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 【第024章】 办学体系

小说:国势 作者:月影梧桐 更新时间:2017-02-20 10:15:29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任之做得好大事,这些我怎么没听说?”秦时竹既高兴又兴奋,奇怪黄炎培下手这么快

  “巡阅使日理万机,军、政、民、财、党都要抓,自然没有留意到了我呢,想等都落实一次性来个汇报,免得天天用这些琐碎的事情烦你”

  “好好好困难比我想像的要小”秦时竹拍拍黄炎培的肩膀,“真是辛苦你了”

  “好”葛洪义也很高兴,“这样一来,兴办教育的天时、地利、人和都有啦”

  “这间还有个故事:去年清廷批准成立清华学堂,胡敦复被任命为清华学堂第一任教务长由于该校属美国退回的庚赔款资助,许多工作都受制于美国公使馆,在教学上稍不合美国人心意,公使馆便横加干涉;在生活待遇上,美国教员与国教员相差悬殊,国教员非常不满身为教务长的胡敦复对这一切十分愤懑,因此联合了在清华学堂任教的10位国教员朱香晚、华绾言、顾养吾、吴在渊、顾珊臣、周润初、张季源、平海澜、赵师曾、郁少华一起成立立达学社,以研究学术、兴办学校为职志,胡敦复当选为社长不久,他因主张清华学生多读理工科课程,与美籍教员瓦尔德主张多念英和美国学、美国史地的意见发生分歧,美国公使出来干预,胡敦复以不能遵办愤而辞职立达学社其余成员也以辞职声援,准备南下办学”黄炎培认真地说,“因此,他们答应来东北任教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求”

  “你说”秦时竹急切地想知道

  “政府不能干涉学校的正常教育秩序,校长要有全权我已先应承下来,不过也留了向您汇报的尾巴,您有什么想法?”

  “办学嘛我们确实不懂,由这些先生们来办当然最好,但既然是政府出资,在某些事务、某些方面,政府肯定也是要介入的,这你不妨和胡先生直说”秦时竹说,“咱们答应得太圆满、太爽快,反倒令人不太相信他可能依然会狐疑,一定要把正常管理和指手划脚的干涉区别开来,我相信他能谅解至于职务,我看就聘请胡先生为人民大学理科教务长”

  “就按照您的意见办”黄炎培继续介绍,“伍连德先生是颜院长介绍地,当时鼠疫爆发时,伍先生也积极参与其对人民之友印象特别好,因此没费什么力他就爽快答应了,我看他可以担任医学高专的副校长;赵黄先生得到了两人的推荐,亚曾经是赵先生的学生而极力推荐颜院长推荐是因为赵先生对生药化学颇有研究,可以担任医高专的药学系主任;罗忠忱先生是范旭东推荐而来,此人就读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土木系,至前年大学本科毕业又入该校研究院攻读一年,得土木工程师头衔,回国后曾在交通传习所任教,我看他去工业高专能发挥特长;最后,我自己推荐一位,郑辟疆先生,此人是我多年老友,先后在山东青州蚕丝学堂、山东省立农业专门学校任教,对蚕丝教育事业颇有心得,且极力主张实业救国、职业教育我认为,是农林高专校长的最好人选”

  “任之兄辛苦了”葛洪义听到这么一大串专家的名字,不由得十分敬佩

  “我没什么,倒是咱们巡阅使魄力这么大,我原本以为就好好办一个人民大学呢,没想到要建立整个教育体系,因此还要再继续广泛吸纳人才”黄炎培谦虚地说“留学生大都是禹兄负责接待的我招地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啊”

  “不要着急慢慢来,一口吃不成胖”秦时竹笑着说,“我们的目标是大的,实现起来困难也很多,任之兄辛苦的日恐怕还在后头”

  “这我知道,可真要是都办成了、办好了,我死也瞑目了,辛苦对我来说不算什么”

  “任之兄说笑了,没那么严重”葛洪义笑着说,“前两天禹兄来找我,顺便说有一个叫夏元的留德学生打电报给他,因为没有经费继续留学了,想到咱们这里教书,不知道禹兄谈起没有?”

  “说过了”黄炎培赶紧说,“我已给他妥善安排了,他是德国柏林大学的学生,在美国耶鲁大学也学习过,擅长物理,等他回国后我打算让他专门教授此课”

  听完这两人的话,秦时竹若有所思地摇头:“不,不该聘请他地”

  黄炎培纳闷了:“此人目前虽然没有德国学位,但毕竟是名校学生,留学多年,是个人才,咱们现在唯才是举,不该太在乎他有没有外国学位”

  “你误会我的意思了”秦时竹说,“我们应该继续资助他完成学业,这样加有利于他的发展不管是两年还是三年,咱们完全等得起”

  “我也知道这样最好,可这个学生听说国内革命成功,推翻了清廷,很兴奋,迫不及待地想回国效力”黄炎培松了口气,“不过我还没有最终答复他”

  “你就这么答复”秦时竹想起禹骧的儿也在德国留学,“到时候就让他们一起回国,至于经费,就让禹兄先垫着,到时候我出钱好了千万要让这个学生把书念完,咱们说什么也不能耽误他”

  “有禹老板出钱,那肯定能没问题了”黄炎培笑着打趣道,“复生兄提了这么大地计划,打算给我们每年拨多少钱啊?”

  “我也正关心这事呢,现在百废待兴,一切都需要钱,但再穷不能穷教育”秦时竹认真地说,“教师的待遇,学生的学费怎么安排啊?”

  “这我可做不了主,我光是和那些先生说待遇不低于京师大学堂的话了”黄炎培笑着说“读书人嘛,总是有点清高,耻于谈论薪水,有我这个保证他已经相当满意了”

  “他们不主动提,我们可不能亏待了他们,不然后来者就没有了只是现在政府各级官员地薪水还没有统一,荫华正忙筹划呢”秦时竹皱眉道,“好在军饷有了明确数字咱们就以这个做参考我的意思,在职位上,小学教师分四等,分别称为初级、级、高级和特级教师,高专和大学教职也分四等,分别为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为提倡教育重视教师起见,待遇一定要优厚,学校行政人员的薪水可以参考政府部门同级别人员地薪水,如果一人身兼教、政两职可以兼薪研究院全部由各科教授组成,领取双份薪水

  凡是聘教师,第一年为试用期,给定拟聘请职位领取该职级薪水之八成,一年后,根据实际能力聘请为相应职位每月薪水暂定为初级2元,级35元,高级65元,特级125元,助教40元,讲师70元,副教授为130元,教授为250元另外为活跃学术,提高人才利用率,可以在保证本校教学的前提下去外校兼课,按实际所授课时之多少发放课时费,但需经过本校校长和系主任同意,并且保证须在本校完成一定课时,教授每周以8个小时为宜教授以降课时逐渐增多,但即使初级也不能过每周24个小时的工作量因为如果课上得太多,教师不仅身体疲劳,而且没有时间备课,对提高教学质量不利职位三年一聘,优胜劣汰,调职即调薪”

  “我听说还要聘请洋人,那他们的薪水怎么处理呢?”

  “一视同仁,当然,对确实学有专长者可给予优待”秦时竹说,“不然国教员又要不满了”

  “我看要严格把关,防止那些不学无术的洋鬼混进来,都说请神容易送神难,一定要先让那些国教员好好考核”葛洪义提议,“考核时,咱们和任之兄一起去看”

  “这法不错”黄炎培赞同道,“今日外摩擦肯定会大大减少”

  “国教育的落后,不仅在于师资短缺,还在于学费高昂,众多贫苦学生上不起学,尤其是高等教育,学费特别高昂,非上等人家不能就读到后来就充斥着老爷学生,对学术无一丝兴趣,对社会毫无裨益”秦时竹指的是当时京师大学堂地情况,因为它所收地学生,都是京官弟,被人称为老爷,而监督和教员被称为堂或大人他们读书的目的,只在于那张凭,只注重今后的出路,纯粹是为了镀金对专职教师不甚欢迎,如果教师认真教学,对学生严格,还常常受到他们的反对倒是那些担任官职的兼职教师,特别受欢迎虽然这些兼职教师可能经常请假,讲义经年不变,老爷学生也不讨厌,因为他们注重地这层师生关系可以在将来走上仕途时引为奥援

  “京师大学堂地学生一直以来都过着老爷式的生活,校风**,乃至于这几年招收地学生不尽是官僚了,这种官僚做派还是很严重”黄炎培深有同感,“为改变这个局面,我打算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帮助贫寒弟解决实际困难”

  “我看是不是这样,师范生、军校和警校生学费全免,每月另行发给少量生活费,但毕业后,必须在北疆各省工作五年,暑假期间必须参加社会工作,为政府服务其余各高专象征性收取学费,同时实行助学金制度,政府每月给予资助,算是贷款,毕业后为政府工作,等还清后留下与否悉听尊便同时各校设立奖学金,奖励那些优秀学生,对特别优秀的人才,由政府保送去外国深造……”由于秦时竹一时也没有想好,葛洪义想了个方案,“至于具体金额是多少,我们可以再研究既不至于多到让学生花天酒地,也不能让他连基本地生活也难以维持”

  “从复生兄给教师定这么高的薪水来看,不论是从事教职还是在政府工作,都有莫大的吸引力,那些受资助的学生别说期满前不能走,就是期满后都不一定愿意走”

  “这就是我要地效果,为今之计,重在培养人才,北疆各省,化不甚发达,地理又稍嫌偏僻,没有优厚的待遇,全国学人未必肯来”秦时竹感叹的说,“对来的教师,要妥善安置,各省分散,别都弄在我们辽宁,去艰苦的地方应该再增加津贴,然后实行轮岗对不合格的,坚决淘汰高专的学生,暑假期间要重点到部队、乡村帮助教学,一方面促进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是所学知识的一个检验”

  “我觉得我们还可以发动民间力量兴学那些开明乡绅,很多都乐意资助教育,在筹备人民大学的过程,很多人都向我表态愿意资助在地方兴学,愿意资助的人就多了”

  “这是好法,两条腿走路,一条是政府拨款,一条是民间捐助”秦时竹乐呵呵地说,“以后,兴办学校,不管谁出资,只要达到一定数额,咱们可以刻碑纪念,予以表彰”

  “乡绅最重名声,若如此,趋之若鹜地人恐怕多”黄炎培觉得前景一片光明

  “有关教育,要办的事情很多,比如课本,比如教案,一切都要重开始,对教师出书、翻译外国教材的,要予以资助、鼓励出版,争取用3年时间,初步编成统一教材在人才培养上,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的另外一个想法是从小学到初要组织童军,从高开始要组织学生军,利用暑假进行军训,每次不少于半个月既能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也能增强他们的体魄对于女学生,可以学战场救护、后方救援等课程,一定要加强军国民教育,培育学生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想了个教育地总方针: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教师职责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对学生地要求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国势,国势最新章节,国势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