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调整政策

小说:苟在明末当宗室 作者:夜深 更新时间:2025-07-01 11:58:19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中国向来就有以农为本,无农不稳的说法,农业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如果没有农业出产,那么整个国家的国民就连饭都吃不饱了,更谈什么发展。

  现在宋国的农业人口数量严重不足,仅仅不到五千人从事农业,这个比例实在是低的吓人。要知道在大明本土,哪怕是这些年大明大兴工商,可农业的人口比重依旧占有绝对地位,就算在江南这些商业发达地区,农业人口比例也远超过工商,这是实实在在的数字。

  而在宋国却是相反,农业人口反而成了少数。而且移民所分配的土地中大部分都未能开垦出来,就这样白白摆着浪费着。哪怕就算是开垦的农田,所获得的产出也根本支撑不起整个宋国暴增人口对粮食的需求,现在宋国的粮食很大部分还是从本土或者通过和南方的欧罗巴移民地交易而来的,以此来弥补需求,无法自给自足。

  之所以会是这个缘故,关键就在于金矿的存在。因为金矿的发展虽然给宋国短时间带来了巨大财富,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移民来到这边。可同样是因为金矿,使得来到这里的移民很大部分并没有甘愿种地为业,而是拿了安置的土地后带着家人跑到金矿那边淘金去了。

  想想也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一年靠着种地又能获得多少收益呢?可淘金却远比种地强太多了,运气普通的话,一年淘金下来的收益就是种地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假如运气好,幸运捡到了大块的狗头金的话,那么一夜暴富也不是不可能的。

  这种例子不是没有过,最初淘金的人中就有好几个成了有钱人的,就连现在也时常有人在金矿那边获得大收益的。在这种情况下,谁甘愿去辛辛苦苦种地呢?淘金不好么?

  随着淘金的火热,就算不爆富的人日子也比种地强太多了,而且这些钱来的容易,也使得他们花起钱来大手大脚,从而促进了新京商业的进一步繁荣。

  现在新京城中随处可见的娱乐场所包括酒楼什么的几乎日日客满就是如此,只要进去仔细看看就能明白,来的客人大部分都是通过淘金发了财的。

  这些人挥金如土,有钱就夜夜笙歌,如此一来新京怎么可能不繁荣?再加上新京的人口越来越多,本身就无法自给,更需要大量的物资进口,更进一步使得新京的商业迅猛发展,可这一切完全都建立在金矿存在的基础上,一旦未来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王爷,您就不想想,万一哪天金矿再也挖不出金子了呢?没了金子,宋国也就没了收益,到时候非但那些人失了营生,宋国也失去了收入来源。此外,依靠金矿得到的收益终究是飞来的财富,这些财富一旦用完了,宋国还能依靠什么呢?”

  “到时候连粮食都不足,假如一时间大明本土运不来粮食,又或者南方的欧罗巴人中断供给,宋国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况,难道王爷您就不觉得惊心么?”

  朱敏澄一时间无话可说,他沉着脸翻阅着孙镐给他的这本册子,里面详细记录了许多数据。这些数据的出处在一旁备注的清清楚楚,除此之外还有孙镐亲自摸查得来的数字,一笔笔一处处,让他触目惊心。

  一直以来,朱敏澄都信心满满,自觉得他是大明最有本事的王爷,甚至在这两年中因为宋国的高速发展更让他感觉到了一个假象,那是治国根本不像自己父皇所说的那么难嘛。自己的宋国仅仅牛刀小试,就被他治理的如此之好,假如自己不是次子而是嫡长子的话,说不定他就能取代太子哥哥成为储君,等日后登基为大明皇帝,在自己的治理之下,大明肯定比在父皇手中更为强盛。

  但今天孙镐这番话和拿出来的证据如同一盆凉水直接浇在朱敏澄的头上,让他从飘飘然的幻觉中猛然清醒。

  一直以来,他根本就没想过这个问题,就连他手下的官员也没想到,更没人为此提醒他这些。

  假如不是孙镐,他绝对不会考虑到这些,更不会发现其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正如孙镐说的那样,他的宋国看似繁荣强大,可这一切完全就是空中楼阁,一切都是建立在畸形之上的。

  而这一切的来源就是成就宋国的金矿存在,一旦金矿被开采完了,那么必然会产生崩塌。哪怕金矿还没开采完,随着移民的数量继续不断增加,农业始终无法自给的话,一旦大明那边的供应出点问题,再加上南方欧罗巴诸国殖民地中断供给,宋国肯定会出大事。

  想到之前大明因为天灾人祸爆发的内战,朱敏澄就不寒而栗,他可不想自己的宋国也因为粮食的问题爆发内乱,一旦这种情况发生他就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堂堂大明亲王,外封的藩王居然因为国民没饭吃导致叛乱最终灭国,假如这样的话,就算是死了,他朱敏澄又有什么面目去见列祖列宗呢?

  “这……这……。”脸色大变,朱敏澄双手不由得微微颤抖起来,他下意识闭上眼睛,似乎看见了繁华的新京城已陷入一片火海,他这个宋王一身血污面临叛乱的国民的恐怖景象。

  “师兄教我!如此……如此怎能避免此事?”朱敏澄连忙起身,朝着孙镐就是一礼,诚恳询问。

  “王爷不必如此,今日我来见王爷既然提及此事,自然会为王爷排忧解难。”孙镐不等朱敏澄礼全连忙拦住,身子也往一旁避了避。

  “师兄啊师兄,你今日可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如不是你看得透彻,或许我到最后还没醒悟过来呢。”朱敏澄感慨道,并为刚才对孙镐表现不满而不由得羞愧。

  孙镐安慰了朱敏澄几句,说自己因为是初来乍到,所谓旁观者清这才能发现这点,这其实也不怪朱敏澄,更不怪王府的其他官员,毕竟从表面来看,如今宋国发展的确迅猛,一切都表现得蒸蒸日上,谁又能在繁荣的表面之下看到隐患呢?就算是自己也是在外人的角度才发现的,假如自己从一开始就来到宋国,或许也没醒悟过来呢。

  “师兄此言谦虚了,师兄之能我是清楚的,既然师兄看到了问题,还请教我才是!”

  “王爷不必焦虑,其实如今问题还不算大,远没到严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安慰了朱敏澄一句,孙镐道:“刚才我所说都是建立在金矿枯竭的基础上,只要金矿还在继续开采,短时间内宋国不会出现大问题。可话又说回来,这问题的确又存在,要改变这些还是宜早不宜迟,如等不可收拾再想办法,为时就晚了。”

  朱敏澄连连点头,询问具体应该怎么做。

  孙镐道:“其实要改变这个状况,臣的建议就是立即鼓励农业,暂缓接受新移民,或者说减少移民的输入。”

  “具体呢?”

  孙镐道:“原本移民宋国就有政策,按照每户分拨农田和免减税赋,这些宋国从一开始也是这么做的。但做虽做了,可之后的实施却不到位,从而导致所分的农田大量荒废,新移民丢下田地跑去淘金,这完全背离了移民的初衷。”

  “王爷可以下令对其进行强行限制,但考虑到目前实际情况,完全杜绝淘金也是不太可能。既然金矿摆在那边,如果限制移民淘金,必然会产生激烈反对,这对于宋国也不是什么好事。”

  “按照限制,移民每户最多只能一人从事淘金,而必须在宋国衙门进行登记获得资格,同时加强金矿那边的管理,以发放淘金名额来限制。一旦超出这个数字,或者擅自在没有名额的情况下私下淘金,就直接违背了刑律,王爷自然可以正当处置。”

  “这样一来,至少就能保证所发放的田地正常耕作,同时也能限制金矿那边无限度的大肆开采,延缓金矿枯竭的时间。等过上几年,农业恢复,能做到自给自足后,如此危机就能减轻。”

  “那么为何要减少移民数额呢?”朱敏澄问道。

  孙镐笑道:“王爷难道不觉得现在宋国的移民增长数太快了么?虽说宋国初建的确需要人,但人一下子太多先不说宋国的承受能力,这些人良莠不齐也是个麻烦。不仅会带来许多生活问题,尤其是对宋国治安更是压力。这些日子臣在各处也时常见到打架斗殴的情况发生,而以眼下宋国的衙门能力来说,对这些情况没办法完全治理,假如任凭其发展下去,等人口越来越多,更会进一步恶化。与其如此,倒不如先缓一缓,稳住根基后再逐步接纳更好些。”

  朱敏澄凝神想了想微微点头,但觉得一下子减少移民恐怕也难,毕竟大明那边移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他不可能直接拒绝。对此孙镐建议可以把部分移民交由北方的永国,反正永国那边缺人严重,巴不得有多些人呢。至于宋国这边,能少些也好,而且对后面来的移民限制更要严格些,编户齐民的政策必须做到完善,人越多越要防备这些,如此就能减少影响。

  此外,除了农业必须发展和保证自给自足外,对于工业和手工方面也要想办法发展。无农不稳,无商不富就是这个道理,北方的永国都能想办法通过当地森林茂密木料不缺的现状打起了建造船只的主意,为何宋国也不能想办法在其他方面开掘财路呢?

  金矿终究是会挖完的,可产业却能持久。这些产业可不是什么酒楼、妓院等娱乐场所,是指各种工坊和手工业。

  大明本在这个世界是最先进的国家,大明的货物在欧罗巴向来抢手的很。虽然新大陆这边没办法自己种植茶叶,或者养蚕纺丝,可不代表不能干其他啊!

  大明的手工业多了去了,其他方面的特产同样也是欧罗巴诸国供不应求的,其中就包括瓷器和其他产业,这些在新大陆同样可以尝试做一做,反正朱敏澄手下不缺工匠,就算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以朱敏澄的身份从大明那边讨要一二来也是不难,一旦成功,不比未来坐吃山空来的强?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苟在明末当宗室,苟在明末当宗室最新章节,苟在明末当宗室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