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星稀,雪夜清朗。
一座距离邺城二十余里的驿站中,虽是深夜时分,但入住这所驿站的袁谭还未入睡,他眉头紧锁,目光从窗台望向远处的旷野,心下思绪杂乱,泛起无限忧愁。
而袁谭之所以有此忧烦,盖因多方来自邺城的消息,这些消息,或从归效于他的臣子,或是他埋在魏公府中的探子,渠道虽是有所不同,可都指向了一条确凿的情况——废长立幼。
他的父亲,魏公袁绍,到底是偏爱幼子,竟是意欲做出废长立幼的行径来,越过他这位名正言顺的长子,将权柄交到他的弟弟袁尚的手上。
‘可恨。’袁谭心下愤意好似即将迸发的火山一般,或许下一刻,就是冲天的怒焰升腾而起,明明他是长子,且无有大的过错,如何河北的权柄落到了袁尚的手上。
而且,父亲袁绍为了袁尚继位时局势平稳,三番几次遣使召他还归邺城,这是要把他控制起来,以免他做出不利于袁尚的事情,实打实,明摆着的偏心到了极点。
且就在袁谭病体未愈的情况下,还着人召他还邺,让他迎着风雪赶赴邺城,同时他的好父亲,为了强逼他回邺城,搬出了和他见最后一面的理由,用孝悌大义来绑架他,使他不得不强撑着病躯,顶着风雪向邺城赶赴。
‘袁尚是您的儿子,我就不是吗?’袁谭忿怨了起来,他作为长子,却被父亲袁绍如此忽略,而且还被当做了袁尚的垫脚石,只为让袁尚平稳的登上魏公的位置。
一时间,思虑重重的袁谭,有一种心如死灰的感觉。
就在这时,寂静的夜色中,传出了一阵马蹄纷踏的声音,袁谭连忙举目,半眯起眼睛向北方看去,他听力过了,听出了声音的来处是从北面传来的,而淡淡的月色下,却是难以窥见什么。
是催促的使者?还是父亲有其他的命令发下?袁谭心中冒出种种疑问,他在怀疑来人是催促他北上的使者,而使者频频,就说明父亲大限将至,不然也不会深夜遣使催促于他。
只是到底为何,袁谭终究不能判定,他牢牢的盯着北面,但见清脆的马蹄声纷踏而来,声音渐次清晰和嘹喨了起来,两名骑卒的身影也跟着显露了出来,落入了袁谭的眼中。
‘不是背负令旗的信使?’袁谭借着月光,努力瞧清了来人的轮廓和相貌,他给出了推定的结果,貌似他杞人忧天了,来人不是父亲袁绍派遣的使者。
是行路的客商吧,袁谭松了一口气,而后从窗沿处离开,准备上榻安睡,夜深了,明天还要赶路,所故就算袁谭思绪纷杂,未有困意,但他还是打算强行入睡,以免来日没有精神。
只不过,当袁谭卧在床榻上未有一刻,就听见门外传来轻微的敲击声,兼之试探性叫唤的话语:“公子。”
袁谭本就没有入睡,介于半梦半醒之间,如今外间既有敲门声,又有侍从叫唤,他旋即从床榻上起身,还未直起身来之前就发出了问询:“外间何事?”
续而袁谭快步走到门外,将门户打开,只见门外站着数人,其中二人是他的侍从,另外两人他也有些面熟,瞧上去是郭图家的子弟,霎时间袁谭变了颜色,心中冒出不好的讯号。
“公子。”两名郭图家的子弟,拱手向着袁谭致礼。
“先进来再说。”袁谭招呼了一声,门外四人跟着袁谭踏进了屋内。
“公子,魏公于今日晚间时分薨了。”郭图家子弟其中一人拱手递出了一桩消息。
“父亲……”袁谭顿感一阵悲戚,眼角划过泪水,他未曾想到,只差一日,他就可以见到父亲袁绍最后一面,而如今他再飞马赶赴邺城,就只能对上一具冷冰冰的尸体了:“您为何不等孩儿一日,以至于未逢一面,就天人相隔。”
伤怀不过数刻,袁谭一边擦拭眼角泪水,一边急切的追问道:“魏公之位,传给了谁?”话语问询而出后,袁谭一双眼睛好似夜间觅食的饿狼般,直勾勾的盯着两位郭图家的子弟。
虽是邺中传闻,包括袁谭收到的消息,都是在说袁绍有意废长立幼,魏公的权位落不到自家的头上,但袁谭还是抱着一缕侥幸,侥幸于父亲临终醒悟,将河北托付于他。
郭图家的子弟被袁谭直勾勾的盯上,身体不免打了一个冷颤,袁谭的眼神给他的感触,是他如果没有给出一个符合袁谭心意的回答,就将顷刻间为袁谭撕个粉碎。
微微低垂下眼帘,避免和袁谭对视,郭图家的子弟道出了河北的归属:“魏公临终前召集文武,宣言立少公子为河北之主,兼令田丰、沮授为辅臣辅佐少公子。”
郭图家子弟的话,将袁谭的最后一抹侥幸抹杀,此刻的袁谭露出呆愣的神色,仿佛被抽走了灵魂,目瞪口呆几许时间后,他面目变的狰狞,厉声对着郭图家的子弟质问道:“我袁谭才是长子,河北合该是我的,是我的。”
“袁尚不过一黄口小儿,哪来的能力挑起河北的担子,你这厮,莫不是收了袁尚的金银,来此诓骗于我?”袁谭不敢置信下,质疑起了面前这两位郭图家的子弟的真实效忠对象,怀疑二人背叛了郭图,同时也背叛了他,递来的消息是假消息。
闻言,郭图家的子弟面色诚惶诚恐了起来,二人拜服于地,辩解道:“公子,小人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分虚言。”
“对了。”郭图家的子弟似是念想起了什么,他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这是家主托我带给公子的,上面有我家家主为公子做出的筹划,还请公子览阅。”
袁谭从郭图家子弟的手中抽去书信袋,一把扯开封口,掏出里面的绢布阅览了起来,他一目十行,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将这封书信阅读完,得悉邺城的情况和郭图给他做出的绸缪。
但见文书上郭图言,魏公已薨,所立者为袁尚,田丰、沮授为辅弼,这些和郭图家子弟所言一致,其后郭图为袁谭进策,认为袁谭前往邺城,无异于自投囚笼,断不可为也,当思‘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内而亡’的旧事。
‘重耳,申生。’袁谭放下手中的书信,目光闪烁不定,神情亦是起伏,他喃喃起了郭图文书中所言的两个名字,重耳是春秋时期的晋文公,在晋国生乱的情况下出奔,后得秦国帮助回到晋国,一番治政演武,终成春秋霸主,而申生,由于留在晋国,落得了败亡的结局。
袁谭无需多加思考,他明白了郭图文书中的深意,这是让他不要前往邺城,以免落得身死的下场,而是应当出奔他处,于外间保全自身的性命,等待天时降下。
前往邺城,还是出奔他处?袁谭犹豫了起来,他的父亲刚死,作为长子的他理应前往邺城奔丧,不然在外人眼里,他就是一个不孝之子,但若是奔向邺城,他担心一入邺城,就让坐上魏公之位的袁尚遣人监管了起来,成为了笼中鸟,釜底鱼,身家性命操于袁尚之手。
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公子,我家家主还有一句话着我递上,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郭图家的子弟瞧见了袁谭面容上的犹豫,他依着郭图临行前对他的嘱托,向袁谭道了一句时下的名言。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袁谭目光逐渐聚焦,屋内的烛火入目,越发的亮堂了起来。
是也,袁谭下了决定,如今事关身家性命之事,一步踏错,就是万劫不复的结果,什么孝心,什么奔丧,何如性命重要,理当行非常之事,不往邺城奔丧,愚蠢的往囚笼中蹿去。
更何况,袁谭眸子中闪烁起了熊熊燃烧的怒焰,父亲袁绍越过他这位长子,将河北交给了袁尚,这是不把他当做长子,他又何必强行表率孝心,将袁绍视作父亲。
‘出奔。’袁谭决意了下来,他打算效仿重耳在外而生。
只是应当出奔何处,袁谭面色纠结,低头陷入了沉思当中,片刻后袁谭抬起了头,他向着郭图家的子弟言道:“郭先生可还有他言递来?”
郭图家的子弟拱手道:“还有一言,只是不知公子是做打算重耳,还是做申生,若是做申生,剩下的这一句话,言与不言,确乎没有太大的区别。”
“重耳,我将效仿重耳,在外而生。”袁谭目光坚定,向郭图家的子弟索要起了郭图的话语。
“我家家主说,倘若公子选择做重耳,可向青州一行,或有生机一线。”郭图家的子弟没有遮掩什么,他直白的道出了郭图让他们递上的最后一句话,而后拱手束身,等待袁谭的吩咐。
“青州。”袁谭霎时间眸子一亮,他早年受袁绍所遣,征伐青州,数载辛苦讨定一州,先任青州都督,后为青州刺史,于青州坐镇了不少岁月,青州有他不少的部下,皆是他一手提拔的亲信,若奔青州,一州之权可得也。
袁谭思定,他向郭图家的子弟言道:“汝二人可现下返回邺城,切记可走漏风声,且为我向郭先生递上谢意,今次非是先生,谭败亡有日也,此外且告言先生,蛰伏候时,以待良机。”
“公子的话,小人必将带到。”郭图家的子弟应声了下来。
接着袁谭亲自将二人送到驿馆马棚,同时着侍从带来五十金,递到了郭图家的子弟手上作为谢谊,郭图家的子弟假意推脱一二后也就收下了,而后二人拱手向袁谭告辞,上马向北面的邺城方向飞驰而去。
当见到郭图家的子弟身影渐不可见,袁谭收回了目光,他转头向侍从吩咐道:“备好马匹,我们现下就走,东奔青州。”
等侍从备好了马匹,袁谭旋即翻身上马,他没有第一时间离去,而是向着邺城的方向望了一眼,目光中露出不甘和愤意,随后他双腿一夹,在亲卫侍从的簇拥下向青州而去。
第二日。
夜间酣睡沉眠梦乡的驿馆小吏,于晨曦初露后,他先是安排驿馆的老妪准备好早餐,而后上楼去敲击袁谭居住的房门,欲请袁谭下楼吃早饭,但敲了半天不见门开,又不见袁谭的侍从在门外站岗,他索性强行闯了进去,只见人去楼空。
‘走了?’驿馆小吏下得楼去,往马棚一观,只见归属于袁谭的骏马也是不见了,他有些纳闷,本以为他起的够早,没想到袁谭起的比他还早,全无世家子弟清贵的姿态。
‘走了也好。’驿馆小吏轻叹了一声,袁谭即是离去了,他也就省得卖力伺候,白得清闲一场。
一念至此,驿馆小吏准备去将为袁谭准备的早饭吃下,为了伺候袁谭这位长公子,他可是用了驿馆里本就不多的精粮,如今袁谭即是走了,若是他不吃可就太浪费了,那可是精粮。
只是驿馆小吏脚步还没挪动几步,但见北面一行骑卒奔来,他见到后连忙迎了上去。
“长公子呢?”逢纪向着迎上来的驿馆小吏问道,语气略显焦急。
“大清早就走了,护军南来,没有和长公子撞上吗?”驿馆小吏纳闷了一句,袁谭北上,逢纪南来,路上应该会碰到才是。
“走了?”逢纪双目微微聚焦了起来,片刻后他再度发问道:“长公子早上什么时候走的,走了多久了?”
驿馆小吏摇了摇头道:“这小人就不知道,只是小人晨间上去唤长公子吃饭,长公子就不见了,料来是天色还没亮走了。”
“坏了。”逢纪双手一鼓,嘶然了一声,他隐隐感觉到了什么,一个不太好的念头从他的脑海中升起,他招呼了一声左右的骑卒,让骑卒向驿馆四方探查,以求查出袁谭一行人的行踪。
不多时,骑卒还报逢纪,称发现了一行向着东南而去的马蹄印,且瞧上去已经是数刻钟前的印记。
“青州。”逢纪确定了他的推测,他厉声喝令:“走,回邺城。”
一座距离邺城二十余里的驿站中,虽是深夜时分,但入住这所驿站的袁谭还未入睡,他眉头紧锁,目光从窗台望向远处的旷野,心下思绪杂乱,泛起无限忧愁。
而袁谭之所以有此忧烦,盖因多方来自邺城的消息,这些消息,或从归效于他的臣子,或是他埋在魏公府中的探子,渠道虽是有所不同,可都指向了一条确凿的情况——废长立幼。
他的父亲,魏公袁绍,到底是偏爱幼子,竟是意欲做出废长立幼的行径来,越过他这位名正言顺的长子,将权柄交到他的弟弟袁尚的手上。
‘可恨。’袁谭心下愤意好似即将迸发的火山一般,或许下一刻,就是冲天的怒焰升腾而起,明明他是长子,且无有大的过错,如何河北的权柄落到了袁尚的手上。
而且,父亲袁绍为了袁尚继位时局势平稳,三番几次遣使召他还归邺城,这是要把他控制起来,以免他做出不利于袁尚的事情,实打实,明摆着的偏心到了极点。
且就在袁谭病体未愈的情况下,还着人召他还邺,让他迎着风雪赶赴邺城,同时他的好父亲,为了强逼他回邺城,搬出了和他见最后一面的理由,用孝悌大义来绑架他,使他不得不强撑着病躯,顶着风雪向邺城赶赴。
‘袁尚是您的儿子,我就不是吗?’袁谭忿怨了起来,他作为长子,却被父亲袁绍如此忽略,而且还被当做了袁尚的垫脚石,只为让袁尚平稳的登上魏公的位置。
一时间,思虑重重的袁谭,有一种心如死灰的感觉。
就在这时,寂静的夜色中,传出了一阵马蹄纷踏的声音,袁谭连忙举目,半眯起眼睛向北方看去,他听力过了,听出了声音的来处是从北面传来的,而淡淡的月色下,却是难以窥见什么。
是催促的使者?还是父亲有其他的命令发下?袁谭心中冒出种种疑问,他在怀疑来人是催促他北上的使者,而使者频频,就说明父亲大限将至,不然也不会深夜遣使催促于他。
只是到底为何,袁谭终究不能判定,他牢牢的盯着北面,但见清脆的马蹄声纷踏而来,声音渐次清晰和嘹喨了起来,两名骑卒的身影也跟着显露了出来,落入了袁谭的眼中。
‘不是背负令旗的信使?’袁谭借着月光,努力瞧清了来人的轮廓和相貌,他给出了推定的结果,貌似他杞人忧天了,来人不是父亲袁绍派遣的使者。
是行路的客商吧,袁谭松了一口气,而后从窗沿处离开,准备上榻安睡,夜深了,明天还要赶路,所故就算袁谭思绪纷杂,未有困意,但他还是打算强行入睡,以免来日没有精神。
只不过,当袁谭卧在床榻上未有一刻,就听见门外传来轻微的敲击声,兼之试探性叫唤的话语:“公子。”
袁谭本就没有入睡,介于半梦半醒之间,如今外间既有敲门声,又有侍从叫唤,他旋即从床榻上起身,还未直起身来之前就发出了问询:“外间何事?”
续而袁谭快步走到门外,将门户打开,只见门外站着数人,其中二人是他的侍从,另外两人他也有些面熟,瞧上去是郭图家的子弟,霎时间袁谭变了颜色,心中冒出不好的讯号。
“公子。”两名郭图家的子弟,拱手向着袁谭致礼。
“先进来再说。”袁谭招呼了一声,门外四人跟着袁谭踏进了屋内。
“公子,魏公于今日晚间时分薨了。”郭图家子弟其中一人拱手递出了一桩消息。
“父亲……”袁谭顿感一阵悲戚,眼角划过泪水,他未曾想到,只差一日,他就可以见到父亲袁绍最后一面,而如今他再飞马赶赴邺城,就只能对上一具冷冰冰的尸体了:“您为何不等孩儿一日,以至于未逢一面,就天人相隔。”
伤怀不过数刻,袁谭一边擦拭眼角泪水,一边急切的追问道:“魏公之位,传给了谁?”话语问询而出后,袁谭一双眼睛好似夜间觅食的饿狼般,直勾勾的盯着两位郭图家的子弟。
虽是邺中传闻,包括袁谭收到的消息,都是在说袁绍有意废长立幼,魏公的权位落不到自家的头上,但袁谭还是抱着一缕侥幸,侥幸于父亲临终醒悟,将河北托付于他。
郭图家的子弟被袁谭直勾勾的盯上,身体不免打了一个冷颤,袁谭的眼神给他的感触,是他如果没有给出一个符合袁谭心意的回答,就将顷刻间为袁谭撕个粉碎。
微微低垂下眼帘,避免和袁谭对视,郭图家的子弟道出了河北的归属:“魏公临终前召集文武,宣言立少公子为河北之主,兼令田丰、沮授为辅臣辅佐少公子。”
郭图家子弟的话,将袁谭的最后一抹侥幸抹杀,此刻的袁谭露出呆愣的神色,仿佛被抽走了灵魂,目瞪口呆几许时间后,他面目变的狰狞,厉声对着郭图家的子弟质问道:“我袁谭才是长子,河北合该是我的,是我的。”
“袁尚不过一黄口小儿,哪来的能力挑起河北的担子,你这厮,莫不是收了袁尚的金银,来此诓骗于我?”袁谭不敢置信下,质疑起了面前这两位郭图家的子弟的真实效忠对象,怀疑二人背叛了郭图,同时也背叛了他,递来的消息是假消息。
闻言,郭图家的子弟面色诚惶诚恐了起来,二人拜服于地,辩解道:“公子,小人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分虚言。”
“对了。”郭图家的子弟似是念想起了什么,他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这是家主托我带给公子的,上面有我家家主为公子做出的筹划,还请公子览阅。”
袁谭从郭图家子弟的手中抽去书信袋,一把扯开封口,掏出里面的绢布阅览了起来,他一目十行,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将这封书信阅读完,得悉邺城的情况和郭图给他做出的绸缪。
但见文书上郭图言,魏公已薨,所立者为袁尚,田丰、沮授为辅弼,这些和郭图家子弟所言一致,其后郭图为袁谭进策,认为袁谭前往邺城,无异于自投囚笼,断不可为也,当思‘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内而亡’的旧事。
‘重耳,申生。’袁谭放下手中的书信,目光闪烁不定,神情亦是起伏,他喃喃起了郭图文书中所言的两个名字,重耳是春秋时期的晋文公,在晋国生乱的情况下出奔,后得秦国帮助回到晋国,一番治政演武,终成春秋霸主,而申生,由于留在晋国,落得了败亡的结局。
袁谭无需多加思考,他明白了郭图文书中的深意,这是让他不要前往邺城,以免落得身死的下场,而是应当出奔他处,于外间保全自身的性命,等待天时降下。
前往邺城,还是出奔他处?袁谭犹豫了起来,他的父亲刚死,作为长子的他理应前往邺城奔丧,不然在外人眼里,他就是一个不孝之子,但若是奔向邺城,他担心一入邺城,就让坐上魏公之位的袁尚遣人监管了起来,成为了笼中鸟,釜底鱼,身家性命操于袁尚之手。
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公子,我家家主还有一句话着我递上,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郭图家的子弟瞧见了袁谭面容上的犹豫,他依着郭图临行前对他的嘱托,向袁谭道了一句时下的名言。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袁谭目光逐渐聚焦,屋内的烛火入目,越发的亮堂了起来。
是也,袁谭下了决定,如今事关身家性命之事,一步踏错,就是万劫不复的结果,什么孝心,什么奔丧,何如性命重要,理当行非常之事,不往邺城奔丧,愚蠢的往囚笼中蹿去。
更何况,袁谭眸子中闪烁起了熊熊燃烧的怒焰,父亲袁绍越过他这位长子,将河北交给了袁尚,这是不把他当做长子,他又何必强行表率孝心,将袁绍视作父亲。
‘出奔。’袁谭决意了下来,他打算效仿重耳在外而生。
只是应当出奔何处,袁谭面色纠结,低头陷入了沉思当中,片刻后袁谭抬起了头,他向着郭图家的子弟言道:“郭先生可还有他言递来?”
郭图家的子弟拱手道:“还有一言,只是不知公子是做打算重耳,还是做申生,若是做申生,剩下的这一句话,言与不言,确乎没有太大的区别。”
“重耳,我将效仿重耳,在外而生。”袁谭目光坚定,向郭图家的子弟索要起了郭图的话语。
“我家家主说,倘若公子选择做重耳,可向青州一行,或有生机一线。”郭图家的子弟没有遮掩什么,他直白的道出了郭图让他们递上的最后一句话,而后拱手束身,等待袁谭的吩咐。
“青州。”袁谭霎时间眸子一亮,他早年受袁绍所遣,征伐青州,数载辛苦讨定一州,先任青州都督,后为青州刺史,于青州坐镇了不少岁月,青州有他不少的部下,皆是他一手提拔的亲信,若奔青州,一州之权可得也。
袁谭思定,他向郭图家的子弟言道:“汝二人可现下返回邺城,切记可走漏风声,且为我向郭先生递上谢意,今次非是先生,谭败亡有日也,此外且告言先生,蛰伏候时,以待良机。”
“公子的话,小人必将带到。”郭图家的子弟应声了下来。
接着袁谭亲自将二人送到驿馆马棚,同时着侍从带来五十金,递到了郭图家的子弟手上作为谢谊,郭图家的子弟假意推脱一二后也就收下了,而后二人拱手向袁谭告辞,上马向北面的邺城方向飞驰而去。
当见到郭图家的子弟身影渐不可见,袁谭收回了目光,他转头向侍从吩咐道:“备好马匹,我们现下就走,东奔青州。”
等侍从备好了马匹,袁谭旋即翻身上马,他没有第一时间离去,而是向着邺城的方向望了一眼,目光中露出不甘和愤意,随后他双腿一夹,在亲卫侍从的簇拥下向青州而去。
第二日。
夜间酣睡沉眠梦乡的驿馆小吏,于晨曦初露后,他先是安排驿馆的老妪准备好早餐,而后上楼去敲击袁谭居住的房门,欲请袁谭下楼吃早饭,但敲了半天不见门开,又不见袁谭的侍从在门外站岗,他索性强行闯了进去,只见人去楼空。
‘走了?’驿馆小吏下得楼去,往马棚一观,只见归属于袁谭的骏马也是不见了,他有些纳闷,本以为他起的够早,没想到袁谭起的比他还早,全无世家子弟清贵的姿态。
‘走了也好。’驿馆小吏轻叹了一声,袁谭即是离去了,他也就省得卖力伺候,白得清闲一场。
一念至此,驿馆小吏准备去将为袁谭准备的早饭吃下,为了伺候袁谭这位长公子,他可是用了驿馆里本就不多的精粮,如今袁谭即是走了,若是他不吃可就太浪费了,那可是精粮。
只是驿馆小吏脚步还没挪动几步,但见北面一行骑卒奔来,他见到后连忙迎了上去。
“长公子呢?”逢纪向着迎上来的驿馆小吏问道,语气略显焦急。
“大清早就走了,护军南来,没有和长公子撞上吗?”驿馆小吏纳闷了一句,袁谭北上,逢纪南来,路上应该会碰到才是。
“走了?”逢纪双目微微聚焦了起来,片刻后他再度发问道:“长公子早上什么时候走的,走了多久了?”
驿馆小吏摇了摇头道:“这小人就不知道,只是小人晨间上去唤长公子吃饭,长公子就不见了,料来是天色还没亮走了。”
“坏了。”逢纪双手一鼓,嘶然了一声,他隐隐感觉到了什么,一个不太好的念头从他的脑海中升起,他招呼了一声左右的骑卒,让骑卒向驿馆四方探查,以求查出袁谭一行人的行踪。
不多时,骑卒还报逢纪,称发现了一行向着东南而去的马蹄印,且瞧上去已经是数刻钟前的印记。
“青州。”逢纪确定了他的推测,他厉声喝令:“走,回邺城。”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季汉刘璋,三国:季汉刘璋最新章节,三国:季汉刘璋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季汉刘璋,三国:季汉刘璋最新章节,三国:季汉刘璋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