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一路疾行,来到府门口时,恰好看到那明黄色的天子仪仗,停靠在府门前的街道上。

  [我靠,李二这是抽什么风?怎么搞出这么大的阵仗?!]

  这时,街道两旁的金吾卫和宫中内侍,纷纷下拜行礼,朗声道:

  “恭迎陛下。”

  话音方落,玄黑色的车门打开。

  李世民身着一袭明黄色的龙袍,头戴帝王冠冕,脚步沉稳地走下马车。

  秦明见状,嘴角抽搐了一下,急忙上前,躬身行礼。

  “臣,秦明恭迎陛下圣驾。”

  “不知陛下清晨莅临,有失远迎,还望陛下恕罪!”

  李世民脸上带着大朝会时惯有的、颇具亲和力的笑容,抬手虚扶,朗声道:

  “爱卿平身。”

  “是朕未曾提前通传,爱卿何罪之有?”

  秦明嘴角抽搐了一下,让开道路,恭敬道:

  “陛下里面请!”

  李世民微笑颔首,迈步朝府门走去。

  数十名宫娥捧着托盘,紧随其后。

  刚跨入府门,李世民便侧目望向秦明,低声吩咐道:

  “去客院,朕要与皇后她们一同用膳。”

  “是,陛下。”

  秦明应了一声,引着李世民往客院走。

  沿途,李世民一边走,一边询问开院礼的流程和细节。

  秦明略作沉吟,逐一做了阐述。

  临近客院之时,李世民经过一番言语上的你来我往,终于让秦明“勉为其难”地同意,在开院礼的流程中,为这位九五之尊兼“名誉山长”增添一段“御前训示”的环节。

  李世民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仿佛打了一场胜仗。

  一行人刚踏入月洞门,正在厅内用膳的长孙皇后,便领着四位贵妃、诸位公主迎了出来。

  见李世民身着龙袍、头戴冠冕,众人先是一愣,随后纷纷敛衽行礼,莺声燕语顿时响彻院落。

  “妾身恭迎陛下。”

  “儿臣恭迎父皇。”

  李世民心情颇佳,快步上前,扶起长孙皇后,笑容和煦道:

  “都平身吧。”

  不多时,众人鱼贯而入。

  李世民刚一进门,便见正厅内那张巨大的圆桌上,摆满了香气四溢的早点。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肚子,朗声笑道:

  “朕今日来得匆忙,正好与你们一同用些早点。”

  言罢,他便招呼众人重新落座。

  就在李世民一家享用美食之际,长安城通往蓝田的各条官道上,已是车水马龙。

  一辆辆装饰华贵的马车,在护卫、家仆的簇拥下,朝着同一个方向迤逦而行。

  车厢上悬挂的家徽,昭示着车内主人非同一般的身份——

  这一日,长安城内的勋贵世家、朝中重臣,几乎倾巢而出。

  ........

  辰时末,秦家庄外。

  车轮碾过宽敞的水泥路,发出规律而沉闷的声响。

  两辆外观古朴、却以紫檀木打造、细节处透着千年世家底蕴的马车,缓缓地驶过秦家庄外的石桥。

  第一辆马车内,坐着一名面容儒雅、眼神深邃的中年人——荥阳郑氏在长安的话事人郑文。

  他的左手边,坐着一名身着素雅襦裙、端庄娴静的美妇人和一名容貌秀美,身姿窈窕的少女。

  右手边,则是一名身着青衫,剑眉星目的少年郎。

  眼见马车抵达秦家庄,郑文轻轻放下车帘,转而望向车厢内略显紧张局促的少男少女。

  “二郎,入学之后,好生看顾璃儿,莫要让她受了欺负。”

  郑少秋表情一肃,躬身拜道:

  “阿耶放心,儿子定护璃儿周全。”

  郑文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转而望向那名美艳动人的少女,声音柔和了许多:

  “三娘,记住为父的话,争取与书院内的秦家之人处好关系,尤其是他最近认下的那两名义妹。”

  郑璃轻轻点头,眼神坚定道:

  “女儿明白。”

  ......

  与此同时,第二辆马车上,两名衣着普通,头戴毡帽,却拥有着傲人身材的美妇人正倚靠在窗边。

  她们正是经过乔装打扮,前来探望女儿的郑观音和杨舍娘。

  “这里便是秦家庄吗?”

  杨舍娘望着窗外景致,忍不住出声感慨,眼中闪过一丝惊异。

  她早就听闻秦家“富可敌国”,今日得见其“封地”,仍觉震撼。

  “如此纵横交错的水泥路,恐怕也只有发明此物的秦家,能有如此手笔了……”

  郑观音也被这周围的景致吸引了注意力,暂时压下了心中的纷乱思绪。

  更让她们感到惊奇的是,马车每行至一个岔路口,便能看到路中央竖立着的醒目指示牌。

  白底红字,箭头清晰指向“清北书院”方向。

  而在每个指示牌旁,都笔挺地站立着一名身着统一黑色皮甲、腰佩横刀、神情肃穆的秦府亲卫。

  这些亲卫年纪不大,但个个眼神锐利,身姿挺拔,如同出鞘的利剑。

  他们并非简单地站立,而是时刻关注着来往车驾,见到有车辆迟疑或方向不对,便会主动上前,抱拳行礼,声音清晰洪亮地指引:

  “贵客请沿此路直行,前方即是书院!”

  语气不卑不亢,动作干净利落,显示出极高的素养。

  “这秦明……治下竟如此严整。”

  郑观音看着窗外又一队被顺利指引前行的车马,低声感慨。

  “区区指引之事,便能做得如此滴水不漏,秩序井然。”

  “他的手段,确实不凡。”

  郑观音心中对秦明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她默默看着,轻纱下的嘴唇微微抿起。

  随着马车深入,路上的车驾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徽记让人眼花缭乱。

  程家的、尉迟家的、房家的、长孙家的、裴家的、柳家的……几乎囊括了长安城所有顶级的权势人物。

  许多车驾在看到郑家的徽记时,都微微放缓了速度,显然认出了这是五姓七望之一的荥阳郑氏的车驾。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真没想在大唐搞事情,我真没想在大唐搞事情最新章节,我真没想在大唐搞事情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