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现在的天气十分的恶劣,所以要对卡车的情况,检查清楚才行。

  要不然现在的天气,卡车在半路熄火的话,会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情。

  寒风从破损的窗缝里钻进来,卷起角落里的灰尘。

  周益民和李峰戴着沾满油污的手套,围着两辆卡车开始仔细检查。

  周益民蹲下身,手电筒的光束在轮胎上缓缓移动。

  他用随身携带的撬棍轻轻敲击轮胎,侧耳聆听声音判断气压是否正常,每敲一下,都伴随着“咚咚”的闷响。

  当光束扫过轮胎侧面时,他发现了一道细微的裂痕,眉头立刻皱了起来,伸手反复摩挲确认无碍后,才直起腰长舒一口气。

  李峰则专注地检查着发动机。

  他掀开引擎盖,白雾般的热气扑面而来,混合着刺鼻的机油味。

  他用扳手拧紧每一个螺丝,眼睛紧盯着仪表盘上的各种指示灯,嘴里还不时念叨着参数标准。

  检查完发动机,他又绕到车尾,仔细查看刹车灯和转向灯,反复开关验证灯光是否正常。

  两人默契地分工协作,一个检查车辆外观和轮胎,一个专注于核心部件。

  周益民爬上卡车车厢,检查固定货物的绳索是否牢固,用脚使劲踩了踩车厢底板,确认没有松动。

  李峰则趴在冰冷的地面上,打着手电筒查看底盘,检查是否有漏油或零件松动的情况。

  整个检查过程安静而专注,只有工具碰撞的叮当声和两人偶尔交流的只言片语。

  当确认车辆一切正常后,周益民和李峰对视一眼,同时点了点头。

  周益民用手套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虽然室外寒冷,但一番细致检查下来,后背已经微微湿透。

  李峰拍了拍手上的油污,转身走向驾驶室,发动了引擎。

  卡车低沉的轰鸣声响起,在空旷的车库里回荡,为即将开始的行程拉开序幕。

  卡车的防滑链碾过结冰的路面,发出令人牙酸的摩擦声。

  周益民握着方向盘的手掌沁出薄汗,在棉手套里黏腻发潮。

  后视镜里,李峰驾驶的另一辆卡车像头迟缓的巨兽,车头灯光在弥漫的雪雾中晕成朦胧的光晕。

  山间公路被冰雪覆盖成镜面,每次转弯时车轮都要打滑,两人不得不将车速压到最慢,发动机的轰鸣在寂静的山谷里显得格外沉闷。

  仪表盘上的时间缓慢跳动,时针艰难地划过一格又一格。

  整整一个多小时,两辆车才挪到池东村外。

  村口老槐树上挂着的冰棱垂落如剑,在寒风中轻轻摇晃。

  周益民刚要踩油门,就见几个村民举着武器从暗处冲出来,木棍横在路中央,雪亮的光柱直直刺向挡风玻璃。

  “停车!”为首的汉子裹着羊皮袄,腰间别着的砍柴刀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你们来干啥?”

  周益民慌忙拉下手刹,跳下车时棉鞋在冰面上打滑。

  寒风瞬间灌进衣领,他扯下围巾,露出冻得通红的脸:“同志,我们是钢铁厂的!是来收购的鸡”

  话没说完,就被对方打断。

  “钢铁厂?”汉子狐疑地凑近,手电筒在两人胸前的工牌上扫来扫去。

  “没听村长说过这事!这么大动静,莫不是来偷鸡的?”

  身后的村民们立刻骚动起来,有人抄起扁担,有人握紧锄头,气氛陡然紧张。

  李峰也快步赶来,军大衣下摆扫过积雪。

  他掏出工作证:“您看,这是我们的工作证。”

  说话间,他的睫毛已结满白霜,呵出的白雾在灯光中凝成细小冰晶。

  周益民扯下被寒风吹得歪斜的围巾,棉鞋在结冰的路面上碾出细碎声响,每一步都像是在冰面上谨慎试探。

  他抬手关掉车头大灯,刺眼的光柱骤然熄灭,只剩卡车引擎的低鸣在空旷的环境里震颤。

  “同志。”他尽量让语气显得平和,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霜花。

  “麻烦你去叫一下村长过来,就知道我们是不是偷鸡?”

  周益民指了指锈迹斑斑的卡车车厢:“而且偷鸡的话,我们也不会这么大摇大摆。”

  为首的汉子攥着木棍的手松了松,羊皮袄下露出的半截红腰带在风中飘动。

  他上下打量着周益民冻得发紫的嘴唇和李峰军大衣上未化的雪粒,喉结动了动,突然转身对身后两人耳语。

  寒风卷走了他压低的嘱咐,只零星飘来几个字:“.不对劲.大声喊.”

  两名村民握紧手中的农具,刀刃上结的冰碴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汉子踩着积雪往村里跑去,脚步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周益民和李峰交换了个眼神,不约而同地往卡车方向靠近半步。

  寒风掠过树梢,冰棱相互碰撞发出清脆声响,每一声都像敲在两人紧绷的神经上。

  李峰摸出根烟,火柴划亮的瞬间,橘色火苗,映出他眼角细密的冰霜。

  五分钟的等待漫长得如同一个世纪。

  终于,远处传来杂乱的脚步声和手电筒晃动的光束。

  汉子的声音穿透风雪传来:“村长来了!村长来了!”

  周益民挺直腰板,看见熟悉的蓝布棉袄在雪雾中浮现,正是之前过来饲料的时候见过。

  寒风裹挟着冰碴扑在脸上,池村长裹紧蓝布棉袄顶。

  他眯起眼睛,打量着眼前这个被风雪染白鬓角的男人——冻得发红的脸庞、军大衣肩头凝结的冰壳,还有那双透着诚恳的眼睛,总让他觉得在哪儿见过,可脑海里却像蒙着层薄雾,怎么也想不起来。

  周益民踩着咯吱作响的积雪迎上去,呼出的白气在两人之间弥漫:“池村长,我是周家庄的周益民,你还记得吗?之前我还来过你们村送饲料”

  他说话时,睫毛上的冰珠簌簌掉落,在雪地上砸出细小的坑。

  “益民!”池村长猛地一拍大腿,手电筒差点脱手,“瞧我这记性!”

  他伸手握住周益民冻得僵硬的手,粗糙的掌心传来温热,“你怎么有空过来?还有就是,我刚刚听说你过来收鸡是什么意思?”

  他转头看向身旁的村民,又回头望向两辆停在村口的卡车,脸上写满困惑。

  周益民开口解释:“我算着日子,你们村的鸡不是可以出笼了?我们主动过来收,就不用麻烦你们再找人运输。”

  他指了指身后的卡车,车厢挡板被风吹得哐当作响,“而且我们钢铁厂食堂需求量大,能一次性收完,绝不耽误你们的事儿!”

  池村长的眼睛亮了起来,他摩挲着下巴,蓝布棉袄的补丁在风中轻轻抖动。

  这个能省去运输麻烦、还能快速出清货物的条件,实在诱人。

  他抬头看了看夜色,又低头瞧了瞧合同上熟悉的印章,终于咧嘴笑了:“益民啊,你这可真是雪中送炭!走,咱先去暖和暖和,慢慢聊!”

  说罢,他热情地揽过周益民的肩膀,往村里走去,身后的积雪上,留下一串深浅不一的脚印。

  推开池村长家的木门,一股混着柴火香的暖意扑面而来。

  堂屋的土炕上摆着矮桌,煤油灯在墙上投下摇晃的光晕,几只老母鸡在墙角的竹笼里发出细碎的咕咕声。

  池村长掀开蓝布门帘,热情地招呼两人上炕:“快坐快坐!这炕头最热乎!”

  周益民搓着冻僵的手在火盆旁烤了烤,目光扫过墙上挂着的玉米串和干辣椒。

  李峰则默默站在门边,军大衣上的雪水在青砖地上洇出深色痕迹。

  “村长,咱直奔主题吧。”周益民从怀里掏出皱巴巴的笔记本,“这批鸡您打算怎么个卖法?”

  池村长往铜烟锅里塞满旱烟,火苗亮起的瞬间映红了他布满皱纹的脸。

  “益民啊,”

  他吧嗒着烟袋,吐出的烟雾在灯光里盘旋:“我这批鸡可是喂饲料和吃虫子长大的,按照现在的市场价不得三块钱一只。”

  话音刚落,周益民立刻接话:“村长,您这价可不实在。现在大雪封路,运输成本高,而且我们一次性全包,您省了多少事儿!”

  火盆里的木炭突然爆开,溅起几点火星。

  李峰悄悄往炕边挪了挪,看着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池村长猛吸一口烟,烟锅里的灰烬簌簌掉落:“两块九!不能再少了!这价格传出去,我都得被乡亲们戳脊梁骨!”

  周益民伸手拨弄着火盆里的木炭,火光映得他的脸忽明忽暗。

  “村长,我们采购量大,运输风险也大。”

  他顿了顿:“两块六,这价格既能让乡亲们赚到钱,我们厂里也能接受。”

  “使不得使不得!”池村长急得直摆手,烟袋在炕桌上敲出咚咚响。

  讨价还价声在狭小的堂屋里此起彼伏,夹杂着老母鸡的叫声。

  周益民掏出钢笔在本子上快速计算,池村长则掰着粗糙的手指念叨养殖成本。

  当周益民报出“两块七”时,池村长的烟袋悬在半空僵住了。

  沉默片刻后,他突然咧嘴笑了,露出缺了颗牙的牙龈:“就依你!但装车时可得仔细点,别伤着鸡!”

  敲定价格的瞬间,池村长家的土炕都跟着热闹起来。

  他“嚯”地掀开厚重的棉门帘,冲着漆黑的院子扯着嗓子喊:“老赵家的!叫上青壮年都来!拿上竹笼和麻绳!”

  喊声惊得屋檐下的冰棱簌簌掉落,在雪地上砸出细小的坑洞。

  不到一刻钟,堂屋门口就挤满了裹着棉袄、戴着狗皮帽的村民。

  池村长站在众人的前面“大伙听好了!”

  池村长踩着矮凳,手里的烟袋锅子随着动作上下挥动:“周科长他们钢厂全包咱们的鸡!这下能换粮食过年了!”

  话音未落,人群里爆发出压抑不住的欢呼,惊得鸡舍里的公鸡此起彼伏地打鸣。

  抓鸡的场面顿时热闹起来。

  几个年轻小伙抄起竹笼冲向鸡舍,惊起的鸡毛在手电筒的光束里翻飞如雪。

  有只芦花鸡扑棱着翅膀窜到墙头,立刻被眼疾手快的老汉用竹竿捅下来,跌进早已张开的网兜里。

  “轻着点!别伤了鸡!”池村长忙急得直跺脚。

  这些鸡崽子金贵着呢,伤了可都是钱!”

  寒风卷着雪粒拍打着窗户,屋内却是热火朝天。

  妇女们蹲在堂屋门口,麻利地给抓到的鸡捆上翅膀,孩子们举着油灯在旁凑热闹,脸蛋被火光映得通红。

  池村长蹲在墙角,用树枝在地上划拉着账本,嘴里念叨着:“这批鸡能换三千斤玉米面,再去黑市淘点白面……”

  他布满冻疮的手微微颤抖,浑浊的眼睛却亮得惊人。

  当第一笼鸡被抬上卡车时,已经过去将近三个小时。

  周益民望着车厢里挤挤挨挨的鸡群,耳边还回响着村民们的欢笑声。池

  村长握着他的手久久不放,掌心的老茧硌得生疼:“益民啊!今年过年,多亏了你们周家庄的饲料,不然我们也养不出这么好的鸡。”

  周益民说道:“池村长,我们是互惠互利。”

  池村长立马改口:“没错,互惠互利。”

  远处传来零星的鞭炮声,惊起一群寒鸦,扑棱棱地掠过还挂着冰棱的树梢,仿佛连空气里都飘着即将过年的喜庆味道。

  装满活禽的卡车车厢传来此起彼伏的鸡鸣。

  周益民哈着白气,踮脚查看帆布篷的绑绳是否牢固,指尖触到的麻绳已结了层薄冰。

  池东村的村民们还围在卡车旁,有人往他们怀里塞烤红薯,有人硬塞来冻梨,热情的话语混着白雾在冷空气中翻滚:“路上慢点开!”

  “下次还来啊!”

  李峰发动引擎,卡车发出低沉的轰鸣,震得车斗里的竹笼吱呀作响。

  周益民最后挥了挥手,棉手套上的积雪簌簌掉落,随即拉开车门坐进副驾驶。

  挡风玻璃上的冰霜还未完全化开,雨刮器每摆动一次,都在玻璃上划出半透明的扇形。

  “下一站是青崖村,还有二十里山路。”

  周益民翻开沾满油渍的路线图,冻得发红的手指点在地图上某个模糊的标记。

  车窗外,山峦被白雪覆盖成苍茫的银灰色,裸露的树枝上垂着冰棱,在风中相互碰撞,发出细碎的清响。

  卡车沿着盘山公路缓缓爬行,防滑链与结冰路面摩擦出刺耳的声响,惊起几只觅食的寒鸦,扑棱棱掠过车顶。

  行至半山腰,一阵狂风突然卷起雪幕,能见度骤降。

  李峰立刻踩下刹车,眯起眼睛辨认道路:“这天气,怕是要下暴雪。”

  周益民探出身子,寒风瞬间灌进衣领,他盯着前方若隐若现的路标,声音里带着几分凝重:“抓紧赶路,要是封路,今天的任务就悬了。”

  卡车重新启动,发动机的轰鸣声在山谷间回荡。两人不再交谈,专注地盯着前方的道路。

  车厢里的鸡群似乎也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偶尔发出不安的啼叫。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最新章节,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