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哒的雨点在青石板上积出一片水,一只脚踩踏而过,积水溅射出去,打在了另一条路过的腿上。

  千户聂志走入卷宗房,对宣帆、方美道:“那里的人来了。”

  方美看向宣帆。

  宣帆凝重地点头,对方美询问:“这件事极是重大,不容有失,交指挥佥事钱力、镇抚使刘大湘、王坤三人,带明二十军士,暗三十军士随行,应该够了吧?”

  方美盘算了下,微微点头:“金陵至凤阳这段路只有三百余里路,多有行商经过,并没出现过什么乱子,沿途还可以在滁州、定远可以休整,五十余人足够了。但务必保密,不可泄露护送之人身份。”

  宣帆赞同:“放心吧,这件事为绝密,没人会敢随意打探消息,除非他们不要命了!”

  传来钱力、刘大湘、王坤,宣帆肃然下令:“你们的使命就一个,护送一辆马车至凤阳,六日内送达,与凤阳守备交接之后速速返京。此番护送,以最高保密为准,任何人不得外漏消息。”

  “记住了,任务完成,你们有功,若是这辆马车没有顺利抵达凤阳,你们及你们的家眷,都会死。事关重大,希望诸位千万莫有懈怠之心。”

  钱力、王坤等人肃然领命。

  刘大湘不理解,眼下正是追索花船杀手的关键时候,锦衣卫怎么还抽出人手去送一辆马车,什么人什么货这么重要,非要锦衣卫秘密护送?

  可最高保密不准打探,也不准多问,只有执行命令。

  于是,一批人手离开金陵城。

  在落雨的一个时辰后,一辆马车通过平板船摆渡过了长江,于江浦登陆,并在江浦等雨停。

  西江口。

  一艘商船缓缓靠上码头,三位披着蓑衣的商人上了岸,走入一旁的小镇,最终进入了一处米铺之中。

  掌柜昌琦正打着盹,见有人来,便打了个哈欠,问道:“几位要多少米?”

  一个男人取下蓑笠,笑道:“掌柜,我们要做大买卖,求三仓米,但需要先看看仓房。”

  “三仓?”

  昌琦立马来了精神,赶忙道:“里面请。”

  带头的男人给身后之人使了个眼神,便跟着掌柜去了仓房,看了看仓库里的五座圆形粮仓,走向一旁拿起一根竹竿,朝着地面敲打了几下,掌柜不明所以,刚想问,却被人打断:“不要说话。”

  说着,又敲了几次地面。

  在昌琦震惊的目光中,不远处地面上的砖块便动了动,一瞬间,一片地砖被掀开,一个脑袋从里面冒了出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着,看了看来人,咬牙道:“李冬生,有必要让我这么藏起来吗?当老鼠的感觉可真不好受。”

  “孟福,顾正臣死了。”

  李冬生开口。

  孟福愣了下,从地洞中爬了出来,拍打着身上的泥土:“你确定他死了吗?”

  “确定。”

  “见了他的尸体?”

  “这倒没有,但他中了毒,跌落长江,十几日了,水师的人找寻了无数次,都没捞出顾正臣的尸体。”

  孟福面色凝重:“顾正臣这种人,若不是亲眼看到他咽了气,并砍掉他的脑袋,我还真不放心。你要知道,他在明教案里,为了将李存义逼出来,可是玩了一出疯癫至极的戏份。”

  李冬生呵呵笑了:“毒箭射穿了他的肩膀,你认为他还有生还的希望吗?再说了,那可是滚滚长江,他不毒发身亡,也会淹死在长江里。放心吧,绝对没有人找到顾正臣,京师大医院、太医院的人虽然去过长江边,可后来全都撤了回去,没有人可以做到瞒天过海。”

  孟福了然,看向一旁颤抖的掌柜,指了指一旁的地洞:“下去吧,别想着逃。”

  昌琦万万没想到,在自家的粮仓里竟有一个地洞,还藏着一个大活人,更想不到,这群人竟与刺杀镇国公有关!

  这他娘的都是什么事,我只是个本分生意人啊。

  昌琦根本不听孟福的话,转身就朝外跑去,刚迈过门槛便被一条腿绊倒,将昌琦给提了回去。

  “昌图,放开我,他们是逆贼。”

  昌琦喊着。

  昌图一把将昌琦丢到地上,冷冷地说:“掌柜的,你以为这洞是谁挖的,又是谁给他送吃送喝?”

  昌琦震惊不已。

  昌图指了指一旁的坑洞,言道:“看在你待我不薄的份上,三日之后你爬出来,早一日,你全家都会死。”

  昌琦看着周围的人,知道跑是跑不掉了,只好钻了进去。

  昌图一遍将铁棍子摆上,一边拿砖块,问道:“镇国公的死还没消停,锦衣卫横行,这么快就召集我们,为何?”

  李东升沉声道:“远火局的陶成道出了金陵,正朝着凤阳而去。此人手中掌握着远火局的所有秘密,包括火药配方,火药弹、火器的制作之法,这个人对我们来说极是重要,老国公已经下了命令,不惜代价,将此人掠走。”

  孟福皱眉:“陶成道竟然出来了,这该不会是个诱饵吧?”

  这种人物轻易不会离开远火局,一旦离开,必须有皇帝的批准才可。

  李东升自信地说:“放心吧,我们的人调查过,皇帝出于北征、地方卫所火器更换的需要,决定暗中设置远火四局,并选在龙兴之地,意在打造一个大型火药弹仓库。你也知道,金陵就这么大,哪怕是掏空几座山,也储存不了太多火器。”

  “地方上请求快速更换火器的奏折一直都有,尤其是安南之战后,北方边镇不断上书请求增加地方火器、火药弹数量,就连魏国公也提议运一批火器、火药弹至山西做战备。”

  “设置远火四局并非突然决定,而是正常决策,背后并没什么阴谋诡计,何况皇帝给锦衣卫的旨意就一个,保密护送,而且不准任何人走漏风声。他们连出城都选择在了下雨时,就是为了掩人耳目。”

  孟福听过之后,放下了顾虑,言道:“陶成道是远火局的核心人物,带走此人,大业可成!”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寒门辅臣,大明:寒门辅臣最新章节,大明:寒门辅臣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