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市府大厅途中遭刺客,幸运避过。但大公敞蓬礼车在前往拉丁大桥时停下,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客枪杀。激化了奥匈和塞尔维亚冲突,奥匈认为塞尔维亚要对奥匈皇储遇刺负责。

  7月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奥斯曼帝国站在奥匈组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站在塞尔维亚组成协约国。大战4年,卷入战争国家38个,双方动员总兵力7000万,死亡1000万。战争中两次布尔什维克革命终结沙皇,苏维埃俄国诞生。德国财富被挥霍,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战败赔款让纳粹主义崛起,成为引发二战的幽灵。

  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争夺欧洲霸权和分割殖民地斗争中,结成两敌对的军事侵略集团,即德、奥、意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

  20世纪,迅速强大起来的德国要重新划分世界的叫嚣威胁着英法老牌殖民国家。德国修筑巴格达铁路触犯了英国在西亚、北非和印度利益。德国在非洲的侵略计划和在南美倾销政策也同英国矛盾。德国积极加强海军,和英国争夺海上霸权。

  英德在殖民地、商业和军备的斗争使关系紧张。德国强大使欧洲的“均势打破,英国放弃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调整对外关系。1902年与日本签订同盟条约,借日本手削弱自己在欧洲的竞争对手沙俄。在欧洲大陆寻找与它宿敌法国接近。德法矛盾使法国向英国靠拢。法国企图从德国手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积极准备复仇战。德法为争夺北非摩洛哥有矛盾。推动法国与英国接近是它的盟国俄国在日俄战争中削弱,如果德法战争,法国不可能指望俄国支援。

  英法两国于1904年4月签订协约,法国承认英国在埃及特权,英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特权。两国调整纽芬兰海岸、冈比亚和尼日尔、暹罗、马达加斯加和新赫布里底斯群岛的矛盾。英法协约的签订是准备世界大战的步骤。

  英俄逐渐接近。德奥势力在巴尔干半岛扩张危害俄国利益,沙俄一直把巴尔干和土耳其看成是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德国也想控制这地区。

  1903年德国同土耳其签订条约,取得巴格达铁路建筑权。铁路修成德国将控制黑海海峡通道,俄国出入黑海将受到德国限制。日俄战争后,俄国的经济日益依赖英法,英俄矛盾也因俄国国力削弱和英德矛盾加剧而缓和。1907年英俄两国签订协定,标志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

  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形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作好组织准备。两大集团中各国一面利用外交会晤进行和平欺诈,一面疯狂扩军备战。剑拔弩张,

  1905年摩洛哥发生危机。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部,扼守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门户海峡,战略地位。法国统治着摩洛哥大部分国土,德、英、意、西想扩大自己在摩洛哥势力。法国为巩固自己在摩洛哥特殊地位展开外交活动。1900年到1904年先后同意大利、英国和西班牙签订协定,规定它们各自在摩洛哥的利益。

  1905年1月法国向摩洛哥苏丹提出对其行政、军事、财政的全面“改革方案,接受方案承认法国保护权。德国不容许法国占领地中海上重要军事基地和铁矿产地,破坏法国计划。

  1905年3月德皇威廉二世访问摩洛哥丹吉尔港挑衅演说,维护摩洛哥的主权和独立。德国向美、英、法、西、俄等国照会,指责法国违反马德里公约(1880年签订),以战争威胁。法国考虑到发生战争不利,决定让步,把同德国关系暂时缓和。

  1906年1月西班牙南部海港城市阿耳黑西拉斯召开国际会议,俄、英、美诸国甚至意大利都支持法国,德国孤立。会议决定承认摩洛哥“独立”,摩洛哥财政由国际监督,警察组织由法国西班牙分别管理,负责治安,等于承认法国对摩洛哥控制。德国没放弃对摩洛哥的野心,争夺摩洛哥成为战争危机的因素。

  1911年4月,摩洛哥首都爆发反对殖民统治人民起义。法国以恢复秩序和保护侨民为由占领非斯。德国不容法国独占。7月1日,德国炮舰豹号驶进摩洛哥阿加的尔港,随后巡洋舰也出现在摩洛哥海面,德法战争迫在眉睫。这时英国支持法国,声称在摩洛哥问题上英国不惜与德国一战。英国的压力下,德国与法国谈判达成协议,德国承认法国为摩洛哥保护国,法国把法属刚果部分割给德国作补偿”。

  摩洛哥危机未过去,意大利和土耳其战争。意大利早蓄意侵略土耳其北非属地,决定趁英、德、法等国卷入摩洛哥危机染指。1911年9月意大利政府向土耳其最后通牒,抗议土耳其在的黎波里阻挠意大利企业活动”。土耳其拒绝接受无理通牒,战争爆发。

  两万意军登陆。意军装备精良,在战争中第一次使用飞机,意大利舰队控制沿岸港口,使用武器发射强光使人失明,还有种武器发射音波使人失聪,振坏耳膜。英国又不许土耳其援军通过埃及。意大利打败土耳其军队,但遭黎波里阿拉伯人顽强抵抗。战争延续到1912年巴尔干战争开始才结束,土耳其把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割让给意大利。

  为准备战争,欧洲列强疯狂扩军。1911年起,德国每年通过新军事法案增军事预算。到1913年拥有由新式装备武装起现役部队76万。英国军队(包括印度军队在内)增加41万。法国1913年通过军事法案,将两年兵役制改三年,役龄从21岁到45岁改为从20岁到48岁,军队增加到77万。沙皇俄国在大战前拥有兵力130万。列强积极扩大海军,英德海军竞赛最剧烈。

  1912年英德两国举行裁军谈判,英国坚持两国海军比2:1,德国则要求16:10,谈判破裂,双方疯狂增军费。到大战前夕,德奥军事预算达140亿,协约国军事预算47亿。两大集团各自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和制订作战计划,图先发制人。德国参谋总长曾说:“我们准备好了,战争越快越好“

  各国资产阶级宣传机构大肆散布沙文主义情绪。资产阶级御用学者为战争辩护,宣传战争可解决人口过剩,挽救工商业危机,能对人类起优生作用。德国骑兵将领柏第公然叫嚣:“战争是万事之父……战争是生物规律,首先规律,文明不可缺乏的因素“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南部,濒临地中海,长期受土耳其人统治。19世纪随奥斯曼帝国衰落,巴尔干地区一些国家相继独立。由于这主要居住着南斯拉夫人,与俄罗斯人同宗,且俄国是打击、削弱土耳其主要力量,巴尔干半岛各国与俄国联系。20世纪初奥匈帝国加紧染指巴尔干,阻止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同塞尔维亚合并,波黑当时是土耳其统治下两行省。

  1908年奥匈趁土耳其发生革命宣传吞并波、黑激起塞尔维亚人民愤怒。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开始部署武装,俄国准备支持塞尔维亚对奥匈作战。奥匈也向边境集结军队,战争一触即发。这时德国出面支持奥匈。3月奥匈帝国向俄国最后通牒,要求承认奥匈吞并波、黑事实,否则将对塞尔维亚开战。俄国在日俄战争失败后力量削弱,也没得英法支持,暂时让步。奥匈在德国支持下吞并波黑。

  20世纪,摆脱土耳其人统治的塞尔维亚在巴尔干地区日趋强大,已成为南斯拉夫人反对外国统治、争取民族统一的核心。两次巴尔干战争推动奥匈统治下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南斯拉夫人民族运动,他们要求和塞尔维亚合并建大塞尔维亚。以塞尔维亚为中心的南斯拉夫民族统一运动的发展,使哈布斯堡王朝统治者不安。奥匈进行以摧毁塞尔维亚为目标的战争准备,主持制定侵略塞尔维亚战争计划的是斐迪南大公和奥匈帝国总参谋长弗兰茨·康拉德·冯·赫岑多夫。塞尔维亚国内已出现反奥宣传活动和爱国团体。1908年成立国防会”,1911年成立“不统一毋宁死”。这两组织受到欧洲以巴枯宁、克鲁泡特金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思潮影响“国防会”主张游击战阻止奥匈帝国吞并塞尔维亚,招募和训练志愿军“黑手会”主张采取恐怖行动,实现民族的思想,统一塞尔维亚民族。黑手会单线联系,秘密活动,绝对服从,勇于牺牲。领导是塞尔维亚参谋本部情报主任。巴尔干地区多次暗杀事件,许多青年爱国者都以献身精神去恐怖活动。

  1914年5月德国参谋长同奥匈帝国总参谋长会谈,讨论对塞尔维亚的战争计划。6月斐迪南同德皇威廉二世会谈,为发动战争预先确定行动方针,他们认为俄国内困难大,无法插手巴尔干战争。德皇建议奥匈攻塞尔维亚。威廉二世向斐迪南保证,如俄国插手奥塞冲突德国将援助奥匈。

  奥匈帝国决定在邻近塞尔维亚边境军事演习。这天是塞尔维亚被土耳其征服的纪念日。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出动兵团,斐迪南夫妇决定亲自前往巡视。奥匈帝国行动激怒了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黑手社”和波斯尼亚当地的秘密民族主义团体拟定行刺计划。

  塞尔维亚政府事前发觉刺杀行动,并反对,担心导致可怕后果,因塞尔维亚难以抵挡奥匈帝国进攻,而俄国此时未完成陆军改编,不可能给塞尔维亚援助。塞尔维亚政府试图阻拦“黑手社”出境,但与“黑手社”有联系的边防军使他们顺利越境进入。塞尔维亚政府又通过本国驻奥匈公使提醒奥匈政府,如斐迪南前往波斯尼亚有生命危险。但奥匈政府置若罔闻。

  1914年6月斐迪南大公参加指挥一次军事演习。演习以邻近的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塞尔维亚的秘密组织派出多名杀手埋伏在萨拉热窝市,

  6月28日清晨,“青年波斯尼亚”组织在奥皇太子所要经大街上布置7名刺客。上午斐迪南夫妇在城郊检阅军事演习后,乘坐敞篷汽车傲然自得地进入萨拉热窝城。长列皇室汽车缓缓驶过人群拥挤街道,只有稀疏宪兵和警察在道路警戒。斐迪南坐在第二辆车上,索菲亚坐他右边。波斯尼亚军政府长官奥斯卡·波蒂奥雷克将军坐在左边,司机旁是侍从官。

  车队经过市中心埋伏在这第一暗杀者没动手,因一警察走过来站在他面前。相距不远的另暗杀者突然从人群中冲出向斐迪南夫妇乘坐的车掷出炸弹,但被车篷弹到地上,在第三辆车前爆炸,碎片击伤将军的副手和女侍。察布里诺维奇服下***并跳河自杀不遂,被赶至军警拘捕。斐迪南故作镇静地走下车,察看现场,对被警卫捉住的察布里诺维奇瞄了眼,登车挥手说:“先生们,这人疯,原计划进行

  车队驶进市政厅,斐迪南夫妇参加市政厅欢迎仪式,略作休息,驱车前往医院看望受伤随从。

  本来是去医院,但司机转错方向,撞上街口拐角处守候的普林西普拔枪射击,离他不远警察发现了,箭步冲上来欲抓住他手臂。

  刚好赶到这普萨拉的“青年波斯尼亚”成员,朝警察颈部猛击一拳,警察冷不防一趔趄。

  枪响了,奥皇储夫妇呜呼。顿时混乱,米哈伊洛趁机逃离,而普林西普当场被捕。

  开枪打死斐迪南皇太子的波斯尼亚青年加夫里洛·普林西普19岁中学生。刺杀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时,普林西普是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学生。事后普林西普承认罪行,并判20年。狱中的普林西普因为健康原因接受切除手臂手术,1918年死于监狱中。

  奥匈军国主义者叫嚷,“拔剑对准塞尔维亚”,摧毁奥匈称霸巴尔干的障碍。维也纳报纸写:“我们等待着一切严重的紧张局势最后爆发……战争,这是我们的信念。激进突然方式才能实现:强盛的奥匈帝国“

  事件发生次日,奥匈总参谋长和外交大臣认为:“解决塞尔维亚问题的时机到了,军事动员,对塞尔维亚宣战。但他们也担心俄国干预,请求德皇威廉帮忙。德国渴求战争,认为1914年战争有利。1914年6月间德国完成了基尔运河的加宽工程,使新造的“无畏舰”从北海通过运河驶入波罗的海,加速军队调动灵活;英国开始同俄国海军谈判,d德国领导对曾出使英国多年的埃克哈德施泰因说:“我们准备就绪,愈快愈好“

  德国知如战争拖至1917年俄法两国完成扩军计划,实力对比会变。德国外交大臣1914年7月写给驻英大使的信:“1914年,俄国尚未做好战争准备。法英不愿1914年打仗。再过几年俄国有战斗力了。它用自己士兵数量压倒我们;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和战略铁路都将建成,我们的集团的力量日渐衰弱”

  貌似强大的奥匈帝国将日趋衰落,希望在实力对比有利下战争。

  6月28日德皇在基尔海面游艇上获悉斐迪南遇刺身亡,停止游览。像赌徒狂叫:“1914年是千载一时机会“

  7月5日奥匈驻德大使把弗兰茨·约瑟夫皇帝笔信呈交威廉二世。信上说奥皇储遇刺,“是俄国和塞尔维亚大斯拉夫主义者鼓动的结果;是要削弱三国同盟,分裂我帝国。朝廷和我的领土危险。你认为奥塞之间的敌对想求得友好解决不可能;只要这种罪恶的煽动根源不惩罚,欧洲君主国家的和平政策受威胁“弗兰茨·约瑟夫恳求威廉二世表态支持战争。

  德皇收下奥匈大使信件表示,奥匈帝国指望德国作为盟国和友邦为它后盾”“德国支持”军事行动”,如我们放过这次有利的机会可惜。

  7月6日威廉二世召集高级将领和政府大臣,把战争信息告诉宠臣。将军们回答战争准备就绪。总参谋部军需部长报告:“觐见后我就没有什么事做了。动员计划3月完成。军队和往常一样做好准备“

  奥总参谋长也于7月5日谒见奥皇,转达德国答复。82岁老皇帝说:“1914年我们不能再回头,将可怕战争“奥匈着手准备挑动战争。在德奥准备发动战争同时,俄法备战。7月20日,法国总统和总理访问俄国。两国相互保证对德国开战,两国履行盟国义务,俄国过去在1909、1912和1913年的国际危机中曾三次让步和退缩,1914年它决定不让步。

  俄法在两国会谈公报中以及在公开外交场合强调两国友谊”,如兄弟的海陆军力量,表示要忠诚不懈与盟邦合作”。两国首脑会谈期间俄国招待宴会。席间普恩加莱特地同奥匈大使交谈,要大使转告奥匈政府当慎重处理对塞尔维亚关系。“塞尔维亚在俄国人民中是朋友,而俄国又有盟邦法国,这问题上多少可怕纠纷“

  英国也做好战争准备,认为不如早打,再拖延不利。英国看到德国生产能力比自己强,海军造舰竞赛很快赶上来,希望在1914年仍保持海军优势,战争击败危险对手。萨拉热窝事件,英国开始没流露参战意向,它担心德国悬崖勒马,又怕承担先发动战争的责任。

  同时英国议会和内阁中存亲德派。英国内阁12名不赞成参战。整工人阶级和大部分自由党人参战。广场群众集会要求英国宣布中立。浩大和平运动压力下,英国外交大臣向德国驻英大使说,英同俄法没任何同盟关系,不受任何义务约束,申明英国态度是防止大国之间战争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空间的门,空间的门最新章节,空间的门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