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队在新永州停靠休整了几日,随后如期离开这里继续最后的行程。

  随着越往南方,天气也越热了起来,几日后终于抵达了位于南方海港的新京。

  当船只缓缓靠上新京码头的时候,孙镐第一眼就看见了位于北边离码头不远的新京城。相比之前路过的新永州,新京城的规模可要大了许多,仅仅从城池占地面积还有城墙的高度来看,已经不亚于大明的一些大县城了,这根本不是人气不足的新永州能比。

  毕竟宋王财大气粗,而且手下不缺人,再加上宋国又发现了储量丰富的金矿,宋王把城池造的更好些也是自然的。而且从甲板望去,不仅新京城很是热闹,城中店铺林立人头攒动,就连新京城外也有好几个类似于村镇的所在,从码头去到城的道路铺的整整齐齐,全部是由石板铺制而成,相比大明普通的官道还要好些,这样的情景根本不是新永州能比的。

  下了船,孙镐没有直接去联系新京在码头的官员,更没直接对他人表露身份,而是安步当车边看边走,朝着不远处的新京城而去。

  新京这边热闹的很,从码头到新京的一路上随处可见来往的人,有的似乎是商人的模样,有的看起来是在码头做工的工人,还有的是匆匆赶路的普通人也不知是做什么的,甚至在码头出口处还有好几个挑夫和轿夫,后者见到孙镐从码头里出来连忙迎上,询问是否要雇佣轿子,从码头到城里三里地,轿子一趟只需要五个大子,保证又快又稳。

  笑着摆手拒绝了对方的揽客,孙镐继续朝前走。他可不是手无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孙家虽是官宦之家,可孙承宗却是带兵打仗的统帅,孙家子弟平日不仅读书还要习武,孙镐自然也是如此。而且从大明来到新大陆这一路上,孙镐如果没有一个好身体,也不会这么快就能适应海上的生活。

  短短三里左右,铺着青石的路况很是不错。等到了新京后一看,城门口居然有着守卫,这是他在新永州没有看见的。仔细一想,孙镐想起朱敏澄给他的信中提到之前曾经被当地土著偷袭的事,看来自从那事发生后,新京这边就加强了守备,同大明本土的县城一般在城门设置了守卫。

  进入新京倒是便利,孙镐在出示了自己在大明的身份证明后就顺利进了城中,也没什么入城费之类。但这只限于大明的自己人,对于一些土著打扮来到新京的当地人而言,除了需要携带由新京发放的身份牌进行登记外,如果携带货物还需要抽取一定的门税,当然这个门税数额不大,而且无需在入城时候缴纳,只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出城时拿着入城时登记的凭证缴纳即可。

  假如货物没全部卖出去,还能扣除所带回货物数量比例的门税。当孙镐注意到这个规定时,心中暗暗点头,也不知这个主意谁给宋王出的,倒是不错,不仅能有效管理出入城秩序,还能顺便创造一些税赋以弥补城市管理的开支。

  进了城中,眼前所见的一幕幕让孙镐有一时间回到大明的错觉。城里的布局包括许多设置都几乎和大明完全一样,一条大道从南至北横贯城池,而由东至西同样也有一条大道在城市的最中间交叉。

  围绕这两条大道,城中如同格子一般分出不少区域,在主干道的两旁都是林立的商铺和宅院,此外在城市的其他地方分部着各个不同用途的区域,比如住宅区、商业区、集市区、工坊区和娱乐区等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再加上城中川流不息的人流中大部分是明人的打扮,却也有小部分是当地土著的装扮,甚至孙镐还在其中看到了几个明显是欧罗巴人也在城中,说着不怎么流利的汉话,用双手比划着和似乎是商人模样的明人交谈着。

  新京的热闹和繁华是显而易见的,这让到过新永州的孙镐不由得有些意外,原本他以为新京再比新永州好,可两处地方建立的时间都不长,前后加起来也没到三年时间,哪怕新京这边因为发现金矿的缘故不缺钱也不缺移民,但相比新永州估计也就好上一些罢了。

  可没想到了地方一看,新京这边的繁荣简直让孙镐吃惊。他万万没想到现在的新京在短短不到三年时间居然能发展到这个地步,商业的繁荣和人流的涌动,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如果不是身在新大陆,仅仅从眼前看见的一切,孙镐还以为自己来到了江南繁华的某处呢。

  边走边看,孙镐时不时还会停下脚步,走进街边的店铺逛一逛,询问一下这里售卖货物的品种和价格。就这样,孙镐在新京足足逛了一个多时辰,最后这才来到位于城中央的宋王府。

  宋王府的位置就在两条横穿城市的主干道所在区域,占地面积是新京最大的所在。当然这只是对于新京而言,毕竟这里是新大陆不是大明本土,哪怕就是宋王府也不可能和在大明的藩王那样修筑成富丽堂皇的模样,更不可能整个王府占了半个城的地区如此奢华。

  现在的宋王府虽然大,却也大的有限,在孙镐看来相比自己孙家老宅还略小些,在大明也就是算一般的官宦府邸规模。不过上面挂着的王府牌匾是实实在在的,而且在王府门口还有守卫站岗,再加上王府正门前的两个大石狮和下马石,体现出作为王府的威严。

  “王府近处不得停留!”就在孙镐来到王府前,停下脚步抬头望向王府的牌匾时,守在王府门口的一个守卫开口就大声喝道,同时握了握挂在腰间的绣春刀,一脸的警惕。

  虽然对方说的是流利的汉话,穿着的也是王府护卫的服饰,但从对方的口音却能听出一些生硬,再加上对面的面容略有平扁,眼睛细长,如孙镐没判断错的话,这几个守卫应该就是当初宋王从辽东招来的八旗精锐了。

  当年纵横辽东的后金和大清已经灰飞烟灭,靠着铁骑和骑射无敌的八旗也成了过往云烟。随着大明收复辽东后,大明对在辽东的八旗进行了内迁和安置,同时也严令所有满人必须留发易服,并且改为汉姓汉名。

  在这个政策下,现在辽东已完全成为了汉人的天下,除了北方奴儿干地区依旧由索伦部自治外,大批移民前往辽东填补了之前满人的区域,而且这个政策还在继续延续,只要如此实施数十年,未来辽东就再也不可能有满人的存在,如此一来辽东也不可能再发生之前如同努尔哈赤的情况了。

  孙镐继续站在原地,并没有按照对方的要求离开。他整了整衣冠,从怀中取出一物,对警备的守卫说道:“本官是宋王府长史孙镐,刚从大明前来新京,这是本官的官凭,请报于王爷,就说孙镐应约来了!”

  “长史?”对方原本见孙镐居然不走,正准备上前驱赶呢。谁想孙镐居然拿出官凭说他是宋王府长史,这让对方顿时一愣。

  作为王府下属,他当然知道王府的确缺一个重要的官员也就是长史,不过这件事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一个区区守卫自然不清楚。可现在突然来了一个人自称是长史,这让对方将信将疑。

  伸手接过孙镐的官凭,那人打开看了一眼,可惜他大字不识一个,上面写的什么根本就不明白。不过瞧这玩意有模有样,上面还盖着大印应该不是假的,想了想后那人对孙镐说让他暂且在门口等着,随后拿着他的官凭转身就朝王府内快步走去。

  站在门口的孙镐也不在意,背着手静静等着,等了约莫一炷香的时刻,突然紧闭的王府中门开了,随后从里面走出好几个人来,而走在最前也是正中的一人穿着赤色织金四团龙衮龙袍,头上戴着束发紫金冠,虽然因为年龄的增长相貌略有变化,可孙镐依旧一眼认出了这人不就是他的师弟,宋王朱敏澄么?

  “哎呀呀!师兄啊师兄!你可算来了,让孤好等,怎么突然就到了?也不提前告知孤一声。”朱敏澄三步并成两步,笑容满面走到孙镐面前,不等孙镐郑重先向自己行礼,一伸手就拉住孙镐道:“走走走,这里又不是本土,在这没必要搞这些虚的,我这两年可是天天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你盼来了,昨日还琢磨着你啥时候能到呢,没想今天就来了,怪不得一早起来就听到喜鹊叫,闹了半天是这件喜事。”

  “王爷……。”朱敏澄的热情让孙镐心中感动,虽然这两年多里他们一直有书信来往,可毕竟分别了这么久。孙镐刚才等待的时候心里还琢磨着朱敏澄见到自己会如何呢?没想到自己这位师弟依旧对自己如此热情,尤其是言语之间丝毫不把自己当成外人。

  而这个时候,跟随朱敏澄出来的几个人也笑容满面对孙镐点头,朱敏澄也懒得在门口和孙镐多客套,拉着他的手就进了王府。等一行人到了中堂,朱敏澄把孙镐安排在自己左手边的第一个位置,然后在主位坐下,又笑呵呵地招呼着众人入座。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苟在明末当宗室,苟在明末当宗室最新章节,苟在明末当宗室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