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季汉刘璋 第731章 河北乱起

小说:三国:季汉刘璋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更新时间:2025-09-08 00:08:27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平原郡,平原县。

  袁谭自邺城外的驿馆奔离,向着东方而行,不数日抵至平原郡,来到了平原郡的郡治平原县外。

  作为故青州刺史,前面袁谭一力讨定青州,却是没有在青州州治临淄理事,而是在靠近魏郡的平原郡坐镇,将平原郡设置为青州的政治中心。

  而随着袁谭卸任青州刺史,高干上任主持青州,循例依旧是在平原郡理事,没有在临淄端坐,如今袁谭东奔,他首先是来到平原郡,有意打探一二高干的口风,意图知晓高干是否拥护他这位长公子。

  袁谭招来一名亲卫,对他耳语一番后,遣送这名亲卫往平原县的城门奔去。

  亲卫在城门前大呼:“某乃长公子帐下亲卫,意欲求见高使君,还望通禀一声。”

  城头的守卒听得动静,连忙将消息传给了高干,高干着人将这名亲卫延请至城头,而后神色惑然的向这名亲卫问道:“长公子不是受召往邺城去了吗?汝不追随于长公子左右,如何现下奔青州来了。”

  “使君,长公子就在城外。”袁谭亲卫直言道出袁谭所在。

  “哦。”高干举目向平原县外望去,却是不见袁谭的踪影,想来袁谭当是藏匿了起来,他连忙追问这名亲卫道:“长公子在城外何处?缘何长公子没有往邺城而去,反倒是奔向了平原”。

  “使君。”袁谭亲卫语气肃然,轻叹一声道:“魏公已于三日前薨死,魏公即没,本合该长公子继任,然长公子因为风雪阻路,未能及时赶上,是故魏公死前,未逢长公子之面,但降下传位于长公子的言语。”

  “舅父死了。”高干脑中好似闪过一道晴天霹雳,霎时间瞪大了眼睛,神色间惘然了起来。

  袁绍作为河北的开创者,是河北的主心干,袁绍这一死,堪称是天崩地裂于河北,与此同时,河北的政局将为之大变,禀承河北新君的号令。

  “即是有传位长公子的话语,为何长公子不前往邺城继位,反倒是奔向青州来了。”高干道出了他心中最大的疑惑,袁谭好好的新君不当,跑到青州作甚。

  “哎。”袁谭亲卫叹了口气,他沮丧的说道:“使君,岂不闻扶苏、胡亥之事乎。”

  “嗯?”高干神色间惑色淡去了一些,他试探的问了一句:“邺中有变故?”

  “是也。”袁谭亲卫点了点头,他搬出袁谭教授给他的话语:“长公子由于未能及时赶到,是故魏公薨死的当夜,少公子袁尚与逢纪等人合谋,诈称魏公传位于少公子,同时于府内设下刀斧手,欲在长公子奔丧于堂的时候,刀斧手齐出加害长公子。”

  “这……”高干嘶然了一声,他没想到邺中竟是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那长公子如何得脱,奔逃到了这里。”

  “所幸邺中有一二忠臣,冒死遣送使者告知了长公子。”袁谭话语中透露着侥幸的意味:“长公子当时距邺不过十余里,在闻听到邺中的变故后,旋即出奔,效仿重耳的故事。”

  “而青州之地,长公子之故州也,因此长公子来到了这里。”

  “使君,长公子声言,不日或将有邺城来使,着使君缉捕长公子,是故长公子遣我来此,向使君讨一句话,不知使君是想归效少公子,还是奉长公子为主呢?”

  高干闻听此言,神色不免犹豫了起来,邺中的情况如何,他远在平原,一概是不知晓,而今所听到的消息,都是出自袁谭亲卫的口中,是真是假,他难以分辨。

  “使君,再过一刻,若是小人还没回去,长公子就将东奔临淄,是故使君心下之意,还请当即言明。”袁谭亲卫语气恭顺的补了一句道。

  “这……哎……”高干通过袁谭亲卫补上的这句话,知晓袁谭担心他归效袁尚,所以定死了时间,一到时间,就继续东去,不给他出兵抓捕的机会,可见袁谭心下的惊慌和失措。

  说来这也是人之常情,换做其他人在袁谭的位置上,合该归属自己的嗣君之位被弟弟篡取,且弟弟不日就将遣使缉捕他,袁谭自然看谁都像反贼,不敢轻信他人。

  而如今高干心下本意,在袁谭和袁尚之间,他是偏向袁谭的,盖因袁尚年幼,他和袁尚没有什么交情,而是和袁谭交情不浅,所故他担心袁尚真的上位,将会摒弃他,雪藏他,他将落得闲人一个。

  一念至此,高干有了决断。

  “不意少公子竟是做出这等狂悖之事,实在是有损袁氏世家的风范,也是全无孝心和悌意。”高干向着袁谭亲卫菲薄了一句袁尚的‘所行所为’。

  而后高干言道:“汝可为前导,引我前去面见长公子,一诉此中滋味。”

  言罢,高干只在两名骑卒的陪伴下,循着袁谭亲卫的指引,来到了袁谭的面前。

  “兄长。”高干翻身下马,拜于袁谭身前,眼角挂泪,神色悲戚道:“不意月余之间,舅父竟是就此辞世,将偌大一个河北抛下,更将你我兄弟舍下。”

  袁谭初见高干在亲卫的引导下来到此地,且身旁就单单两名护卫,他心下不免开怀了起来,高干来此同时护卫薄弱,足可见高干是打定主意归效于他。

  而高干临前致哀,袁谭按捺下心中的快意,神色霎时间同样悲戚了起来,他上前和高干抱在了一起,口中悲伤道:“元才,家父猝然薨去,我心实伤,然阿尚行下悖逆之事,只怕家父在九泉之下,亦不得瞑目也。”

  说罢,二人抱头痛哭了起来,好一阵后,袁谭和高干收起眼泪,整理仪容,开始郑重其事的对话。

  “兄长,少公子猝然间行下此等悖逆之事,缘何兄长不直趋邺城,号召文武,向少公子讨教一个说法,且责以长幼有序,夺回嗣君之位。”高干疑惑的问了一句。

  “我非不为尔,实不能也。”袁谭轻叹了一口气:“邺中文武,多有归效阿尚者,如苏由,把控邺城诸门守卒,逢纪,于中操持内卫,我倘若入邺争权,恐是权未能争到,反倒是会为阿尚所害。”

  “阿尚如今行下篡逆之事,何妨再背上弑杀兄长的名声。”见到高干眼中有些许疑虑,或是认为袁尚不敢杀兄,所故袁谭补上了一句,而随着袁尚这一句吐出,高干不自觉的点了点头。

  袁谭趁热打铁道:“所故我唯有效仿晋文,出奔在外,以求一线生机,而河北之地,青州为我旧时所治之地,是故我奔往了此地。”

  “那兄长接下来作何打算。”高干问起了袁谭下一步动作。

  袁谭目光聚焦,眸色明亮,他微微偏向邺城的方向:“张布檄文于河北,声明阿尚篡逆之举,不孝之行,同时我将召集四方忠义之士,引军攻伐邺城,夺回合该归属我的一切。”

  说到这里,袁谭目光和高干对上,他许下诺言:“元才,你才志弘邈,文武秀出,理当大用,倘若我来日攻下邺城,讨定群逆,当以尔为冀州牧。”

  冀州牧!!!这三个字入耳,高干眼神顷刻间明亮了起来,河北之重,首在冀州,冀州户口既多,又是一处富庶之地,比之青州刺史、并州刺史,不知好上多少。

  往岁因冀州之重,袁绍多兼任之,不将此等重地与人,而如今袁谭搬出冀州牧的官位,高干自是心动了起来,他拱手表露忠心:“兄长,干束发以来,未敢行不忠不义之事,今次少公子悖逆,干当同兄长一起,合力讨伐群逆,还河北一个晴朗。”

  “善,大善。”袁谭紧紧拉着高干的双手,他神色动情道:“得元才相佐,推而思之,群逆当不足定也。”

  野外非是论及大事的地方,袁谭和高干携手进入了平原县,开始为扫清邺城的群逆做起了谋划,经过一番细致的商议,二人开始行动了起来。

  首先,做大事必须有个名头,尤其是以地方对抗中央,袁谭以袁尚篡逆,他这位长公子将行下正举、克定群逆的意思,写出了一封文采飞扬、辞气慷慨的檄文,同时命书吏抄写了百余封出来。

  接下来,袁谭安排人手,将这些檄文发往平原郡周近的郡县,如河间、渤海、巨鹿、魏郡等地,将袁尚一系列劣举声扬出去,将自己打造成正派的面目。

  不数日间,冀州和青州之地,关于袁尚篡位,行下不轨之事的消息,传的是沸沸扬扬,且流言传播之间,不免有些失真,也是袁谭麾下间细故意为之谬传。

  到如今,私底下有人言袁绍是被袁尚用弓弦勒死,只为趁着袁谭没有抵达邺城前定下嗣君的归属,也有人说袁绍是被袁尚用刀斧劈杀,总之袁尚背上了弑父、篡逆的名头。

  且袁尚篡逆之后,还想加害袁谭,幸是袁谭机敏,得脱生天,不然袁谭如果进入了邺城,于灵堂前哭拜的时候,就会被屏风后转出的五百刀斧手,细细的剁成臊子。

  在舆论上发力的同时,袁谭行文四方,要求诸郡县的郡守,领兵前来助阵于他,而郡县守备,在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却是少有人奔向平原,多是发文邺城,探听起邺城的消息来,验证近来流言的真实与否。

  也是如今河北分为袁谭、袁尚两派,一个站位不好就是家族夷灭的境况,所故地方上的郡守,终是犹豫彷徨,在没有个准信的情况下,谁也不敢轻易下注。

  于是乎,数日过去,袁谭于平原才聚起了万余人马,而这么点兵力,却是不足以同把控邺城的袁尚抗衡,这让袁谭和压住袁谭的高干,二人眉宇间都蒙上了一层阴翳,好似天际边的乌云一般。

  就在袁谭心忧彷徨兵力过少的时候,一桩来自东面的消息,让他开怀了起来-——有使者自东面而来,言是别驾王脩率领官吏百姓从青州前来助阵,兵力约有万五千余。

  “成就我大军的人,是王别驾啊!”袁谭高兴的赞扬了一句王脩的忠心。

  等到王脩引着前部先锋人马抵近时,袁谭亲自出城,迎接起了王脩。

  “别驾。”袁谭看着他一手提拔起来的王脩,忠心耿耿于他的王脩,他很是感叹了一声。

  “公子。”青州别驾王脩上前,向袁谭施以大礼。

  “别驾,你我之间,无需这等重礼。”袁谭扶起王脩,而后引王脩同车而载,进入了平原县内。

  行车间,袁谭因为有了王脩带来的人马,他顿时雄心大起,欲大展宏图,他有信心击败袁尚,夺取回归属于他的一切,如他的邺城,以及合该是他的河北。

  入得平原县,袁谭摆下宴席,隆重招待起有了王脩。

  “公子,少公子篡逆之事可是为真。”王脩没有饮酒,他先是拱手向袁谭询问了一句。

  袁谭颔首点头,他叹了一口气道:“唉,我也是没有想到,阿尚他会做下这等事情,且欲在我奔丧之时加害于我,若非是邺城中有一二忠心诚朴的臣子,谭今日,只怕是见不到别驾了。”

  王脩闻言,神色戚戚然了起来,他叹道:“不意少公子贪于权柄,恋于权位,竟是行下这等悖逆之事,惹得河北纷扰,魏公九泉之下只怕不得安宁,难以瞑目。”

  “确乎如是。”袁谭点了点头,转而他向王脩言道:“说来也不全是阿尚的错,邺中递给我的消息,言是审配、逢纪等人蛊惑了阿尚,才使得阿尚做下如此的错事,惹来河北如今惊天的涛浪。”

  “等讨定群逆,我当好生教诲一番阿尚,令其知晓他一念至差,所铸造出来的大错。”

  王脩眼神中精光闪过,他拱手进言道:“公子,兄弟相争,是败亡之道,就好比一个人的左右手,左手和右手搏斗,就算胜出了,也是对躯干的伤害。”

  “臣意莫不如先行遣使邺城,出言劝告少公子,使得兄弟和睦,方为上策。”

  袁谭面色微微不喜,但碍于王脩的忠诚,他勉为其难的点了点头应了下来:“别驾所言,固善策尔,我当从之,就怕阿尚不听也。”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季汉刘璋,三国:季汉刘璋最新章节,三国:季汉刘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