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守在这穷乡僻壤,要啥没啥,早就寒了心了,谁还愿意真给上头卖命啊?能混一天是一天呗。”
“放肆!”
邓艾心头积压的怒火终于被点燃,厉声喝道。
“守土卫疆,乃军人之天职!岂容尔等如此懈怠!若人人都如你这般想法,国门早破,家园早毁!你身为头目,不但不激励士卒,反而散布此等消极言论,该当何罪?!”
那老兵头目被邓艾的气势所慑,缩了缩脖子,但脸上依旧是不服气的神色,小声顶撞道。
“将军站着说话不腰疼,您倒是给我们换新装备,让我们吃饱穿暖啊……”
眼看冲突就要升级,邓艾却猛地深吸一口气,强行将怒火压了下去。
他知道,光是斥责和惩罚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些士卒的心,已经凉透了,需要用实际行动去暖。
他没有再理会那老兵头目,而是猛地脱下自己的将官披风,挽起袖子,走到堆放石料的地方,俯身抱起一块几十斤重的大石,步履沉稳地走向裂缝处,亲自和泥、砌砖,干起了最脏最累的活!
他这一举动,让周围所有懒散的士兵都愣住了,呆呆地看着这位“上面来的大官”在那里挥汗如雨。
邓艾一边干,一边头也不抬地大声说道。
“城墙不固,我等便亲手将其筑牢!器械不利,我邓艾在此立誓,已向烈王请命,第一批新式军械不日便将运抵此关!
届时,人人换装新甲利刃!但在此之前,若因我等懈怠而致关隘失守,我等有何面目见烈王?
有何面目见家乡父老?!难道你们就甘心看着曹军的铁蹄,踏破我们的家园,蹂躏我们的亲人吗?!”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真诚和力量。亲自劳作的行动,远比任何空洞的口号更有说服力。
看到主将尚且如此,一些尚有血性的士兵脸上露出了羞愧之色,默默地加快了手中的动作。
那老兵头目张了张嘴,最终也没再说什么,低下头,也开始闷声干活。
关内的气氛,悄然发生了一丝改变。
与此同时,邓艾并未忘记顾如秉对抗蓬莱势力时,火药所发挥出的奇效。
他立刻召集军中工匠和机伶的士卒,借鉴之前的经验,利用携带的部分火药,在关隘两侧最为陡峭、敌军最可能攀爬的山坡上,精心布置了数十处简易的火药陷阱。
他们将火药埋设在岩石缝隙或灌木丛中,连接上长长的、经过防水处理的引线,一直牵引到关墙之上。
一旦曹军试图从侧翼偷袭,守军便可点燃引线,引爆火药,制造山石崩塌和混乱,极大延缓敌军的进攻速度。
邓艾的这几项举措——身先士卒修补城墙、承诺更新军械、布置火药陷阱——如同几剂强心针,终于让阳平关守军那死水般的心湖泛起了涟漪。
虽然怨言并未完全消失,但消极怠工的情况大为改观。
士兵们开始积极配合邓艾带来的援军,认真执行巡逻、警戒任务,修补城墙的进度也大大加快。
他们意识到,这位新来的邓将军,似乎真的跟以前那些只会空喊口号的官员不一样,他是来真格的,而且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希望。
关隘上下,开始形成一股合力,紧密配合,只为能守住这道屏障。
这样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和严密的戒备,果然很快就发挥了作用。
就在邓艾抵达阳平关的第四日傍晚,一名被派往远处山林中设置暗哨的斥候,浑身被汗水湿透,连滚带爬地冲回了关内,直奔邓艾的临时指挥所。
“将军!紧急军情!”
斥候气喘吁吁,脸上带着紧张。
“西北方向,发现曹军踪迹!约有五千人,打着‘徐’字旗号,正沿着官道,向我阳平关方向疾行!看其速度,最迟……最迟后日午时,便可抵达关下!”
“徐?”
邓艾目光一凝。
“可是徐晃?”
“旗号模糊,未能确认主将,但观其行军阵势,确是曹军精锐无疑!”
斥候肯定道。
邓艾猛地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在阳平关的位置上,眼神锐利如鹰。
曹仁的动作好快!粮草被焚后,果然不甘寂寞,开始四处出击,试图寻找防线的薄弱点。
这五千先锋,便是来试探阳平关虚实的!
“传令全军!即刻起,进入最高战备状态!加固工事,检查军械,引火之物备于墙头,火药陷阱引线再检查一遍!”
邓艾的声音沉稳而果决,带着一股临战前的肃杀。
斥候带来的紧急军情,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让整个阳平关的气氛瞬间紧绷到了极点!
距离曹军先锋预计抵达的时间,满打满算只剩下最后两天!
邓艾深知,以阳平关目前残破的城防和低落的士气,想要硬抗五千曹军精锐的猛攻,胜算极其渺茫。
他不敢有丝毫耽搁,第一时间做出了最关键的决策——求援!
“立刻选派两名最得力的斥候,骑上最快的马,携带我的亲笔求援信,分不同路线,火速赶往临江城,面呈烈王!将此处军情,一字不落地禀报主公!请求主公速发援兵!”
邓艾的声音急促而坚定,他将写好的绢布密信郑重交给两名精干的斥候,眼中充满了期望与嘱托。
这是阳平关能否守住的最大希望所在。
送走信使后,邓艾立刻转身,面向关内所有将士,下达了全面备战命令。
“全军听令!自即刻起,阳平关进入最高戒备!所有士卒,分为三班,轮流值守城墙,确保十二个时辰,城头视线所及之处,皆有我军的眼睛!
绝不给曹军任何可乘之机!其余人等,抓紧最后时间,加固工事,搬运守城物资!”
命令被迅速执行下去。原本还有些散漫的守军,在邓艾带来的援军带动和严峻的形势逼迫下,也终于打起了精神,开始按照分配,紧张而有序地忙碌起来。
然而,邓艾清楚,仅仅依靠真实的防御和这点兵力,很难吓退或长时间阻挡曹军。
他必须行险一搏,动用疑兵之计!
“来人!立刻去搜集关内所有能找到的稻草、破烂衣物,越多越好!”
邓艾下令。
虽然不解其意,但士兵们还是很快行动起来。很快,大量的稻草和废旧衣物被堆积到校场上。
邓艾亲自指挥士兵和征召来的民夫,将这些稻草捆扎成人的形状,套上破旧的军服,甚至给一些“稻草人”戴上斗笠,手持长长的竹竿。
然后,他命人将这些制作粗糙但远看足以乱真的假人士兵,密密麻麻地布置在关隘城墙的垛口之后,以及关前一些视野开阔的高地上。
从关外远远望去,只见关墙上“守军”林立,旌旗招展,俨然是一副重兵防守的架势。
不仅如此,到了夜间,邓艾更是下令,在真实的巡逻队之外,在那些布置了稻草人的区域,也多点起大量的火把,并安排少量士兵时不时地移动一些稻草人的位置,或者制造一些声响,竭力营造出一种关隘之内兵力充足、戒备森严、日夜不息严防死守的假象。
这一连串的虚张声势,果然起到了效果。
两日后,由曹操麾下大将徐晃亲自率领的五千曹军先锋,如期抵达了阳平关外十里处。
徐晃为人谨慎,并未贸然进攻,而是先派出斥候靠近关隘侦查。
斥候回报。
“将军,关墙上守军密集,巡逻队伍往来不绝,夜间亦是火把通明,似乎……守备极为森严,兵力恐怕不在我等之下。”
徐晃闻言,浓眉紧锁,策马来到一处高坡,亲自眺望阳平关。
果然见到关墙上人影憧憧,旌旗飘扬,确实像是有重兵把守的样子。
他心中不禁泛起嘀咕。
“怪哉!据之前情报,这阳平关守军不过千余,且装备废弛,士气低落,何时变得如此兵强马壮,戒备森严了?莫非是那顾如秉早有预料,在此设下了埋伏?”
生性谨慎的徐晃,面对这看似铜墙铁壁的关隘,不敢轻易挥军进攻,生怕中了圈套。
他下令全军在关外二十里处择地扎营,同时立刻修书,将阳平关的“异常”情况,快马加鞭禀报给后方的曹操,请求指示。
曹军的犹豫不前,为邓艾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然而,徐晃毕竟是沙场老将,其麾下也不乏经验丰富的军官。
在接下来一天的仔细观察中,一些细心的曹军校尉发现了端倪。
一名校尉向徐晃禀报。
“将军,末将观察许久,发现关墙上那些巡逻的士兵,似乎……有些不对劲。”
“哦?有何不对劲?”
徐晃追问。
“将军您想,即便是再精锐的士卒,也需要休息轮换。
可关墙上那些身影,从昨日到现在,几乎一直站在那里,动作僵硬,走动的路线也几乎一成不变。尤其是夜间,火把下的影子,看起来也颇为模糊、呆板。
这……这不像是活人士兵能做到的。
即便是铁打的汉子,也不可能十二个时辰不间断地保持高度警惕巡逻,而不显丝毫疲态啊!”
另一名军官也附和道。
“是啊将军,若关内真有重兵,面对我军五千先锋,何须如此故作姿态?早该有所动作,或出击,或固守待援,岂会像现在这样,只摆出一副空架子?”
徐晃听着部下的分析,再结合自己之前的观察,心中的疑虑越来越重。
他猛地一拍大腿,眼中闪过一道精光。
“尔等所言有理!此必是邓艾那小儿的疑兵之计!关内定然空虚,他是在虚张声势,拖延时间,等待顾如秉的援军!”
他当机立断,不再等待曹操的回信,召集众将下令。
“邓艾用此雕虫小技,企图瞒天过海,简直是班门弄斧!传令下去,全军饱餐战饭,今夜子时,发动试探性进攻!”
徐晃向部下解释了他的计划。
“若关上是真人守军,我等突然夜袭,他们仓促应战,必然慌乱,我可趁乱猛攻,或有破关之机!
若关上皆是假人,那便证明关内极度空虚,我军五千精锐,破此残关,易如反掌!无论如何,此战必能试出阳平关虚实!”
为确保万无一失,徐晃制定了周详的夜袭计划。
以两千精锐步兵为先锋,携带轻便云梯,悄无声息接近关墙,发动突袭;一千弓弩手在后掩护;剩余两千人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或应对突发情况。
曹军的动向,自然没有逃过阳平关守军警惕的眼睛。
当发现曹军营寨炊烟早早升起,入夜后又有异常调动的迹象时,邓艾立刻判断出,曹军很可能要在今夜发动攻击,而且,他们很可能已经识破了自己的疑兵之计!
“果然还是瞒不过徐公明这等老将。”
邓艾站在城头,望着远处曹军营地方向隐约的火光,脸上并无太多意外,只有一片凝重。
“不过,能拖延这两日,已是为援军争取了时间。接下来,便是真刀真枪的硬仗了!”
他立刻下令,撤下大部分显眼的稻草人,只留少数在次要位置作为迷惑。
所有真实守军,包括他带来的援军和阳平关原守军,全部进入预设阵地,弓弩上弦,滚木礌石就位,负责引燃火药陷阱的士兵也各就各位。
就在邓艾于阳平关秣马厉兵,准备迎接徐晃五千先锋的猛攻之时,临江城内的顾如秉,也接到了来自其他方向的紧急军报。
一名负责监视荆州北部曹军动向的斥候风尘仆仆地闯入府衙,单膝跪地,声音急促。
“报——!主公,据最新探查,曹军第二路兵马已由其部将率领,约两万之众,离开其驻地,正沿着西南方向,快速向我方另一处关隘——白水关移动!”
这条军情初听之下,似乎并不如阳平关那边岌岌可危。
毕竟曹仁的主力还被牵制在临江城下,这股两万人的部队选择的进军路线,也刻意避开了顾如秉重兵布防的主要区域和交通干线,显得有些“偏门”。
厅内一些将领闻言,稍微松了口气,觉得这或许是曹军为了牵制兵力,进行的佯动或者小规模骚扰。
“放肆!”
邓艾心头积压的怒火终于被点燃,厉声喝道。
“守土卫疆,乃军人之天职!岂容尔等如此懈怠!若人人都如你这般想法,国门早破,家园早毁!你身为头目,不但不激励士卒,反而散布此等消极言论,该当何罪?!”
那老兵头目被邓艾的气势所慑,缩了缩脖子,但脸上依旧是不服气的神色,小声顶撞道。
“将军站着说话不腰疼,您倒是给我们换新装备,让我们吃饱穿暖啊……”
眼看冲突就要升级,邓艾却猛地深吸一口气,强行将怒火压了下去。
他知道,光是斥责和惩罚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些士卒的心,已经凉透了,需要用实际行动去暖。
他没有再理会那老兵头目,而是猛地脱下自己的将官披风,挽起袖子,走到堆放石料的地方,俯身抱起一块几十斤重的大石,步履沉稳地走向裂缝处,亲自和泥、砌砖,干起了最脏最累的活!
他这一举动,让周围所有懒散的士兵都愣住了,呆呆地看着这位“上面来的大官”在那里挥汗如雨。
邓艾一边干,一边头也不抬地大声说道。
“城墙不固,我等便亲手将其筑牢!器械不利,我邓艾在此立誓,已向烈王请命,第一批新式军械不日便将运抵此关!
届时,人人换装新甲利刃!但在此之前,若因我等懈怠而致关隘失守,我等有何面目见烈王?
有何面目见家乡父老?!难道你们就甘心看着曹军的铁蹄,踏破我们的家园,蹂躏我们的亲人吗?!”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真诚和力量。亲自劳作的行动,远比任何空洞的口号更有说服力。
看到主将尚且如此,一些尚有血性的士兵脸上露出了羞愧之色,默默地加快了手中的动作。
那老兵头目张了张嘴,最终也没再说什么,低下头,也开始闷声干活。
关内的气氛,悄然发生了一丝改变。
与此同时,邓艾并未忘记顾如秉对抗蓬莱势力时,火药所发挥出的奇效。
他立刻召集军中工匠和机伶的士卒,借鉴之前的经验,利用携带的部分火药,在关隘两侧最为陡峭、敌军最可能攀爬的山坡上,精心布置了数十处简易的火药陷阱。
他们将火药埋设在岩石缝隙或灌木丛中,连接上长长的、经过防水处理的引线,一直牵引到关墙之上。
一旦曹军试图从侧翼偷袭,守军便可点燃引线,引爆火药,制造山石崩塌和混乱,极大延缓敌军的进攻速度。
邓艾的这几项举措——身先士卒修补城墙、承诺更新军械、布置火药陷阱——如同几剂强心针,终于让阳平关守军那死水般的心湖泛起了涟漪。
虽然怨言并未完全消失,但消极怠工的情况大为改观。
士兵们开始积极配合邓艾带来的援军,认真执行巡逻、警戒任务,修补城墙的进度也大大加快。
他们意识到,这位新来的邓将军,似乎真的跟以前那些只会空喊口号的官员不一样,他是来真格的,而且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希望。
关隘上下,开始形成一股合力,紧密配合,只为能守住这道屏障。
这样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和严密的戒备,果然很快就发挥了作用。
就在邓艾抵达阳平关的第四日傍晚,一名被派往远处山林中设置暗哨的斥候,浑身被汗水湿透,连滚带爬地冲回了关内,直奔邓艾的临时指挥所。
“将军!紧急军情!”
斥候气喘吁吁,脸上带着紧张。
“西北方向,发现曹军踪迹!约有五千人,打着‘徐’字旗号,正沿着官道,向我阳平关方向疾行!看其速度,最迟……最迟后日午时,便可抵达关下!”
“徐?”
邓艾目光一凝。
“可是徐晃?”
“旗号模糊,未能确认主将,但观其行军阵势,确是曹军精锐无疑!”
斥候肯定道。
邓艾猛地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在阳平关的位置上,眼神锐利如鹰。
曹仁的动作好快!粮草被焚后,果然不甘寂寞,开始四处出击,试图寻找防线的薄弱点。
这五千先锋,便是来试探阳平关虚实的!
“传令全军!即刻起,进入最高战备状态!加固工事,检查军械,引火之物备于墙头,火药陷阱引线再检查一遍!”
邓艾的声音沉稳而果决,带着一股临战前的肃杀。
斥候带来的紧急军情,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让整个阳平关的气氛瞬间紧绷到了极点!
距离曹军先锋预计抵达的时间,满打满算只剩下最后两天!
邓艾深知,以阳平关目前残破的城防和低落的士气,想要硬抗五千曹军精锐的猛攻,胜算极其渺茫。
他不敢有丝毫耽搁,第一时间做出了最关键的决策——求援!
“立刻选派两名最得力的斥候,骑上最快的马,携带我的亲笔求援信,分不同路线,火速赶往临江城,面呈烈王!将此处军情,一字不落地禀报主公!请求主公速发援兵!”
邓艾的声音急促而坚定,他将写好的绢布密信郑重交给两名精干的斥候,眼中充满了期望与嘱托。
这是阳平关能否守住的最大希望所在。
送走信使后,邓艾立刻转身,面向关内所有将士,下达了全面备战命令。
“全军听令!自即刻起,阳平关进入最高戒备!所有士卒,分为三班,轮流值守城墙,确保十二个时辰,城头视线所及之处,皆有我军的眼睛!
绝不给曹军任何可乘之机!其余人等,抓紧最后时间,加固工事,搬运守城物资!”
命令被迅速执行下去。原本还有些散漫的守军,在邓艾带来的援军带动和严峻的形势逼迫下,也终于打起了精神,开始按照分配,紧张而有序地忙碌起来。
然而,邓艾清楚,仅仅依靠真实的防御和这点兵力,很难吓退或长时间阻挡曹军。
他必须行险一搏,动用疑兵之计!
“来人!立刻去搜集关内所有能找到的稻草、破烂衣物,越多越好!”
邓艾下令。
虽然不解其意,但士兵们还是很快行动起来。很快,大量的稻草和废旧衣物被堆积到校场上。
邓艾亲自指挥士兵和征召来的民夫,将这些稻草捆扎成人的形状,套上破旧的军服,甚至给一些“稻草人”戴上斗笠,手持长长的竹竿。
然后,他命人将这些制作粗糙但远看足以乱真的假人士兵,密密麻麻地布置在关隘城墙的垛口之后,以及关前一些视野开阔的高地上。
从关外远远望去,只见关墙上“守军”林立,旌旗招展,俨然是一副重兵防守的架势。
不仅如此,到了夜间,邓艾更是下令,在真实的巡逻队之外,在那些布置了稻草人的区域,也多点起大量的火把,并安排少量士兵时不时地移动一些稻草人的位置,或者制造一些声响,竭力营造出一种关隘之内兵力充足、戒备森严、日夜不息严防死守的假象。
这一连串的虚张声势,果然起到了效果。
两日后,由曹操麾下大将徐晃亲自率领的五千曹军先锋,如期抵达了阳平关外十里处。
徐晃为人谨慎,并未贸然进攻,而是先派出斥候靠近关隘侦查。
斥候回报。
“将军,关墙上守军密集,巡逻队伍往来不绝,夜间亦是火把通明,似乎……守备极为森严,兵力恐怕不在我等之下。”
徐晃闻言,浓眉紧锁,策马来到一处高坡,亲自眺望阳平关。
果然见到关墙上人影憧憧,旌旗飘扬,确实像是有重兵把守的样子。
他心中不禁泛起嘀咕。
“怪哉!据之前情报,这阳平关守军不过千余,且装备废弛,士气低落,何时变得如此兵强马壮,戒备森严了?莫非是那顾如秉早有预料,在此设下了埋伏?”
生性谨慎的徐晃,面对这看似铜墙铁壁的关隘,不敢轻易挥军进攻,生怕中了圈套。
他下令全军在关外二十里处择地扎营,同时立刻修书,将阳平关的“异常”情况,快马加鞭禀报给后方的曹操,请求指示。
曹军的犹豫不前,为邓艾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然而,徐晃毕竟是沙场老将,其麾下也不乏经验丰富的军官。
在接下来一天的仔细观察中,一些细心的曹军校尉发现了端倪。
一名校尉向徐晃禀报。
“将军,末将观察许久,发现关墙上那些巡逻的士兵,似乎……有些不对劲。”
“哦?有何不对劲?”
徐晃追问。
“将军您想,即便是再精锐的士卒,也需要休息轮换。
可关墙上那些身影,从昨日到现在,几乎一直站在那里,动作僵硬,走动的路线也几乎一成不变。尤其是夜间,火把下的影子,看起来也颇为模糊、呆板。
这……这不像是活人士兵能做到的。
即便是铁打的汉子,也不可能十二个时辰不间断地保持高度警惕巡逻,而不显丝毫疲态啊!”
另一名军官也附和道。
“是啊将军,若关内真有重兵,面对我军五千先锋,何须如此故作姿态?早该有所动作,或出击,或固守待援,岂会像现在这样,只摆出一副空架子?”
徐晃听着部下的分析,再结合自己之前的观察,心中的疑虑越来越重。
他猛地一拍大腿,眼中闪过一道精光。
“尔等所言有理!此必是邓艾那小儿的疑兵之计!关内定然空虚,他是在虚张声势,拖延时间,等待顾如秉的援军!”
他当机立断,不再等待曹操的回信,召集众将下令。
“邓艾用此雕虫小技,企图瞒天过海,简直是班门弄斧!传令下去,全军饱餐战饭,今夜子时,发动试探性进攻!”
徐晃向部下解释了他的计划。
“若关上是真人守军,我等突然夜袭,他们仓促应战,必然慌乱,我可趁乱猛攻,或有破关之机!
若关上皆是假人,那便证明关内极度空虚,我军五千精锐,破此残关,易如反掌!无论如何,此战必能试出阳平关虚实!”
为确保万无一失,徐晃制定了周详的夜袭计划。
以两千精锐步兵为先锋,携带轻便云梯,悄无声息接近关墙,发动突袭;一千弓弩手在后掩护;剩余两千人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或应对突发情况。
曹军的动向,自然没有逃过阳平关守军警惕的眼睛。
当发现曹军营寨炊烟早早升起,入夜后又有异常调动的迹象时,邓艾立刻判断出,曹军很可能要在今夜发动攻击,而且,他们很可能已经识破了自己的疑兵之计!
“果然还是瞒不过徐公明这等老将。”
邓艾站在城头,望着远处曹军营地方向隐约的火光,脸上并无太多意外,只有一片凝重。
“不过,能拖延这两日,已是为援军争取了时间。接下来,便是真刀真枪的硬仗了!”
他立刻下令,撤下大部分显眼的稻草人,只留少数在次要位置作为迷惑。
所有真实守军,包括他带来的援军和阳平关原守军,全部进入预设阵地,弓弩上弦,滚木礌石就位,负责引燃火药陷阱的士兵也各就各位。
就在邓艾于阳平关秣马厉兵,准备迎接徐晃五千先锋的猛攻之时,临江城内的顾如秉,也接到了来自其他方向的紧急军报。
一名负责监视荆州北部曹军动向的斥候风尘仆仆地闯入府衙,单膝跪地,声音急促。
“报——!主公,据最新探查,曹军第二路兵马已由其部将率领,约两万之众,离开其驻地,正沿着西南方向,快速向我方另一处关隘——白水关移动!”
这条军情初听之下,似乎并不如阳平关那边岌岌可危。
毕竟曹仁的主力还被牵制在临江城下,这股两万人的部队选择的进军路线,也刻意避开了顾如秉重兵布防的主要区域和交通干线,显得有些“偏门”。
厅内一些将领闻言,稍微松了口气,觉得这或许是曹军为了牵制兵力,进行的佯动或者小规模骚扰。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开局选刘备,只有我知道三国剧情,开局选刘备,只有我知道三国剧情最新章节,开局选刘备,只有我知道三国剧情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开局选刘备,只有我知道三国剧情,开局选刘备,只有我知道三国剧情最新章节,开局选刘备,只有我知道三国剧情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