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创业实录 第二百四十一章 现代和原始

小说:非洲创业实录 作者:恶的呃呃呃 更新时间:2025-09-03 23:15:46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反观东非和美国,在非洲西北部的支点虽然都很少,东非有多哥兰和达赫拉,美国只有利比里亚,但是能起到的作用就大很多。

  就比如前世,在二战期间和冷战期间,利比里亚的首都蒙罗维亚就为美国世界霸权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战期间,蒙罗维亚港是美国向北非和欧洲战场运输物资、军队和飞机的重要中转站。当时蒙罗维亚的罗伯茨菲尔德机场,是泛美航空公司跨大西洋航线的关键枢纽,也是美军空军的重要中转基地。

  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局在利比里亚建立了庞大的通信和监听设施,监听欧洲、非洲和苏联的通信。

  二战和冷战期间,美国的对手不管是轴心国还是后来的苏联,它们都是欧洲国家,非洲西北部在它们和美国的战争和竞争之中,仅仅是一个次要方向。

  所以一旦进入和平时代,或者说美国单极霸权时代,其对利比里亚的重视程度就会自然下降。

  可是,在非洲崛起了东非这个庞然大物之后,情况就彻底发生变化,利比里亚很有可能在未来,长期成为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支点。

  即便在非战争时代,美国出于和东非竞争的需求,也会长期维护蒙罗维亚等地的军事,通信等设施,用于监视东非海军在大西洋的活动轨迹,还有东非贸易动向等。

  而未来,欧洲的最主要大国,也会因为东非的原因,加强在非洲西北部的部署,就比如前世苏联。

  在冷战期间,苏联对北非地区的是非常热情的,其中典型的就是埃及,阿尔及利亚这些国家,都受到过苏联的大力支持。

  而阿尔及利亚已经属于非洲西北部国家,同时,苏联还参加过西撒哈拉区域冲突,扶持亲苏势力,尝试拉拢毛里塔尼亚,几内亚,几内亚比绍等国家。

  虽然苏联在非洲西北部的扩张,最终失败,但这主要是苏联的地理位置,确实很难对非洲西北部形成竞争力。

  东非方面也不会重视苏联在这一区域的活动,反而……

  台尔曼说道:“对于西北非,未来欧洲的参赛者,大概率在德国和苏联两个国家之中胜出。”

  “苏联就算真的能主导欧洲事务,他们在非洲西北部也很难发挥影响力。”

  “如果是德国,那就麻烦了,可能让当地形势发生剧烈变化,现在,德国已经获得了地中海的出海口,他们在北非西部,能发挥的作用比东非更多。”

  苏联出个黑海都困难,而波罗的海的海军跑到这里,几乎和远征没有区别。

  反观德国的区位,虽然谈不上太好,也比苏联海军的发展条件优出一个层次,不管从其大西洋沿海,还是亚得里亚海出发,难度都不高。

  谈到德国,克里斯汀内心也有些焦虑的说道:“现在德国在欧洲的实力,已经强大到了让帝国都能感到一丝威胁的程度。”

  “虽然说我们两个国家,都是德意志国家,可是,德国方面的真实想法未必如此,内心可能并不把我们当成一个民族看待。”

  “而且,德国和帝国也是有过一些历史隔阂的,尤其是在殖民地问题上,德国一直对帝国感到不满。”

  一战前,德国和东非的海外殖民地交易,是东非最让德国人恼怒的一点,一直到现在都有大量德国人认为东非应该“归还”德国的土地。

  德国人的心态很好理解,他们没有料想到到一战会打的如此惨烈,虽然最后德国有一定的收获,但是和其在战争中的损失对比,完全微不足道。

  设想中迅速击败英,法,继承其庞大的海外资产的目标没有实现。

  自然而然的德国人对之前和东非的领土交易,就彻底心理失衡了。

  如果一战德国干净利落的胜利,他们显然不会在意“施舍”给东非的“三瓜两枣”,可一战的结果完全超出了他们预计,转过头来,原本德国用几十年时间构建的整个海外殖民地体系,全便宜了东非,别说德国,任何国家都很难在心理上接受。

  当然,站在东非的立场上,东非也认为自己委屈,毕竟,就算这些土地不卖给东非,德国就守得住么?

  台尔曼就对此感到不平的说:“德国是不识好人心,他们当时的情况,能把殖民地变现,就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更别说我们在世界大战中虽然没有参战,可给予德国的帮助也是巨大的,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从头到尾给予了德国支持。”

  “结果这群白眼狼,非但不懂得感恩,还反咬一口。”

  “他们也不想一想,如果没有东非的帮助,以当时德国的粮食,药品,橡胶等重要物资的巨大缺口,恐怕早就被同盟国拖死了。”

  “还有现在德国的首相,阿道夫此人,也是一个口不择言的人,他的出现让帝国和德国的关系进一步陷入低谷,尤其是伤害了两国民间的情感。”

  “在这一点上,意大利的贝尼托都不会犯这种错误。”

  这里台尔曼主要说的是两人的种族观念,如果阿道夫在种族问题上,能和贝尼托相似,也不至于把德国和东非的距离推的更远。

  东非立国的根基就在于民族和种族融合,文化认同和同化,而阿道夫则是坚决否定文化认同和同化。

  克里斯汀说道:“按照当前,两国关系的发展,我认为未来如果德国成为了欧洲的统治者,它必然可能成为帝国的潜在敌人,甚至两国关系会比德国对美国的关系还要紧张。”

  “德国如果统治了欧洲,它和美国间关系,就算恶化,也无非把美国孤立在北美大陆上。”

  “而东非和欧洲统治者的地缘争端,是更加激烈的,尤其是在北非,中东,印度洋这些焦点区域的问题上。”

  东非很难接受欧洲出现统一大国的原因就在于此,毕竟欧洲天然连接着北非,中东这些政治板块,同时还掌握着欧亚贸易航线的大动脉苏伊士运河。

  而这些区域,对东非同样重要,或者为东非所觊觎。

  北非地区可以说是东非和欧洲之间的缓冲区,也是东非国家安全的屏障,理解这个问题,可以参考前世的蒙古,虽然蒙古也是缓冲地带,可不管俄罗斯,还是远东帝国,显然都希望这个缓冲地带能够控制在自己手中。

  就比如苏联其存在时,就控制这个所谓的缓冲地带,但是在它需要发挥霸权的时候,就在当地布置重兵,威胁和压迫远东帝国。

  同理,对于北非这个地方来说,如果被东非控制,东非就能进一步提高本国的国土安全,同时通过地中海取得对欧洲的战略优势。

  反过来,欧洲出现一个统一大国,并且控制北非,那东非的北部边境就要承受军事压力。

  而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欧洲出现一个统一的政权,或者说出现一个一言九鼎的欧洲霸主。

  现在欧洲情况就对东非很有利,四分五裂状态下,虽然北非基本控制在欧洲国家手中,但是无法对东非形成合力,从而给予东非任何威胁感。

  中东地区,东非对这一遏制欧亚非三块大陆的战略要冲,还有当地的能源的看重,也不需要多提。

  而现在东非,苏联和德国三个国家,事实上在中东地区,就展开了比较激烈的竞争。

  现在德国还不是欧洲霸主,它就能在中东地区发挥重要的影响力,如果再让它整合了整个欧洲的力量,那还得了!

  控制了中东的外国势力,就必然会进一步威胁到东非在印度洋的利益。

  可以说,现在东非和德国之间在中东的利益冲突,就已经出现了苗头,更别说东非在产业上和德国竞争更加激烈。

  政治,地缘和经济上两国分歧越来越大,所以也不怪东非的高层,对德国的警惕越来越高。

  如果抛开苏联的意识形态威胁,德国可能就被列入东非在欧洲的头号敌人名单里了。

  ……

  达赫拉港。

  此刻,在达赫拉湾里,出现了一番颇为壮观的景象,在达赫拉湾中,停泊着十多艘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舰船。

  既有东非的军舰,也有正在工作的三艘国产海洋挖泥船正在靠近岸边的位置工作。

  其他船只多以运输船为主,有负责物资补给的专用船只,满足海军和工人日常所需,也有负责拉建筑材料的大型运洋货轮。

  不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一艘隶属于海军的工程船,负责起重,打桩等特殊工作。

  在达赫拉的陆地上,也有大量工程机械,正在完成平整土地,浇筑混凝土,打井等工作。

  而落日号,此时也悄然抵达了达赫拉海域,落日号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巡视,所以并没有进入达赫拉湾内。

  看着匆忙的工地,落日号舰长台尔曼,感慨万分:“虽然都是港口建设,但是达赫拉和蒙罗维亚,简直是两种极端情况。”

  “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和现代化,而蒙罗维亚港,美国人还在通过原始的手段,压榨利比里亚劳工,来实现港口建设。”

  “现在,我可以断定,达赫拉港一定会在蒙罗维亚港之前竣工,并且投入使用,成为未来帝国在非洲西北海岸的坚固堡垒。”

  东非在达赫拉港的建设上,和美国在利比里亚建设的蒙罗维亚港,完全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

  这倒不是美国落后,作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美国显然不至于落后东非太多。

  更多的因素是在利比里亚,美国有足够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可以利用,使用黑人劳工,可以发达节约建设成本。

  而东非就不一样了,西撒哈拉别说人了,就是动物和野草都很难见到,想找廉价劳动力,也有心无力。

  所以,在建设达赫拉的过程中,大量东非最先进的工程设备,还有本国专业工人,成为了达赫拉港建设的亮点。

  克里斯汀说道:“对于达赫拉港的建设,帝国很重视,所以在建设速度和质量上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而想在这个几乎鸟不拉屎的地方,在较短的时间里,建设一座现代化港口,还有配套的军事和民用设施,就必须投入大量财力,物力,还有各类大型工程设备。”

  “达赫拉港的建设,在帝国也算开了一个先例,未来帝国海外军事基地的建设,可能都会以达赫拉为样本展开。”

  东非过去的海外军事基地建设,更倾向于使用和驱使本地劳工,这在南洋地区的东非军事基地建设中最为突出。

  而在中东,当地人口比较稀少,东非也可以通过雇佣周边国家的工人,来协助建设工作,就比如在波斯湾的军事基地,东非就雇佣过阿曼,伊朗和奥斯曼帝国的工人。

  达赫拉港就完全不同了,这里想找到人都困难,所以,基本都由东非本国国内工人还有东非工程兵作为建设的主力军。

  而在对待本国公民上,东非显然不会像对待外籍劳工那样刻薄,所以,投入了大量专业化设备,辅助作业。

  台尔曼说道:“你说的不错,帝国是如今世界基建能力最强大的国家,在海外军事基地建设中,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多的地方,像今天达赫拉港这样建设。”

  “这些工程器械,还有专业的人才,才是帝国强大的根本,而这也为帝国未来在一些条件恶劣,人烟稀少区域的军事基地还有工程建设提供了样本。”

  “甚至可能改变帝国海外扩张战略的一些细节。”

  正如之前所说,现在很多地方和国家,在海外军事设施建设中,受制于当地人口和环境,这就让海外军事基地的选址成为了重要的参考标准。

  就比如美国正在建设的蒙罗维亚港,其水深条件,在利比里亚算不上最好的,在利比里亚南部的布坎南港,前世21世纪才是利比里亚最现代化的深水良港。

  而且,布坎南比蒙罗维亚位置更靠南,这就更有利于美国对东非进行战略上的遏制。

  美国为什么不在布坎南建设军事基地,主要还是现在布坎南条件太差,这里的条件主要就是指布坎南完全没有城市基础,那里几乎没有人烟,不像蒙罗维亚,虽然也很落后,但是至少有一定的人口基础,并且作为首都可以调动全国的资源。

  而布坎南如果在东非手中,就有可能被重视,东非反而不喜欢蒙罗维亚这种已经有一定发展的城镇,因为这容易使得当地军事部署受到本地人的干扰。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非洲创业实录,非洲创业实录最新章节,非洲创业实录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