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缝和破窗棂挡不住风,寒气像小刀子一样钻进来。

  钱进声音不大、腔调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分量,清晰地穿透了炉火的噼啪声和屋外的风嚎,传进了所有人的耳朵里。

  刘旺财精神一振。

  好了,领导终于要开大了!

  “刘队长,各位乡亲,”钱进坦白的说。

  “别怪我说话难听,我认为在座的所有人在眼光这方面跟我比都是垃圾——别着急,我不是针对你们,其实我指的是全生产队!”

  王大栓垂头丧气的说:“是,这个我们承认,钱总队你下命令吧,你怎么说我们怎么干。”

  钱进说:“我知道你们刘队长把我叫过来的目的,我今天顶风冒雪的来可不是串门子,我是带着想法来的,不客气的说吧,来之前,我已经把一切都给你们生产队规划好了。”

  “我问一句,你们刘家人想不想过好日子?想不想发展起来?想不想别说过年了,平日里隔三差五就能炖个红烧肉、包个肉包子吃?”

  王秀兰积极的说:“肯定想,这怎么能不想呢?”

  钱进点点头:“好,那你们就听我的,我现在就告诉你们咱红星刘家生产队往后几十年怎么活,怎么活得好!”

  一句话惊呆所有人系列。

  这可不夸张。

  所有人都被钱进一句‘往后几十年’给震住了。

  钱进拿起茶缸呷了一口温吞水,润了润喉咙,开始接管全局:

  “咱生产队情况在座的比我还熟悉,要不是我使劲,咱队就是全海滨市最穷的几个生产队。”

  “咱这里地是盐碱地,种出来的庄稼想交齐公粮都费劲,还想着分钱分粮食?做梦!”

  “刨开地再说海,人家靠海吃海,咱能吃上吗?船是破木船,网是旧棉线网,打点鱼虾顶天了,想吃饱饭那是休想!”

  刘旺福低声说:“现在有领导你带我们搞的豆腐坊和鱼丸坊,其实日子过的挺好,能吃饱饭了。”

  钱进说道:“要是没有我的帮忙了呢?还能吃饱饭吗?而且,你们不想吃好饭吗?”

  “就像我说的,隔三差五家里炖个肉、包个肉饺子肉包子什么的。”

  贰角说:“当然想,可那得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吧?”

  钱进摆摆手:“用不着,听我说吧。”

  “我先直截了当的说一句,往后的年代,大锅饭吃不下去了!”

  “要不是我给队里一个劲送这个弄那个,光靠你们现在是什么光景?”

  “渔船破旧,跑不远,打不着鱼;打上点鱼,除了交任务,剩下的卖不上价,也存不住,臭在手里;劳力闲着,没钱挣,日子越过越紧巴!”

  “这光景,不能继续了!”

  贰角和王大栓等改革派隐约听出了味道,纷纷交换眼色。

  钱进说:“生产队,现在必须变,可怎么变呢?这得有个章法,得看长远。”

  “我琢磨着,国家有五年规划,咱们生产队也得跟着学习,但咱没有国家领导人的眼光和本事,所以咱分三步走,三个十年!”

  这词儿上档次,刘旺财和众人不由得坐直了些。

  “这头一个十年在眼下的八十年代,”钱进的声音陡然拔高,手掌拍在了桌子上,“生产队的核心,就是靠海吃海,但得换个吃法,两条腿走路。”

  他掰着手指头,一条条砸下来,字字铿锵:

  “第一,改,彻底改!学人家小岗村分土地进行承包,再把渔船、近海养殖的滩涂,包干到户!”

  “该是谁的船,谁的网,谁负责的滩涂,白纸黑字写清楚,年底打了多少鱼,卖了多少钱,按定好的比例,该上交集体的上交,该自己留的自己揣兜里!”

  他环视众人,目光如电,最后落在了刘旺财身上:“大包干是死命令!不包,人心就散了,劲就没了,就得永远穷着!”

  “包、真要分家大包干?”刘旺福嘴唇哆嗦着,浑浊的老眼瞪着钱进,像第一次认识他。

  “钱总队啊,这能行吗?上头能答应?这可是犯错误的事啊?”

  王秀兰也忧心忡忡地开口:“钱总队,我绝对信服你,可政策——这是大事。”

  “听说城里还在抓投机倒把呢,这包产到户,算不算资本主义尾巴?”

  即使是王大栓、贰角这些激进派,此时心也提了起来。

  所有眼睛都聚焦在钱进脸上,都带着疑虑和恐惧。

  钱进迎着这些目光,脸上没有任何波澜,反而露出一丝笃定的笑意。

  他不再看看其他,而是从随身的挎包里拿出一份折迭整齐的报纸。

  《参考消息》。

  钱进找到其中一版,指着一段被红铅笔划出的文字:

  “看看去年国庆节刚发的社论,这里,白纸黑字写的是什么?”

  他递给刘有余。

  刘有余朗声读道:“人民公社社员的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

  贰角听后眼睛瞪圆了,站起来激动的说:“给我看看、给我看看……”

  “坐下!”刘旺财怒视他,“给你看有什么用?给你看你认字吗?”

  贰角尴尬的笑了笑,老老实实坐下。

  钱进等刘有余念完了报纸才说道:“你们要搞清楚国家让我们搞包干的目的。”

  “不是为了摆脱什么懒汉也不是为了各人顾各人,而是为了激发社员个人积极性,是为了更好地发展集体渔业,让集体和社员都富起来!”

  “所以这跟那‘尾巴’是两码事,只要把好收益分配关,确保集体提留,方向就没问题,即使出了问题,我钱进给你们顶着!”

  他的声音不高,却像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

  那份盖着国徽印记的报纸,那被红笔圈住的铅字,在昏暗的冬日光芒下散发着某种令人安心的权威。

  刘旺财凑近了,眯缝着眼,努力辨认着那些印刷字体。

  而贰角等人则激烈鼓掌,看钱进的目光如通过看神。

  钱进收起报纸,看着众人脸上冰霜渐融的神色,趁热打铁:“放心干,天塌不下来!”

  “但是!记住了,大包干不是分家散伙,是把队里的渔船、近海的养殖区,包给愿意干、能干的家庭或者小组!”

  “定好产量基数,超产归己,这叫‘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有人不甘心的问:“队里就那么几条船,要是都想承包呢?”

  钱进说道:“很简单,竞标!”

  “生产队把愿意承包渔船渔网的人叫到一起来投标竞争,谁出价高,到时候就把船和网承包给谁,这事全靠自愿。”

  “但是,没有金刚钻最好别揽瓷器活,承包渔船跟承包地不一样,小心把命赔在海里头!”

  刘有余点头,手中笔走龙蛇飞快的记录。

  “光包下去还不够,”钱进继续勾勒蓝图,“单打独斗,小船小网,还是进不了深海,抢不过大鱼群,所以,第二条,成立捕捞合作社。”

  “要把愿意联合的船户组织起来,集中力量办大事,用集体的积累,加上我这次带来的那台新发动机做底子,咱们再想办法凑钱,买几条大马力的机动渔船!”

  “有了大船、好机器,咱们就能跑远海,打大鱼!产量、收入,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大铁船?”年轻的社员代表刘二柱激动得脸都红了,“那敢情好,咱也能去东海转转了!”

  “对!但是光卖鲜鱼不行,咱们生产队后面还得搞加工增值!”钱进指着窗外的方向。

  “鱼打多了,卖不掉、存不住,就是浪费!”

  “咱们要建自己的小加工厂,不需要多大规模,就从简单的开始,晒鱼干、腌咸鱼、做鱼丸。”

  “生产队里已经开了一个好头,已经做起鱼丸来了,但现在全凭社员手工做,这能做多少?以后要引进机器,要有生产线,要工业化!”

  刘旺财听着他的话,嘴里忍不住跟着念叨起来:“机器,生产线,工业化……”

  钱进顿了顿,加重语气,“没错,以后要做罐头,咱们自己生产加工海鲜罐头!”

  “罐头?”王秀兰眼睛一亮,“那可是稀罕东西,城里人都爱吃!”

  “谁都爱吃,”钱进肯定的说道,“市里有外贸公司,专门收这些东西出口赚外汇,咱们的鱼干、咸鱼、罐头,都可以想办法通过他们卖出去,价钱能翻几番!”

  “为了搞加工,保鲜是关键!”

  他指了指外面车斗,“我带过来的那些塑料布很大,你们不是问干嘛的吗?”

  “刘队长说对了,用来做储水池,还要在海边趁着涨潮时候引水做暂养池,鱼获上岸,能养的先养着,慢慢加工,不急着贱卖!”

  “等以后有条件了,咱们还要上马冷冻库,彻底解决保鲜问题,这样一年四季都能有收入。”

  钱进描绘的景象,如同一幅充满生机和财富的画卷,在众人面前徐徐展开。

  包产到户带来的直接激励,合作社带来的集体力量,加工增值带来的丰厚利润…

  这些概念冲击着他们固有的认知。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吸气声和低低的议论声。

  刘旺财的手微微颤抖着,烟袋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

  “而这还只是八十年代的头几步!”钱进的声音带着一种穿透未来的力量,“咱们要把这十年打牢!”

  “渔业是根,加工是藤,根深藤壮,才能结出九十年代的大果子!”

  “九十年代要干啥?”刘旺福忍不住问。

  “不是换大船去黄海东海深处捕捞大鱼群吗?”

  钱进摇摇头:“不,要捞鱼还要搞海洋养殖,然而那时候光靠海还不够,咱们要借力政策红利,发展多元产业。”

  “啥红利?啥产业?”贰角伸长了脖子,他开始听不懂了。

  没有文化。

  钱进说:“国家在南方搞特区,搞‘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生产、来件装配,他们很快就会利用这些政策富得流油!”

  “咱们这里离日韩近,早晚也会有更多开放政策。”

  “这样咱们八十年代积累本钱,进入九十年代,就可以接一些外面来的加工活儿,比如做衣服、做点小电子零件,到时候咱们渔村的妇女、闲散劳力,都能在家门口当工人、拿工资,这不比光靠天吃饭强?”

  “我们也能当工人拿工资?”这个概念对纯粹的渔民来说,既新鲜又充满诱惑。

  钱进肯定的点头:“能,这个是没问题的。”

  “那、那到了下个世纪呢?”刘二柱听得入了迷,急切地问。

  钱进笑道:“第三步,21世纪,三个十年里头的最后一个十年。”

  “那时候,咱们红星刘家就不再是穷渔村了,咱们要利用工业搞的钱发展村庄,到时候搞旅游业,让城里人来吃海鲜、住渔家、看海景!”

  “渔业、工业,然后放弃工业转而恢复环境发展旅游业——旅游业就是咱们下个世纪的支柱,是子孙后代的金饭碗!”

  一群人跟听天书故事一样,听的满脸迷茫,不过倒是被钱进画的大饼给馋得够呛:

  “旅游业?这又是啥?”

  钱进进一步讲解说:“其实咱们这片海,咱们这渔村,石头房子,老码头,本身就是宝贝。”

  “咱队里有大片的沙滩,这么漂亮的沙滩,比市里海水浴场的沙滩还要好呢。”

  “到时候,城里人、外国人,吃饱穿暖了,就想着玩,咱们就搞滨海旅游。”

  “把渔村收拾干净,恢复老味道,炖鱼蒸螃蟹的搞‘渔家乐’。”

  “让城里人来住咱的石头房,吃咱的海鲜,跟咱的船出海打鱼,跟市里的国旅挂上钩,开条的旅游专线,让那些揣着外汇券的外宾也来咱这儿花钱!”

  “旅游?看咱们打鱼?住咱们这破房子?”刘旺福觉得不可思议,“来的人那是图什么?”

  王大栓也嘀咕:“是,旅游我知道,我听广播新闻,桂林山水甲天下,张家界好看,黄果树瀑布有名,年轻人都爱去旅游。”

  “可咱这破落地方也能叫人来旅游?旺福叔说的对,人家图什么呢?”

  “图新鲜,图原汁原味,图放松自在。”钱进笑道,“你们先记住一句话,以后搞旅游发展的时候用得上。”

  “什么是旅游?旅游就是从一个自己住腻的地方去到别人住腻的地方!”

  “你们天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看腻歪了觉得没意思,可在内地人看来,这一切可太有意思了。”

  “再拿赶海来举例,别说内地人了,我这个海滨市里人不一样感到新奇吗?不一样来玩的不亦乐乎吗?”

  刘旺财咂巴着烟袋杆一个劲点头。

  钱进赶海的时候咋咋呼呼,确实玩的高兴开心。

  钱进说:“这叫体验经济,到时候,咱们的咸鱼、鱼干、贝壳工艺品,都是抢手的旅游纪念品。”

  “王主任你手巧,到时候组织老姐妹们用贝壳粘点小玩意儿,卖不上大钱不能发家致富,可用来养家糊口没问题!”

  王秀兰听得心潮澎湃,连连点头。

  钱进大概讲解了三个十年的计划,等大家伙大概听懂了,他拆解开来挨个详细的讲解。

  这份计划是个清晰而宏大的战略构想。

  它的出现,如同在闭塞的渔村上空炸响了一声春雷。

  所有人都被震住了,目瞪口呆。

  钱进侃侃而谈,拿出了笔记本将之前整理的农村发展规划。

  他一条一条的详细讲解,把话题从空想空话,落实到了每一个细节上。

  社员们没什么文化,可都有生活经验。

  他们听着钱进的话慢慢就跟上他的思维了——这条路走的通,确实可以走!

  时间不知不觉的流逝,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钱进响亮的声音和屋外风的呼啸。

  不知道什么时候,天上飘雪了。

  钱进最后说道:“……这一切都必须得做好,咱们得在这八十年代扎下根,然后到了九十年代迈开腿,最后去了下个世纪,整个红星刘家的腰杆子才能挺起来!”

  刘旺财手里的烟袋锅“吧嗒”一声掉在了地上,他都忘了去捡。

  刘有余张着嘴,看着钱进,满脸仰慕和敬畏。

  王秀兰和几个社员代表激动得脸泛红光,刘旺福这样的老汉都热血沸腾。

  听着钱进的安排,他们仿佛看到了一个金光闪闪的未来。

  “钱总队、钱领导,”刘旺福的声音有些哽咽。

  等到钱进说完话他站起来走上去,紧紧握住钱进的手,“您、您真是给咱们红星刘家,指出了一条金光大道啊!”

  “我老头活了六十多年,头一回觉得、觉得这日子真有奔头了、真能富裕了!”

  他环视着同样激动的众人,“大伙儿说,领导这路子行不行?”

  “行!准行!”众人异口同声,声音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希望和力量。

  钱进看着激情澎湃的众人,觉得给他们打的鸡血差不多了,还得给他们降降温,否则一个劲升温就把人给烧死了:

  “路指出来了,怎么走稳走好,还得靠咱们自己,靠强基固本,靠规矩!”

  他在笔记本空白纸张上写下“基础设施与人才升级”、“基层组织与风险防控”两排大字给众人看。

  “先说基建。”钱进指着窗外泥泞的道路和空荡荡的沙滩。

  “路不通,货难运;没码头,船难靠,这不行啊。”

  “一切工作的成功离不开一个准备充分,今年开始,1980年开始,咱红星刘家要大干一场。”

  “刘队长,等开春雪化了,发动全队劳力去修路,到时候我再想办法帮你们拉赞助、找工程队来修个码头!”

  “路不用修的多好,先平整夯实,能走卡车,能让卡车跑起来就行。”

  “修的码头更不用大,咱是小渔村,那能停小船即可。”

  刘旺财说:“准成,就是这得需要不少钱……”

  钱进摆手:“钱不成问题,资金不够,我去找有关单位跑跑‘以工代赈’的项目,争取点国家支持。”

  “还有通电,这个是最大的重点!”

  他看向刘有余:

  “刘会计,你留心着,我估摸着就在今年,市府就要搞‘村村通电力’规划项目了,咱们争取当第一批试点。”

  “有了电力,后面还能通电话,那样生活方便了,信息也灵通了!”

  刘有余用力点头:“我记下了。”

  其他人一拥而上:“今年能通电?”

  “队里能用上电灯了?”

  “钱总队,你这消息靠谱吗?俺队里今年能用上电灯?以后晚上不用摸黑糊了?”

  钱进说道:“政策已经传出消息来了,今年肯定要搞的,现在不确定的是,咱队里能不能拿到第一批试点名额。”

  “刘队长你多往公社跑一跑,我给你们在市府和上级领导部门跑一跑,咱们上下一心、排除万难,争取胜利!”

  “好,上下一心,排除万难,争取胜利!”刘旺财激情洋溢的拍桌子。

  “再说人才和技术!”钱进的目光扫过在场的人,然后摇头,“怎么没有年轻人?”

  “一定要重视年轻人的力量,一定要把年轻人的力量给利用起来!”

  “各位,以后打鱼、养鱼、加工乃至搞工业、搞旅游,它不仅仅是力气活更是技术活,这些工作都要技术,靠老经验不行了!”

  “队里要选送有文化、肯钻研的年轻人,自己学、出去学……”

  刘有余已经算是生产队最有文化的人了。

  这个话题他有发言权,他也很惆怅:“自己学怎么学?不知道咋下手呀。”

  “出去学更不行了,出去去哪里学呢?去学校?现在当爹当娘的改了心思,倒是重视娃娃们上学问题,可那是为了上学考出去,别回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继续干苦力……”

  钱进笑道:“学习这种事,急不得,你们不用太着急。”

  “咱们的规划是三个十年,一共三十年呢,哪怕只拿出一个八十年代来,那也是十年。”

  “十年,足够现在准备念初中的孩子大学毕业了,也足够现在还上小学的娃娃,以后中专毕业了!”

  满屋子一群泥腿子,着实不懂学业上的事情。

  钱进便说道:“你们也得学,要与时俱进。学习不一定必须得去学校,活到老、学到老,一样能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这方面刘旺财拍板做了决定:“那成,钱总队你怎么说我们怎么做,你说要学习,那我带头,都开始学习!”

  “不过,学什么?”

  钱进笑道:“不同的人学不同的东西,这就是因材施教。”

  “你队长和会计还有副队长、妇女主任们学的是规矩和防控!”

  提到这话题,钱进态度不再轻松,而是变得严肃起来:

  “改革不是乱来,发展不能忘本,集体决策机制必须强化!”

  “我结合咱们生产队的情况,给咱们想了一个叫‘三配套’的制度——配套组织、配套阵地、配套制度。”

  “大事必须开社员议事会,账目公开,大家讨论,民主表决。”

  “等到以后有了村办企业,像加工厂、合作社、甚至旅游公司,都要设立监事会,防止集体资产流失,防止有人钻空子!”

  “这是红线!”

  刘有余听到这里,脸上露出了深以为然的表情,频频点头。

  “还有政策风险,”钱进态度更是认真,“这事队长和副队长必须要好好学习。”

  “比如说土地,尤其是宅基地,这方面集体所有权的底线绝不能碰,谁想私买私卖,坚决不行,坚决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

  他看了看众人,本来还想提雇工的问题。

  但这问题很长时间里,红星刘家生产队都用不上,他们自己的社队劳动力都在空闲着。

  刘旺财没多想,只是看钱进这边不说话了,他便站起来郑重地表态:“钱总队放心,规矩立起来,大家伙儿一起守!”

  “集体的东西,谁也别想动歪心思!”

  会议开了整整一个上午。

  窗外的天色越来越暗,雪似乎下得更密了。

  炉火依旧旺盛,映照着每一张被希望和思考点亮的脸庞。

  生产队未来三十年的发展蓝图,就在这间简陋、寒冷却充满激情的石头房子里,初步勾勒成型了。

  钱进觉得自己的构想是有指导意义的。

  他是联系了《海滨市志》、《海滨工业志》、《海滨渔业志》、《海滨旅游业志》等官方资料和自己前世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份发展纲领。

  甚至不只是对红星刘家的发展有指导意义,对整个海滨市渔村的发展都有好处。

  他走的每一步都紧扣时代脉搏,每一步都立足于渔村的实际了。

  钱进看着大家基本达成了共识,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站起身:“好了,大方向定了,细节咱们慢慢完善。老队长,各位,先看看我带来的‘见面礼’怎么用吧!”

  “钱总队你给的啥不好啊?你净给我们拿来好东西。”几个人立马七嘴八舌的笑。

  钱进说道:“这次带来的肉鸡鸡苗与以前的东西不一样,它们是种子,是咱们发展多元经营的第一步。”

  “靠海吃海,靠山吃山,咱们有山林子,这就是个好资源。”

  “我建议你们以生产队集体的名义,成立专门的养鸡小组,利用山坡林地散养这些肉鸡。”

  “这些肉鸡是外国品种,哪里来的呢?”他故意压低声音制造点神秘感,“来路我就不用多说了,反正你们别声张,好好养。”

  “它们生长的会很快,而且肉质好,抗病能力强,相对咱们的鸡鸭来说,养它们成本低!”

  商城是个好东西。

  不仅仅能买吃的喝的,还能买蔬菜种子粮食种子乃至鸡鸭苗子。

  一步到位。

  王秀兰听到这里有些诧异:“钱总队,这个还要集中养殖?去山林子里养殖?我还寻思直接分给各家各户,一家养几个呢。”

  钱进摇摇头:“这些鸡不能分散养,需要集中起来科学养殖。”

  这次大家伙都有些犯难:“养鸡还得科学的养?科学咋养?”

  “科学是谁?”

  “滚蛋,去上扫盲班吧,别到了晚上就会抱着你媳妇的大腚往里怼,多学学知识!”

  哄堂大笑。

  钱进去骑车驾驶室拿出几本厚厚的书,《科学养鸡技术》、《鸡病防治手册》、《配合饲料配制》:

  “科学养殖无非一个学习,书在这里,技术我来教、我找人教,销路我来找、我找人来收你们养大的鸡,而且还是高价收。”

  刘有余顿时反应过来,试探的问:“你手下的劳动突击队?”

  钱进点头:“对,还是他们来收。”

  “你们的鸡养成了,我按市价之上的标准收购,有多少要多少。”

  “以后我们的‘人民流动食堂’需要大量的鸡来做烧鸡,这就叫内部消化,产销一条龙!”

  听到“按市价更高标准收购”、“有多少要多少”,刘旺财和刘有余的眼睛瞬间亮了。

  这可是实打实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收入保障。

  “那太好了!”刘旺财激动地搓着手,“钱总队,你这真是雪中送炭又指了明路啊!”

  “我明天就挑人,成立养鸡小组!”

  钱进说道:“明天不行,今天就要成立,我大老远跑来一趟,你们不能叫我干完活就开车回去吧?我得在这里吃你们的饭!”

  “那必须啊。”刘旺财上去握住他的手腕哈哈大笑,“你要是想现在走,你还走不了哩,今天必须得在俺家里吃饭。”

  “去,老规矩,进腊月了领导来了,咱们杀猪!”

  现在生产队条件好了。

  而且确实进腊月了队里要杀猪了,于是钱进没有阻拦。

  刘旺财开始下命令:

  “秀兰,你找人去挑猪杀猪,跟俺媳妇两个找几个妇女,好好把猪收拾出来。”

  “会计你去挑几个年轻、认字、有耐心的,把咱队里初中毕业的都给我集中起来,送他们进养鸡小组,带过来给钱总队看看。”

  “钱总队,走,去我家里坐热炕头喝茶水。”

  钱进摆摆手:“喝什么茶水?我让你赶紧组办养鸡小组,是我今天就要趁着在你们队里给他们上一课。”

  “啊?”刘旺财吃惊。

  钱进说:“这些小鸡苗可不好养,尤其是如今天冷,可不容易存活,所以我得给他们好好上课,教导他们科学养殖的方式。”

  刘旺财很感动:“你说你,好不容易来一趟,又忙给我们开会,又忙给我们青年上课上学。”

  “嗨呀,你这可累毁了!”

  钱进摆摆手:“累什么?没事,我教的还未必好呢,只能凑活着教了。”

  刘旺财催促刘有余去选人:“赶紧的,要把钱总队这个责任心讲给他们听,要号召他们学习钱总队的责任心啊!”

  刘有余痛快答应一声,一头扎进了风雪里。

  风雪更大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最新章节,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