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置可否点头,朱慎锥没说什么,但心中却是承认了温体仁的建议,决定暂以张至发进位首辅。
至于内阁中增补的人选,朱慎锥也有了打算,他准备让礼部尚书钱谦益入阁,这些年钱谦益一直盯着内阁的位置几乎都快魔怔了,假如这一次再不让他入阁恐怕钱谦益的心态就要崩了。
原本朱慎锥就准备等明年内阁调整的时候让钱谦益、周延儒两人入阁,如今温体仁提前致仕,由他增补入内阁是一个合适的人选。至于周延儒那只能等上一等,等明年时再入阁。
虽说温体仁今日提出乞骸骨,皇帝也答应了对方的请求,但作为首辅要告老却不是那么快的。而且辽东战事刚刚结束,后续辽东还有诸多安排,温体仁至少要把这件事布置完后再退休离京。
对此温体仁也表明了态度,告诉皇帝他会尽快安排好此事再离开内阁。而温体仁告老后的一应待遇朱慎锥也不会亏待他,不管怎么说,温体仁这些年对大明是有功的。
离开了乾清宫,回去的路上温体仁的脸上带着笑容,整个人比起平日来更放松了许多。
今日他正式向皇帝提出退休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就有所想,只不过孙承宗去世的消息刚刚传到京师,两件事碰巧在一起罢了。
温体仁虽热衷于追求权力,但他同样也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要知道在原本历史上,温体仁可是唯一一个在崇祯皇帝手下干了好几年首辅的大臣。
以崇祯皇帝善变的性格和时常甩锅的手段,在他手下干活可是不易,一个不小心就是人头落地的结局。崇祯在位十七年中居然换了十九个首辅和十四个兵部尚书,至于内阁阁老数量就更多了,足足达到了五十多人之巨。
这个数字简直是骇人听闻,要知道万历皇帝在位这么多年,仅仅才只有十二任首辅,崇祯皇帝所更换的首辅人数比之前三朝加起来总和还多,简直难以想象。
但就在这种情况下,温体仁却在崇祯皇帝手下当了四年的首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由此就能看出温体仁的能力不俗,并善于为官。
自投靠朱慎锥后,温体仁延续在崇祯朝的首辅之职一直干到了今日,他担任首辅的时间已够久了。而如今的大明也不是当初的大明,整个国家中兴气象显而易见,再加上现在辽东大胜,建奴被灭,大明再一次崛起已不可阻挡,在这种情况下温体仁主动提出退休也是出于他的深思熟虑。
正如温体仁在乞骸骨的折子上所说的那样,他年龄已不小了。
七十四岁的温体仁用古稀来形容丝毫不为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和精力都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温体仁在首辅的职位上已是力不从心,他虽眷恋官职和权力,但也知道首辅的职责所在。
这一次辽东大胜,作为主帅的王晋武可以说是立下不世之大功。以温体仁的判断等王晋武班师回朝后,皇帝必然会对王晋武等有功之臣进行封赏。
王晋武本就是大明军中的第一人,现在还是内阁阁老,皇帝对其封赏无非两个方面,一是爵位上的封赏,王晋武现在是一等宁山侯,再进一步就是公爵之位,由宁山侯进宁山公是铁板钉钉的。除去爵位的封赏外,那就是王晋武在内阁的排名了。现在王晋武在内阁的排名第三,又是军方勋贵在内阁中的代表人物,温体仁非常明白皇帝的意思,按照皇帝的打算本就想让王晋武担任次辅之职,而且未来军方和勋贵在内阁的代表人基本都是这个排名,以确保皇权对军队和朝政的掌控。
既然是这样,王晋武进位次辅已不可阻挡,但现在的次辅却是张至发,总不能让张至发离开内阁给王晋武让路吧?再加上自己这个强势的首辅在,作为次辅的张至发根本就是个摆设,一旦王晋武再进一步,温体仁难道以首辅之职去压王晋武一头?
温体仁太了解皇帝的想法了,更把这些看得明明白白。而且从大明现有的制度来看,他这个首辅就算继续坐在这个位子上也不过一年左右的时间罢了,何必为了这区区一年时间去得罪皇帝和如日中天的王晋武呢?
再加上温体仁已有了急流勇退的想法,在他看来自己的功绩足以让其青史留名,何必继续眷恋首辅之职?倒不如趁此机会主动退下来,由此给皇帝留一个好印象。
张至发这个人能力虽不强,但关键这个人知趣懂事更听话,让他暂代首辅之职,能够让皇帝更好直接掌控住内阁,以对明年内阁的大调整做好准备。温体仁把这一切全算计了进去,并在最合适的时候提出乞骸骨,果然不出他的意料,皇帝虽对此有些诧异,但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的请求,等这件事结束,温体仁也能安心离开京师返回家乡养老,再无遗憾。
“这个老货,还真是知趣……。”和温体仁预料的一样,当他离开乾清宫后,朱慎锥不由得笑着摇摇头。
在之前朱慎锥就已经考虑等王晋武回京后内阁的安排了,可还没等他琢磨好这件事,温体仁就主动提出乞骸骨从而急流勇退,如此态度正中他的下怀,温体仁走了也好,这代表着当年崇祯朝最后一任首辅落下帷幕,他能就此对内阁进行提前安排,等到明年内阁正式换届,大明的内阁就能依造自己的想法来重新打造,也便与后续改革的推行。
既然温体仁主动做了这样的选择,看在这些年他兢兢业业的份上,朱慎锥自然是要对他有所表示的。等温体仁正式离职那日,朱慎锥必然会对他有所褒奖,无论是退休后的荣耀还是待遇绝对不会亏待了他,这也算是两人十年来君臣相得应有的结果吧。
暂且把温体仁的事放到一旁,孙承宗那边的后事也做好了安排,让宋王以亲王身份代替自己去高阳主持的旨意已下达,随之而带去的还有皇帝给孙承宗身后的其他殊荣。
除去这些事外,朱慎锥更关心的是辽东的后续。
虽然辽东的战事已经结束,随着攻破沈阳城,辽东建奴主力被歼,现在明军在辽东各地劝降和围剿依在抵抗的部分八旗残部,整个辽东重归大明大局已定。
用不了多久,整个辽东就能彻底掌控在大明手中。而为患三十年之久的建奴也就此飞灰湮灭,再也不能给大明造成威胁了。
但这还不够,在朱慎锥看来,多尔衮、布木布泰和小皇帝福临依旧没有抓到,这是一个不小的隐患。对他们下落的追查和抓捕还要继续,斩草要除根,无论生死都要搞明白他们的去处,并且最终解决这个问题。
但在寻找他们下落,并彻底解决这个隐患的同时,更重要的就是对辽东后续的诸多安排问题。
首要的就是辽东在大明的政治地位,大明开国后是一十三省,之后因为朱棣的缘故改成了两京一十三省,这个版图格局一直持续到现在。
在大明的各行省划分中,辽东比较特殊,他在最初的行政划分上归属于山东,后又设立辽东都司,这也是当年为何袁崇焕已经当了蓟辽督师却依旧谋求山东巡抚之职,并从崇祯皇帝手中拿到了山东巡抚之职后掉头就能拿捏毛文龙,直接掐断了毛文龙的后勤补给最终能矫旨杀掉毛文龙的原因。
要知道在袁崇焕之前,蓟辽督师或者说辽东经略这个职务和山东布政使或者山东巡抚都是分人担任,从未有一个人总揽全部职权的情况存在,哪怕孙承宗以阁老身份担任蓟辽督师的时候,山东也是直接由布政使和皇帝所派的巡抚掌控着。
朱慎锥登基后,辽东虽大部分落在建奴的手中,可在大明行政划分上依旧归属山东。这也是朱慎锥先后让徐宪成、李信担任山东巡抚,并在山东设置水师,开海外贸,由李佑接替郑鸿逵成为现在北洋海军提督的缘故。
但现在辽东已经收复,辽东和之前那样继续划归山东管辖已不再合适。因为就算之前,辽东和山东在行政上也不连接,两地还间隔着一个北直隶和渤海呢。而且在大明前期,因为朝廷边境设置塞王的缘故,辽东更为特殊,再加上朱棣后又在辽东设置了辽东都司,这样一来辽东虽在行政上归于山东,可山东却很难对辽东进行有效地施政,这就造就了辽东和其他省份不同的特殊情况。
鉴于这些原因,朱慎锥决定把整个辽东从行政归属上直接从山东分离出来,专门在辽东设省,以进行有效统治,从而改变之前辽东归属权不清晰,并且地方将门实力过大的情况发生。
未来辽东会成为大明新的一个省份,大明也将从两京一十三省正式改为两京一十四省。
不仅只是辽东布政司的成立,朝廷还会在辽东专门设置一个总督衙门,以管辖辽东和之前大明更北方的奴儿干都司的行政区域,另外还有朝鲜地区的统治,这也证明了朱慎锥不仅要恢复辽东的统治,同时逐步把朝鲜纳为大明领土,并要把大明的触手从辽东继续向北延伸,抵达更北方疆域的企图。
至于内阁中增补的人选,朱慎锥也有了打算,他准备让礼部尚书钱谦益入阁,这些年钱谦益一直盯着内阁的位置几乎都快魔怔了,假如这一次再不让他入阁恐怕钱谦益的心态就要崩了。
原本朱慎锥就准备等明年内阁调整的时候让钱谦益、周延儒两人入阁,如今温体仁提前致仕,由他增补入内阁是一个合适的人选。至于周延儒那只能等上一等,等明年时再入阁。
虽说温体仁今日提出乞骸骨,皇帝也答应了对方的请求,但作为首辅要告老却不是那么快的。而且辽东战事刚刚结束,后续辽东还有诸多安排,温体仁至少要把这件事布置完后再退休离京。
对此温体仁也表明了态度,告诉皇帝他会尽快安排好此事再离开内阁。而温体仁告老后的一应待遇朱慎锥也不会亏待他,不管怎么说,温体仁这些年对大明是有功的。
离开了乾清宫,回去的路上温体仁的脸上带着笑容,整个人比起平日来更放松了许多。
今日他正式向皇帝提出退休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就有所想,只不过孙承宗去世的消息刚刚传到京师,两件事碰巧在一起罢了。
温体仁虽热衷于追求权力,但他同样也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要知道在原本历史上,温体仁可是唯一一个在崇祯皇帝手下干了好几年首辅的大臣。
以崇祯皇帝善变的性格和时常甩锅的手段,在他手下干活可是不易,一个不小心就是人头落地的结局。崇祯在位十七年中居然换了十九个首辅和十四个兵部尚书,至于内阁阁老数量就更多了,足足达到了五十多人之巨。
这个数字简直是骇人听闻,要知道万历皇帝在位这么多年,仅仅才只有十二任首辅,崇祯皇帝所更换的首辅人数比之前三朝加起来总和还多,简直难以想象。
但就在这种情况下,温体仁却在崇祯皇帝手下当了四年的首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由此就能看出温体仁的能力不俗,并善于为官。
自投靠朱慎锥后,温体仁延续在崇祯朝的首辅之职一直干到了今日,他担任首辅的时间已够久了。而如今的大明也不是当初的大明,整个国家中兴气象显而易见,再加上现在辽东大胜,建奴被灭,大明再一次崛起已不可阻挡,在这种情况下温体仁主动提出退休也是出于他的深思熟虑。
正如温体仁在乞骸骨的折子上所说的那样,他年龄已不小了。
七十四岁的温体仁用古稀来形容丝毫不为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和精力都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温体仁在首辅的职位上已是力不从心,他虽眷恋官职和权力,但也知道首辅的职责所在。
这一次辽东大胜,作为主帅的王晋武可以说是立下不世之大功。以温体仁的判断等王晋武班师回朝后,皇帝必然会对王晋武等有功之臣进行封赏。
王晋武本就是大明军中的第一人,现在还是内阁阁老,皇帝对其封赏无非两个方面,一是爵位上的封赏,王晋武现在是一等宁山侯,再进一步就是公爵之位,由宁山侯进宁山公是铁板钉钉的。除去爵位的封赏外,那就是王晋武在内阁的排名了。现在王晋武在内阁的排名第三,又是军方勋贵在内阁中的代表人物,温体仁非常明白皇帝的意思,按照皇帝的打算本就想让王晋武担任次辅之职,而且未来军方和勋贵在内阁的代表人基本都是这个排名,以确保皇权对军队和朝政的掌控。
既然是这样,王晋武进位次辅已不可阻挡,但现在的次辅却是张至发,总不能让张至发离开内阁给王晋武让路吧?再加上自己这个强势的首辅在,作为次辅的张至发根本就是个摆设,一旦王晋武再进一步,温体仁难道以首辅之职去压王晋武一头?
温体仁太了解皇帝的想法了,更把这些看得明明白白。而且从大明现有的制度来看,他这个首辅就算继续坐在这个位子上也不过一年左右的时间罢了,何必为了这区区一年时间去得罪皇帝和如日中天的王晋武呢?
再加上温体仁已有了急流勇退的想法,在他看来自己的功绩足以让其青史留名,何必继续眷恋首辅之职?倒不如趁此机会主动退下来,由此给皇帝留一个好印象。
张至发这个人能力虽不强,但关键这个人知趣懂事更听话,让他暂代首辅之职,能够让皇帝更好直接掌控住内阁,以对明年内阁的大调整做好准备。温体仁把这一切全算计了进去,并在最合适的时候提出乞骸骨,果然不出他的意料,皇帝虽对此有些诧异,但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的请求,等这件事结束,温体仁也能安心离开京师返回家乡养老,再无遗憾。
“这个老货,还真是知趣……。”和温体仁预料的一样,当他离开乾清宫后,朱慎锥不由得笑着摇摇头。
在之前朱慎锥就已经考虑等王晋武回京后内阁的安排了,可还没等他琢磨好这件事,温体仁就主动提出乞骸骨从而急流勇退,如此态度正中他的下怀,温体仁走了也好,这代表着当年崇祯朝最后一任首辅落下帷幕,他能就此对内阁进行提前安排,等到明年内阁正式换届,大明的内阁就能依造自己的想法来重新打造,也便与后续改革的推行。
既然温体仁主动做了这样的选择,看在这些年他兢兢业业的份上,朱慎锥自然是要对他有所表示的。等温体仁正式离职那日,朱慎锥必然会对他有所褒奖,无论是退休后的荣耀还是待遇绝对不会亏待了他,这也算是两人十年来君臣相得应有的结果吧。
暂且把温体仁的事放到一旁,孙承宗那边的后事也做好了安排,让宋王以亲王身份代替自己去高阳主持的旨意已下达,随之而带去的还有皇帝给孙承宗身后的其他殊荣。
除去这些事外,朱慎锥更关心的是辽东的后续。
虽然辽东的战事已经结束,随着攻破沈阳城,辽东建奴主力被歼,现在明军在辽东各地劝降和围剿依在抵抗的部分八旗残部,整个辽东重归大明大局已定。
用不了多久,整个辽东就能彻底掌控在大明手中。而为患三十年之久的建奴也就此飞灰湮灭,再也不能给大明造成威胁了。
但这还不够,在朱慎锥看来,多尔衮、布木布泰和小皇帝福临依旧没有抓到,这是一个不小的隐患。对他们下落的追查和抓捕还要继续,斩草要除根,无论生死都要搞明白他们的去处,并且最终解决这个问题。
但在寻找他们下落,并彻底解决这个隐患的同时,更重要的就是对辽东后续的诸多安排问题。
首要的就是辽东在大明的政治地位,大明开国后是一十三省,之后因为朱棣的缘故改成了两京一十三省,这个版图格局一直持续到现在。
在大明的各行省划分中,辽东比较特殊,他在最初的行政划分上归属于山东,后又设立辽东都司,这也是当年为何袁崇焕已经当了蓟辽督师却依旧谋求山东巡抚之职,并从崇祯皇帝手中拿到了山东巡抚之职后掉头就能拿捏毛文龙,直接掐断了毛文龙的后勤补给最终能矫旨杀掉毛文龙的原因。
要知道在袁崇焕之前,蓟辽督师或者说辽东经略这个职务和山东布政使或者山东巡抚都是分人担任,从未有一个人总揽全部职权的情况存在,哪怕孙承宗以阁老身份担任蓟辽督师的时候,山东也是直接由布政使和皇帝所派的巡抚掌控着。
朱慎锥登基后,辽东虽大部分落在建奴的手中,可在大明行政划分上依旧归属山东。这也是朱慎锥先后让徐宪成、李信担任山东巡抚,并在山东设置水师,开海外贸,由李佑接替郑鸿逵成为现在北洋海军提督的缘故。
但现在辽东已经收复,辽东和之前那样继续划归山东管辖已不再合适。因为就算之前,辽东和山东在行政上也不连接,两地还间隔着一个北直隶和渤海呢。而且在大明前期,因为朝廷边境设置塞王的缘故,辽东更为特殊,再加上朱棣后又在辽东设置了辽东都司,这样一来辽东虽在行政上归于山东,可山东却很难对辽东进行有效地施政,这就造就了辽东和其他省份不同的特殊情况。
鉴于这些原因,朱慎锥决定把整个辽东从行政归属上直接从山东分离出来,专门在辽东设省,以进行有效统治,从而改变之前辽东归属权不清晰,并且地方将门实力过大的情况发生。
未来辽东会成为大明新的一个省份,大明也将从两京一十三省正式改为两京一十四省。
不仅只是辽东布政司的成立,朝廷还会在辽东专门设置一个总督衙门,以管辖辽东和之前大明更北方的奴儿干都司的行政区域,另外还有朝鲜地区的统治,这也证明了朱慎锥不仅要恢复辽东的统治,同时逐步把朝鲜纳为大明领土,并要把大明的触手从辽东继续向北延伸,抵达更北方疆域的企图。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苟在明末当宗室,苟在明末当宗室最新章节,苟在明末当宗室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苟在明末当宗室,苟在明末当宗室最新章节,苟在明末当宗室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