,一件件粗糙但实用的铁制矛头、箭镞被打造出来,武装着更多的人。

  胡汉则将自己关在新建的“工坊”里,与杨茂一起,更加深入地研究那几把缴获的胡弓,并尝试利用有限的材料,优化“火毬”的配比和投掷方式。他知道,技术上的优势,是他们目前最大的依仗,必须不断保持和扩大。

  谷内谷外,一种奇异的平衡在维持着。西面的赵胥营地异常安静,仿佛一头蛰伏的野兽,在暗处舔舐着爪子,评估着猎物的强弱。而野熊谷,则在胡汉的带领下,抓紧这宝贵的每一刻,如同不断锤炼的兵刃,在沉默中积蓄着力量,等待着可能到来的下一次考验,或者……主动出击的时机。

  砺刃观衅,静待风起。这短暂的平静之下,是双方意志与智慧的无声较量。

  第二十章根基初筑

  野熊谷在一种外松内紧的状态下,平稳地度过了大半个月。西面的赵胥营地依旧保持着令人不安的沉默,但远处山林间偶尔闪动的人影和始终存在的窥视感,证明他们并未放弃。

  这段时间,胡汉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内部力量的夯实上。

  缴获的七匹战马在张凉的调教和队员们的刻苦练习下,已能进行简单的骑乘和队列行进,虽然离真正的骑兵相去甚远,但至少建立了一支能够快速反应的机动力量。那几把胡弓也被杨茂带着人反复研究,虽然受限于材料和工艺,无法完美仿制,但其结构思路给谷内自制弓的改进提供了方向,一批射程和精度略有提升的步弓开始装备远程小组。

  最大的突破来自于杨茂的锻造组。经过无数次失败的尝试,他们终于成功利用缴获的胡人弯刀和之前交换来的残破铁器,回炉锻造出了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钢口武器——虽然只是三把略带弧度、类似横刀但更短的佩刀,以及十余个锻造精良的矛头。当杨茂将第一把闪烁着寒光的短刀捧到胡汉面前时,整个工坊都沸腾了。这意味着他们摆脱了完全依赖缴获和交换获取武器的窘境,拥有了初步的自主生产能力。

  “好!杨茂,记你首功!”胡汉抚摸着冰凉的刀身,难掩喜色,“以此为范,全力打造!优先满足哨探和队正所需!”

  与此同时,“希望坡”上的粟米已然抽穗,沉甸甸的穗头在阳光下泛着金黄的光芒,预示着前所未有的丰收。负责耕作的妇孺们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她们严格按照胡汉指导的方法进行田间管理,清除杂草,甚至尝试了简单的驱虫土法。这丰收在望的景象,比任何口号都更能凝聚人心,它代表着稳定,代表着未来。

  人口的增加也带来了新的变化。或许是击败胡人的名声悄然传开,或许是这片谷地展现出的秩序与生机吸引了走投无路之人,断断续续又有几小股零散的流民寻来,恳求收留。胡汉并未照单全收,而是采取了更为审慎的态度。他让张凉仔细盘问来历,观察品行,只接纳那些确实孤苦无依、且身强力壮或有手艺在身的青壮,以及少数可怜的妇孺。即便如此,谷内的人口也悄然突破了五十之数。

  新人的加入带来了更多的人手,也带来了管理的挑战。胡汉顺势对谷内的组织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除了原有的木工组、锻造组、农耕组和战斗队之外,还设立了专门的营建队,负责持续加固防御和修建新的住所;设立了后勤组,由几位细心的妇人负责,统一管理粮食、盐、草料等物资的储存和分配;甚至指定了略通草药的柳氏(杨茂之妻)负责简单的医护。

  一套原始但运转有效的管理体系初具雏形。每日清晨,各队负责人会向胡汉和张凉汇报前日进展和当日计划,资源统一调配,奖惩初步分明。一种迥异于外界混乱的、带有强烈胡汉印记的秩序,在这片山谷中牢牢扎根。

  然而,潜在的威胁并未消失。这一日,负责与赵胥营地进行第三次交易的王栓带回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

  “郎君,张头领,”王栓面色凝重,“这次去,感觉气氛不对。赵胥本人没露面,是刘莽接待的。他们换给我们的铁器比以前更少,品质也更差,像是敷衍。而且,我隐约听到他们营地里有打造重物的声音,不像是在打农具,倒像是在……制作大盾或者冲车之类的家伙。”

  胡汉与张凉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了然。

  “他们在准备攻坚器械。”张凉沉声道,“看来,之前的震慑效果正在消退,他们贼心不死,打算来硬的了。”

  胡汉走到地图前,手指敲打着代表赵胥营地的位置:“意料之中。我们展现的发展速度,恐怕让他们感到了威胁。与其等我们愈发强大,不如趁早动手。交易减少,是在麻痹我们,也是在积蓄他们自己的粮食。”

  他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既然如此,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他们想打,可以,但时间、地点,要由我们来选!”

  “郎君的意思是……?”

  “暂停与赵胥的一切交易。”胡汉下令,“从今日起,谷口防御进入临战状态,所有陷阱、机关全部启用。另外,张兄,你挑选最精干的弟兄,带上最好的武器和马匹,扩大侦察范围,我要确切知道他们营地的布防、人员动向,尤其是他们制作攻城器械的工坊位置!”

  他的目光锐利如刀:“被动挨打,绝非上策。若不可避免一战,我们要的,不是击退,而是……彻底打垮他们,永绝后患!”

  野熊谷的根基已然初筑,羽翼渐丰。面对贪婪的邻居,退让和妥协无法换来和平,唯有展现出足以将其碾碎的力量,才能赢得真正的生存空间。平静的日子结束了,主动出击的序幕,正在悄然拉开。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风起于晋室南渡,风起于晋室南渡最新章节,风起于晋室南渡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