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不乱,日本就没有底气发起南下战略,这还要考虑美国,东非两个变量,也不用多想,即便日本要对付美国和东非,也只会把这两个国家放在最后。

  至于说日本不和美国,东非为敌,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发生,日本的野心是称霸整个远东,而不管美国,还是东非不可能让这么大一片区域,全部被日本掌控。

  日本和美国,东非之间的关系,就类似苏联和德国之间的关系,不存在和平共处的可能性,战争只是早晚的问题。

  日本政府内部对这个情况也是一清二楚,他们很明白美国和东非,还有苏联不可能放任日本统治远东,所以要做好应对这三个国家的各种预案。

  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日本所面临的压力要远大于德国,德国如果能摆平欧洲的势力,就有很大可能性把东非和美国拒之于欧洲之外。

  只不过前世,德国迟迟不能拿下英国,才导致美国能以英国为跳板,配合苏联给予德国最后的致命一击。

  而当下来看,日本最能够实现的战略目标就是通过攻占南洋,拿下马六甲海峡和巽他海峡两处咽喉之地,然后和东非长期周旋。

  至于美国和苏联两个敌人,日本就只能更期待敌人犯错了,就比如美国惧战,而苏联被德国拖死在欧洲,两国和日本之间根本没有缓冲空间,苏联本身领土就和日本是邻国,而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太平洋也是一个堵不上的大窟窿。

  所以,东非反而成为了日本三大威胁中,最好对付的一个,至少从地缘上来说是这样。

  ……

  1935年的世界列强里,只有东非和美国,依旧能够坐看风云的话,其他各国,都在积极寻找盟友以应对国际社会的风云突变。

  日本毫无疑问,只能选择德国,唯有德国和日本没有利益上的冲突,而两国都要应对苏联的威胁,相互之间是最理想的合作者。

  与日本相比,苏联的处境就很尴尬了,日本还能选择和德国合作,而苏联在整个世界都找不到一个忠实的盟友。

  随着德国吞并奥匈帝国后,苏联的焦虑也在不断攀升,为了应对来自德国的压力,现在苏联能做的只有三件事,一是尽可能获得更多的战略缓冲地带,二是加快扶植欧洲的亲苏政权,三是继续加强后方军事工业的建设。

  苏联领导人深知本国的主要工业区集中在欧洲部分的莫斯科、列宁格勒和乌克兰等地,极易在战争初期被敌人占领或摧毁。

  这三地的工业,可以说几乎就在德国的眼皮子底下,本时空里,德国本身在一战后就向东部扩张了部分领土,同时,波兰也是德国的附庸国。

  这也就意味着苏联首都莫斯科的安全问题,比前世更加突出。

  而圣彼得堡更加不安全,德国海军根本就不是苏联能够应对的强敌,如果两国爆发战争,圣彼得堡可能最先受到德国的打击。

  南面的乌克兰地区,形势同样严峻,在德国吞并奥匈帝国之后,德国就可以在南部部署更多兵力,而且乌克兰平原无险可守,德国还有包括西乌克兰在内的众多仆从国,还有奥斯曼帝国也可能倒向德国。

  所以,乌克兰直面海陆两方面的国防压力,陆地上不用多说。

  海面上的威胁也就是黑海,现在黑海连接地中海的通道掌握在德国盟友奥斯曼帝国手中,而德国又获得了奥匈帝国海军,两相结合,就意味着德国可能从黑海方向进攻苏联南部。

  这还不是德国对苏联军事压力的全部。

  苏联,莫斯科。

  约瑟夫指着地图说道:“祖国的西面局势已经完全恶化,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吞并奥匈帝国后更加强大的德国,而是一个以德国为核心的反动帝国主义集团。”

  “这个集团里包括奥斯曼帝国,波兰,立陶宛,罗马尼亚,西乌克兰伪政府,保加利亚等等诸多国家。”

  “从高加索到克里米亚,再到敖德萨、白俄罗斯,最后到波罗的海沿岸,三千公里的边境线上,我们都面临着这个庞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威胁和压迫。”

  “如果战事一开,帝国东部的工业区,很有可能毁于一旦,所以,现在我们必须立刻对苏联的工业布局进行紧急调整。”

  “将乌东,莫斯科,列宁格勒三地的工业,向苏联腹地的工业区转移,重点发展西伯利亚和乌拉尔等工业区。”

  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就可以看出现在苏联对德国的压力的深刻和切实忧虑。

  直接打断现在苏联经济发展的正常进程,让正在蓬勃发展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发生重大转变,直接牵扯到数百,乃至上千家苏联重点工业单位的命运。

  一些原本正在建设的军工企业和关键民生企业的厂址可能直接停摆,甚至已经运作起来的机器设备被拆解,运往东部的工业区重组。

  而约瑟夫还在说道:“不仅如此,为了防止帝国主义可能对苏联发动的进攻,苏联必须提前选定一座位于后方的战备首都,作为莫斯科的备份,当莫斯科陷入困难时,战备首都立刻承担大部分首都职能。”

  苏联的优势就是拥有极其优越的战略纵深,甚至毫不客气的说,苏联的战略和国土纵深,就排在世界首位。

  即便同为国土面积大国的东非,美国,远东帝国,巴西等国家和苏联比较都差许多,这些国家在战略和国土纵深只能排在第二梯队。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潜在敌人主要来自东面,也就是欧洲的强国或者东非,而美国精华地带,集中在美国东北部,从美国东部沿海到五大湖之间,几乎没有什么有利地形便于防御,而中间的北美大平原更是无险可守,西部环境又有些太过恶劣。

  东非在这方面同样好不了多少,虽然东非国土面积仅次于苏联,排在世界第二位,但是东非的工业和人口集中在中间地带。

  东非国土总体上,南北分布大于东西分布,但是东非的主要威胁来自于印度洋和大西洋两个方向,所以,如果有海上强国进攻东非本土,就可以集中攻打东非中间部分的国土。

  当然,东非的国土安全依旧比美国要强太多,首先是东非国土面积大,其次是东非东非地形比美国更加复杂,多高原,峡谷和山脉。

  远东帝国的国土战略纵深就比较优渥了,其关中盆地还有四川盆地,都可以作为战时中心,继续组织全国的抵抗运动。

  不过,远东帝国的国土战略纵深,也就比东非强上一些,和苏联差距依旧很大。

  最后是巴西,巴西这个国家的面积不小,内陆确实有很大的腾挪空间,不过巴西在国际社会上没有多少参与感。

  除了这几个国家之外,其他国家就完全乏善可陈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国家之中,东非首都的地理位置,是最不可能考虑战备首都问题的,毕竟莱茵市本身就处于东非最心腹的位置。

  苏联的莫斯科的位置偏西,距离德国太近,美国的华盛顿位置偏东,远东帝国的金陵极其不安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更是可能在战争时期成为前线。

  而东非莱茵市,在面对外敌问题上,它本身就处于后方,不管敌人来自于印度洋还是大西洋都是如此,至于东非南部只有南非这个极其弱小的国家,而北部更是一群臭鱼烂虾,对东非毫无威胁。

  不过,其他大国,很难复制东非首都选址上的经验,比如苏联,它的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欧洲,出于经济发展和控制全国的需求,选择莫斯科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而美国的人口和经济重心同样分布不均,选择东部城市更加有利。

  远东帝国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可以选择的城市有很多,不过,基本上也就是在历史上的那几座城市里打转。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不管远东帝国的首都,最好选择在黄淮海以及长江下游平原,这一大块在地形上几乎连贯的区域的边缘地带。

  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下游平原实际上也是一体的,两者的划分更主要是通过气候和植被,但是毫无疑问,在军事上这种划分没有太大意义。

  古代远东帝国的统一王朝,都必须掌控这一大片区域,哪怕是以金陵为首都的统一政权。换句话说,金陵是南方唯一能够有效控制黄淮海和长江下游这一大块平原区域的城市。

  除非南方政权不考虑统一北方,就像南宋定都临安一样。

  当然,统治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下游平原的统一政权也有例外,就比如定都长安的诸多王朝,但是,这些王朝即便定都长安,大多也会采取两京制,把洛阳作为东都。就比如西周,西汉,唐朝皆是如此,从而控制关东之地。

  黄淮海和长江下游平原是远东帝国最大的政治地缘板块,也是人口和经济的唯一核心区,所以,远东帝国的统一政权都必须把首都定在这个板块内。

  至于为什么是这个板块的边缘区域,则是从首都自身的安全性考虑,毕竟只有这个板块的边缘地带有险要之地,就像北平,金陵和洛阳。

  某种程度上来说,邺城和战国时邯郸能成为古都也是得益于此。

  不过,在现代,远东帝国还要多考虑一个条件,那就是对海权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远东帝国海军羸弱,因此北平和金陵的位置就对远东帝国很不利。

  但是,未来远东帝国想要走向海洋,首都就只能从这两个城市中选出,而北平在渤海湾内,进可攻,退可守,又比金陵条件好的多。

  话题回归正轨,现在,苏联要挑选一个战备首都,可选择性也比较多样化,就比如喀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叶卡捷琳娜堡),古比雪夫等城市。

  约瑟夫说道:“关于战备首都的选址,我认为不能够距离莫斯科太近,但是也不能太远,这样便于后续战争状态下,全国的军事调动,同时这个区域,应该是一个交通中心,最好工业基础也比较强大。”

  “国防部要重点考察出一座适合的城市,作为苏联的战略后方指挥中心,同时,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再选择一座用于备案。”

  这是事实就是挑选出两个城市充当战备首都,也可以看出,现在苏联被德国逼到了什么程度。

  苏联国防委员伏罗希洛夫说道:“我认为喀山最合适,喀山距离莫斯科有八百公里,距离不算太远,而且交通便利,工业基础良好。”

  喀山一直都是苏联的大城市,从沙俄时代就是如此,至于交通不管陆地还是水运都很便捷,当年东非从喀山把黄金偷走,就利用了喀山的水运条件。

  苏军的叶戈罗夫总参谋这个时候则提到:“如果是这样的话,古比雪夫也满足条件,古比雪夫在距离上距离莫斯科只比喀山多两百公里,同时,这里距离乌拉尔山更近,方便我们对后方资源的调度。”

  同时,他还说道:“而且多出的这两百公里,在我看来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未来战争中,空军的作用已经凸显出来,随着现在航空工业的发展,古比雪夫比前者更加安全,这两百公里,或许在未来,就可能成为德国空军难以逾越的距离。”

  既然叶戈罗夫总参谋提到了这一点,就有人反驳说:“如果考虑飞机技术进步的话,那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明显更加安全,光是从莫斯科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距离就超过一千七百公里,而现在世界上大部分最先进军用飞机的极限航程也就勉强超过两千公里。”

  “所以,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明显更适合作为战备首都,他的安全性最可靠,同时也是连接祖国东西部分的主要枢纽地带,自身的安全性更是很可靠。”

  话是这么说,不过一千七百公里,明显太过遥远,毕竟这不是距离苏联边境一千七百公里,而是距离莫斯科一千七百公里,如果把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定为首都,那基本意味着苏联欧洲部分完蛋了。

  所以,约瑟夫说道:“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距离太远,但是可以作为第二战备首都,如果当莫斯科和第一战备首都都沦陷,斯维尔德洛夫将是苏联的最后一道防线。”

  “至于第一战备首都,我想还是选择古比雪夫吧!毕竟古比雪夫在历史上没有喀山出名,如果我们秘密建设古比雪夫,或许可以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战备首都,显然最好敌人知道这个地方越晚越好,而喀山自古以来就是苏联境内比较出名的城市。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非洲创业实录,非洲创业实录最新章节,非洲创业实录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