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乞骸骨

小说:苟在明末当宗室 作者:夜深 更新时间:2025-04-30 10:16:19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孙承宗在捷报抵达的翌日逝世,这消息很快送到了京师,朱慎锥正在乾清宫偏殿同内阁阁老们商议辽东战后事宜,接到消息后错愕当场,久久没有说话。

  “陛下,孙大人此生最大的执念就是辽东战事,之前高阳就传来消息,说是孙大人身子每况日下恐时日不多,如不是因为辽东战事的缘故,孙大人憋着一口气硬挺着,恐怕早就不在人世了,更何况孙大人年事已高,以他如此高龄离世也是预料之中。”

  见皇帝神色黯然,首辅温体仁开口如此说道,接着又劝道:“以臣所见,孙大人能听闻辽东平定,沈阳被破,建奴被灭,大笑而逝,这是件好事。孙大人心愿已了,再无遗憾,撒手离去也是情理之中。”

  众人点头表示同意,都劝说朱慎锥不要过于伤心,孙承宗求仁得仁,能以这种方式离开人世算是好事,再无遗憾。

  听着大家劝慰的话,朱慎锥微微点头,其实他心中也知道这样离去对孙承宗来说算是最好的结果了。孙承宗大器晚成,直到年近五十这才正式出仕,之后崭露头角,展现出了他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尤其是在天启年间,孙承宗临危受命担任蓟辽督师,为大明稳住了辽东局势,并一手打造了坚固的宁锦防线,同时还训练出了大明最强的骑兵部队——关宁铁骑。

  虽然孙承宗在辽东的时候看错了袁崇焕,但这不能抹杀他对大明的贡献。如果没有孙承宗,恐怕早在天启年的时候辽东战局就无法收拾了,而盘踞辽东的建奴也早就杀进了关内,大明哪里还能支撑到后来呢?

  可惜孙承宗的运气不好,再加上天启皇帝驾崩太早,最终他没能完成收复辽东的壮举。告老归乡后,孙承宗虽身在高阳,却依旧关心国事,更在己已之变时以七十多岁的高龄出山收拾残局,从而把皇太极赶回了辽东。

  但之后,崇祯皇帝因为忌惮孙承宗,使得孙承宗第二次告老还乡,这一次孙承宗彻底灰了心,更对大明的未来和辽东战局深为忧虑。他心里很清楚,以自己的年龄已不再可能回到辽东继续领兵了,而大明在崇祯皇帝的手中恐怕凶多吉少。

  后来朱慎锥以靖难入京师掌控朝政,并登上了皇帝之位,大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之后孙承宗再一次入京,虽在朱慎锥的要求下担任了教习堂的总师傅,负责教授太子和皇子,可在京师没过几年,孙承宗以年事已高为由第三次告老还乡,而这一次他也清楚自己离开京师后恐怕已不可能回来了,他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活了这么久,孙承宗心中已没其他想法,仅仅辽东战事不解决,始终有着遗憾罢了。

  孙承宗在京师的时候,朱慎锥经常和他见面交谈,对于朱慎锥来说,孙承宗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他不仅是大明的名臣,更是心怀天下的忠臣,如果不是因为出仕太晚,再加上天启皇帝死的太早的话,以他的能力在整个大明近三百年中都是出类拔萃的。

  正是因为明白孙承宗所想和心中的遗憾,所以在得知孙承宗身体每况愈下的时候,朱慎锥不仅派去了太医,还派人特意给孙承宗带话,告诉他大明即将要对辽东展开大战的计划。

  而这个做法,朱慎锥是希望孙承宗能振作起来,用这个消息让孙承宗提起精神,亲眼看见辽东建奴的覆灭这一日。

  朱慎锥也知道孙承宗的年龄很大了,他这样的年龄可以说过一日少一日,随时可能撒手离世。朱慎锥只是希望孙承宗能多活些日子,能够不留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但他万万没想到孙承宗在得知辽东大胜的消息后就离开了人世。虽然早就对此有所预料,可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朱慎锥心中还是很不好受的。

  平静下来后,朱慎锥当即中止了之前的议题,让内阁讨论孙承宗的谥号和身后安排。

  在内阁提出了几个建议后,朱慎锥最终选择了“文忠”为其谥号,并决定亲手为孙承宗书写一篇祭文,以示哀悼。同时朱慎锥再加封孙承宗为太师,以文臣最高的礼仪下葬。并且指定宋王朱敏澄代替自己前往高阳祭祀,主持孙承宗的葬礼。

  这样高的礼遇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足以看出在皇帝心中孙承宗的份量。在座的阁老们嘴上虽不说什么,但心中却暗暗为之羡慕,孙承宗生前位极人臣,死后还有如此殊荣,作为文臣还有何求呢?

  安排完这些后,朱慎锥心中也没了继续讨论话题的想法,结束了这一次会议,等明日后再继续也不迟。反正辽东那边大局已定,接下来就是对于辽东的一系列安排了,这些安排也不急一时。

  内阁诸人起身告退,当其他人逐一离开后,首辅温体仁却没走。

  “爱卿可是有事?”见他如此,朱慎锥不由得问道。

  “陛下,臣有一折!”温体仁起身道,从怀中取出一个折子来恭敬递上。

  朱慎锥也不在意,还以为温体仁是个人对辽东的安排有什么独到之见,打算私下和他商讨呢。取过折子打开看了起来,但刚看了一眼,朱慎锥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爱卿这是……?”

  “陛下,臣年事已高,以乞骸骨……。”温体仁颤颤巍巍朝着皇帝拜道,见此朱慎锥连忙让卢九德把他搀扶起来。

  “好端端的,怎么突然要乞骸骨?”

  “陛下,臣今年已七十有四了,这几年臣明显感觉自己精力不济,受陛下所爱,臣在首辅之位也有近十年之久了。”

  温体仁微笑着说道,他告诉皇帝自己平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辅助明君成为名臣,从而留名青史。虽然温体仁知道自己的官声其实并不怎么好,而且他当初坐上首辅之位也是使了手段的,为了达到目的温体仁当年用了些不怎么光明的手段击败了对手,这才拿到了这个位置。

  而且在朱慎锥刚刚入京时,朱慎锥为了稳定政局拉拢温体仁,而温体仁也是为了保住官职地位早早就投靠了过去,从这些来看温体仁并非没有私心,更算得上一个投机分子。

  但温体仁除去这些外,也有着别人没有的优点。首先温体仁不结党、不贪污,头脑清醒,政治能力很强,办事手段高超,更对大明的利弊情况心中清楚的很。在得到了朱慎锥的全力支持下,这些年温体仁在首辅之位干的得心应手,更做出了不少政绩。

  可以说自永明元年起到如今,朱慎锥对大明的一系列改革背后都有温体仁的支持和影子,如果没有温体仁帮助的话,仅凭朱慎锥是很难掌控住这个庞大的帝国的。正因为如此,哪怕温体仁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朱慎锥却丝毫不在乎,有本事的人哪里会是完人的?但凡是人有点私心又如何呢?只要温体仁能做事能办事,并对自己和大明忠心耿耿,其他一些小节根本算不了什么。

  按理说,温体仁的任期还有一年多,他完全可以等到一年多后内阁调整的时候退下来。那时候温体仁也七十五岁了,带着殊荣告老还乡不好么?没想今日温体仁突然要乞骸骨,这让朱慎锥很是意外,同时出言挽留。

  可温体仁的态度很是坚决,口口声声说这些年他在首辅位上呆的太久了,而且年事已高精力大不如从前。乞骸骨的想法温体仁早在半年多前就有了,只不过因为辽东战事的准备和发动,为了避免内阁不稳,温体仁这才咬牙坚持到今日。

  现在大明终于在辽东大胜,彻底解决了辽东问题,接下来辽东的建奴已不可能再为患。温体仁觉得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再不眷恋这个首辅之位,这才坚决要乞骸骨,希望皇帝能够批准。

  目光落在温体仁的身上,当见到他坦然的姿态时,朱慎锥似乎明白了什么,默默点了点头。

  “朕虽舍不得爱卿离开朝堂,但也不能不顾及爱卿的想法。爱卿既然如此坚持,朕看来也只有答应了……。”

  “臣谢陛下……。”温体仁连忙行礼,此时此刻他更表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依爱卿所见,你去职首辅后,何人可担任首辅?”摆摆手,朱慎锥直接问道。

  “首辅一职非臣能言……。”

  不等他把话说完,朱慎锥就道:“私下说事不必如此,爱卿识人之能朕是清楚的,何况大明首辅虽是朕所定夺,但爱卿为如今的首辅也有推举的权利,但说无妨。”

  “这……。”温体仁迟疑了下,开口道:“以臣之见,明年就是内阁调整的限期,这时候不便再另选首辅,一动不如一静,臣离开内阁后,陛下可选合适人选补充内阁,但内阁排名可依惯例,由次辅进位首辅主持内阁,等明年到期后再另行调整也不迟。”

  这话一出,朱慎锥不由得笑了起来。这个温体仁还真是老谋深算,看来他早就想好了这个办法。还别说,他所提出的建议对朱慎锥最合适不过,现在的次辅是谁?不就是张至发么?而张至发这个人一直都是唯皇帝和首辅温体仁马首是瞻的。

  张至发的能力虽然远不如温体仁,可他的资格却不差,再加上张至发是个聪明人,年龄也不小了,等明年内阁调整张至发也会退下去,所以温体仁提出按照惯例内阁排位升迁,临时由次辅升首辅而不是现在就指定首辅,这对内阁的平稳过渡和皇帝掌控内阁是有极大好处的。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苟在明末当宗室,苟在明末当宗室最新章节,苟在明末当宗室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