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庙的礼堂里,一群官员聚在四周,围观太后的演说排练。
等她念完布告,礼部的几个人立刻凑了上去。
“不行不行,这样太没有激情了。”
“您中间那段还好,结尾说得太平淡了。”
他们纷纷提出意见。
“我寻思我已经挺用力了?”太后有些疑惑。
“您可能是情绪还不到位。”领头的官员指出:“到时候,是要在广场上,宣读给大家听的。这种场合,很看重演说者的感染能力,而情绪感染的源头,是您自己也得充满感情才行。您得摆出那种‘我要蛮族死!’的态度来,才会明显一些。”
“您越带感情,大家就越激动,演说的效果也就越好。但您虽然用了些力气,依然只是例行公事、像是念公文的感觉。这样,就不好调动大家的情绪,让大家支持了。”
“也有道理,应该就是这个情绪问题。”太后挠挠头:“不过这就是念公文啊?而且,我也不知道怎么代入这个情绪。”
“我刚结婚那会儿,大都的贵妇们,就没一个乐意跟我打交道的,都说我是山里的蛮子,运气好,中了大奖,居然进了城了。所以,我和她们的关系始终不太好。你一说蛮族,我就想起来我自己了……所以,确实愤怒不起来。”
“呃……”众人都有些尴尬。
“而且我觉得,调动起情绪,也没什么用。”太后继续说道:“战争不是儿戏,尤其是这次,我昨天晚上也认真了解了下。”
“如果参与进去,至少得从南意大利和波西米亚两个方向进军,还得考虑如何钳制其他方向的敌人,直到我们平定意大利和阿勒曼尼地区。总之,到了现在这个地步,我们要么不动,要动就得进行到底。否则,就没有费这么大力气,全面介入的必要了。”
“这场战争,时间不会短的。我们得按照当年对匈牙利的战争,那个持续长度,进行准备才行。”
“我毕竟只是一个妇人,而且也没有话本里那些女将军那么强大,从来没有指挥过战争。”她摇着头,解释起来:“不过,年轻的时候,我就跟着父亲和叔叔们,参加家族之间的械斗;后来,也跟着丈夫出征过几次。我儿子继位之后,朝廷里的人还硬拉着我,让我跟着他也去周围打了几场。塞里斯人的典籍说,妇人没有结婚时,要跟着父亲;结婚了,要跟随丈夫;丈夫死后,就跟随儿子。所以,虽然能力一般,但我也尽量做到了先贤的要求,还是有一些发言权的。”
“怎么指挥人打仗,我不专业。但什么人可以打仗,我还是清楚的。我自己确实喜欢战争,我周围的人也有很多喜欢战争,但正是因为如此,我才更希望,能让大家深思熟虑之后,也一样支持我们的战争。那些了解整个事情前因后果,明确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之后也依然能坚定、踏实行动的人,才是我们罗马的基石。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情况给他们说清楚。”
“至于现在,我这只能给大都的人演说。”她看了看手里的讲稿:“而且,就我之前的观察,能跑来听的人,也基本上都是城里那些有点钱、有点闲的希腊人。这些人确实容易激动——但是他们本来就天天激动,时不时就上头,甚至去和守夜人打架;但兴头一过,也就等于什么都没发生。这种人,是当不了兵的。我看,跟他们讲不讲,其实也没什么差别。”
“所以我感觉,这边意思一下就行了。还是把那几份要给各个军区下发的公告写好吧。”她絮叨了一圈,想了想,说道:“这些东西,按理说才是最重要的。”
众人听了,都觉得好像也很有道理,纷纷议论起来。
“这个……三从不是您这个意思……”领头的官员有些为难地小声提醒道:“不过您的想法我们都明白了,我们这就去汇报给尚书。”
“哎,我没什么文化,你们知道这个意思就行。”太后不在意地摆摆手。几个人见状,赶紧跑出去喊人了。
而大都里的其他人,也没有停下来。
几人刚出门,马王妃的车队已经来到了门口。不用想,肯定是来找太后帮忙的。广场对面,停放马车的位置也早已满员,就这样,还是不断有人赶来,不顾守卫的阻拦,甚至跳下马车就步行往里跑。
停车的地方,还有一大群人聚集,相互激烈地讨论着。这些人几乎都是其他国家的使节和随员,显然是得到了消息,就赶紧跑到这儿来蹲守,希望尽快摸清罗马人的态度。
之前的传言说,汗廷想要趁这个机会,对欧洲所有国家开战,一举统一罗马故地。这个说法听起来有些荒唐。不过另一方面,还有更荒唐的呢:如果仔细分析,会发现从法理上来说,这个表态完全没问题……
这下,情况就比较尴尬了。甚至,理论上来讲,罗马人开战,都不需要宣战——平等的国家之间,才需要走一下宣战的流程。而对于罗马来说,这些都是平叛和驱逐入侵者的行为。还走个流程,对万国宣战,都是给足大家面子了。
实际上,只要汗廷还坚持罗马的法统,那么不服从罗马的欧洲、北非各国,对他们来说就应该是默认处于战争状态的。这种宣战,与其说是改变外交状态的举措,不如说是重申自己的立场。从这个角度来说,就算他们真的宣布了,好像也没有什么后果。
这次的事情,听起来确实很怪,因为就结果而言,其实并不公平,而且肯定会让蛮族国家很不爽——但是,罗马和蛮族,本来就不平等;罗马的存在本身,就会让蛮族国家不爽了,所以这传言就算是真的,大家也只能忍着。
想结束这个状态,其实也很简单。谁自称罗马,就等于要超出其他所有人之上,肯定会很拉仇恨,容易遭到围攻,趁势团结起来把他灭掉就行了。然而,紫帐当初还弱小的时候,大伙就消灭不掉这个罗马。而现在,也没有哪个大国,还腾得出手了。那还能怎么办呢?
因此,大家连抗议都不知道从哪抗议。难道说你罗马不要太猖狂了,不要妄图征服我们所有蛮族么?这都算是打自己的脸了,因为各国平日里,也没少吹自己才是罗马正统。那现在罗马要统一,你应该支持,然后宣布自己才是更正统、更代表所有人的、真正的罗马。但这样一来,你也得对所有蛮族宣战了……
结果,使者们也有些懵圈。打探到现在由太后临时主持事务之后,大家就都找了过来,总之先弄清楚情况。哪怕是真的,那也可以再想办法。毕竟这里大部分常驻使节,都是来自意大利的城邦。对他们来说,向新的强权低头,其实也不是什么碍于自尊、难以决定的事情……
马王妃下车之后,众人又赶紧凑上去,想看她有没有什么消息。不过马王妃看起来很急,没有和他们打招呼,就匆匆赶往大教堂。卫兵拦住他们,不让大家去搭话,因此只能放弃了。
不过这时,后面一辆小车上,道衍和尚也打开门,走了下来。
使者们和他都很熟,又凑去他那边。道衍和尚看起来,就不那么急,反而和众人聊了一会儿,似乎颇有兴趣。不多时,大门里有人跑出来,说太后和王妃想有话想要问道衍师父,他才告辞离开。
从道衍这里,大家又得到了一些新消息。很快,使者们就互相传言,说这次的直接起因,是大明皇室遭到了西吉斯蒙德的袭击。虽然他说的比较急,还不太清楚来龙去脉,但已经足够大家考虑很多的了——别的不说,这货是肯定摊上大事了。
大家都认为,作为王府里活跃的僧侣,道衍师父就和巴黎王宫里的主教们一样,也是王府的重要顾问。他说这些,肯定有明确目的。所以很快,一批手下就被派了回去。关于罗马方面举措的第一批情报,也就这样扩散出去了。
等她念完布告,礼部的几个人立刻凑了上去。
“不行不行,这样太没有激情了。”
“您中间那段还好,结尾说得太平淡了。”
他们纷纷提出意见。
“我寻思我已经挺用力了?”太后有些疑惑。
“您可能是情绪还不到位。”领头的官员指出:“到时候,是要在广场上,宣读给大家听的。这种场合,很看重演说者的感染能力,而情绪感染的源头,是您自己也得充满感情才行。您得摆出那种‘我要蛮族死!’的态度来,才会明显一些。”
“您越带感情,大家就越激动,演说的效果也就越好。但您虽然用了些力气,依然只是例行公事、像是念公文的感觉。这样,就不好调动大家的情绪,让大家支持了。”
“也有道理,应该就是这个情绪问题。”太后挠挠头:“不过这就是念公文啊?而且,我也不知道怎么代入这个情绪。”
“我刚结婚那会儿,大都的贵妇们,就没一个乐意跟我打交道的,都说我是山里的蛮子,运气好,中了大奖,居然进了城了。所以,我和她们的关系始终不太好。你一说蛮族,我就想起来我自己了……所以,确实愤怒不起来。”
“呃……”众人都有些尴尬。
“而且我觉得,调动起情绪,也没什么用。”太后继续说道:“战争不是儿戏,尤其是这次,我昨天晚上也认真了解了下。”
“如果参与进去,至少得从南意大利和波西米亚两个方向进军,还得考虑如何钳制其他方向的敌人,直到我们平定意大利和阿勒曼尼地区。总之,到了现在这个地步,我们要么不动,要动就得进行到底。否则,就没有费这么大力气,全面介入的必要了。”
“这场战争,时间不会短的。我们得按照当年对匈牙利的战争,那个持续长度,进行准备才行。”
“我毕竟只是一个妇人,而且也没有话本里那些女将军那么强大,从来没有指挥过战争。”她摇着头,解释起来:“不过,年轻的时候,我就跟着父亲和叔叔们,参加家族之间的械斗;后来,也跟着丈夫出征过几次。我儿子继位之后,朝廷里的人还硬拉着我,让我跟着他也去周围打了几场。塞里斯人的典籍说,妇人没有结婚时,要跟着父亲;结婚了,要跟随丈夫;丈夫死后,就跟随儿子。所以,虽然能力一般,但我也尽量做到了先贤的要求,还是有一些发言权的。”
“怎么指挥人打仗,我不专业。但什么人可以打仗,我还是清楚的。我自己确实喜欢战争,我周围的人也有很多喜欢战争,但正是因为如此,我才更希望,能让大家深思熟虑之后,也一样支持我们的战争。那些了解整个事情前因后果,明确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之后也依然能坚定、踏实行动的人,才是我们罗马的基石。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情况给他们说清楚。”
“至于现在,我这只能给大都的人演说。”她看了看手里的讲稿:“而且,就我之前的观察,能跑来听的人,也基本上都是城里那些有点钱、有点闲的希腊人。这些人确实容易激动——但是他们本来就天天激动,时不时就上头,甚至去和守夜人打架;但兴头一过,也就等于什么都没发生。这种人,是当不了兵的。我看,跟他们讲不讲,其实也没什么差别。”
“所以我感觉,这边意思一下就行了。还是把那几份要给各个军区下发的公告写好吧。”她絮叨了一圈,想了想,说道:“这些东西,按理说才是最重要的。”
众人听了,都觉得好像也很有道理,纷纷议论起来。
“这个……三从不是您这个意思……”领头的官员有些为难地小声提醒道:“不过您的想法我们都明白了,我们这就去汇报给尚书。”
“哎,我没什么文化,你们知道这个意思就行。”太后不在意地摆摆手。几个人见状,赶紧跑出去喊人了。
而大都里的其他人,也没有停下来。
几人刚出门,马王妃的车队已经来到了门口。不用想,肯定是来找太后帮忙的。广场对面,停放马车的位置也早已满员,就这样,还是不断有人赶来,不顾守卫的阻拦,甚至跳下马车就步行往里跑。
停车的地方,还有一大群人聚集,相互激烈地讨论着。这些人几乎都是其他国家的使节和随员,显然是得到了消息,就赶紧跑到这儿来蹲守,希望尽快摸清罗马人的态度。
之前的传言说,汗廷想要趁这个机会,对欧洲所有国家开战,一举统一罗马故地。这个说法听起来有些荒唐。不过另一方面,还有更荒唐的呢:如果仔细分析,会发现从法理上来说,这个表态完全没问题……
这下,情况就比较尴尬了。甚至,理论上来讲,罗马人开战,都不需要宣战——平等的国家之间,才需要走一下宣战的流程。而对于罗马来说,这些都是平叛和驱逐入侵者的行为。还走个流程,对万国宣战,都是给足大家面子了。
实际上,只要汗廷还坚持罗马的法统,那么不服从罗马的欧洲、北非各国,对他们来说就应该是默认处于战争状态的。这种宣战,与其说是改变外交状态的举措,不如说是重申自己的立场。从这个角度来说,就算他们真的宣布了,好像也没有什么后果。
这次的事情,听起来确实很怪,因为就结果而言,其实并不公平,而且肯定会让蛮族国家很不爽——但是,罗马和蛮族,本来就不平等;罗马的存在本身,就会让蛮族国家不爽了,所以这传言就算是真的,大家也只能忍着。
想结束这个状态,其实也很简单。谁自称罗马,就等于要超出其他所有人之上,肯定会很拉仇恨,容易遭到围攻,趁势团结起来把他灭掉就行了。然而,紫帐当初还弱小的时候,大伙就消灭不掉这个罗马。而现在,也没有哪个大国,还腾得出手了。那还能怎么办呢?
因此,大家连抗议都不知道从哪抗议。难道说你罗马不要太猖狂了,不要妄图征服我们所有蛮族么?这都算是打自己的脸了,因为各国平日里,也没少吹自己才是罗马正统。那现在罗马要统一,你应该支持,然后宣布自己才是更正统、更代表所有人的、真正的罗马。但这样一来,你也得对所有蛮族宣战了……
结果,使者们也有些懵圈。打探到现在由太后临时主持事务之后,大家就都找了过来,总之先弄清楚情况。哪怕是真的,那也可以再想办法。毕竟这里大部分常驻使节,都是来自意大利的城邦。对他们来说,向新的强权低头,其实也不是什么碍于自尊、难以决定的事情……
马王妃下车之后,众人又赶紧凑上去,想看她有没有什么消息。不过马王妃看起来很急,没有和他们打招呼,就匆匆赶往大教堂。卫兵拦住他们,不让大家去搭话,因此只能放弃了。
不过这时,后面一辆小车上,道衍和尚也打开门,走了下来。
使者们和他都很熟,又凑去他那边。道衍和尚看起来,就不那么急,反而和众人聊了一会儿,似乎颇有兴趣。不多时,大门里有人跑出来,说太后和王妃想有话想要问道衍师父,他才告辞离开。
从道衍这里,大家又得到了一些新消息。很快,使者们就互相传言,说这次的直接起因,是大明皇室遭到了西吉斯蒙德的袭击。虽然他说的比较急,还不太清楚来龙去脉,但已经足够大家考虑很多的了——别的不说,这货是肯定摊上大事了。
大家都认为,作为王府里活跃的僧侣,道衍师父就和巴黎王宫里的主教们一样,也是王府的重要顾问。他说这些,肯定有明确目的。所以很快,一批手下就被派了回去。关于罗马方面举措的第一批情报,也就这样扩散出去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最新章节,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最新章节,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