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巡视了三天,朱翊钧一行人坐上专列,继续南下。

  火车沿着北运河东侧,一路穿过河间郡,中途不停,四小时后进入到山东境内,缓缓驶入德州站。

  在德州,运河转向西南故城,走东昌郡临清、聊城南下。

  铁路直接走平原、禹城南下济南。

  在德州站站台,山东巡抚王宗载、山东布政使陈大科会同按察使和兵备使在此接驾。

  朱翊钧请四人上车,一起南下济南。

  火车在德州站停了二十分钟,继续启动。

  在餐车兼会议车里,朱翊钧接见了四人,作陪的有徐贞明和潘应龙。

  四人一一向朱翊钧禀告山东政、法、军和整体情况。

  汇报非常简略,一人五分钟。

  听完后,朱翊钧笑着看着四人,指着王宗载和陈大科说:“朕知道,你们四人眼巴巴地跑到德州接驾,存了小心思,尤其是王巡抚和陈布政使,肯定是憋着劲,想从朕的手里拿到几个大项目。”

  四人都轻笑起来,“臣不敢。”

  车厢里的气氛稍微变轻松。

  这是朱翊钧惯用的手段,把会见的气氛弄得轻松一些,这样大臣们才愿意说一些实在的话,交流一些真实的情况。

  王宗载是湖北京山人,嘉靖四十一年进士。

  陈大科是江苏通州人,龙华书院第一批毕业生。

  王宗载曾经出任过鸿胪寺少卿,主持编写过《四夷详考》,是大明第一本介绍海外诸国的官方资料。

  后来出任第一任日南布政使,兼真腊、暹罗交涉使。

  陈大科出任过静海户曹参政、右参议和左参议,同属于南海历练出来的能臣干吏。

  朱翊钧在心里默想过两人的履历,开口说。

  “要项目,就得把你们的优势摆出来。你们说说山东的优势,把朕说心动。

  不瞒你们二位,朕手里的大项目,确实有不少,把朕说动了,任你们挑选。”

  王宗载和陈大科对视一眼,最后由陈大科出面向朱翊钧汇报。

  “皇上,臣等认为,山东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缺水。”

  朱翊钧目光一闪,别人家要项目,都是把自己的优点三分说成十二分,天花乱坠。

  这两位居然反其道而行之,有意思,看来下过一番苦功夫。

  “此前山东被朝廷定为养马之地,大力推行马政,诸多良田被荒废,沦为草甸,用于放马。

  自从张相担任山东巡抚,厘清马政,退草还耕。十几年下来山东农田增长了三分之一。

  农田增长是好事,可引发的缺水问题更加严重。每年臣和王抚台为了春耕秋收的农业用水,殚精竭力,左支右绌。

  这几年,山东除了修铁路,最大的工程就是兴修水利,沟渠遍地,土河(旧黄河)、大清河、大小汶河、沂水、菏水.全部都被使用殆尽。”

  朱翊钧点点头:“都水寺的报告朕看过,当时朕说,没有一条河流能够笑着离开山东。”

  几人轻轻地笑了两声。

  “朕觉得这是件好事。大明许多地方,缺水不是真的缺水,而是当地主政官员不重视,放任自流。

  平时不闻不问,到了缺水时节,也不慌,装模作样写几篇祭文,做两场求雨法会,然后洋洋得意地宣告四方。

  你们看,我很重视民生,为了缓解百姓缺水,呕心沥血,现在龙王不下雨,我也没办法。

  这些人,并不重视民生国计,他们是得过且过,只要自己能混得过去就行。出了事情,第一个念头就是推卸责任,活人推不到,就往神仙头上推。

  这就是最典型的怠政、懒政!”

  王宗载和陈大科心头一凛。

  王一鹗接任内阁总理后,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第一把火就是杜绝怠政懒政,就像张居正刚上任内阁总理时,先亮出来的是考成法。

  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皇上现在南下巡视过程中,刚到山东,就开始敲边鼓,要警惕怠政懒政。

  看样子皇上跟王一鹗的意见是非常统一。

  君臣意见一统一,巨大的压力就像泰山一样压了下来。

  这或许就是皇上南巡的重要目的之一。

  朱翊钧继续说:“你们能够深刻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难得。嗯,继续。”

  “遵旨。

  皇上,朝廷在万历五年开始力行黄河干道北归工程,山东百姓是举双手双脚欢迎。我们在万历八年,疏通了广济渠,连通卫河,每年分流一部分卫河水入鲁。

  为了这部分卫河水,我们山东每年要给河南进贡不少东西.”

  朱翊钧仰首哈哈大笑,这应该就是最早的鲁豫不平等条约。

  但是地方主政官员,愿意为了民生国计,绞尽脑汁,方法齐出,这是好事,还是大好事。

  朱翊钧挥挥手,示意陈大科继续。

  “皇上,黄河干道北归,计划从大清河、南土河、马河、北土河四条原黄河故道入海,四条河道有两条全程在山东,其它两条也有一部分在山东。

  都水寺预测,会有三分之二的河水用于山东灌溉,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陈大科继续说。

  “山东缺水,除了庞大的农田用水,还要应支运河水,确保漕运畅通。从国朝建立以来,为了与运河争抢水源,山东各地没少跟漕丁河军械斗,每年引发的争端不计其数。

  幸亏嘉靖四十三年朝廷开通海运,漕运压力一下子小了很多,每年能够分出一部分水源给到我们山东。

  可惜还是远远不够。

  耕种农业用水都十分勉强,建立工厂需要大量的水源,臣等实在没有勇气向皇上开口要项目,臣等只想请皇上和内阁,给予山东在农业方面更多的扶植。”

  陈大科诚恳地说完他的报告。

  车厢里非常安静,只听到咣当咣当铁轮与铁轨摩擦的声音。

  朱翊钧心里很清楚,王宗载和陈大科最先肯定是想从自己手里拿些大项目,为此准备好了一堆的资料。

  只是王一鹗在京师开展杜绝怠政懒政,进而反对脱离实际、弄虚作假、颟顸无能等官僚作风。

  风声早就通过电报传到大江南北。

  自己在天津巡视三天,明发的讲话也通过电报传遍大江南北。其中讲话里面有许多内容与王一鹗的反官僚作风遥相呼应。

  王宗载和陈大科能做到山东巡抚和布政使,官场嗅觉肯定是有的,他们觉得此前的方案不妥,极有可能会被自己驳斥。

  一旦在自己心里留下不好印象,仕途堪忧。

  王宗载和陈大科紧急调换了方案,从另外角度来展现他们的治政理念和能力。

  但朱翊钧知道,自己必须对王宗载和陈大科给予热烈的表扬。

  不管他们是唯上,至少他们知道去做事,知道什么对地方有利,对百姓有利。只不过上面的风向不对,他们为了自己的仕途前程,必须跟着变。

  要是遇到皇爷爷那样的,他们肯定会换另外一套方案。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有时候上面的以身作则,是非常重要的。

  朱翊钧满脸欣慰,指着两人对徐贞明说:“孺东公,这两位跟你一样踏实肯干。”

  徐贞明微笑亲切地对两人点点头。

  朱翊钧继续对王宗载和陈大科说:“你们这个想法很好,非常切中实际。山东矿产有没有?当然有!但是那点数量,在太原、在滦州、在抚顺鞍山面前根本不够看。

  刚才你们说得没错,山东最大的问题就是缺水。农业尚且勉强应支,到时候大建工厂,需要的巨量用水从哪里来?

  从农业耕种里抢食?还是从百姓生活用水分走?

  任何一条都不是好法子。”

  朱翊钧点点头,继续表扬两人,“你们这样的态度非常好,不急于求成,不冒进贪功。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筹划利国利民的举措。

  好,这事不仅内阁要大力支持,朕也要大力支持。

  孺东公,你主管农业,山东愿意在农业方面做出一篇锦绣文章来,你可要好好帮帮他们。

  要政策给政策,今年司农寺的农业规划,也可以适当向山东倾斜,利用山东的政通人和,探索出一条路子。

  大明缺水的地方很多,北方基本上都缺水,尤其是西北。缺水又缺乏足够的资源,怎么办?

  就让山东先行,蹚出一条新路来。”

  “臣遵旨。”徐贞明老实地应道。

  朱翊钧指着王宗载和陈大科说:“朕也给你们出几个点子。”

  两人一听,心里乐开了花。

  世人都说少府监杨金水是财神,但是朝野有心人都知道,真正的财神是皇上。

  杨金水的许多绝妙点子,都是皇上给他支的招。

  再说了,皇上出的点子,内阁、少府监好意思袖手旁观,不给落实吗?

  朱翊钧说。

  “你们就在农林牧渔上下苦功夫。

  南宫冶在顺天府搞的菜篮子工程,你们听说吗?”

  “回皇上的话,臣等认真学习过,受益匪浅。”

  “嗯,对,就是要多多学习别人益处。

  南宫冶的菜篮子工程是卓有成效,但是京师的人口增长,还在源源不断。除此之外,滦州外加秦皇岛,现在有两百万产业工人,天津发展为华北轻工业中心,也增加了数十万工人。

  这些人也要吃饭吃菜,他们有工资福利,在经济学叫做购买力非常强。山东就做这几百万人的口食生意。

  山东不仅在小麦上下功夫,还要在蔬菜、瓜果、禽蛋、猪肉、鱼虾等方面下功夫。建立面粉厂,蔬菜瓜果种植基地,禽蛋猪和鱼虾养殖基地。

  然后或以铁路快捷转运为依托,进行鲜活农产品供应,直供天津、京畿和滦州数百万人口。

  或进行农产品再加工。以面粉禽蛋为基础,大力发展食品产业。食品研究局,为了供应军粮,研制了多种新型食品。

  面包、蛋糕、火腿肠、各种罐头,不仅做成品,还可以提供原料,比如面粉、各种食用油,形成一整条产业链。”

  王宗载和陈大科脸上忍不住的惊喜。

  皇上不愧是真正的大明财神,他几句话就能让山东受益匪浅。

  说了几句产业方向的方略,让坐在旁边的秘书记下,届时整理好后,会有秘书监通政司的人会通报内阁和山东。

  届时他们也会监督内阁和山东,执行圣意,尽快落地。

  朱翊钧转到其它话题,笑着问:“听说前不久的春季省考,你们山东闹出不小的动静?”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朕就是万历帝,朕就是万历帝最新章节,朕就是万历帝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