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李爱国向地铁工程小组提交了《地铁注浆封闭与屏障技术具体施工方法》和《地铁压力平衡管道技术》两份材料。

  为了确定这两种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地铁工程小组特意请了常春地质学院的专家和工程局的专家学者进行了论证。

  “注浆封闭与屏障的工程防水性能完全可以满足需要。”

  “压力平衡管道这种天才构想,足以让地铁在即使遇到强降雨天气,也能够及时完成排水工作。”

  “我们赞成李爱国同志的施工方案。”

  十几位专家学者商量了一阵后,给出了集体意见。

  刘国璋面带喜色:“就这么决定了,抽调精干人员,组建工程队。由李爱国同志亲自负责地铁工程的防水工作。”

  得,咱李爱国现在变身防水佬了。

  防水佬在后世可是含金量非常高的职业。

  配一辆面包车,拉着婆娘,游大街逛小巷也能挣不少钱。

  不过考虑到地铁工程量巨大,为了尽快完工,李爱国还是决定把这一手防水绝活给传授出去。

  “张团长,我打算成立一个地铁隧道防水技术学习班,麻烦你挑选几个有知识有文化,脑瓜子灵活的铁道兵。”李爱国在挑选人员的时候,找到了铁道兵的张团长。

  什么人可靠,当然是人民子弟兵。

  张团长也清楚这两项技术的含金量,当时就冲着李爱国敬了礼:“副总指挥,请您放心,我保证把最优秀的战士给您送来。”

  张团长回到驻地,传达了消息,那些铁道兵们立刻踊跃报名参加。

  最终,挑选出了三十多位铁道兵,个个都有初中文化水平,是三年以上的老兵。

  这些铁道兵聚集在临时帐篷内,眼睛紧盯着一面黑板。

  李爱国拿着教鞭,指了指黑板上的技术参数:“钻孔的直径至少要达到50毫米,深度需穿透衬砌层进入渗水源地层.”

  李爱国教的用心,这些铁道兵们学的专心。

  一上午下来,最基础的知识已经讲得七七八八了。

  “老师,我有点不明白,双液水泥浆的水灰比到底是多少?”一个身材高大的铁道兵在下课的时候,拦住了李爱国,将笔记本递过来。

  他主动介绍:“我是三连五班的江干。”

  李爱国面对这个比自己大几岁的同志,对于“老师”这个称呼还有点不适应,呆愣了下才反应过来。

  “江干同志,你看,水泥浆因为需要高压注入,如果粘稠度过高,无法渗透。如果粘稠度过低,则达不到防水效果,经过计算可以得出,最佳的水灰比是0.8:1。”

  “谢谢老师!”江干也顾不得回到位置上,站在那里就拿起钢笔记录在了毕竟本上。

  李爱国跟江干的第一次相遇就这么结束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在几十年后,面前这个大个子成为了国内最著名的隧道防水专家,负责从大陆到海岛的海底隧道防水工作。

  海底隧道建成后,海岛省到大陆乘坐海底高铁只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解决了海岛民众到大陆这边上班通勤时间长的问题。

  地铁隧道防水技术学习班的课程分为技术学习和实务两部份。

  上午上课,下午李爱国带着学生们进到隧道里面,跟铁道兵们一块施工,日子过的既快乐又充实。

  傍晚时分,李爱国骑着自行车回到四合院里。

  刚回到家,就看到刘海中带着一个年轻人坐在沙发上,正同陈雪茹聊天。

  “爱国哥,刘光齐来了。”陈雪茹站起身从李爱国手里接过帆布包。

  刘光齐?李爱国上下打量一番,才认出来。

  跟以前相比较,刘光齐整个人老了一圈,年纪轻轻头上竟然有几缕白头发。

  “光齐哥,什么时间回来的?”李爱国打了个招呼。

  “得到消息,我就赶回来了”跟以前相比较,现在的刘光齐显得很拘谨,“爱国哥,我已经报名了,明天就能去参加审核。”

  “这是好事儿啊。”

  解决了大儿子的工作问题,刘海中特别的高兴:“爱国,我已经让你二大妈做了一桌菜,晚上上我那儿喝一杯。

  嘿,我给你说,我那里可是藏了一瓶老酒,那可是好东西,比茅台强多了。

  咱们一定好好好喝一个,喝他个不醉无归。”

  李爱国眼睛余光撇见外面有个人鬼鬼祟祟的往屋里瞧。

  这不就是易中海吗?

  李爱国:“好啊,那我一会去你家。”

  “得嘞,我这就回去先把鸡给炖上。”刘海中带着刘光齐兴致冲冲的出了李家。

  李爱国去了刘大娘家一趟,把前两天搞来的奶粉送了过去。

  现在孩子大了,刘天全的媳妇儿准备给孩子断了奶,然后再次前往偏远山区进行勘探工作。

  大院里有些老婆子和小媳妇儿觉得她也太不顾家了,不过刘大娘和何雨水都表示支持。

  这阵子,两人正在为带孩子做准备。

  而奶粉是孩子不可或缺的口粮。

  “爱国,这是五十块钱,你先拿着。”刘大娘接过奶粉,趁着李爱国没注意,就把钱塞进了他兜里。

  “这也太多了,大娘,这奶粉是奶粉票不好搞,价格其实不贵。”李爱国掏出钱就要还回去。

  刘大娘抓住了他的手,别看她年纪大,力气一点都不小。

  “爱国,大娘活了大半辈子,啥都懂,这钱你先拿着,等以后还免不得要麻烦你。”

  刘大娘其实不缺钱,李爱国见她如此坚决,也只能作罢。

  李爱国出了刘大娘屋,就感觉到自己被人盯上了。

  扭头看去,一个脑袋缩回了月牙门后。

  不用问就知道是易中海了。

  “咱们老百姓啊,今儿个真高兴.”哼着不属于这个年代的歌曲,李爱国背着手大摇大摆的晃悠到了刘海中家。

  刘海中见了他,赶紧热情的迎接了进去。

  一个小鸡炖蘑菇,一个酸辣土豆丝,一盘子花生米,一盘子炖豆腐,四个菜准备齐活。

  “光齐,把我的那坛老酒抱出来。”

  刘光齐从里屋抱出一个酒坛子,样子很古朴,瓶口还有泥封。

  李爱国虽不是好酒之人,也能认出不俗。

  “二大爷,你这酒有什么说法?”

  刘海中拍开泥封,一脸不舍的说道:“这是我当年在利永川买来的,据说是用高粱、玉米、大米、荞子、糯米五种杂粮酿制出的美酒,当地人称之为姚子雪曲。”

  五种杂粮?这不就是五粮液吗!

  李爱国也来了兴致。

  “倒酒啊,光齐,别愣着了。”刘海中瞪了刘光齐一眼。

  刘光齐赶紧站起身给两个人的杯子里各倒一个。

  李爱国诧异:“光齐,你戒酒了?”

  刘光齐放下酒坛子讪笑:“我媳妇儿不让。”

  李爱国挑着眉头问道:“她不让,你就不喝?”

  刘光齐很老实的点头:“不能喝。”

  “爱国,他不喝,来咱们两个喝。”刘海中的脸色有些难看,连忙转移话题。

  “以后光齐回了京城,还得你多照顾。”

  李爱国喝了一个,想起件事儿:“光齐回来了,他媳妇儿.叫什么来着?”

  “黄梅。”刘光齐说。

  “对,黄梅,她还在保定吧?你们以后要两地分居?”

  “黄梅暂时没有工作,等一阵子就会过来。”刘光齐解释。

  刘海中再次尴尬了。

  刘光齐刚跟黄梅谈对象的时候,黄梅自称是工厂的正式职工。

  谁承想,两人结了婚后才发现,黄梅就是个临时工。

  随后黄梅觉得工作太累,就辞了工。

  这些事情说出去丢人,刘海中再次站起身倒杯酒:“爱国,来,咱们喝一个。”

  “等等,我好像忘记洗手了。”李爱国站起身,还没等刘海中反应过来,在脸盆里洗了把手,水盆子直接隔着窗户倒了出去。

  窗户外传来一声惨叫。

  “什么人?”刘海中连忙站起身去看,结果外面空无一人。

  “可能是野狗吧。”李爱国优哉游哉的回到位子上,夹起一枚花生米,轻轻咬下。

  嘎嘣脆。

  易中海跟落水狗一样,全身湿漉漉的回了家,一大妈见状感到很惊讶。

  “老易,你这是怎么了?”

  “别提了,还不是李爱国那小子?!”易中海总觉得李爱国是故意的,却没办法讲出来。

  毕竟扒拉着窗户偷窥,要是让人知道了,他这一大爷的面子就丢尽了。

  “你是不是又去找李爱国麻烦了?”一大妈一边拿着毛巾给他擦拭,一边说道:“咱就不能好好过日子吗?”

  “你这老婆子知道什么,刘海中已经投靠李爱国了。

  他把那坛子老酒都拿出来了,在当年我可是求了他好几次,他都不肯。

  要是照此下去,我这一大爷迟早要被李爱国抢走。”

  易中海猛地拍了拍桌子。

  一大妈觉得易中海有些好笑。

  人家李爱国能看得上四合院一大爷的位置?

  不过她也知道易中海已经走火入魔,劝也没有用。

  擦干了,易中海进到屋里就要睡觉。

  “今天怎么睡这么着?“

  “我明天三点起床去车间干活儿,争取早日把先进工人拿到手,晋升了九级工,再跟李爱国算账。”

  闻言,一大妈暗暗松了口气。

  易中海这些年总算是有长进了。

  李爱国离开刘海中家已经是晚上八点半了。

  两个孩子已经睡觉,陈雪茹正坐在椅子上帮他缝衣服。

  看到这情形,李爱国想起件事儿,转身进到屋里,拿出三条毛巾来。

  陈雪茹抬起头,看到糙汉子拿着三条毛巾,正不怀好意的看着她,吓了一跳。

  这糙汉子又要玩花样?

  花样虽好,让人欲罢不能,可身体吃不消啊。

  “爱国哥,今儿不行,我那个来了。”

  “.你误会了。”李爱国感觉自己好像变成无情的打桩机了。

  “我想让你把这三条毛巾缝成围脖。”

  “啊?!”陈雪茹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做法。

  李爱国简单把情况介绍了一遍。

  地铁工地工作艰苦,环境恶劣,要是有了这种围脖的话,白天擦汗、夜晚当枕巾,刮大风能当口罩,到了冬天还蒙脸防冻。

  “四用围巾?”陈雪茹也被李爱国的脑洞给惊住了。

  不过她仔细一想,这玩意确实可行。

  “只用毛巾恐怕不行,不耐操。这么着,我这里有厚纺纱布。”

  陈雪茹站起身撅起屁股在箱子里一阵翻找,拿出一块厚布。

  这布既结实,又有吸水性。

  有个小裁缝当媳妇儿,日子就是美好。

  第二天,咱李爱国脖子里就挂上了四用围巾。

  清晨铁道兵和地方工人正集合在一起,听张团长的训话。

  呼呼呼.一阵狂风卷来,大家伙纷纷捂住鼻子嘴巴。

  只有一人非常淡定的把围巾围在了嘴巴上。

  隧道里面闷热无比,工人们各个汗珠子顺着额头滚到眼里,酸涩无比。

  只有一个人非常淡定的用围巾擦了擦额头。

  晚上工人们枕在石头块子上咯得脑瓜子疼。

  只有一个人非常优雅的把围巾取下来,做成了枕头,美美的躺在了上面。

  大家伙本来对李爱国戴了个围巾感到奇怪,这么热的天,也不怕捂出痱子来。

  只是碍于李爱国的身份,别人也不好意思提意见,只是给李爱国起了个外号围巾男。

  现在看到围巾男过上了优哉游哉的好生活,那些铁道兵和工人们忍不住了。

  张团长亲自找到了帐篷里面,给李爱国递了根向阳花。

  “爱国,你这围巾挺好用的。”

  “嗯,我也觉得挺好用。”

  “.”

  张团长沉默片刻。

  搓了搓手,笑着说道:“要是可以的话,我这边也需要几条,你能帮着搞出来吗?你放心,工程拨款,走大账目。”

  “不就是几条围巾嘛,我送你就是了。”李爱国盘算了家里的厚布,很豪爽的拍了拍胸脯子。

  “你要几条来着?”

  张团长很欢喜:“那太好了,先来一万条,发给地方上的工人同志。”

  李爱国:“.”

  他深吸一口气,咳嗽两声,脸色一正:“咱们还是聊一聊走大帐的事儿吧。”

  张团长:“.”

  最终,张团长以工程指挥部的名义订购一万五千条围巾。

  围巾看似不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但是要想让战士们和工人们用得放心、舒心,还是要选一批老裁缝。

  正好,咱李爱国就是有这个门路。

  “啥?一万五千条围巾。”陈方轩听到这个消息,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自家女婿。

  他如何也想不明白,自己这个火车司机女婿,为什么喜欢上了围巾。

  “爹,爱国现在帮着搞战备工程,工程上需要围巾。”陈雪茹连忙解释。

  为了保密,京城地铁的修筑工作,一直打着“战备工程”的旗号进行。

  “原来是队伍上的事儿,这好说,不就是一万五千条吗。我现在马上找老陈,老王他们,我们十几家裁缝铺日夜赶工,三五天就能搞定。”陈方轩现在是区里面有名的积极分子,一口答应了下来。

  “原料由工程后勤处提供,每条毛巾的加工费是六分钱”李爱国正想把费用解释一下。

  被陈方轩打断了。

  “为队伍上干活儿,还要钱,这不是打我的脸吗?”

  “爹,亲兄弟,明算账,您这.”李爱国劝说。

  陈方轩站起身板着脸说道:“当年敌人霍霍我们家的时候,队伍上的人救了我们,那些战士们要钱了吗?老王的媳妇儿被老黑绑了,战士们把他媳妇儿救出来了,要钱了吗?”

  “要是算账的话,那咱就得把这些账全都算上!”

  “你”李爱国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了。

  他原本以为陈方轩这种从解放前走过来的老裁缝并不在意。

  现在想来他错了。

  这些老人心中都有一本厚厚的账啊。

  谁是自家子弟兵,人家分得清楚。

  “爱国,你就听爹这一次吧,爹其实一直想着还队伍上这个情,只是没有机会。”陈雪茹拉着李爱国的胳膊。

  李爱国见老丈人真是动怒了,只能答应下来。

  不过他叮嘱陈方轩,咱自己可以发扬风格,但是不能道德绑架别人发扬风格。

  “爱国,你放心吧,你爹当了那么多年的生意人,这点道理还是懂得。”

  陈方轩一口答应下来之后,立刻拜访了京城十几家裁缝铺。

  那些裁缝铺的私方经理一听说是支持队伍上,纷纷表示拥护。

  三天后,一万五千条围巾被嘎斯大卡车送到了工地上。

  李爱国随意拿起一条,检查质量,顿时乐呵了。

  质量那是一顶一的好。

  关键是每条围巾上还有用红丝线绣的五角星。

  张团长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大声喊道:“你们看到了吗,老百姓如此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要是在工作中懈怠,对得起他们吗?”

  “对不起!”那些铁道兵和工人们也被感动了,齐声大吼。

  “那我们怎么办?!”

  “努力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工程!”

  震天的吼声回响在工地上空。

  装备了四用围巾后,也不知道是围巾发挥了作用,还是围巾上的红色五角星发挥了作用,工程的进度明显提高了一大截。

  四用围巾成为了京城地铁工程工作人员的标志。

  后来,就连那些坐办公室的领导们和技术员们也申请配发围巾。

  张团长在接到第二批围巾之后,通过工程后勤处,联系了那些裁缝铺所在的街道办,以感谢的名义为这些裁缝铺送去了奖状和一批精白面。

  “这些战士.害,咋那么见外呢!”陈方轩看着那些精白面,气得直跺脚。

  时间就像是兜里的钱。

  一眨眼,就花费了一大半。

  转眼间十多天时间过去了。

  刘光齐经过短暂培训后,成为了一名气锤工,进到地铁工地工作。

  因工程具有“平战结合”属性(兼顾民用与军事防御),地方工人常与铁道兵混编作业,刘光齐被编进了三连气锤班。

  他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工地的帐篷里,偶尔才会四合院。

  就算是如此,因为大儿子回来了,刘光天和刘光福的日子也号好过多了。

  以前是两天挨三次打,现在变成三天挨两次打了。

  李爱国这边的进展也很快。

  花园地铁隧道的防水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今天到了关键的节点——高压注浆。

  一大早,李爱国吃了两个馒头,五个鸡蛋后,便推着自行车出了屋子。

  刘海中早早的等在了月牙门旁,见李爱国过来,紧紧的握了握李爱国的手:“爱国,实在是太感谢了,光齐现在一个月能拿到三十二块七毛钱,还有津贴呢。”

  “客气了,这是因为光齐有能力。”

  工资确实不算多,但是考虑到刘光齐能够调到京城来,刘海中算是捡了个大便宜。

  易中海此时也刚出门,见两人的样子,冷哼了一声,黑着脸走了。

  “这老易,越来越不像话了。”刘海中原打算趁机在背后数落易中海几句。

  “二大爷,我这边还有事儿,咱们回见。”

  李爱国已经骑着自行车跑了。

  “诶,这孩子”

  李爱国骑着自行车一路奔驰,来到了苹果园工地上。

  工地三班倒,时刻都在开工。

  现在虽然是早晨,天依然很热,铁道兵们和地方工人都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却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

  为了保障工程进度,上面特意调派了一批物资,大家伙每天能吃上白面馒头,偶尔还能沾点荤腥,这好日子到哪儿找去啊。

  此时铁道兵放水学习班的学员们和三百多位铁道兵已经集合完毕。

  “这次的施工难点大家应该已经明白了。”

  “出发!”

  李爱国大手一挥,铁道兵们扛着设备大步走进了隧道里面。

  高压灌浆在后世是已经很成熟的技术了,但是在这跟年月,由于设备问题,具备一定的危险性。

  “老师,我来操作吧。”

  优秀学员江干主动站出来。

  见李爱国点头,他快步走到灌浆机旁。

  机器启动的轰鸣声震得隧道岩壁簌簌落尘,高压软管里的浆液发出汩汩闷响。

  李爱国盯着压力表,指针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攀升,红色警戒线在晨光中格外刺目。

  “压力稳定在 8兆帕!“李爱国扯着嗓子喊。

  话音未落,软管接口处的浆液渗出愈发汹涌,接口处的金属纹路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呀声。

  此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立马停机,那么干涸下的泥浆将会堵塞管道,整个灌浆机也将报废。

  另一个关掉主阀,拧紧接口。

  李爱国计算了一下发生意外的概率,大喊:“江干!关闭主阀门,所有人往后撤!”

  他同时抄起一旁工具箱里的钢箍,三步并作两步朝着即将爆裂的接口冲去。

  高压软管突然剧烈震颤,李爱国在泥浆喷涌的瞬间,将钢箍狠狠套上接口,双臂青筋暴起,用尽全力旋紧螺栓。

  隧道内,江干已紧急关闭主阀门,压力表指针开始回落,可软管内残留的高压仍在疯狂冲击接口。

  “再加一道箍!”李爱国冲着最近的铁道兵吼道。

  两人配合着将第二道钢箍死死锁住接口,泥浆的喷溅逐渐减弱。

  当最后一丝压力消散,李爱国瘫坐在地,工装被汗水和浆液浸透。

  他望着惊魂未定的众人,沙哑着嗓子说:“检查所有管路,每处接口加固三倍螺栓!”

  此时,工地外,三辆汽车从远处驶来。

  打头的是一辆东风轿车,后面两辆是吉姆牌轿车,车牌都是00开头的。

  刘国璋得到消息后,立刻带着五人小组等在了门口。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最新章节,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