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辛辛苦苦筹集,用以支撑二十万大军作战的粮草,在短短时间内,便化为了灰烬!
任务完成,张飞毫不恋战,立刻带着铁浮屠撤离,迅速返回临江城。
当粮草被焚的消息传到曹仁耳中时,他正在部署下一步的攻城计划。
闻听此讯,曹仁的脸色瞬间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手中的令箭被他“咔嚓”一声捏断!
“顾!如!秉!”
他从牙缝里挤出这三个字,胸膛剧烈起伏。粮草被焚,大军难以久持,原定的消耗计划被打乱。
他沉默良久,最终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怒火,对身旁的亲信道。
“立刻修书一封,以八百里加急,送往主公处,禀明粮草被焚及临江城现状。”
随即,他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与果决,对帐下众将下令。
“传令全军,计划变更!执行第二步——乱战!各部依计行事,给本将把临江城周边,彻底搅乱!”
——
张飞率领着五百铁浮屠,带着焚毁曹军粮草的赫赫战功,风驰电掣般凯旋而归。
人未至,那粗犷豪迈的笑声以及“俺老张回来了!”
的吼声已然传遍了临江城内。
城门口,顾如秉亲自率领鲁肃、邓艾等文武官员相迎,给与了这位立下奇功的三弟极高的礼遇。
当晚,顾如秉下令在军中大摆庆功宴,犒劳张飞及其麾下奋勇作战的五百勇士。
营地里篝火熊熊,肉香四溢,酒碗碰撞声和士卒们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连日鏖战的压抑气氛被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冲淡了不少。
顾如秉亲自为张飞斟满一碗酒,朗声道。
“翼德此番立下大功,挫敌锐气,扬我军威!当满饮此杯!”
“哈哈哈!多谢大哥!俺老张出马,一个顶俩!
那曹仁小儿,现在怕是气得跳脚呢!”
张飞得意洋洋,接过酒碗一饮而尽,引来周围将士一片叫好。
然而,顾如秉只是在庆功宴上露了一面,勉励了将士们几句,便悄然离席,脸上的轻松之色也随之褪去,重新被凝重所取代。
他深知,曹操绝非易于之辈,粮草被焚此等奇耻大辱,对方绝不会善罢甘休,必然会有更加凶猛和诡谲的报复行动紧随其后。
他并未返回住所休息,而是径直来到了府衙议事厅,同时派人紧急召来了鲁肃、邓艾等核心谋士与将领。
“主公,翼德将军虽焚其粮草,然大敌当前,确不可有丝毫懈怠。”
鲁肃一进来便沉声说道,他与顾如秉想法一致。
顾如秉点了点头,目光扫过众人。
“正是如此。
曹仁失了粮草,只有两条路可走。
其一,不惜代价,速战速决,在我军援兵抵达前强行攻破临江;其二,行险一搏,试图夺回或抢夺新的粮草。
无论他选哪一条,接下来的日子,都绝不会轻松。我等需预作筹谋,严加防范。”
就在顾如秉与麾下商议对策的同时,曹军大营内的气氛却是一片冰寒。
粮草被焚的消息已然传开,中军大帐内,曹仁面沉如水,端坐主位,下方跪着那名临阵脱逃、丢弃粮草的副将,此刻已是面如死灰,抖如筛糠。
“三千守军,竟被张飞五百骑一冲即溃,粮草尽焚……你,还有何面目回来见本将?”
曹仁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刺骨的寒意。
那副将涕泪横流,磕头如捣蒜。
“将军饶命!将军饶命啊!非是末将不战,实是那张飞……那张飞太过凶猛,弟兄们未战先怯……”
“未战先怯?
那要你何用!”
曹仁猛地一拍案几,厉声喝道。
“来人!将此渎职无能之辈,推出去,斩首示众!传首各营,以儆效尤!再有畏敌不前者,这便是下场!”
“将军饶命——!”
凄厉的求饶声很快戛然而止。
处置了失职将领,曹仁胸中的怒火并未平息,反而更加炽烈。
他立刻下令。
“传令下去,剩余粮草集中看管,加派三倍兵力守卫,巡逻哨卡增加一倍!绝不能再给顾如秉任何可乘之机!”
然而,坐以待毙绝非曹操军的风格。失去了大批粮草,后勤压力骤增,曹仁深知拖延下去于己不利。
在暴怒之后,他迅速冷静下来,开始执行既定的“乱战”计划,并加入了新的内容——
他决定主动出击,不仅要搅乱顾如秉的部署,更要尝试夺回一部分粮草,或者至少摧毁顾如秉手中的存粮!
就在张飞返回后的第二日深夜,曹仁派出的数支精锐小队,借着夜色掩护,分别试图潜入临江城内,或袭击汉军可能的屯粮点,或进行纵火、破坏,制造混乱。
然而,这一切,几乎都在顾如秉的预料之中!
早在张飞成功劫粮返回后,顾如秉第一时间就加强了城防和警戒,并且派出了大量的游弩校尉和暗哨,如同天罗地网般,死死盯住曹军大营的一举一动。
曹军夜间刚有异动,消息便已传回了顾如秉耳中。
“果然来了!”
顾如秉冷笑一声,立刻下令。
“按预定方案,让‘欢迎’我们的客人!”
负责夜袭的曹军小队,刚刚靠近城墙或者试图寻找潜入路径,便遭遇了汉军早有准备的伏击!
箭矢从暗处射出,巡逻队反应迅速,城头火把骤然亮起,将试图攀爬的曹兵照得无所遁形。
几处小的骚乱刚刚冒头,就被迅速扑灭。
曹军的这次突袭行动,除了留下几十具尸体和几个被生擒的俘虏外,一无所获,反而更加暴露了曹仁急切的心态。
经此一挫,曹仁意识到顾如秉防备森严,短时间内难以通过奇袭得手,而军中粮草日渐短缺的压力,让部分将领和士卒脸上都蒙上了一层阴影,攻势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与此同时,顾如秉则在有条不紊地实施着自己的后续计划。
他从劫获的粮草中,只取了一部分品质最好、最易于储存的充作军粮,补充消耗。
而将大部分粮食,交给了邓艾去处理。
邓艾领命后,迅速组织人手,将这些粮食分装,然后在军队的护卫下,运往临江城周边饱受战火蹂躏、缺衣少食的村庄。
“烈王有令,分发粮食,赈济百姓!”
的呼喊声在乡间回荡。
当一袋袋救命的粮食送到面黄肌瘦的百姓手中时,无数人感激涕零,跪地朝着临江城方向叩拜。
“多谢烈王!烈王千岁!”
的呼声不绝于耳。
这一举动,不仅缓解了百姓的困苦,更极大地赢得了民心,将顾如秉“仁义之王”的形象深深植入了益州北境百姓的心中。
但这还不够。
顾如秉深知,战争的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
他再次下令,动员城中及周边青壮百姓,协助守城!并非强制征兵,而是以“保家卫国”为号召,组织他们负责搬运守城器械、协助巡逻、救治伤员、打造箭矢等辅助工作。
同时宣布,百姓日常活动不受限制,但实行严格的保甲连坐制度,对外来陌生人格外警惕。
顾如秉对全城宣告。
“凡我城中百姓,无论士农工商,若发现形迹可疑之人,或听闻任何不利于城防之言论,皆可立刻向巡城士卒、乃至直接来府衙禀报!
一经查实,重重有赏!若能因此挫败曹军阴谋,便是守城功臣!”
此令一出,整个临江城仿佛变成了一张巨大的、由无数眼睛和耳朵构成的监视网。
百姓们既是战争的受害者,也成为了积极的参与者。任何风吹草动,都很难逃过这些本土居民的眼睛。
曹军派出的细作、试图煽风点火制造内乱的好狡之徒,往往刚露出马脚,就被警惕的百姓发现并举报,随后便被迅速抓获。
曹仁企图通过“乱战”从内部瓦解临江防线的阴谋,在军民一心的铜墙铁壁面前,一次次碰得头破血流。
面对临江城这突如其来的、由上至下铁板一块的严密防守,曹军将领们个个脸色难看,感到无从下手。
军中粮草不济,士气开始滑落,想要继续维持之前那种强度的攻势,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然而,顾如秉的行动并未就此停止。
他的目光看得更远。临江城虽暂时稳住,但益州北部防线漫长,难保曹仁不会狗急跳墙,转而攻击其他薄弱环节。
“士载,”顾如秉将邓艾召至面前,指着墙上的舆图。
“临江城虽固,然周边关隘亦不可不防。你即刻动身,持我令箭,前往附近几处重要关口巡视。
一则,联络周边城池守将,督促他们积极协防,互为犄角,不得懈怠;二则,仔细勘查各处关隘防御工事,若有年久失修、基建不足之处,立即征调民夫工匠加固,所需物资由临江调拨!
绝不能让曹军找到任何可乘之机,以此为突破口,威胁我军侧后!”
“末将领命!”
邓艾率领着顾如秉亲点的队伍,马不停蹄,很快便抵达了益州北部防线的重要节点——阳平关。
此地地势险要,本是易守难攻之所,然而当邓艾一行人风尘仆仆地进入关内,眼前所见景象却让他的心瞬间沉了下去。
他顾不上休息,立刻带着亲兵对关隘的防御设施进行了细致的巡查。
这一看,更是让他眉头紧锁,忧心忡忡。
只见那本应巍峨雄壮的关墙,多处墙砖风化严重,墙体上甚至出现了几道触目惊心的裂缝,最宽处几乎能塞进一个拳头!
垛口也有不少残缺,显然年久失修,疏于维护。
然而,这破败的城墙还不是最让邓艾头疼的问题。
他巡视军械库,发现里面存放的弓弩大多弓弦松弛,箭矢数量不足且多有锈蚀,滚木礌石等守城物资也储备寥寥。
更严重的是,关内守军的士气极其低落!
士兵们一个个无精打采,眼神麻木,看到他这位“上面来的”将军,也只是懒洋洋地行礼,丝毫没有大战将至的紧张感和守卫疆土的责任心。
邓艾心知情况严峻,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雷厉风行地行动起来。
他一方面紧急组织关内所有能动用的人力,包括守军和征调的民夫,立刻开始修补城墙裂缝,加固薄弱段落,同时下令工匠坊日夜不停地打造新的弓弩、箭矢和守城器械。
另一方面,他将关内所有守军将领和士卒集合到校场,准备训话,试图提振这萎靡的士气。
校场上,邓艾站在点将台上,目光扫过下方稀稀拉拉、站姿松垮的士兵,深吸一口气,朗声道。
“诸位将士!我乃烈王麾下邓艾,奉王命前来协防阳平关!曹军无道,屡犯我境,如今其粮草虽被翼德将军焚毁,但困兽犹斗,必会四处寻衅!
阳平关乃我益州北面屏障,关隘在,则益州安,关隘失,则百姓危!烈王仁德,心系我等,特命我前来,与诸位同生共死,共守此关!望诸位将士振作精神,修缮武备,誓与关隘共存亡!”
他话语铿锵,试图激发起士兵们的血性。
然而,回应他的却是一片死寂和更多麻木、甚至带着些许嘲讽的眼神。
显然,这种空洞的口号,对于这些长期被忽视、装备低劣、看不到希望的边关守军来说,早已失去了作用。
命令下达后,士兵们在军官的催促下,开始懒洋洋地搬运石块、搅拌泥灰,修补城墙。
但他们的动作慢吞吞的,有气无力,相互间甚至还在低声抱怨。
“修这破墙有什么用?曹军真打过来,几撞木就塌了……”
“就是,弓弩都是老掉牙的,射都射不远,怎么守?”
“谁爱守谁守去,反正老子不想把命丢在这鬼地方……”
“听说曹军那边待遇好着呢,咱们在这连饭都吃不饱……”
这些议论声不大,却清晰地钻入邓艾耳中,让他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他强忍着怒气,走到一处修补进度最慢的墙段,对着负责此地的一个老兵头目沉声道。
“为何进度如此缓慢?照此下去,曹军来袭,如何抵挡?”
那老兵头目瞥了邓艾一眼,脸上毫无敬畏,反而带着一股破罐子破摔的痞气,嘟囔道。
“邓将军,不是兄弟们不卖力气。您也看到了,这墙都烂到根子了,修修补补顶啥用?还有那些家伙事,都老掉牙了,真打起来,跟烧火棍没啥区别。
任务完成,张飞毫不恋战,立刻带着铁浮屠撤离,迅速返回临江城。
当粮草被焚的消息传到曹仁耳中时,他正在部署下一步的攻城计划。
闻听此讯,曹仁的脸色瞬间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手中的令箭被他“咔嚓”一声捏断!
“顾!如!秉!”
他从牙缝里挤出这三个字,胸膛剧烈起伏。粮草被焚,大军难以久持,原定的消耗计划被打乱。
他沉默良久,最终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怒火,对身旁的亲信道。
“立刻修书一封,以八百里加急,送往主公处,禀明粮草被焚及临江城现状。”
随即,他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与果决,对帐下众将下令。
“传令全军,计划变更!执行第二步——乱战!各部依计行事,给本将把临江城周边,彻底搅乱!”
——
张飞率领着五百铁浮屠,带着焚毁曹军粮草的赫赫战功,风驰电掣般凯旋而归。
人未至,那粗犷豪迈的笑声以及“俺老张回来了!”
的吼声已然传遍了临江城内。
城门口,顾如秉亲自率领鲁肃、邓艾等文武官员相迎,给与了这位立下奇功的三弟极高的礼遇。
当晚,顾如秉下令在军中大摆庆功宴,犒劳张飞及其麾下奋勇作战的五百勇士。
营地里篝火熊熊,肉香四溢,酒碗碰撞声和士卒们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连日鏖战的压抑气氛被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冲淡了不少。
顾如秉亲自为张飞斟满一碗酒,朗声道。
“翼德此番立下大功,挫敌锐气,扬我军威!当满饮此杯!”
“哈哈哈!多谢大哥!俺老张出马,一个顶俩!
那曹仁小儿,现在怕是气得跳脚呢!”
张飞得意洋洋,接过酒碗一饮而尽,引来周围将士一片叫好。
然而,顾如秉只是在庆功宴上露了一面,勉励了将士们几句,便悄然离席,脸上的轻松之色也随之褪去,重新被凝重所取代。
他深知,曹操绝非易于之辈,粮草被焚此等奇耻大辱,对方绝不会善罢甘休,必然会有更加凶猛和诡谲的报复行动紧随其后。
他并未返回住所休息,而是径直来到了府衙议事厅,同时派人紧急召来了鲁肃、邓艾等核心谋士与将领。
“主公,翼德将军虽焚其粮草,然大敌当前,确不可有丝毫懈怠。”
鲁肃一进来便沉声说道,他与顾如秉想法一致。
顾如秉点了点头,目光扫过众人。
“正是如此。
曹仁失了粮草,只有两条路可走。
其一,不惜代价,速战速决,在我军援兵抵达前强行攻破临江;其二,行险一搏,试图夺回或抢夺新的粮草。
无论他选哪一条,接下来的日子,都绝不会轻松。我等需预作筹谋,严加防范。”
就在顾如秉与麾下商议对策的同时,曹军大营内的气氛却是一片冰寒。
粮草被焚的消息已然传开,中军大帐内,曹仁面沉如水,端坐主位,下方跪着那名临阵脱逃、丢弃粮草的副将,此刻已是面如死灰,抖如筛糠。
“三千守军,竟被张飞五百骑一冲即溃,粮草尽焚……你,还有何面目回来见本将?”
曹仁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刺骨的寒意。
那副将涕泪横流,磕头如捣蒜。
“将军饶命!将军饶命啊!非是末将不战,实是那张飞……那张飞太过凶猛,弟兄们未战先怯……”
“未战先怯?
那要你何用!”
曹仁猛地一拍案几,厉声喝道。
“来人!将此渎职无能之辈,推出去,斩首示众!传首各营,以儆效尤!再有畏敌不前者,这便是下场!”
“将军饶命——!”
凄厉的求饶声很快戛然而止。
处置了失职将领,曹仁胸中的怒火并未平息,反而更加炽烈。
他立刻下令。
“传令下去,剩余粮草集中看管,加派三倍兵力守卫,巡逻哨卡增加一倍!绝不能再给顾如秉任何可乘之机!”
然而,坐以待毙绝非曹操军的风格。失去了大批粮草,后勤压力骤增,曹仁深知拖延下去于己不利。
在暴怒之后,他迅速冷静下来,开始执行既定的“乱战”计划,并加入了新的内容——
他决定主动出击,不仅要搅乱顾如秉的部署,更要尝试夺回一部分粮草,或者至少摧毁顾如秉手中的存粮!
就在张飞返回后的第二日深夜,曹仁派出的数支精锐小队,借着夜色掩护,分别试图潜入临江城内,或袭击汉军可能的屯粮点,或进行纵火、破坏,制造混乱。
然而,这一切,几乎都在顾如秉的预料之中!
早在张飞成功劫粮返回后,顾如秉第一时间就加强了城防和警戒,并且派出了大量的游弩校尉和暗哨,如同天罗地网般,死死盯住曹军大营的一举一动。
曹军夜间刚有异动,消息便已传回了顾如秉耳中。
“果然来了!”
顾如秉冷笑一声,立刻下令。
“按预定方案,让‘欢迎’我们的客人!”
负责夜袭的曹军小队,刚刚靠近城墙或者试图寻找潜入路径,便遭遇了汉军早有准备的伏击!
箭矢从暗处射出,巡逻队反应迅速,城头火把骤然亮起,将试图攀爬的曹兵照得无所遁形。
几处小的骚乱刚刚冒头,就被迅速扑灭。
曹军的这次突袭行动,除了留下几十具尸体和几个被生擒的俘虏外,一无所获,反而更加暴露了曹仁急切的心态。
经此一挫,曹仁意识到顾如秉防备森严,短时间内难以通过奇袭得手,而军中粮草日渐短缺的压力,让部分将领和士卒脸上都蒙上了一层阴影,攻势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与此同时,顾如秉则在有条不紊地实施着自己的后续计划。
他从劫获的粮草中,只取了一部分品质最好、最易于储存的充作军粮,补充消耗。
而将大部分粮食,交给了邓艾去处理。
邓艾领命后,迅速组织人手,将这些粮食分装,然后在军队的护卫下,运往临江城周边饱受战火蹂躏、缺衣少食的村庄。
“烈王有令,分发粮食,赈济百姓!”
的呼喊声在乡间回荡。
当一袋袋救命的粮食送到面黄肌瘦的百姓手中时,无数人感激涕零,跪地朝着临江城方向叩拜。
“多谢烈王!烈王千岁!”
的呼声不绝于耳。
这一举动,不仅缓解了百姓的困苦,更极大地赢得了民心,将顾如秉“仁义之王”的形象深深植入了益州北境百姓的心中。
但这还不够。
顾如秉深知,战争的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
他再次下令,动员城中及周边青壮百姓,协助守城!并非强制征兵,而是以“保家卫国”为号召,组织他们负责搬运守城器械、协助巡逻、救治伤员、打造箭矢等辅助工作。
同时宣布,百姓日常活动不受限制,但实行严格的保甲连坐制度,对外来陌生人格外警惕。
顾如秉对全城宣告。
“凡我城中百姓,无论士农工商,若发现形迹可疑之人,或听闻任何不利于城防之言论,皆可立刻向巡城士卒、乃至直接来府衙禀报!
一经查实,重重有赏!若能因此挫败曹军阴谋,便是守城功臣!”
此令一出,整个临江城仿佛变成了一张巨大的、由无数眼睛和耳朵构成的监视网。
百姓们既是战争的受害者,也成为了积极的参与者。任何风吹草动,都很难逃过这些本土居民的眼睛。
曹军派出的细作、试图煽风点火制造内乱的好狡之徒,往往刚露出马脚,就被警惕的百姓发现并举报,随后便被迅速抓获。
曹仁企图通过“乱战”从内部瓦解临江防线的阴谋,在军民一心的铜墙铁壁面前,一次次碰得头破血流。
面对临江城这突如其来的、由上至下铁板一块的严密防守,曹军将领们个个脸色难看,感到无从下手。
军中粮草不济,士气开始滑落,想要继续维持之前那种强度的攻势,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然而,顾如秉的行动并未就此停止。
他的目光看得更远。临江城虽暂时稳住,但益州北部防线漫长,难保曹仁不会狗急跳墙,转而攻击其他薄弱环节。
“士载,”顾如秉将邓艾召至面前,指着墙上的舆图。
“临江城虽固,然周边关隘亦不可不防。你即刻动身,持我令箭,前往附近几处重要关口巡视。
一则,联络周边城池守将,督促他们积极协防,互为犄角,不得懈怠;二则,仔细勘查各处关隘防御工事,若有年久失修、基建不足之处,立即征调民夫工匠加固,所需物资由临江调拨!
绝不能让曹军找到任何可乘之机,以此为突破口,威胁我军侧后!”
“末将领命!”
邓艾率领着顾如秉亲点的队伍,马不停蹄,很快便抵达了益州北部防线的重要节点——阳平关。
此地地势险要,本是易守难攻之所,然而当邓艾一行人风尘仆仆地进入关内,眼前所见景象却让他的心瞬间沉了下去。
他顾不上休息,立刻带着亲兵对关隘的防御设施进行了细致的巡查。
这一看,更是让他眉头紧锁,忧心忡忡。
只见那本应巍峨雄壮的关墙,多处墙砖风化严重,墙体上甚至出现了几道触目惊心的裂缝,最宽处几乎能塞进一个拳头!
垛口也有不少残缺,显然年久失修,疏于维护。
然而,这破败的城墙还不是最让邓艾头疼的问题。
他巡视军械库,发现里面存放的弓弩大多弓弦松弛,箭矢数量不足且多有锈蚀,滚木礌石等守城物资也储备寥寥。
更严重的是,关内守军的士气极其低落!
士兵们一个个无精打采,眼神麻木,看到他这位“上面来的”将军,也只是懒洋洋地行礼,丝毫没有大战将至的紧张感和守卫疆土的责任心。
邓艾心知情况严峻,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雷厉风行地行动起来。
他一方面紧急组织关内所有能动用的人力,包括守军和征调的民夫,立刻开始修补城墙裂缝,加固薄弱段落,同时下令工匠坊日夜不停地打造新的弓弩、箭矢和守城器械。
另一方面,他将关内所有守军将领和士卒集合到校场,准备训话,试图提振这萎靡的士气。
校场上,邓艾站在点将台上,目光扫过下方稀稀拉拉、站姿松垮的士兵,深吸一口气,朗声道。
“诸位将士!我乃烈王麾下邓艾,奉王命前来协防阳平关!曹军无道,屡犯我境,如今其粮草虽被翼德将军焚毁,但困兽犹斗,必会四处寻衅!
阳平关乃我益州北面屏障,关隘在,则益州安,关隘失,则百姓危!烈王仁德,心系我等,特命我前来,与诸位同生共死,共守此关!望诸位将士振作精神,修缮武备,誓与关隘共存亡!”
他话语铿锵,试图激发起士兵们的血性。
然而,回应他的却是一片死寂和更多麻木、甚至带着些许嘲讽的眼神。
显然,这种空洞的口号,对于这些长期被忽视、装备低劣、看不到希望的边关守军来说,早已失去了作用。
命令下达后,士兵们在军官的催促下,开始懒洋洋地搬运石块、搅拌泥灰,修补城墙。
但他们的动作慢吞吞的,有气无力,相互间甚至还在低声抱怨。
“修这破墙有什么用?曹军真打过来,几撞木就塌了……”
“就是,弓弩都是老掉牙的,射都射不远,怎么守?”
“谁爱守谁守去,反正老子不想把命丢在这鬼地方……”
“听说曹军那边待遇好着呢,咱们在这连饭都吃不饱……”
这些议论声不大,却清晰地钻入邓艾耳中,让他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他强忍着怒气,走到一处修补进度最慢的墙段,对着负责此地的一个老兵头目沉声道。
“为何进度如此缓慢?照此下去,曹军来袭,如何抵挡?”
那老兵头目瞥了邓艾一眼,脸上毫无敬畏,反而带着一股破罐子破摔的痞气,嘟囔道。
“邓将军,不是兄弟们不卖力气。您也看到了,这墙都烂到根子了,修修补补顶啥用?还有那些家伙事,都老掉牙了,真打起来,跟烧火棍没啥区别。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开局选刘备,只有我知道三国剧情,开局选刘备,只有我知道三国剧情最新章节,开局选刘备,只有我知道三国剧情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开局选刘备,只有我知道三国剧情,开局选刘备,只有我知道三国剧情最新章节,开局选刘备,只有我知道三国剧情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