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摸底

小说:苟在明末当宗室 作者:夜深 更新时间:2025-06-30 11:46:38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孙镐今天来的巧,不仅朱敏澄在王府,就连李定国也在,此外还有宋王下属负责工事和农事的官员简鹄和崔琦等人。

  他们今日正在王府向朱敏澄做着汇报,商谈着宋国的一些事宜,没想突然得知孙镐来了,朱敏澄先是一愣,接着就大喜过望,急急带着众人出去迎接。

  孙镐是谁,其他人或许不知,但李定国他们作为宋王的得力手下却是知晓的,宋王在这就藩已两年多了,可宋王府长史之位一直空缺,这个长史不是不设而是早就有人,只不过因为特殊原因没有到任而已,而这个长史不是别人,正是刚刚来到新京的孙镐。

  虽未有见面,却早就对孙镐闻名,之所以如此除了朱敏澄所说外,那就是李定国等人自己心知肚明了。

  尤其是李定国,最初他也不知怎么回事突然从地方被调任朱敏澄的手下,事后才知晓原来是孙镐特意推荐了他,这才让他有了一展所长的机会。对此,李定国心中很是感激,虽然他是今日第一次见到孙镐,可心中却早就想对孙镐说声道谢了。

  何况孙镐虽名不经传,可他的父亲孙承宗却是名扬天下。大明谁不知晓孙承宗孙老大人?这位五朝老臣不仅文武双全,更是大明的擎天支柱。当年大明萨尔浒之战后辽东局势危机,后来又因为熊廷弼等人在辽东的经抚之争导致山海关以北的地区全部被建奴所占,局面恶劣到了极点。

  在这种时候,孙承宗却以阁老身份主动请缨前往辽东督师,稳住局面亲手打造了坚固的宁锦防线,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逐步收复失地,并压得猖獗一时的建奴气都透不过来。

  假如不是后来朝中有人嫉妒孙承宗,害怕他在辽东威望太高,就此说动了魏忠贤,使得天启皇帝把自己这位老师从辽东调回来,说不定辽东早就在孙承宗的手中平定了。

  可惜,孙承宗一离开辽东,辽东的局势就发生了变化,之后天启皇帝驾崩,崇祯皇帝上位,又轻信了袁崇焕所谓五年平辽之策,从而导致后来的辽东局势大崩,使得孙承宗多年谋划毁于一旦。

  己已之变时,已经告老还乡的孙承宗又临危受命,再一次领兵击退建奴,重回辽东。可崇祯皇帝根本不信孙承宗,就在孙承宗打算再掌辽东军权为国出力的时候,多疑的崇祯皇帝却接连使用手段打压孙承宗,从而导致孙承宗彻底心灰意冷,主动请辞返回家乡。

  到了当今天子登基后,原本不再准备掺和朝廷之事的孙承宗却被天子看重,特意把他从家乡接到了京师委以重任。由于那时候孙承宗已年迈,再加孙承宗也不想继续参与国事,为此天子不仅给孙承宗加了官,还把太子和宋王交给孙承宗,让这位老大人当他们的老师。

  虽然现在孙承宗已经去世,可无论在大明士人还是普通人眼里,这位老大人完全当得上“国士无双”的称赞。何况孙承宗不仅当过天启皇帝的帝师,还是大明皇子的总师傅,身份贵重威望极高,任谁提到这位老大人,谁心中不敬佩呢?

  孙镐作为孙承宗的幼子,又是宋王朱敏澄的师兄,由他来做这个长史所有人根本不会拒绝,而且在得知孙镐因为守孝的缘故暂时不能前来新大陆时,众人心中也不由得感慨孙镐的孝心,就这样宋王府的长史之位一直空悬了两年多,直到今日孙镐终于来了。

  众人坐定,朱敏澄先为孙镐介绍诸人,没什么架子的孙镐这些年虽不在朱敏澄身边任职,但对于宋王府的属官有哪些还是有相当了解的,其中李定国本就是孙镐为朱敏澄推荐的,至于简鹄和崔琦虽然今日是第一次见面,但他们的名字孙镐也早就知晓,并且在朱敏澄之前所给他的信中对其有了一些了解。

  客客气气和众人拱手问候,原本朱敏澄打算让孙镐说几句话,但被孙镐笑着摆手拒绝了。

  孙镐说自己虽是长史但却是刚来,对于新京的情况还不了解,不调查就没发言权,自己现在不便评论什么。既然王爷和诸位正在讨论事务,如方便的话自己旁听即可,至于其他等到过几日再说。

  朱敏澄听到这番说辞笑着点头,而其他人也对孙镐感官很是不错,看来这位长史不仅是孙老大人的公子,性格也颇为不错,而且做事不是那种眼高手低之辈,从这个态度就能看出是做实事的人,以后大家合作起来应该不是问题,假如孙镐是那种依仗家世夸夸其谈的纨绔子弟话,众人还担心这个长史会不会随意插手政务,让目前大好局面产生影响呢。

  既然孙镐这么说了,朱敏澄就示意众人继续之前的讨论。接着,大家就对之前谈到一半的话题继续讨论了下去,孙镐坐在那边凝神细听,却不插话,这一聊就是近一个时辰,等所有的事全部讨论完后,朱敏澄也一一做了安排,随后一合手笑着说正事说完了,接下来就是给长史接风洗尘了,今天孙镐到来他很是高兴,大家也恰好都在,不如由他这个宋王做东在王府宴请众人,为孙镐的到来好好喝上一杯。

  众人大笑赞同,孙镐见此也不由得笑了起来。别看朱敏澄是宋王,更是如今宋国的藩王,但两年多没见他的性子倒是依旧随意,孙镐也不扭捏,笑着点头答应,就这样当日在宋王府设宴,朱敏澄为孙镐接风洗尘,众人这顿酒喝的很是尽兴,孙镐高兴之余也不由得多喝了几杯,最后微醺结束。

  虽然孙镐之前不在新大陆,可在修筑新京城的时候贴心的朱敏澄提前就帮孙镐提前建好了府邸。他的府邸就在王府的左侧,离着王府仅一墙之隔。

  府邸虽一直没有主人,可里面的设施包括仆佣一应俱全,当夜朱敏澄就把孙镐安排进了他的府邸,由于略微喝多了些,孙镐躺在床上很快就入眠睡去,等到再醒来的时候已是第二日天光大亮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孙镐一直在逐步熟悉新京的事务,虽然他在第二日就正式接任了宋王长史职务,并且在位于新京的衙门开始坐衙,可孙镐依旧没有插手任何政务包括军事方面的安排。

  每日里,孙镐不是在衙门翻阅各类文件资料,就是和各级官员进行谈话交流,或者带着几个人不是在新京城内转悠,就是出城在城外的各处视察。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孙镐几乎把目前宋国大部分地区全转了一遍,不仅视察了城内外商业、农业、工业各方面的工作,甚至连开采的金矿那边也亲自去看了看,并和开采金矿的淘金者们进行了一番交谈。

  此外,孙镐甚至还和几个当地土著部落进行直接接触,虽然在之前,因为几个部落联合进攻新京的缘故,朱敏澄大怒之下令李定国领兵直接拔除了这些胆敢偷袭自己的这些部落,给予了对方铁血的打击。但在之后,朱敏澄并没有继续用兵横扫宋国周围的所有部落,而是利用这件事好好展示了自己的“肌肉”后派出使者同其他部落进行接触,用这种方式进行拉拢。

  等到新京在发现金矿后暴富,新京的移民越来越多,城市也越发繁荣后,有些部落逐步向新京这边靠了过来,毕竟在对方看来,新京虽然不好惹,战斗力强大,可却不是不讲理的。之前采取的军事手段也是因为其他部落主动先对新京下手的缘故,新京吃了亏出兵反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对方既然表现出了善意,为何就不能接触合作呢?而且这些人不仅有当地土著部落所需的不少物资,还愿意用这些物资来对他们的东西进行等价交换或者出钱购买。此外更重要的一点,这些人和欧罗巴的西方人相貌不同,如果仔细分辨这些自称来自大明的人从相貌来看几乎和他们这些土著没什么区别,而且据说从对方那边得知,自己的祖先曾经也来自于遥远的大明,实际上大家都是自己人,只不过因为时间太过长久,许多往事已很少有人知晓罢了。

  一晃时间就大半个月过去,孙镐也渐渐习惯了新京的生活。

  不得不说,新京这个地方的确不错,气候宜人而且港口向内陆方向有着面积不小的平原,河流充裕土地肥沃,很适合耕作。再往内,就是由北至南的几条山脉了,这些山脉连绵不断,据说长达数千里。宋国这边派人去勘探过,但限于目前条件只能勘探了靠近新京这一段,更远的地方暂时还没这个能力。

  而且这边就算是山脉,也有不少适合耕作和居住的山谷,其中本就有些当地的土著生活在那边。随着新京和土著的不断接触,现在有不少土著部落渐渐习惯了新京的存在,并经常带着货物来往新京进行物资交易或交换。通过和土著的接触、贸易等,新京这边也获得了许多物资和原本大明没有的农作物,这对于发展新京的农业,确保供给是极其有利的。

  这一日,孙镐从城外回来,却没有和往常一样回到衙门,更没有直接去自己的府邸,而是来到了宋王府求见朱敏澄。

  得知孙镐求见,朱敏澄连忙让人请孙镐进来,在后厅备好了茶,等见孙镐到了,连忙招呼他坐,亲手给他沏了杯茶。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苟在明末当宗室,苟在明末当宗室最新章节,苟在明末当宗室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