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房内架起一面很大的地图,几名大将济济一堂,鲁肃指着地图道:“孙贲军在豫章实际上有一万五千人,除了南昌县的一万人外,还有鄱阳县令周泰统领两千人,海昏县令贺齐率三千人驻守,南昌还有战船数百艘,钱粮不计其数,一旦我们攻击南昌,周泰和贺齐肯定会率军来援,我们就会面临一万五千人的敌军。
其次,陈兰和雷薄是因为对曹操不满而故意怠工,性质完全不同,正常的休训也并不是让军队全部休息,一定会留三成的军队警戒,如果主公认为新年期间南昌县也会和彭泽县一样全体休息,那就大错特错了。”
甘宁眉头皱了皱问道:“长史反对我进攻南昌?”
“非也!”
鲁肃摇了摇头,“现在是我们最好的机会,到了明年开春,一旦孙贲和吕范回归,机会就没有了。”
“那长史的意思是?”
鲁肃微微笑道:“我的意思是,不要硬攻,而是要用计谋攻破南昌,不要给海昏县和鄱阳县前来救援的机会,敌军兵力分散,正好给我们各个击破。”
甘宁一拍桌子,目光扫过众人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就这么决定了,年底之前拿下南昌县!”
众将纷纷摩拳擦掌,王小蛮起身抱拳道:“卑职愿率军前去潜伏,里应外合,配合大军夺取南昌县,恳请主公批准!”
甘宁欣然道:“你可率三百士兵前去潜伏,要当心,不要被对方发现,南昌县北城门旁有一家高升客栈,你就住在那里,我会派人来和你联系!”
“遵令!”
王小蛮行一礼,率先出发了。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奔来禀报,“张喜败退回来!”
甘宁眉头一皱,“让他来见我!”
不多时,张喜上了大堂,披头散发,着实有些狼狈。
他上前跪下泣道:“卑职轻敌,丢了历陵县,请主公发落!”
“你先别急请罪,把情况给我说清楚。”
“回禀主公,昨天城下来了一名小将,叫做徐盛,也就十七八岁的样子,军职看起来也不高,他只带两百人来历陵县城下挑战,卑职欺他年少,便率领五百手下出去迎战,只战了几个回合,卑职便抵挡不住,调头逃回城,不料奔到城下才发现城池已被他的人占领,原来他是调虎离山,把卑职骗出城。
卑职再想杀回去,却发现他的兵力也增加到四百人,卑职自知不敌,只得率军败退回来。”
甘宁一点不奇怪,张喜当然不是徐盛的对手。
“伤亡多少弟兄?”
“伤亡三十余人,都是被城头箭矢所伤。”
甘宁回头问鲁肃道:“这个徐盛,长史应该知道吧?”
鲁肃在孙策手下做了一年的军曹参军,对孙策手下将领都非常了解,他微微笑道:“此人是琅琊郡人,是徐氏琅琊房子弟,我辞职的时候他刚刚从军,资历浅薄,当时徐琨从弟徐详正好也同时从军,徐家资源都给了徐详。
徐盛只被任命为屯长,他如果在吴郡跟随孙策,或许会有前途,但他在豫章郡跟随孙贲,他的日子不会好过。”
“为什么?”甘宁不解问道。
鲁肃笑了笑道:“当初徐家支持孙策要回父亲的军队,但孙贲不肯交还,徐母也就是孙坚之妹将孙贲大骂一顿,据说徐琨还揍了孙贲,徐家从此和孙贲结下了梁子。
现在徐盛成了孙贲的部下,他的日子怎么可能好过?他的上司应该是贺齐,贺齐一直是孙贲的心腹大将,贺齐让徐盛攻打历陵县,明显是给他穿小鞋。”
鲁肃看得很透彻,历陵县是柴桑的南大门,所以甘宁让了海昏县,却没有让历陵县,而是命令张喜率五百军守历陵县,徐盛攻下了柴桑的南大门,打破了默契,甘宁岂能善罢甘休。
甘宁负手走了几步,回头笑道:“如果我们攻打海昏县,南昌大军会不会前来救援?”
鲁肃捋须笑道:“好一招调虎离山之计!”
..........
当天,甘宁下令赏赐每个士兵两贯钱,作为过年钱,就连刚刚投降一万两千彭泽军也有份。
两万余大军顿时欢声雷动,彭泽军士兵拿到了钱,从心理上认可了甘宁为主公,甘宁命令鲁肃立刻进行收编训练,把彭泽军迅速转换自己的军队。
次日上午,甘宁亲自率领一万大军进攻庐山南面的历陵县。
历陵县是一座小县,城池周长只有十二里,人口一千户左右,县城虽然不大,但对柴桑县非常重要,号称柴桑南大门。
甘宁灭了张英后,把海昏县交给了孙贲,却没有把历陵县交出去,双方也都默认了历陵县是甘宁的地盘。
现在徐盛攻占了历陵县,也就打破了孙贲和甘宁之间的默契。
主将徐盛只有十七岁,和丁奉同岁,也是一名十分骁勇的少年小将。
只是他运气不太好,分到了孙贲手下,成了孙贲和徐家矛盾激化的牺牲品,徐盛从军一年半,也只混到一个部曲长,属于低级将领,相当于后世的排长。
徐盛性格十分刚烈,顶撞上司是常有之事,孙贲对他极为厌恶,便打发他跟随贺齐。
这次甘宁偷袭彭泽县,让徐盛看到机会,建议贺齐偷袭柴桑,却被贺齐训斥一顿,徐盛心中不满,回帐大骂贺齐无能。
祸从口出,贺齐便命令徐盛去攻打历陵县。
徐盛派一百士兵事先埋伏在县城内,又用调虎离山之计把张喜骗出城单挑,导致历陵县失守。
虽然轻松夺取了历陵县,但这恰恰是徐盛危机的刚开始。
中午时分,徐盛接到手下快报,甘宁亲自率领一万大军向历陵县杀来。
徐盛大惊,他手下只有五百人,怎么守得住历陵县,而且历陵县不是柴桑,城池比较矮小,很难守住,更要命的是,百姓都心向甘宁,徐盛招募不到民团士兵。
徐盛急得团团直转,就在这时,一支两百人的骑兵疾奔而来,奔至城下,为首骑兵一箭射向城头,箭上插了一封信。
有士兵拾到,急忙交给了徐盛,徐盛打开信,竟然是甘宁写给他的信,信中盛赞徐盛骁勇善战,是难得的大才,希望他能投奔自己,自己一定会重用他,和他一起匡扶汉室,拯救天下苍生于水火。
信中最后写道:‘若将军需要考虑,甘宁也不勉强,希望将军能自行撤退,不要伤害了历陵百姓。’
看完信,徐盛不由怦然心动,但一转念,他又长叹一声,他是徐家子弟,没有家族的同意,他怎么能擅自效忠甘宁?
万般无奈,他只得下令军队开南城门撤退,在甘宁大军距离历陵县还有十里之时,徐盛率领五百手下放弃历陵县,向海昏县撤退。
其次,陈兰和雷薄是因为对曹操不满而故意怠工,性质完全不同,正常的休训也并不是让军队全部休息,一定会留三成的军队警戒,如果主公认为新年期间南昌县也会和彭泽县一样全体休息,那就大错特错了。”
甘宁眉头皱了皱问道:“长史反对我进攻南昌?”
“非也!”
鲁肃摇了摇头,“现在是我们最好的机会,到了明年开春,一旦孙贲和吕范回归,机会就没有了。”
“那长史的意思是?”
鲁肃微微笑道:“我的意思是,不要硬攻,而是要用计谋攻破南昌,不要给海昏县和鄱阳县前来救援的机会,敌军兵力分散,正好给我们各个击破。”
甘宁一拍桌子,目光扫过众人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就这么决定了,年底之前拿下南昌县!”
众将纷纷摩拳擦掌,王小蛮起身抱拳道:“卑职愿率军前去潜伏,里应外合,配合大军夺取南昌县,恳请主公批准!”
甘宁欣然道:“你可率三百士兵前去潜伏,要当心,不要被对方发现,南昌县北城门旁有一家高升客栈,你就住在那里,我会派人来和你联系!”
“遵令!”
王小蛮行一礼,率先出发了。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奔来禀报,“张喜败退回来!”
甘宁眉头一皱,“让他来见我!”
不多时,张喜上了大堂,披头散发,着实有些狼狈。
他上前跪下泣道:“卑职轻敌,丢了历陵县,请主公发落!”
“你先别急请罪,把情况给我说清楚。”
“回禀主公,昨天城下来了一名小将,叫做徐盛,也就十七八岁的样子,军职看起来也不高,他只带两百人来历陵县城下挑战,卑职欺他年少,便率领五百手下出去迎战,只战了几个回合,卑职便抵挡不住,调头逃回城,不料奔到城下才发现城池已被他的人占领,原来他是调虎离山,把卑职骗出城。
卑职再想杀回去,却发现他的兵力也增加到四百人,卑职自知不敌,只得率军败退回来。”
甘宁一点不奇怪,张喜当然不是徐盛的对手。
“伤亡多少弟兄?”
“伤亡三十余人,都是被城头箭矢所伤。”
甘宁回头问鲁肃道:“这个徐盛,长史应该知道吧?”
鲁肃在孙策手下做了一年的军曹参军,对孙策手下将领都非常了解,他微微笑道:“此人是琅琊郡人,是徐氏琅琊房子弟,我辞职的时候他刚刚从军,资历浅薄,当时徐琨从弟徐详正好也同时从军,徐家资源都给了徐详。
徐盛只被任命为屯长,他如果在吴郡跟随孙策,或许会有前途,但他在豫章郡跟随孙贲,他的日子不会好过。”
“为什么?”甘宁不解问道。
鲁肃笑了笑道:“当初徐家支持孙策要回父亲的军队,但孙贲不肯交还,徐母也就是孙坚之妹将孙贲大骂一顿,据说徐琨还揍了孙贲,徐家从此和孙贲结下了梁子。
现在徐盛成了孙贲的部下,他的日子怎么可能好过?他的上司应该是贺齐,贺齐一直是孙贲的心腹大将,贺齐让徐盛攻打历陵县,明显是给他穿小鞋。”
鲁肃看得很透彻,历陵县是柴桑的南大门,所以甘宁让了海昏县,却没有让历陵县,而是命令张喜率五百军守历陵县,徐盛攻下了柴桑的南大门,打破了默契,甘宁岂能善罢甘休。
甘宁负手走了几步,回头笑道:“如果我们攻打海昏县,南昌大军会不会前来救援?”
鲁肃捋须笑道:“好一招调虎离山之计!”
..........
当天,甘宁下令赏赐每个士兵两贯钱,作为过年钱,就连刚刚投降一万两千彭泽军也有份。
两万余大军顿时欢声雷动,彭泽军士兵拿到了钱,从心理上认可了甘宁为主公,甘宁命令鲁肃立刻进行收编训练,把彭泽军迅速转换自己的军队。
次日上午,甘宁亲自率领一万大军进攻庐山南面的历陵县。
历陵县是一座小县,城池周长只有十二里,人口一千户左右,县城虽然不大,但对柴桑县非常重要,号称柴桑南大门。
甘宁灭了张英后,把海昏县交给了孙贲,却没有把历陵县交出去,双方也都默认了历陵县是甘宁的地盘。
现在徐盛攻占了历陵县,也就打破了孙贲和甘宁之间的默契。
主将徐盛只有十七岁,和丁奉同岁,也是一名十分骁勇的少年小将。
只是他运气不太好,分到了孙贲手下,成了孙贲和徐家矛盾激化的牺牲品,徐盛从军一年半,也只混到一个部曲长,属于低级将领,相当于后世的排长。
徐盛性格十分刚烈,顶撞上司是常有之事,孙贲对他极为厌恶,便打发他跟随贺齐。
这次甘宁偷袭彭泽县,让徐盛看到机会,建议贺齐偷袭柴桑,却被贺齐训斥一顿,徐盛心中不满,回帐大骂贺齐无能。
祸从口出,贺齐便命令徐盛去攻打历陵县。
徐盛派一百士兵事先埋伏在县城内,又用调虎离山之计把张喜骗出城单挑,导致历陵县失守。
虽然轻松夺取了历陵县,但这恰恰是徐盛危机的刚开始。
中午时分,徐盛接到手下快报,甘宁亲自率领一万大军向历陵县杀来。
徐盛大惊,他手下只有五百人,怎么守得住历陵县,而且历陵县不是柴桑,城池比较矮小,很难守住,更要命的是,百姓都心向甘宁,徐盛招募不到民团士兵。
徐盛急得团团直转,就在这时,一支两百人的骑兵疾奔而来,奔至城下,为首骑兵一箭射向城头,箭上插了一封信。
有士兵拾到,急忙交给了徐盛,徐盛打开信,竟然是甘宁写给他的信,信中盛赞徐盛骁勇善战,是难得的大才,希望他能投奔自己,自己一定会重用他,和他一起匡扶汉室,拯救天下苍生于水火。
信中最后写道:‘若将军需要考虑,甘宁也不勉强,希望将军能自行撤退,不要伤害了历陵百姓。’
看完信,徐盛不由怦然心动,但一转念,他又长叹一声,他是徐家子弟,没有家族的同意,他怎么能擅自效忠甘宁?
万般无奈,他只得下令军队开南城门撤退,在甘宁大军距离历陵县还有十里之时,徐盛率领五百手下放弃历陵县,向海昏县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